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人的主食都吃什么 每个时代主食都各不相同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4
转发:0
评论:0
古人的主食都吃什么每个时代主食都各不相同,还不知道:古人的主食都吃什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

  还不知道:古人的主食都吃什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想吃什么,一日三餐吃什么越来越讲究了,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古人的主食。

  先秦以前每天就吃两顿早上九点的朝食和下午四点的补食,那时食物虽然天然但提取工艺粗糙。主粮有稻、黍(shǔ,黄米)、稷(ji,小米)、麦、菽(shū,豆类),俗称五谷。

  稷是中国人第一种驯化成功的重要作物,其野生种即为中国地区广泛分布的狗尾草。后来中国人造了一个词——国家社稷,社是指土地之母,稷就是指谷物之神。土地和粮食,就是一个国家的全部含意。有些史书里认为粟和黍是同一种。其实两者并不完全相同。粟的种子带有一层硬壳,脱壳之后称作小米,而黍的种子煮熟后有粘性,在今天通常称为黄米。

  菽,也就是豆子,古代重要粮食的作物之一。战国时代,大豆开始取代黍,成为粮食的代名词之一。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直到明清时期大量外域作物的引进,豆类不在作为主食而成为佳肴。

  在小麦刚出现的时候,由于加工手段的限制,人们吃不上馒头、面条。我国面条起源于汉代,东汉时期已经有了麦粉面条的雏形,当时所有的面食皆称为「饼」,因要在汤中煮熟,所以又叫汤饼。早期的汤饼呈片状,后来逐渐演变成条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基本形成如今的样子。相传馒头是蜀相诸葛亮平定南蛮时,过江受冤魂之阻,遂向河神祭祀保佑,不忍用人头而发明了蛮头替代。

  随着汉代以后石磨的推广,小麦的种植面积日渐扩大,进而推广到南方地区。中唐以后,粟麦轮作推广,小麦逐渐取得了与粟并驾齐驱的地位,其标志为,唐德宗建中元年实行的“两税法”已明确将小麦作为赋税征收的对象。到了宋代,虽然主粮仍为粟、麦、稻, 但北方小麦生产消费已远超小米。

  我国是稻子的原产国,万年前先民由狩猎发展为刀耕火种,现在的大部分稻子都是有野山稻子培育而来的。唐代以前北方一直是经济政治中心,黄河流域也是当时最富裕的,北方人口占据了十之七八,直到唐中后期战乱致使人口大量南迁,人口膨胀战乱军需,南方大规模种植水稻应运而生。京杭大运河的贯通更多是基于经济和政治因数考虑。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官方漕运粮食每年约600万石。小米虽然好吃、耐旱,但产量较低,亩产不过百十来斤。水稻亩产则高得多(三四百斤),加之南方气候水土可多熟种植,可以供养的人口就多得多。

  明清时期传入我国的作物中除瓜果、蔬菜外还有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重要粮食作物。由于它们高产、耐瘠、耐寒,一些边远苦寒山区和边际土地得以开发利用,扩展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和时间配置, 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17世纪初,江南水患,五谷不收,饥民流离。 徐光启从福建引番薯在上海、江苏推广,起到了很好的救荒作用。 准确的说番薯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从吕宋(今菲律宾)引进中国的。明清时期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

  古代主食的变化告诉我们,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能脱离自然而生存天、地、人缺一不可。 正如中国古代农圣贾思勰所言:“顺天时,量地力,用力少,成功多。 任情反道, 则劳而无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裕固族饮食文化裕固族主食吃什么
在裕固族传统饮食中较具民族特色的食品种类主要有手抓羊肉、酥油奶茶、羊下水加工品、烧壳子(烤制的面食)、酥油面饼(裕固语称“亚合吧”)、锁阳饼等。这几种食品至今仍然十分流行,深受各地裕固人的喜爱。由于历史原因,裕固人特别是偏远牧区的人们很少能吃到蔬菜,如今这种状况已得到基本改变,离城镇近一些的地区可随时买到各类新鲜蔬菜。相比而言,肉食在裕固人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占有很大比例。手抓羊肉是裕固人最喜爱的食物之一。此外,还有烤全羊、羊肚烤全羊(羊肉剁碎后装入羊肚内,然后埋入火堆烤制而成)。不论是在草原牧区,还是在各地都市,上述食品都被裕固人认为是“地道”的本民族的特色食品。裕固人禁食“尖嘴圆蹄”肉。“尖嘴”主要指飞禽和鱼类,“圆蹄”则指驴、骡、马这三种动物。现代裕固人基本上不禁食“尖嘴”类动物,而对于"圆蹄"类则仍禁食。另外,不在“尖嘴圆蹄”之内的狗肉,也在严格禁食之列。喝茶时一般用一根筷子,忌用两根...
·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水稻的?古代人主食都吃什么?
对上古时期的东亚地区而言,最重要的作物有三种:黍、粟、稻。黍,亦称稷,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糜子、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距今9000年到7000年左右,位于黄河中游两岸的河南以及河北人开始种植,随后的数百年时间里,又扩散到山东、甘肃等地。粟,就是小米。在内蒙古赤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村落遗址,有研究人员发现了1400余粒炭化小米。在中国、加拿大和日本的测年结果一致显示,它们距今已有7600余年。内蒙古敖汉旗作为世界小米起源地已被世界认可。粟由狗尾草驯化而来,它和黍有个共同点,就是产量不高,1亩地才产50公斤左右。同一时期的南方就比较幸福了,因为那里可以种植水稻。考古人员曾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120吨人工栽培的谷物,这些粮食主要由籼米和粳稻组成,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证明江浙一带早在那时就开始吃米饭了。而水稻最早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湖南,之后西传到印度...
· 家谱,每个家庭都需要的谱录!
以养德性,以长识见1.在中国,一个家庭能够向人展示自己的家谱,是一件很牛逼的事情,因为,一本泛黄的家谱不但记载着家族的血缘关系,也记录着这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家谱,可以说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想要发展壮大,除了需要有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要有强大的精神条件,而“崇祖寻根”的家族意识,对日益松散的社会结构,无疑是凝聚家族力量的最佳途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2.相比于过去“修家谱”根植于乡土和老一辈的传统,现代人中的一些高端人士也开始重视“修家谱”,只不过,跟过去书写、记录家谱不同的是,现代人更热衷于用影像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家族、族人、家庭大事件。越来越多人领悟到留下影像对未来的重要性,不论是给自己留下回忆,还是给子孙留下历史,影像记录可以更直观、更真实、更具体地展示当下,而这些影像在若干年后就变成了非常重要的历史资料,这就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纪录片”的原因。举止安...
· 羌族人日常的主食是怎样做出来的
面疙瘩:搭锅烧油,把洋芋切成条状置锅里稍炒加水煮沸,待洋芋二成熟时加酸菜(根据个人喜好),待锅里水或菜汤煮开时,将玉米面或荞麦面用温开水拌捏成的颗粒状倾入沸水中或菜汤中,煮熟既成。面片子:先将玉米面或荞麦面用温开水拌捏成三柱体形状,搭锅烧油,把洋芋切成条状置锅里稍炒加水煮沸,待洋芋二成熟时加酸菜(根据个人喜好),待锅里水或菜汤煮开是,就用刀将其所捏的面削入里面,煮熟即可用。馍馍:分烧馍和蒸馍两种。原料是由玉米、麦子、青稞、荞麦、胡豆等面粉做成。烧馍的做法是将其面粉掺水拌捏成直径约20厘米、厚约3厘米的圆形饼状,在双手中颠簸,将平面显现自然皱纹,放入平锅(熬盘、煎盘)纹两面微烤后,将馍馍放置于火坑里用红灶恢覆盖,适当翻烧,当拍击馍面有脆响声音即可。吃馍是要吹馍面上的灶恢,所以就有了“三吹三打”的俗语。蒸馍:就是将各种面粉发酵(羌区发面时多用咂酒来发酵)后,做成各种形状放入蒸笼或锅中蒸熟既成。...
· 春秋时代——堕三都
按《史记》。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按《左传》。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孔子按照子路的说法,向鲁定公提出了拆毁三地城墙的建议,而鲁定公早已经从季孙那里得到暗示,知道这是三桓自己设计的,因此乐得做这个人情。“司寇的建议很好,违法建筑必须拆除。那么,这件事情就请司寇监督执行。”鲁定公把事情直接派给了孔子,让孔子当这个得罪人的角色。孔子很高兴,他以为得到了名垂千古的机会。可是实际上,他不过是得到了充当替罪羊的机会。拆违引发的战争历史上,这件事情叫做“堕三都”,因为郈、费和成分别是三家的都城。孔子把命令传达到了三家,三家纷纷表示完全拥护国君的英明决定,表示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为鲁国的国家完整和社会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叔孙州仇第一个拆除了城墙,因为郈现在在他的管治之下。郈被堕,在鲁国引发强烈反响。“看来,为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