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道士口中的急急如律令有什么含义 为何古人说没事别瞎喊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65
转发:0
评论:0
道士口中的急急如律令有什么含义为何古人说没事别瞎喊,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样的为何说没事别喊,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

  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样的为何说没事别喊,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一些影视剧里,道士做法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他们喊出这样一句话,“急急如律令”,类似于一种咒语,喊了以后就会有妖魔鬼怪退散或者现身,捉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不过,这样一句咒语,却并非是人人都能喊的,这句话是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演变成道教的咒语?为什么说不能乱喊,喊了又会造成什么后果?

  其实,“急急如律令”在我们的认知中,已经成为一句很具有迷信色彩的话,是道士的专用语,但是在最开始诞生这句话的时候却并非如此,急急如律令最开始其实是汉朝时期,公文里面经常使用的结尾词,意思就是让人抓紧时间去办事,合理猜测,如果公文后面有这句话的话,那应该就是头等大事,需要立即处理的。

  相传,东晋时期的葛洪,熟知天下各种鬼怪的名称,比如《山海经》当中,除了记载各地的地理资料之外,还有生活在这些地方的那些稀奇古怪的精怪,它们的外型和名称、特点等,都记载的十分详细。如果遇到这些精怪的时候,能够认出来,并且喊出它们的名字,那么就可以达到让这些鬼怪退却的效果,这就是“呼名法术”。

  急急如律令作为一种道教咒语,是后来才慢慢发展联系起来的,张道陵作为张良的十世孙,将道家思想转变成一种宗教,即道教,他曾经做过官,对于汉朝时期的公文格式非常熟悉,所以就把急急如律令运用到了道教的做法过程当中,不仅如此,做法时使用的黄纸,也是公文所使用的纸的颜色,这一切都沿用了下来,一直没有改变。

  也有传说认为,古代有一个叫做“律令”的人,跑的非常快,这样的人办事也是很快的,所以很多神仙都想要把他收到自己手下,后来律令成了雷公的一个小鬼,也就诞生了急急如律令这样,催促人赶紧去办事的句子。但是,在旧时候的思想中,小孩子是绝对不可以说这句话的,这又是为什么?

  古人认为,小孩子是非常单纯的,而且一个小孩能懂得什么,也不像是那些道士们有很高的修为,如果真的喊了急急如律令,不仅达不到驱散鬼怪的效果,反而会引火上身,被鬼怪给勾了魂魄走,所以说小孩子是不能喊急急如律令的。不过这些当然都是古旧的封建思想了,在没有鬼怪的世界里,这句话本身就没有什么意义。

  还有一种说法,急急如律令毕竟也不是依靠人的力量去驱散鬼怪,而相当于在与神仙沟通,请求他们的帮助,如果被神仙发现说这句话只不过是随便喊,那么肯定会遭到惩罚的。这当然只是传说了,既然本身就没有鬼怪,急急如律令也只不过是一句普通的话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人们口中常说的“姓”是有什么含义!
姓是社会成员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识别标志和符号,是区别这个或那个有着血缘关系(或其他联系)的家族的标志和符号。比如孔子的孔,据《姓氏寻源》卷二四“《广韵》云,孔,姓,殷汤之后。本自帝喾次妃简逖吞乙卵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天乙,后代以子加乙,始为孔氏。至宋,孔父嘉遭华父督之难,其子奔鲁,故孔子生于鲁。”孔子苗裔至今已传至70多代,也都是孔姓。为什么姓是一个有着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呢?这可以从姓的字形来探求姓的意义。姓是会意字,由女、生两字合成。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由此可知,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同一个母亲生的子女就是同姓,同姓也即同祖。中国的姓起源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远古时代,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当时,以女子为中心,形成一个共同始祖母的母系氏族,若干个氏族组成一个原始的部落。为了区别不同血缘的这个与那个母系氏族,每一个...
· 古人所说的“孝”有几层含义?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诗经·小雅·蓼获》在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中,“孝”占据了重要地位,深深根植于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国人历来提倡“孝”,儒家也以孝“为仁之本”。那什么才算真正的孝呢?嘘寒问暖甲骨文中的“孝”,是一个小孩搀着一个长须老人。《尔雅·释训》:“善父母为孝。”《说文》曰:“孝,善事父母者。”曾子是个孝子,照顾父母无微不至。不仅早晚问候,而且对他们的衣食冷暖,也倍加关心。陆贾《新语·慎微》记载:“曾子孝于父母,昏定晨省(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调寒温,适轻重,勉之于糜粥之间,行之于衽[ren]席之上,而德美重于后世。”事亲须养志孝顺父母不是吃饱、穿暖就行,还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孟子·离娄上》:“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事亲,事之本也。”还拿曾子来说,他侍奉父亲曾皙,每顿饭...
· 古人死后为何要在口中含着其他东西呢这么做到底有什么目的呢
还不知道:死人口中为何含着其他东西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历史上,人们非常重视人去世之后的事,无论是有钱没钱都非常注重,众所周知有钱人死了之后,陪葬品无数,王公贵族死后甚至拉人陪葬,皇帝就更不用说了,古墓里用宝贝成堆来形容都不为过,除此之外那就是他们的嘴里要含着东西。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丧葬习俗,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显示,这种传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古人死后,在口中含放物品,称为口含(口琀),民间俗称为饭含。在上万年的时间里,口含的种类和形势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我们现代最有名的死者嘴里的含物估计就是慈禧太后死后嘴里含着的夜明珠了。其实古人丧葬礼仪中饭含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后来逐渐演化成一套完成的礼仪。商朝人含贝,西周常含玉,春秋多含珠玉。战国以后,盛行死者含蝉形玉,到汉代就出现了对后世玉雕影响比较大的“汉八刀”形制玉蝉。因为古人认为玉有灵性,含玉在口中,...
· 古人死后为何要在口中放一枚铜钱?竟因为这个
很多老人家认为人死后都会进入阎王爷的阎王殿,而若是要重新转世投胎,则要经过奈何桥喝一晚孟婆的孟婆汤,然后投胎后就会忘记自己前世的记忆,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而关于孟婆汤的故事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有人以为这与我国的佛教有关,而其实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奈何桥与佛教并没有关系,而孟婆也是我国传统宗教道教之中的一位神。网络配图在我国古时候,道教和一些民间神话认为,人死后都是要经过投胎然后转世的,而相传在地狱之中有一条路,叫做黄泉路,路边有一条河,叫做忘川河,而这条河上的桥,便是这传说中的奈何桥。相传奈何桥边有一个叫做望乡台的高台,孟婆就住在此地,向各个路过的鬼魂出售她的孟婆汤。网络配图在望乡台旁有一块大石头,叫做三生石,上面记载着每个人的前世今生。很多人走过奈何桥,都会回头再看一眼自己生前的人间,然后向孟婆买一碗汤,喝掉之后便忘却前世的恩怨情仇重新投胎开始新生活。所以人死后家里人都会在那人的口中放上一枚铜...
· 古人死后为何要在口中放一枚铜钱?原因很简单
很多老人家认为人死后都会进入阎王爷的阎王殿,而若是要重新转世投胎,则要经过奈何桥喝一晚孟婆的孟婆汤,然后投胎后就会忘记自己前世的记忆,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而关于孟婆汤的故事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有人以为这与我国的佛教有关,而其实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奈何桥与佛教并没有关系,而孟婆也是我国传统宗教道教之中的一位神。网络配图在我国古时候,道教和一些民间神话认为,人死后都是要经过投胎然后转世的,而相传在地狱之中有一条路,叫做黄泉路,路边有一条河,叫做忘川河,而这条河上的桥,便是这传说中的奈何桥。相传奈何桥边有一个叫做望乡台的高台,孟婆就住在此地,向各个路过的鬼魂出售她的孟婆汤。网络配图在望乡台旁有一块大石头,叫做三生石,上面记载着每个人的前世今生。很多人走过奈何桥,都会回头再看一眼自己生前的人间,然后向孟婆买一碗汤,喝掉之后便忘却前世的恩怨情仇重新投胎开始新生活。所以人死后家里人都会在那人的口中放上一枚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