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岁时节日—潮汕除夕习俗面面观
岭南文化—岁时节日—潮汕除夕习俗面面观, 除夕,潮汕人俗称过年夜。除夕和春节相连,风俗内容有别而相联系。潮汕除夕主
除夕,潮汕人俗称过年夜。除夕和春节相连,风俗内容有别而相联系。潮汕除夕主题是除旧布新,团圆喜庆。主要习俗活动有祭祖、贴春联、围炉、送压岁钱、守岁、辞岁等。
一、拜神
除夕节除了祭拜祖宗外,还要祭拜其它神。例如,当家里水缸水桶打满水之后,用竹将井口盖住,俗称封井,再供上祭品,拜井公井妈,待新年春节才开井。是日晚,农家除水缸要装满水外,米缸也要填满米,灯火也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二、贴春联
祭过祖先后,男人们便动手把大门、厅门、房门的旧对联都撕下来,贴上新春联。于是,家中门户,焕然一新。
春联,潮汕俗称门符。贴在门框两边的,叫对联;贴在门框顶的,是横披;贴在两个门扇上的,称作门目;如果是单扇的小门,则贴上斗方。在潮汕春联中,常可见到单扇门儿或神龛上贴着斗大的一个“春”字。“春”字有两层意义:一是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派生机;二是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示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这与北方喜筵上吃鱼,谐音“余”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贴门神
潮汕民间除夕除贴春联外,还有贴门神画像之俗。门神的来历久远,相传早在黄帝之时,就以神荼、郁垒为门神。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引《黄帝书》说:上古时,有神荼、郁垒两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除夕贴门神,不论贴什么样的门神,两个门神要两面相对,才合乎祛邪迎祥的规矩。如果是左右门神错贴了,背面相向,那么这一年就会遇事不利,带来不祥。因此贴门画之时,各家各户的人都小心翼翼地把门神画像贴正、贴好,以祈望新的一年全家男女老幼都有好的运气。
四、贴“福”字
每逢除夕,潮汕几乎家家户户还要在门窗或是龛或墙上贴几个用红色写的“福”字。近年来有些人家也仿效北方把“福”字倒贴过来。
倒贴“福”字,则取其福到来之意。关于“福”字倒贴的习俗,我国民间流传有一个故事。说有一年春节前夕,清朝恭亲王王府的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按惯例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仆人贴在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一个仆人因不识字,竟将大门上的“福”字倒贴了。恭亲王福晋看了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幸好大管家是个能说善辩之人,他见事不妙,怕牵涉到自己,慌忙跪在主子面前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此乃吉祥之兆。”恭亲王一听,也合情合理,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遂赏管家和仆人各五十两银子。自此,倒贴“福”字的习俗从王府传到民间。潮语“倒”与“到”并不谐音,故潮汕地区以往无倒贴“福”字习俗,是改革开放后之后从北方引入的。
五、围炉
祭拜祖宗后,男人们忙着贴春联、门神等,主妇们则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有意义的团年饭,也即所谓的围炉。
除夕围炉的形式,古时是在厅堂正中设一个红泥小火炉,一家子围着炉火边吃晚饭,边取暖畅谈。围炉时要说吉利话,当家的人要祝长辈健康长寿,希望小孩聪明晓礼,后生勤劳拼搏。吃饭时如果小孩子不慎将盘碗掉落地,大人们会接上说声“缶开嘴,大富贵”之类的吉利语。
除夕围炉也叫做吃“团圆饭”,反映了中华民族渴望团圆、渴望幸福的民俗文化和难以分解的凝聚力。不论家人平时分散在多少个地方,但在围炉之前都必须赶回来,同家人一道欢聚畅饮。
六、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除夕习俗中重要的一项,家里的长辈要给小孩压岁钱,俗语叫“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普通的商店,年终也有给店伙计压腰钱,数目的多少,视经营好坏的程度,职位的大小而定。亲友侨居外洋的,年终也多有寄压腰钱来,这当然是限于经济较富裕的。送压岁钱时,不能直愣愣地送,而是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古时则是用一条红线把铜钱穿编起来。
大人给小孩分发压岁钱的同时,照例还有一番勉励祝福的吉利话。晚上,将这份礼物名副其实地“压”在孩子们的枕头底下,伴随他们渡过一个欢乐祥和的除夕夜,共迎新的一年到来。给小孩压岁钱的目的是避邪求吉。
七、守岁
守岁,为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之一,旧时指除夕之夜,一家团聚在灯前炉旁,美酒佳肴,叙旧话新,通宵不眠。其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人们爱生命、惜时光的心理,因为过了除夕夜,意味着一年已逝去,时光不再,未免有点恋恋不舍;一说则认为与防备传说中的“年兽”的袭击有关。
守岁的习俗至今犹存。潮俗除夕之夜,一家人品茶话旧,直至深夜。目前,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已成为全民风尚。有些青年人则在家打电话,或发手机短信息,或发“伊妹儿”给亲友拜早年;有些则约三五朋友围桌打“升级”、“拖拉机”等扑克牌游戏,或是以休闲为性质的麻将活动,以守岁迎新春。
八、辞岁
当守至深夜子正零时之际,家家户户鞭炮齐鸣,点灯笼上香,迎新迎福,跨进新年,这称为“辞岁”。
近几年来,由于各地禁止节日鸣放鞭炮,于是在城市除夕夜中央电视台的报年钟声代替了许多人喜好的放鞭炮,千古旧习,已成旧俗。不过,在偏远的农村地区,除夕夜零时仍有放鞭炮之声。
辞岁结束后,除夕节日礼仪活动的大幕才算是徐徐落下,人们兴致勃勃、喜气洋洋地又投身到庆祝“农历新年”———春节的节日活动中去了。
一、拜神
除夕节除了祭拜祖宗外,还要祭拜其它神。例如,当家里水缸水桶打满水之后,用竹将井口盖住,俗称封井,再供上祭品,拜井公井妈,待新年春节才开井。是日晚,农家除水缸要装满水外,米缸也要填满米,灯火也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二、贴春联
祭过祖先后,男人们便动手把大门、厅门、房门的旧对联都撕下来,贴上新春联。于是,家中门户,焕然一新。
春联,潮汕俗称门符。贴在门框两边的,叫对联;贴在门框顶的,是横披;贴在两个门扇上的,称作门目;如果是单扇的小门,则贴上斗方。在潮汕春联中,常可见到单扇门儿或神龛上贴着斗大的一个“春”字。“春”字有两层意义:一是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派生机;二是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示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这与北方喜筵上吃鱼,谐音“余”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贴门神
潮汕民间除夕除贴春联外,还有贴门神画像之俗。门神的来历久远,相传早在黄帝之时,就以神荼、郁垒为门神。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引《黄帝书》说:上古时,有神荼、郁垒两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除夕贴门神,不论贴什么样的门神,两个门神要两面相对,才合乎祛邪迎祥的规矩。如果是左右门神错贴了,背面相向,那么这一年就会遇事不利,带来不祥。因此贴门画之时,各家各户的人都小心翼翼地把门神画像贴正、贴好,以祈望新的一年全家男女老幼都有好的运气。
四、贴“福”字
每逢除夕,潮汕几乎家家户户还要在门窗或是龛或墙上贴几个用红色写的“福”字。近年来有些人家也仿效北方把“福”字倒贴过来。
倒贴“福”字,则取其福到来之意。关于“福”字倒贴的习俗,我国民间流传有一个故事。说有一年春节前夕,清朝恭亲王王府的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按惯例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仆人贴在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一个仆人因不识字,竟将大门上的“福”字倒贴了。恭亲王福晋看了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幸好大管家是个能说善辩之人,他见事不妙,怕牵涉到自己,慌忙跪在主子面前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此乃吉祥之兆。”恭亲王一听,也合情合理,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遂赏管家和仆人各五十两银子。自此,倒贴“福”字的习俗从王府传到民间。潮语“倒”与“到”并不谐音,故潮汕地区以往无倒贴“福”字习俗,是改革开放后之后从北方引入的。
五、围炉
祭拜祖宗后,男人们忙着贴春联、门神等,主妇们则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有意义的团年饭,也即所谓的围炉。
除夕围炉的形式,古时是在厅堂正中设一个红泥小火炉,一家子围着炉火边吃晚饭,边取暖畅谈。围炉时要说吉利话,当家的人要祝长辈健康长寿,希望小孩聪明晓礼,后生勤劳拼搏。吃饭时如果小孩子不慎将盘碗掉落地,大人们会接上说声“缶开嘴,大富贵”之类的吉利语。
除夕围炉也叫做吃“团圆饭”,反映了中华民族渴望团圆、渴望幸福的民俗文化和难以分解的凝聚力。不论家人平时分散在多少个地方,但在围炉之前都必须赶回来,同家人一道欢聚畅饮。
六、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除夕习俗中重要的一项,家里的长辈要给小孩压岁钱,俗语叫“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普通的商店,年终也有给店伙计压腰钱,数目的多少,视经营好坏的程度,职位的大小而定。亲友侨居外洋的,年终也多有寄压腰钱来,这当然是限于经济较富裕的。送压岁钱时,不能直愣愣地送,而是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古时则是用一条红线把铜钱穿编起来。
大人给小孩分发压岁钱的同时,照例还有一番勉励祝福的吉利话。晚上,将这份礼物名副其实地“压”在孩子们的枕头底下,伴随他们渡过一个欢乐祥和的除夕夜,共迎新的一年到来。给小孩压岁钱的目的是避邪求吉。
七、守岁
守岁,为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之一,旧时指除夕之夜,一家团聚在灯前炉旁,美酒佳肴,叙旧话新,通宵不眠。其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人们爱生命、惜时光的心理,因为过了除夕夜,意味着一年已逝去,时光不再,未免有点恋恋不舍;一说则认为与防备传说中的“年兽”的袭击有关。
守岁的习俗至今犹存。潮俗除夕之夜,一家人品茶话旧,直至深夜。目前,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已成为全民风尚。有些青年人则在家打电话,或发手机短信息,或发“伊妹儿”给亲友拜早年;有些则约三五朋友围桌打“升级”、“拖拉机”等扑克牌游戏,或是以休闲为性质的麻将活动,以守岁迎新春。
八、辞岁
当守至深夜子正零时之际,家家户户鞭炮齐鸣,点灯笼上香,迎新迎福,跨进新年,这称为“辞岁”。
近几年来,由于各地禁止节日鸣放鞭炮,于是在城市除夕夜中央电视台的报年钟声代替了许多人喜好的放鞭炮,千古旧习,已成旧俗。不过,在偏远的农村地区,除夕夜零时仍有放鞭炮之声。
辞岁结束后,除夕节日礼仪活动的大幕才算是徐徐落下,人们兴致勃勃、喜气洋洋地又投身到庆祝“农历新年”———春节的节日活动中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岁时节日―潮汕除夕习俗面面观
除夕,潮汕人俗称过年夜。除夕和春节相连,风俗内容有别而相联系。潮汕除夕主题是除旧布新,团圆喜庆。主要习俗活动有祭祖、贴春联、围炉、送压岁钱、守岁、辞岁等。一、拜神除夕节除了祭拜祖宗外,还要祭拜其它神。例如,当家里水缸水桶打满水之后,用竹将井口盖住,俗称封井,再供上祭品,拜井公井妈,待新年春节才开井。是日晚,农家除水缸要装满水外,米缸也要填满米,灯火也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二、贴春联祭过祖先后,男人们便动手把大门、厅门、房门的旧对联都撕下来,贴上新春联。于是,家中门户,焕然一新。春联,潮汕俗称门符。贴在门框两边的,叫对联;贴在门框顶的,是横披;贴在两个门扇上的,称作门目;如果是单扇的小门,则贴上斗方。在潮汕春联中,常可见到单扇门儿或神龛上贴着斗大的一个“春”字。“春”字有两层意义:一是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派生机;二是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示年年...
· 巴蜀文化—节日习俗—除夕苗族节日习俗
苗族节日习俗。每年除夕,各家去溪边河畔挖来几株叶片逆水的菖蒲,扯一些乌泡叶、桃花枝,晚上将它们放进鼎罐中煨一罐水。水热后倒入盆中,全家坐下。据说,用这种水洗了脚,能防止蚊虫叮咬。顺序从长辈开头,晚辈收尾,讲究慢而仔细。苗族谚语说:“大年三十洗好脚,出门处处有着落。”一年中遇到什么顺心事,便会归功于除夕夜洗好了脚,否则认为是没洗好脚。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燕赵文化―节日习俗―除夕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
· 燕赵文化—节日习俗—除夕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
· 岭南文化—岁时节日—潮汕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一清早各家各户备齐菜到祠堂祭拜祖先,所以这一天早餐,便要全家,以示对祖先虔诚尊敬。各个宗祠都要挂灯笼,写明姓氏,显示其先人的官职或贤哲家风。如姓李的为“陇西旧家”,表示他与唐朝的李世民同宗支;姓黄的写“江夏世家”,表示他们是孝子黄香的一脉,等等。正月初一至初三,小辈应向长辈拜年,亲朋则互相祝贺,名为拜年或拜正。当小孩一清早捧槟榔(或以橄榄代槟榔),向长辈请安拜年时,长者则赏些钱给他买糖果,俗称为赏面钱。这一天外出,遇见熟人,应互相道贺,共祝新正万事如意。交情较深的,则互相登门拜正。故此家家户户都备有大柑和橄榄,以备客人拜正答礼之用。正月初一,潮俗禁忌很多,人人都要说吉利话,甚至孩子失手打破碗,还要说成“碗开花”或“缶开嘴大富贵”。如不慎点火烧了灯笼,则说是“灯火旺”。这一天不能扫地,应把扫帚藏起来,让垃圾积下,说是堆金积玉。据《录异记》说,藏扫帚的事,是商人区明过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