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酒文化—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具—鎏金熊足铜樽

2018-03-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09
转发:0
评论:0
酒文化—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具—鎏金熊足铜樽,东汉青铜珍品此樽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东汉青铜传世珍品。樽下承盘。樽的形制如

东汉青铜珍品

此樽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东汉青铜传世珍品。樽下承盘。樽的形制如常制,圆筒形,通体鎏金。樽腹中腰饰凸弦纹三道并附对称兽面衔环,三熊状立足。承盘较浅,通体鎏金,三熊状盘足。樽、盘之熊,遍体镶嵌圆形或水滴形红、绿宝石,犹如花斑。

自名"承旋"

承盘上有铭文"建武廿一年,蜀郡西工造乘舆一斛承旋,雕蹲熊足,青碧闵瑰饰",证明这是建武年间蜀郡工匠制作的御用酒器,当时称之为"承旋"。此樽装饰异常富丽,黄灿灿的通体鎏金,配上光彩夺目的红、绿宝石,显得非常豪华高贵。

铜酒樽既可盛酒,又能温酒

樽,是"尊"字加木字旁,表明樽应为漆木器。当然也有人把某些铜器叫做樽。木漆酒樽主要是用于盛酒,而铜酒樽除盛酒之外,还用于温酒。1962年在山西右玉大川村出土的一件汉代铜樽上有铭文“铜温酒樽”,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东汉鎏金熊足铜樽,樽下带承盘,自铭为“承旋”。据《说文》说,“镟,圜炉也”,即圆形炉子。这些皆可证明铜樽具有温酒之功能。

光武帝的陵园

东汉时期,考古发掘出土的精美酒器不多,这可能跟汉末盛行薄葬和东汉大墓多没发掘或多被盗掘有关。目前东汉帝陵多发现于洛阳地区,规模最大的就是汉光武帝刘秀陵,俗称刘秀坟。刘秀陵墓位于洛阳市孟津县白合乡铁谢村西南。其陵南依邙山,北临黄河,松柏葱郁。陵园中矗立着一座周长约四百八十七米,高约十五米的巨大土丘,传即刘秀的墓冢。墓冢上下及四周现存古柏约一千五百棵,相传植于唐代。陵园西侧为光武帝祠,祠院内保存有宋代开宝元年(793年)“新修后光武帝庙碑”一通。高4米,宽1.34米,厚0.4米,计十九行,约四十五字,由宋太中大夫苏德祥撰写,碑文内容是歌颂光武帝由南阳起兵,决昆阳之战,扳邯郸之垒,定都洛阳等功绩。祠前通道旁原有两排古柏二十八株,各有名讳,象征辅佐刘秀打天下安社稷的二十八位功臣宿将,可惜今已残缺不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酒文化―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具―鎏金熊足铜樽
东汉青铜珍品此樽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东汉青铜传世珍品。樽下承盘。樽的形制如常制,圆筒形,通体鎏金。樽腹中腰饰凸弦纹三道并附对称兽面衔环,三熊状立足。承盘较浅,通体鎏金,三熊状盘足。樽、盘之熊,遍体镶嵌圆形或水滴形红、绿宝石,犹如花斑。自名"承旋"承盘上有铭文"建武廿一年,蜀郡西工造乘舆一斛承旋,雕蹲熊足,青碧闵瑰饰",证明这是建武年间蜀郡工匠制作的御用酒器,当时称之为"承旋"。此樽装饰异常富丽,黄灿灿的通体鎏金,配上光彩夺目的红、绿宝石,显得非常豪华高贵。铜酒樽既可盛酒,又能温酒樽,是"尊"字加木字旁,表明樽应为漆木器。当然也有人把某些铜器叫做樽。木漆酒樽主要是用于盛酒,而铜酒樽除盛酒之外,还用于温酒。1962年在山西右玉大川村出土的一件汉代铜樽上有铭文“铜温酒樽”,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东汉鎏金熊足铜...
· 酒文化—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具—铜酒筩
南越人自己的酒器铜酒筩1983年出土于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是西汉时期南方人常用的一种盛酒器具。南越王墓中共出土十多件,往往两三件大小相套。该筩呈直筒形,腹壁呈曲弧状,上腹安双耳,平底下置矮圈足。腹上饰三组几何纹。主题花纹在筒腹中部,为四组羽人驾舟图。据专家研究,这是一个杀俘虏祭水神的场面。船上旌旗高飘,刀剑耀眼,鼓声催魂,气氛肃穆、激昂、悲壮,惊心动魄,非常壮观。美酒增寿三万岁广州出土的汉代陶提筩上有墨书"藏酒十石,令兴寿至三万岁"等字样,由此证明南越王墓出土的铜筩亦为盛酒之器,作用类似于中原的铜壶、铜卣之类。汉越混合的南越国文化这件铜酒筩上的人物场面,是一幅绝妙的叙事画卷,将越人的形象、服饰、习俗、器物乃至于当时的水禽海物等,都惟妙惟肖地再现在我们面前。这件具有明显南越人士著特色的器物与南越王墓土的具有明显中原风格的青铜礼乐器杂处在一起,真实地再现了具有汉族文化和越人文化混合体的南越国文...
· 酒文化—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具—青铜合卺杯
刘胜与窦绾的结婚纪念物青铜合卺杯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中,此杯是两个高足铜杯的联合体。杯为圆形,浅腹,高足上部呈竹节状,为喇叭口形。在二杯之间,有鸟兽各一。鸟在上,长颈,口衔玉环,双翅伸展,腹与二杯联接。鸟足立于兽背上。西汉人也重视喝交杯酒窦绾合卺铜杯,以错金、嵌绿松石为主要装饰方式。每件杯腹外壁及高足上镶嵌大小圆形和心形绿松石十三颗,鸟身上也嵌两颗绿松石。这件特殊的青铜酒器造型生动活泼,结构对称平衡,装饰华美瑰丽,体现了西汉初年人们重视喝交杯酒的思想观念,是一件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靖王陵中亦是灯火辉煌满城汉墓是解放后发掘的保存较好且随葬品极其丰富的为数不多的西汉初年诸侯陵墓之一,除出土了大量精美酒器外,还有许多造型优美,装饰华丽,设计灵巧,铸工精练的汉代艺术珍品。如窦绾墓土的"长信宫"灯,刘胜墓土的错金博山炉,以及两墓中均有出土的金缕玉衣等,皆是不可多得的汉代...
· 酒文化―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具―青铜合卺杯
刘胜与窦绾的结婚纪念物青铜合卺杯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中,此杯是两个高足铜杯的联合体。杯为圆形,浅腹,高足上部呈竹节状,为喇叭口形。在二杯之间,有鸟兽各一。鸟在上,长颈,口衔玉环,双翅伸展,腹与二杯联接。鸟足立于兽背上。西汉人也重视喝交杯酒窦绾合卺铜杯,以错金、嵌绿松石为主要装饰方式。每件杯腹外壁及高足上镶嵌大小圆形和心形绿松石十三颗,鸟身上也嵌两颗绿松石。这件特殊的青铜酒器造型生动活泼,结构对称平衡,装饰华美瑰丽,体现了西汉初年人们重视喝交杯酒的思想观念,是一件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靖王陵中亦是灯火辉煌满城汉墓是解放后发掘的保存较好且随葬品极其丰富的为数不多的西汉初年诸侯陵墓之一,除出土了大量精美酒器外,还有许多造型优美,装饰华丽,设计灵巧,铸工精练的汉代艺术珍品。如窦绾墓土的"长信宫"灯,刘胜墓土的错金博山炉,以及两墓中均有出土的金缕玉衣等...
· 酒文化―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具―鸟篆纹铜壶
寻常的精致鸟篆纹铜壶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造型极为平常,为侈口,束颈,鼓腹,矮圈足,与同时期的青铜酒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壶体上的花纹却颇不寻常。原来,壶体上那些用金银丝嵌出的勾回流畅、纤巧精致的花纹,绝大多数竟是由鸟、鱼形线纹构成的篆体铭文,因其以鸟形线纹为主,故称之为“鸟篆纹”。绝妙的字体、颂酒的诗文铜壶上的鸟篆纹,既是一种高雅的装饰艺术,又是一首朗朗上口的颂酒诗文。它一反古代诗人吟酒时着重于饮酒的美妙意境的作法,而是一语道明饮酒有“充润肌肤,延年祛病"之好处,是我国以酒为药、养生祛病食疗保健法的较早记录。鸟篆文的发现,对我国古代书法史研究也极有意义。错金银鸟篆文铜壶系上海博物馆珍藏的一件精美的青铜酒器。侈口,束颈,鼓腹,圈足,腹两侧置铺首衔环。口部边沿、肩部、腹中部及圈足各饰一周错金银几何纹、云纹以及龙、虎等动物纹。颈、腹上下各有一周错金银鸟篆文,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