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具—鎏金熊足铜樽
东汉青铜珍品
此樽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东汉青铜传世珍品。樽下承盘。樽的形制如常制,圆筒形,通体鎏金。樽腹中腰饰凸弦纹三道并附对称兽面衔环,三熊状立足。承盘较浅,通体鎏金,三熊状盘足。樽、盘之熊,遍体镶嵌圆形或水滴形红、绿宝石,犹如花斑。
自名"承旋"
承盘上有铭文"建武廿一年,蜀郡西工造乘舆一斛承旋,雕蹲熊足,青碧闵瑰饰",证明这是建武年间蜀郡工匠制作的御用酒器,当时称之为"承旋"。此樽装饰异常富丽,黄灿灿的通体鎏金,配上光彩夺目的红、绿宝石,显得非常豪华高贵。
铜酒樽既可盛酒,又能温酒
樽,是"尊"字加木字旁,表明樽应为漆木器。当然也有人把某些铜器叫做樽。木漆酒樽主要是用于盛酒,而铜酒樽除盛酒之外,还用于温酒。1962年在山西右玉大川村出土的一件汉代铜樽上有铭文“铜温酒樽”,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东汉鎏金熊足铜樽,樽下带承盘,自铭为“承旋”。据《说文》说,“镟,圜炉也”,即圆形炉子。这些皆可证明铜樽具有温酒之功能。
光武帝的陵园
东汉时期,考古发掘出土的精美酒器不多,这可能跟汉末盛行薄葬和东汉大墓多没发掘或多被盗掘有关。目前东汉帝陵多发现于洛阳地区,规模最大的就是汉光武帝刘秀陵,俗称刘秀坟。刘秀陵墓位于洛阳市孟津县白合乡铁谢村西南。其陵南依邙山,北临黄河,松柏葱郁。陵园中矗立着一座周长约四百八十七米,高约十五米的巨大土丘,传即刘秀的墓冢。墓冢上下及四周现存古柏约一千五百棵,相传植于唐代。陵园西侧为光武帝祠,祠院内保存有宋代开宝元年(793年)“新修后光武帝庙碑”一通。高4米,宽1.34米,厚0.4米,计十九行,约四十五字,由宋太中大夫苏德祥撰写,碑文内容是歌颂光武帝由南阳起兵,决昆阳之战,扳邯郸之垒,定都洛阳等功绩。祠前通道旁原有两排古柏二十八株,各有名讳,象征辅佐刘秀打天下安社稷的二十八位功臣宿将,可惜今已残缺不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展开-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