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三年清知府是否真的能赚到十万雪花银 事实证明还是想多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3
转发:0
评论:0
揭秘三年清知府是否真的能赚到十万雪花银事实证明还是想多了,还不知道:三年清知府真的能赚到十万雪花银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

  还不知道:三年清知府真的能赚到十万雪花银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古代当官有多爽?别的不说光一句俗语就能说明一切,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清知府当然不是指在清朝当知府,而是指这人还不错,为官清正廉洁。但即使是一名清廉的知府当了三年都能通过合法渠道获得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那些收受贿赂弄权舞弊的贪官不是捞的更多?

  十万两纹银是什么概念?首先必须指出咱们现在对古人使用银子的观念是错误的,造成这一原因的主要问题就是现在的电视剧,任你是谁随手一掏就是五十两、一百两的纹银或银票,搞得大家以为一两银子其实很便宜。

  其实古代百姓们压根就不用银子(因为用不起),市场上主要的流通货币是铜钱,百姓们日常生活开销主要是铜钱,你要买块猪肉扔块银子出来,杀猪的估计白眼一翻告诉你没法给你找。

  既然银子如此贵重,那咱们来看看银子的购买力如何吧,根据《清会典》记载,康乾盛世期间大米每升是10文左右,折合成现在大概是0.75公斤,1两银子等于1000文,也就是说1两银子可以购买75公斤的大米。我再打开某宝搜索米价,大米的售价普遍在10公斤60元左右,也就是说购买75公斤左右的大米要花费450元左右(一两银子约等于现在的450元)。

  有人说你这计算的有问题,毕竟米价是在不断波动,康乾盛世时期由于政治稳定所以米价低,如果米价高起来银子的购买力不就没这么强了么,那么咱们再看看动荡的光绪时期。根据统计光绪十五年顺天府、京师和宣化府等地区的粮价平均为一石粮食耗银一两四钱六分,一石折合成咱们现在的计量单位大概是156.4斤,换算一下的话光绪时期一两银子可以采购到100斤左右的粮食,其购买力也达到了300元,回头再看看清知府一年的收入最低也有一千万!

  但咱们知道明清时期官员们的薪水在整个中华史上都低的可怜,一品官的俸银每年不过一百八十两,逐级递减之后到了知县每年的俸银就变成了四、五十两......四五十两够么?不够,甚至可以说远远不够。

  首先衙门的书吏、衙役、师爷可都得县令自己掏钱去聘用,朝廷不管,再加上知县得有人伺候吧,你这一大家子丫鬟奴仆老婆子的日常饮食开销,同僚之间互相走动吃饭,逢年过节还得孝敬上司,这点钱真是不够塞牙缝,《大明全典》就记载“知县每月支俸3两,一家一日粗食安饱兼喂马匹,须银五六钱,一月俸不足五六日之费”,3两折合下来也就一千来块钱,难怪官员们会叫苦这点钱还不够老子撑一个礼拜的呢!

  既然如此那咱们民间流传的这句话就很有问题了,什么十万雪花银,这么点工资三年下来要不就被饿死,即使侥幸命大也得饿成非洲难民!

  好像明清时期真这么惨的好像就海瑞一个人(海瑞自己在家里种菜,老妈过生日买了一斤猪肉大伙都震惊了,海瑞竟然买了肉吃!当然于成龙也挺惨,外号叫于青菜)其他官员照样肉山酒海,夜夜笙歌,当然你可以说这些官员们贪赃枉法中饱私囊,但这打击面有点太广,总有大臣比较廉洁清正,那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甚至攒到十万两雪花银的呢?

  这只说明一个问题,工资并不能代表官员们的全部收入。

  首先官员们除了工资之外第一大收入来源就是火耗,什么叫火耗?其实就是征收钱粮时盘剥下来的财物。

  咱们知道古代的百姓们要向国家缴纳税赋,这些赋税就是官员们下金蛋的母鸡。比如说你这年要缴纳五钱银子的赋税,你带着银子去,负责检查的官员看了看遗憾的告诉你这银子成色不好,抵不了五钱,于是你把五钱折合成粮食,他又说这粮食都是陈米,也抵不了,不管你怎么做,他总有充足的借口告诉你:这东西不行,我不能收!

  这是要干嘛呢?要好处费呗!这个好处费就是火耗,也就是在官员们在征收银粮时,以弥补损耗为由在正额之外加征的部分。比如说你应当缴纳五钱银子,但由于成色不足,你“主动”地缴纳了七钱银子作为补充,官员们收了以后照样按五钱银子上报,那么剩下的这二钱银子就归了自己的腰包,一般来说二钱银子都算是良心价了,实际上明清火耗高到每两加征四至五钱!(也就是说你本来应当缴纳100元,现在要缴纳150元,50元归官员所有)粮一石加征二升到一斗几升,所以明清时期火耗成了公开的、大家心照不宣的收入来源,这时候就别提什么清正廉洁了,大家总都是要恰饭的嘛!所以您别看官员们俸禄低的发指,有了这火耗,年薪只有四十两得知县一年捞个几万两银子有点问题没有,但这不属于贪污啊,因为大家都在做,这也是整个朝廷(甚至包括皇帝)都默许的,皇帝都允许了怎么能算是贪污呢?我这是常规操作。

  不过有人想改变这种现象,雍正初年朝廷实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两项制度,也就是将所有税收归朝廷管理,就算是成色不够也直接归朝廷管,你就在边上看着吧。

  不难想象这对官员们来说是怎样的晴天霹雳!雍正皇帝也知道官员们工资低,真要断了火耗大家真要集体上街要饭了,所以还设置了养廉银,“因官吏贪赃,时有所闻,特设此名,欲其顾名思义,勉为廉吏也”,“知大臣禄薄不足用,故定中外养廉银两,岁时赏上方珍物无算”。养廉银意思就是高薪养廉,只要这一年你老老实实当官,不贪污不受贿,那就给你发奖金。

  您可别小看了这养廉银,雍正皇帝还是很大气的,养廉银的数目往往是俸禄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清全典事例》记载:总督的养廉银为13,000至20,000两(总督的工资大概是180两左右),巡抚养廉银为10,000至15,000两(巡抚工资大概在155两左右),布政使为5,000至9,000两,按察使为3,000至8,444两。就连普通的知县,一年的养廉银也有个一两千,这样折合下来实际上官员们的工资一年也有个几十万,这样算下来虽然没有了火耗这个大头,养廉银也能保证小日子过得挺滋润。

  如果还有官员说养廉银不能解决官员的生计问题,别急,还有冰敬与炭敬。

  什么叫冰敬、炭敬?其实就是同僚之间、下属和上司之间人情走往的东西,说的实在点就是送钱。咱们中国是个讲人情礼仪的国家,做啥事都得讲究留三分情面,学会看别人脸色,所以如果这人古板难以接近,或者凡事按制度走完全不看情面,咱们会评价他“不会做人”。普通人都这样,官员就更是如此了,只要踏入了官场,同僚、座师、上司等等关系网错综复杂,想要加官进爵或在上司面前博个好印象,那就得看你会不会做人了。

  宋江为什么叫及时雨?就是因为人家送钱送的爽快啊,但对于帝国精英直接说送钱显得俗气,再说了送钱难道是想贿赂我!所以咱们中国人多有文化啊,送钱都送的诗情画意,不是直接送钱,我是来送我的一片真心!在天气炎热我给领导送冰(冰敬),天气寒冷我给领导送炭(炭敬),当然您不会真的因为官员们拉着一车冰送到上司那里去吧......

  领导生日我送个小小的礼物,什么春节、清明、中秋元宵,只要是咱们中国传统的节日,我要到领导那里去祝贺,再送领导一个节日礼包,这都是下属们对上司炽热的关心啊!这种正常的人情往来你都要质疑,你会做人么!

  所以您看看,这冰敬、炭敬、年敬、节敬、别敬、升官敬等等,大到总督巡抚,小到县令知府,只要你当了官就不怕没人上门,层层叠叠的红包收下来,这数目也不少了。至于这冰敬炭敬是不是压榨百姓得来,那我就管不着了,反正我又没做这种事儿,我能保证我个人是清廉正直的嘛!

  而整个明清就海瑞一个人不会做人,他既不要火耗,更不收各种的冰敬炭敬,守着自己一千多块钱的工资,能过得不惨么......

  所以说就算是所谓的清知府也很难逃脱这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险恶的官场规矩,你要是坚守自己的节操不搞这些歪门邪道,轻则受到同僚和上司的排挤(就你一个不会做人,不会做官,不孤立你孤立谁),严重点可能连命都保不住。可见在旧社会所谓的清官贪官其实都是一路货色,受苦的最终还是老百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朝官员收入是多少?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官场中人多半斯文,吃什么东西都是少而精,别的朝代官员吃东西是否斯文我不知道,但清代一些官员吃东西与斯文半点也搭不上边。纪晓岚这个名字,国人不会陌生,有关他的电视剧数量多多,此君做过礼部尚书,组织过《四库全书》的编纂,说话幽默风趣,能够逗皇帝开心。纪晓岚的饮食特点是不喜米饭,爱吃零食,平居之时,干鲜果品、栗子、榛子之类从不离口,于肉食更是情有独钟。据清人记载,纪晓岚一天能吃数十斤肉,这数十斤肉到底是几十斤,记载者没有细说,即使取其最小值二十斤,也足以将人吓死。我活了四十多岁,认识的人什么职业都有,不要说一天吃二十斤以上肉的人,就是一天吃七斤八斤肉的都没见过。康熙时当过刑部尚书的大学士徐乾学也极能吃。此人好象是饿死鬼变的,每日上早朝,必先吃上实心馒头50个,黄雀50只,鸡蛋50个,酒10壶。我不知道徐乾学每天的实心馒头大小如何,根据常识,总不至于小到半两都没有吧,50个半两,...
· 民间文学—民间传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来历
这是清代流传很广的一句话,以此来概括地方府州县官的大体收入情况。由清代官吏俸禄制度知,作为四品官的知府每年俸禄为105两,养廉银为4000两左右,二者合之其合法收入三年不过12300多两,那么怎样会有十万雪花银?而且还是清正廉洁的知府,贪赃的知府又能有多少收入呢?这就要从陋规说起。所谓陋规,就是历来相沿的不成矩,又特指贿赂需索。清朝的陋规,初为火耗、升斗耗、仓场牦、鼠雀耗等所加征的数额,归地方官分肥,实行养廉银火耗归公后,主要是名目繁多的“敬”,如冰敬、炭敬、拜礼、贺礼等,加上额外分肥,每年即可达数万两,这样一任知府下来,十万银子即可到手。以上述及的只是地方官的所谓合法收入,至于贪污、勒索,贿赂大捞外快,其收入则难以计算。所谓清官与贪官,只是相对而言。清统治者面临腐败的事实制度,不得不采取变通办法,逐步降低合法与非法,廉洁与腐败的标准,将一部分非法视为合法,将不甚严重的腐败当成廉洁。康熙帝...
· 清朝官员的收入到底有多高?有十万雪花银?
众所周知,一个王朝想要长治久安,就必须要有各方面的人才进行辅佐,毕竟皇帝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再厉害也无法取代文武百官,而在古代做官并没有那么容易,如果做清官的话,还能被史书记载,如果做贪官的话,那么对于百姓来说将会是一个灾难,民间曾经流传一句话叫做: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那么在古代做一个官一年的收入到底有多少呢?我们今天就以清朝为例子,看看清朝官员的收入到底有多少。清朝官员的俸禄分为两种,一种是俸银,一种是禄米,清朝在公元1644年入关之后取得了天下,但一开始接触中原先进文化的时候就开始逐渐腐败,到了康熙末年的时候,国家已经入不敷出,贪污已经成为制约清朝发展的重要毒瘤,为了能够整治贪污,雍正继位之后,对贪官进行大力的整顿,但是贪官还是屡禁不绝,为此雍正设立了养廉银,就是希望能够用高薪养廉让他们不再贪污,而清朝俸禄原本并不多,主要是依靠养廉银糊口。根据统计,清朝一品大元的俸禄只有180两,禄...
· 当上皇帝之后是不是真的能够为所欲为事实证明还是我们想多了
当上皇帝真的能够为所欲为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魏明帝曹叡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二任皇帝,他曾经做过许多荒唐事情,喜欢大兴土木,也想让自己的后宫佳丽3三千,不过或多或少都遇到的一些阻碍,高处不胜寒想让稳固自己的帝位不得不考虑权利的制约,无数的人在看着你,无数的人在牵制着你,任何的过于任性的举动都有可能为自己的遭到杀生之祸,曹叡想要修建许昌宫,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修复洛阳宫,抽调普通民众前去修建,于是没人去种田了,于是电视剧中的标准场景又出现在我们面前,钟离看到这样的情况后又开始引经据典,现在战争导致人口锐减,不应该大兴土木。皇帝:钟离尚书在,不得成此殿也,钟离非常的聪明转移矛盾,说:帝王怎么会忌惮一个人呢!应该全部为百姓考虑,给皇帝台阶下,于是修建宫殿的预算减少了!当皇帝有时候其实也不能为所欲为!其实不少人真的想多了...
· 揭秘明清两朝宫女命运:是否真的老死宫中
明清皇宫的女性,主要有四个群体:后妃,乳保,女官,宫女。后妃是皇帝的妻妾。乳保是乳母和保姆。乳母主要是给皇子和公主喂奶的,就是奶母;保姆是照看、抚育幼年皇子和公主的。女官做管理工作,宫女为后宫杂役。她们入宫不易,是经过挑选的。以上四种人,宫女数量,多得惊人。网络配图明朝挑选宫女,在全天下范围。如洪武十四年(1381年),下令从苏州、松江、嘉兴、湖州等府及浙、赣两省,选民间13到19岁之间未婚的女子以备宫女,选30到40岁之间没有丈夫的妇女以充女官。清朝不同,规定:“每三岁选八旗秀女,户部主之;每岁选内务府属旗秀女,内务府主之。”女孩子长到十三四岁,内务府就要按册子送交宫里当差了这里需要区分:每三年一次八旗选的是秀女,主要为妃嫔、贵人等,有的也为宗室子弟选福晋;每年一次内务府属旗选的,官书也称秀女,实际是使女(后来也称宫女),她们主要从事服侍、洒扫、杂役等粗活。内务府包衣三旗,主要是清皇室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