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宦官是怎么利用司礼监干预朝政的?内府衙门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5
转发:0
评论:0
明朝宦官是怎么利用司礼监干预朝政的?内府衙门是什么?,明朝宦官是怎么利用司礼监干预朝政的?内府衙门是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

  明朝宦官是怎么利用司礼监干预朝政的?内府衙门是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成化以前宦官的权力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利用司礼监干预朝政宦官组成的机构为内府衙门。明代的内府衙门主要有二十四个,包括:司礼监、御用监、内官监、御马监、司设监、尚宝监、神宫监、尚膳监、尚衣监、印绶监、直殿监、都知监等十二监,惜薪司、宝钞司、钟鼓司、混堂司等四司,兵仗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洗衣局、银作局等八局,总谓之曰一十四衙门”。

  设在皇宫内的宦官机构,主要为这二十四衙门。宦官最高一级叫太监,为宦官各主要衙门的负责人。其次是少监、监丞,为太监的助手,这些都是高级宦官。再往下就是典簿长随、奉御、当差、听事等。人们以太监通称宦官,是用最高级职称来概括全体。

  在宦官二十四衙门中权力最大、最值得重视的是司礼监。其主要人员有提督太监一员,掌印太监一员,秉笔、随堂太监八九员。提督太监掌管全部大小宦官,“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

  阁票是内阁对章奏草拟的处理意见,皇帝审定后,让太监用红笔写出,这就是批朱”。此外,此监还掌管传宣谕旨等事。司礼太监掌握这职权,大约始于宣宗之前。《明通鉴》卷十九宣德元年(1426年) 七月有这样一条记事:“司礼掌印之下则秉笔太监为重,凡每日(章)奏文书,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秉笔内官遵照阁中票拟字样,用朱笔批行,遂与外庭交结往来矣。”

  明朝在制度上所规定的司礼监的地位和职掌,必然使其成为凌驾于内阁之上的机构,使宦官得以干预国家大政,进退大臣。因为“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

  黄宗羲曾对这种情况评论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或谓后之人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为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司礼监简介:明朝内廷司礼监的权力如何?
明朝内廷之司礼监概况简述:明朝宦官机构主要有十二监四司八局,俗称二十四衙门,而司礼监则是24衙门中权柄最重的一个行政机构,如外朝内阁,国之重地。司礼监的权力在明朝究竟有多大呢,据明史记载:司礼监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廷元辅,掌东厂,权如总宪。秉笔、随堂视众辅。——《明史》有此可见,司礼监几乎可以和外朝分庭抗礼,力量十分强大。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司礼监建立的的过程、原因、工作职责、人事组成、行政架构:司礼监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明朝官方史料是1384年也就是洪武17年,在此之前司礼监有多个前身,如纪事司,内正司后改为典礼司接着有改为典礼纪察司。明史中没有明确的说明典礼纪察司就是司礼监的前身,不过依据太祖实录上的说法,司礼监刚开始是掌宫廷礼仪纠察内官违犯礼法者,这些正是之前典礼纪察司的工作职责,所以我们可以断定司礼监就是由典礼纪察司...
· 司礼监
地位明代内廷十二监为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御马监(后称尚驷监)、司设监、尚宝监、神宫监、尚膳监、尚衣监、印绶监、直殿监、都知监;司礼监为首。十二监下设有四司八局,四司为惜薪司、宝钞司、钟鼓司、混堂司。八局为兵仗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银作局、浣衣局。合称“二十四衙门”。除专司清洗内廷衣物、便器的浣衣局外,其余二十三单位皆设于紫禁城内。朱元璋即位初期,各监各局编制约百人,至明中后期,多数监局在各省州县,皆派驻直属宦官,主管与宫内需索有关的业务,并监视疆吏民情以密报内廷,宦官人数达数万人。业务明初,司礼监与各监主管设“太监”一,左右少监各一,各司设“司正”一,各局设“大使”一。以后编制扩张,各监分设“掌印太监”。司礼监以“掌印太监”为首,下设“秉笔太监”数人,首席秉笔主管东厂、诏狱等特务刑讯机构,各秉笔分管各监各司局。司礼监同时也是明代官方主要的出版机构之一,下设“经
· 张良娣贵为皇后与宦官勾结干预朝政最后被处死
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唯一的女皇帝,但出现过为数不少没有登上皇位,却行使皇帝权力的女人,著名的如西汉的吕后,宋朝的刘太后,辽国的萧太后,清朝的慈禧太后等,现在要介绍的这位皇后,权力欲膨胀,竟然与宦官勾结干预朝政,企图成为另一个武则天,最后却落得被宦官处死的下场,她就是唐肃宗李亨的张皇后。张皇后(730年-762年),名不详,邓州向城人(今属河南),父张去逸,张皇后的祖母窦氏,是唐玄宗生母昭成太后的妹妹,因此张皇后自小经常在皇宫出入,她聪明机灵,多才多艺,是位美人胚子,深得唐玄宗和昭成太后的喜爱。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张皇后被选入太子东宫,成为时为太子的唐肃宗李亨的良娣,故后世称她为张良娣,太子李亨非常宠爱她,张良娣因长期受宠,逐渐变得爱慕虚荣,贪图享乐。公元756年,太子李亨继位,是为唐肃宗,封张良娣为淑妃,后与唐肃宗生下两儿子李召、李侗,唐肃宗也算有点作为,他继位后基本平定安史之乱,...
· 宦官专权:皇帝将君主权力赋予一部分宦官,让他们去干预朝政
在中国历史上,如果皇帝将君主权力赋予一部分给自己的家奴--宦官,让他们去干预朝政,就会形成宦官专权。这种现象的形成可能有两个决定因素,一个是皇帝受到的来自外朝文官集团的威胁,另一个是皇帝个力与文官集团权力的对比。最早起产生于古埃及。阉割源于祭祀言,是一种最古老的民俗。唐代设内侍省,其长官为监及少监。《辽史·百官志》载,辽代南面官诸“监”职名中,有“太监”之称,但在具体称呼上,仅称监,如太府监。元代的太府和各监,多有“太监”一官(如仪文监、典牧监、典室监、太府监等均设太监)。明代诸监不设此官,但在宦官所领的二十四衙门,各专设掌印太监等,在宫廷内专门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明中叶以后,太监的权力扩大,拥有出使、监军、镇守、侦察臣民等大权。清代相沿,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设总管太监等为首领,隶属于内务府。宦官,俗称太监或“老公”。文书上的称谓很多,例如有阉人、阉宦、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太监、内...
· 明朝史上的宦官之祸:大太监刘瑾是怎么死的?
刘瑾,明代宦官。他与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合称“八虎”。他数次升迁,爬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大太监刘瑾是怎么死的?刘瑾,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遂冒姓刘氏,侍奉太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明武宗。他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深受信任。太子继位后,他数次升迁,爬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一旦大权在握,便引诱武宗沉溺于骄奢淫逸中,自己趁机专擅朝政,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他排陷异己,朝中正直官员大都受他。户部尚书韩文被罢职下狱,五官监侯杨源受杖刑而死……而刘宇、焦芳等小人则奔走其门,成为其党羽。权力的集中刺激了他的贪欲。他利用权势,肆意贪污。他劝武宗下令各省库藏尽输京师,从中贪污大量银两。他公然受贿索贿,大搞钱权交易。各地官员朝觐至京,都要向他行贿,谓之“见面礼”,动至白银千两,有的高达五千两。有人为了行贿,只好贷于京师富豪,时人称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