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同样是远征高句丽 为什么隋炀帝失败了而唐太宗却成功了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62
转发:0
评论:0
同样是远征高句丽为什么隋炀帝失败了而唐太宗却成功了呢,还不知道:为什么隋炀帝远征高句丽失败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

  还不知道:为什么隋炀帝远征高句丽失败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隋唐时期,两个朝代都做了一件类似的事情,那就是远征高句丽,然而结果却大不相同。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却都以失败告终,最终引发国内矛盾,导致隋朝灭亡;然而唐朝五次东征,却成功将辽东收复,尽占高句丽,且唐朝愈发强盛。那么,同样是远征高句丽,为何隋炀帝与唐太宗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呢?

  最直接的原因恐怕就是隋炀帝与唐太宗两人悬殊的军事指挥能力。隋炀帝杨广虽说不是庸才,也曾上过战场,建立功勋,但他刚愎自用,好大喜功,听不进去群臣的建议。在第一次东征时,隋炀帝将庞大的军队分为三道,但凡有攻击军事行动,必须要三道之间相互通报,且要先向隋炀帝汇报。这种做法虽然让军队更加具有纪律性,但应变能力太差,一旦战事遇挫,情报部门出现混乱,整个军队将如同无头苍蝇,不知如何是好,这也是隋炀帝第一次东征高句丽损失惨重的原因。

  除此以外,隋炀帝还下令只要高句丽投降,隋军就必须先进行安抚与收编,不能继续进攻。隋炀帝的这个命令导致隋军畏手畏脚,高句丽多座城池多次诈降,但隋军却受限于命令,不敢进攻,使得高句丽有了喘息的机会。然而当高句丽找到机会以后,却对隋军没有丝毫仁慈,他们将隋军的尸体筑成京观,以震慑隋军。与隋炀帝相比,唐太宗李世民却是一位百战将军,而且他能够虚怀纳谏,用人不疑,给予前线将领较大自主权,从而发挥出将领自身的能力。两相对比之下,唐军的战果自然要比隋军好太多。

  战争的基础是国力,而这也是杨广与李世民东征高句丽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隋炀帝不是昏君,他的许多举措虽然利在千秋但太急于求成了。修运河、建宫殿、东征高句丽,隋炀帝一刻没有停歇,不管是百姓还是士兵,都对隋炀帝十分不满。然而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以后却进行休养生息,面对诸多外敌,李世民忍辱负重,与他们签订和约。李世民继位以后运用道家思想,颇有汉朝“无为而治”的风范,同时他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发展经济,最终缔造出“贞观之治”。北宋欧阳修在《新唐书》中盛赞李世民与他的贞观之治道:“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欧阳修将李世民比做汤、武,足以可见李世民深得民心。

  隋炀帝东征高句丽前国力经过大运河的开挖已经损耗严重,他奢侈无度的宫中生活也使得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因此在东征时隋炀帝只能依靠横征暴敛,强行征兵以及徭役,来支撑他的庞大战争。而唐太宗却先发展经济,实行均田制,减轻赋税,促进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唐太宗带头厉行节约,杜绝奢侈,国家财政迅速好转。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唐太宗与唐高宗开始了他们的东征,有了强大的国力支撑,即使唐太宗与唐高宗共进行五次东征,比隋炀帝的次数还要多,但唐朝却没有因此垮掉。

  而且,在两朝国力悬殊的情况下,隋炀帝发动的战争规模却比唐朝庞大的多。隋炀帝东征高句丽并非迫在眉睫,然而他却下诏官吏督促劳役尽快建造战船。在隋炀帝诏令的督促下,造船工匠在水中不分昼夜的工作,“官吏督役,昼夜立水中,略不敢息,自腰以下皆生蛆,死者什三四”(《资治通鉴》)。除此以外隋炀帝为扬国威,不惜倾全国之力,他将全国大部分的军队全部聚集起来,同时征发数百万民夫,人数多到造成踩踏,《资治通鉴》中记载:“往还在道常数十万人,填咽于道,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战争还未开始,活活累死的百姓与士兵就已经不计其数,民怨如何能不沸腾?再加上隋炀帝战场上的愚蠢指挥,战争安能不失败?

  然而与隋炀帝相比,唐太宗东征高句丽却只发兵十万左右,连隋炀帝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唐太宗甚至拒绝了主动要求参加东征的百姓,只率领精锐的陆军和水军。军队人数少,后勤补给就简单得多,军队的灵活性也高。因此高句丽可以让隋军所谓的数百万大军溃不成军,却无法击败只有十万的唐军。之后唐高宗学习父亲的经验,控制军队的规模,减少了战争损耗。唐朝经过贞观之治国力本就比隋朝强大的多,再加上唐朝战争损耗小,最终结果自然天差地别。

  除此以外,唐太宗与隋炀帝不同的性格也导致结果的不同。高句丽善于守城,不管是隋炀帝还是唐太宗,在进攻高句丽时都因为攻坚能力不足而没有达到战略目的,然而两人的反应却完全不同。隋炀帝第一次东征失败以后恼羞成怒,随即准备第二次东征,而唐太宗却明白讨伐高句丽无法毕其功于一役,于是他改变策略,实行以偏师袭扰的战术。在唐军不断袭扰下,高句丽不得不全民皆兵,国力损耗严重。最终在唐高宗时期,他彻底占领整个辽东和朝鲜半岛。

  实际上隋炀帝在战术、战略上都犯下巨大的错误,他不结合国力,不对战争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最终导致国内矛盾尖锐,隋朝最终灭亡。而唐太宗目睹着隋朝灭亡,天下民不聊生,因此他吸取隋炀帝失败的教训,先发展国力,创造出贞观之治,再根据战争调整战术与战略,最终取得成功。

  参考资料:

  《新唐书》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同样是为了权势为什么武则天成功了而太平公主却失败了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盛唐时期,有一位女人赢得了世人瞩目的眼光,她似乎破除了古代的男尊女卑,至少让自己不再依附于男人。这是盛唐的产物,是开化的结果。但是没有外来思想的注入,完全内化的内化的思想变革并没有成功,而是发展畸形了。武则天并不能当得起后世那样的推崇,一是因为她还是皇帝,二是因为她不是因为思想独立才做这一切。武则天要做皇帝的原因不过是为了自己的野心——新思想的内涵应该是全部的女性独立,而武则天身为女皇帝,却没有狠下心来做到这一点。最终武则天的传位选择了李氏,也许在当时古代的环境下是正确的事情,但在现在看来是错过了一次女性意识成长的机会。显然她的女儿太平公主也将其意曲解了,足以见得当时的女人不是没有野心的,但是,她们却是真的没有独立思想的。那么同是为了权势,为什么开辟者武则天就成功了,而后继者太平公主就失败了呢?第一,武则天继位是天时...
· 同样是变法为何商鞅成功了而王安石却失败了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如下:第一,是否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坚决支持。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国最高统治者秦孝公长期坚定的支持,因此能持续变法长达二十一年;反观王安石变法,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神宗始终在表达问题上摇摆不定,没有给予变法最坚定的支持,这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网络配图第二,商鞅变法在当时的秦国遇到的阻力比王安石变法在北宋遇到的阻力小的多。因为当时的秦国远在西边,受中原文化的保守性影响较小,故秦国民风淳朴,具备变法的先天条件。网络配图而王安石变法在北宋中期,当时的社会阶层已经固化,保守势力极其庞大,导致王安石变法遇到的阻力太过巨大,难以成功。网络配图第三,与当时的社会矛盾是否极其突出有关。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争雄时期,当时秦国面临亡国危险,国内社会矛盾异常突出,这就为秦孝公坚定支持变法提供了客观依据;而王安石变法发生于北宋中期当时尽管也存在着社会矛盾,但并不突出,故变法缺乏强有力的客观依据。以...
· 同样是变法为何商鞅成功了而王安石却失败了?
战国时,互相攻伐,秦居于一隅,国力软弱,民风彪悍野蛮,屡战屡败。外有强敌魏,随时有亡国灭种之祸。因此变法是符合国家,皇族,人民统一的利益的。而商君的变法,又是根据秦表里山河,民风,外部环境定的。所以他自己虽然身死,但是他的律法被保留。网络配图宋时变法,乃是国内发展的困境。而这个困境来自内部,来自于文臣系统,皇族,乃至百姓。外部虽有辽国西夏,但是整体没有大战争,灭国的危险。而王安石为人又过于执拗,出的变法政策大都漏洞百出。但是正是由于宋内部变革需求并没有那么强,反噬也没有那么激烈。总结几点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如下:网络配图第一,是否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坚决支持。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国最高统治者秦孝公长期坚定的支持,因此能持续变法长达二十一年;反观王安石变法,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神宗始终在表达问题上摇摆不定,没有给予变法最坚定的支持,这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第二,商鞅变法在当时的秦国遇到的阻力比王...
· 曹操篡位失败,为什么曹丕却成功了?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曹丕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大家都知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曹操可是执掌朝政大权,却只让汉献帝给自己封了个魏王,把汉献帝留在帝位上做一个傀儡而已。其实曹操早就有篡位之心,但时机不成熟,甚至因为这件事,还逼死了自己的首席谋臣荀彧。然而,曹操病逝10个月后,曹操的儿子曹丕却通过一套禅让的政治手段成功登基。从这方面来说,曹丕是优于他老爸曹操的。从曹丕继承魏王到登基称帝,这短短的9个月中,曹丕是怎么运作的?下面我们就从曹丕式的禅让来说起。自古尧舜就有禅让的传统,但曹丕的禅让却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而且后来的七八百年中,后世帝王改朝换代,无一不是用这种和平的政治手段,可以说曹丕的成功篡位,称得上是开辟了一个“伟大”的政治传统。曹丕要想和平篡位,必须搞定三拨人。一是跟随曹家打天下的曹魏支持者;二是潜在反对的汉朝遗老们;三是汉献帝这个人。先说第一拨人——曹魏...
· 揭秘:都是复兴汉朝为何刘秀成功了而刘备却失败?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刘邦建立的汉朝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朝代之一。在西汉之后,历史存在多个以“汉”命名的朝代和政权。其中,东汉和蜀汉是具有代表性的两个。进一步来说,对于东汉的刘秀和蜀汉的刘备,都是西汉刘邦的后裔,二者都以复兴汉室为己任。但是,从结果上来看,为何刘秀成功成功复兴汉室,刘备却只是偏安一隅呢?首先,对于刘秀和刘备来说,存在着太多的相似点。比如都是没落的皇族。一定程度上,刘秀和刘备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励志的楷模。不过,在诸多方面,刘秀确实要比刘备更加优秀,这也为二者的结果奠定了基础。虽然刘备自称刘皇叔,但是在血统亲疏上,刘备的中山靖王之后和刘秀比起来,确实存在着一定差距,毕竟刘秀可是汉景帝的第六代子孙,而且相对于刘备早已没落的家族,刘秀的家族在当地可谓实力和名望兼具。其次,正是因为家世背景上的差距,刘备起家的时候,主要依靠关羽、张飞等兄弟,虽然兄弟情深义重,但是势力还是比较弱小。而刘秀在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