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岁时节日—海外潮人过中元节习俗

2018-03-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9
转发:0
评论:0
岭南文化—岁时节日—海外潮人过中元节习俗,    在潮州地区,中元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海外潮人中,中元节节日气氛是仅次
    在潮州地区,中元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海外潮人中,中元节节日气氛是仅次于春节。海外潮人一方面将故乡过中元节的习俗带到居住地,形成带有当地色彩的习俗;另方面,他们也在中元节期间,缅怀当年离乡背井到海外创业而客死他乡的先辈,祈祷这些前辈孤魂能叶落归根。中元节前后,又是一年当中各地潮人社团特别是慈善机构,开展扶贫济困慈善活动最为集中的时间。

  在新加坡,中元节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长达一个月。虽然道教和佛教的信徒庆祝中元节的意义不尽相同,但在新加坡庆祝仪式却大同上异。祭祀时以食物作祭品,焚烧金银纸等等。因此每逢中元节,在路旁和组屋楼下,到处可以看到善男焚烧金银纸,新加坡的建屋发展局还特地为此设置金银纸焚烧炉,为居民提供便利。目前,新加坡人普遍的庆祝方式是邻里之间组织大规模的中元会,中元会每年选出一位炉主,主持中元会事务,以及向会员收月捐等。中元节一到,这些月捐便用来购买祭品,拜祭完毕后,所有祭品均分给会员,每人一份。中元节的宴会热闹精彩,宴会上投标“福物”,把庆祝气氛推上高潮,投标所得用来补贴第二年购买祭品的费用。当晚也选出新的炉主。在中元节,各潮人善堂、商家店户都要筹集资金,杀猪宰羊,备办丰盛有食物,祭拜鬼神,普渡众生,施孤济困,倡导善行。

  越南的胡志明市和蓄臻、迪石、芹苴、薄寮、金瓯、朱洋、隆田等地的潮人社团和慈善机构,依照祖籍地的乡俗,举行盂兰胜会,搭孤棚或祭坛,陈列纸钱、祭品等,请和尚或道士念经,施孤普渡。祭拜之后,则把物品施济给当地贫民。

  中元节既是泰国潮人的重要节日,也是以善缘为基础的社团最为活跃的时候,他们各自举办盂兰胜会,施孤普渡。各地举行的盂兰胜会的仪式和日子,也略有不同,但都在农历七月期间进行。

  曼谷的明月善坛,一般先举行渡阴仪式,由该坛经务组建坛礼佛诵经,理事长主持明烛礼佛,经务组诵大乘真经礼忏,超渡十方水陆无依孤魂往生极乐,并提供美味佳肴,珍馐美馔,饗祭十方无依孤魂,各得甘旨法食。渡阴仪式后,施放瑜珈焰口,接着开始阳施(即将物品施济贫困民众)。

  道德善堂的盂兰胜会一连三天。首日下午 5时,先请名寺大师主持开坛严净,启建道场,虔诚祷请诸佛菩萨、地藏王,圣驾光降香坛。普设盂兰盆颂礼忏追荐,求佛祖超渡无依孤魂,惠阳济困。当晚诵经礼佛,为大众消灾纳吉,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物阜年丰,永享太平。次日上午9时,由理事长主持明烛晋香礼佛,敬请高僧主持法事。中午举行斎僧。下午1时,恭设瑜珈焰口,普渡沙河男女田孑孤魂,往生净土,晋登极乐世界。下午3时,法事圆满。第三日上午9时,举行阳施济众善事。盂兰胜会期间的夜晚,还放映电影助兴。

  位于泰国最北部的夜柿光明善堂的盂兰胜会于当天上午 8时30分开始,由理事长带领全体理事及众善信,齐集于善坛。先遵泰俗恭请泰僧诵经,超渡无依孤魂,早脱苦海,往生极乐净土。接着明烛敬拜众神圣及拜祭先贤禄位。10时30分仪式结束后,即开始分发赈品阳施。

  而东北部的乌隆府慈德善堂的盂兰胜会,一连三天,首日上午 8时请神,下午4时由慈德善堂经乐组演净开坛,每天经组诵吉祥经,为埠众消炎纳福。次日下午3时,放水莲灯。第三日上午10时,乩组请銮开乩,点化金银财帛及祭品,下午恭请名寺高僧上法座施放瑜珈焰口,普施水陆男女孤魂。随后举行阳施善举。

  香港的潮人在每年的农历七月期间,连续一个月都有演戏祭鬼的活动。香港政府允许潮人在湾仔、铜锣湾、深水埗、尖沙咀等地街道地段搭台设坛,“建醮超幽”,施济贫苦;近年来香港的一些潮人社团还经常到潮汕故乡请潮剧团到香港演出“施孤戏”。

  在印尼潮州人聚居区之一的坤甸,每年的农历 7月15日,当地的“三神宫”成为全市最热闹的地方。傍晚5时左右,当神庙擂响阵阵鼓声,人们便把祭拜先人的供品送到这来,举行欢送鬼神回国的仪式——施孤。6时整,鼓声急起,聚集在庙前的人群,向一艘以竹作骨架、用白纸糊成的船朝拜,在哀乐声中将这艘运送沦落异域的鬼魂回国的纸船焚烧。这时人们纷纷挥泪告别,表达他们对故国的眷恋和欢送鬼魂回国的虔诚心意。

  从印支移民到法国的潮州人,虽然身处与潮州地区传统文化大相径庭的地方,他们对故乡的中元节习俗也大致相沿相习。法国潮州会馆在巴黎 13区设立佛堂,于每年的中元节期间,从等地方请来高僧主持仪式,举办施孤活动,成为欧洲大都市中的一道风景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岁时节日―海外潮人过中元节习俗
在潮州地区,中元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海外潮人中,中元节节日气氛是仅次于春节。海外潮人一方面将故乡过中元节的习俗带到居住地,形成带有当地色彩的习俗;另方面,他们也在中元节期间,缅怀当年离乡背井到海外创业而客死他乡的先辈,祈祷这些前辈孤魂能叶落归根。中元节前后,又是一年当中各地潮人社团特别是慈善机构,开展扶贫济困慈善活动最为集中的时间。在新加坡,中元节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长达一个月。虽然道教和佛教的信徒庆祝中元节的意义不尽相同,但在新加坡庆祝仪式却大同上异。祭祀时以食物作祭品,焚烧金银纸等等。因此每逢中元节,在路旁和组屋楼下,到处可以看到善男焚烧金银纸,新加坡的建屋发展局还特地为此设置金银纸焚烧炉,为居民提供便利。目前,新加坡人普遍的庆祝方式是邻里之间组织大规模的中元会,中元会每年选出一位炉主,主持中元会事务,以及向会员收月捐等。中元节一到,这些月捐便用来购买祭品,拜祭完毕后,所...
· 岭南文化—岁时节日—潮人扫墓习俗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候之一,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清明按农历计就没定月没定日,但都在二月或三月,即上一年的冬至过了106天就是清明;按阳历计则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闰而差异)。“清明”二字的由来,据《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又叫“柳节”,插柳便是民间一项很普遍的活动。唐人韦赞诗“满街杨柳绿如烟,画出清明三月天。”宋词中有“节后近清明,插柳穿戏户。”、“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潮人过清明节,和全国各地的风俗活动有所异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例如食薄饼、蒸朴枳果、扫墓、郊游踏青等,其中扫墓是潮汕清明节的主题。民间扫墓称为“挂纸”(挂纸钱),为与冬至扫墓有别,在清明扫墓的称“挂春纸”。人们到祖坟祭拜,丹书碑文,修整墓地,剪除杂草。海外侨胞也常在清明节回乡扫墓,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当代清明扫墓,已不限于民间。新中国成立后,倡导纪念英烈...
· 岭南文化―岁时节日―潮人过年吃蒜习俗
《澄海县志》有载:“除夕,吃大蒜。说‘吃蒜有钱藏’”。古往今来,潮汕人家,除夕,元宵之夜,阖家团圆,举宴把盏吃“合家欢”。老少边吃边话吉祥,在家宴筵席上,大蒜是必不可缺的美蔬。潮语“蒜”与“算”谐音,此时,长辈率先下箸呼着儿孙道:“吃蒜,吃了有钱�悖ā�藏’起来之意)。”潮家世代相沿除夕、元宵吃蒜,祈求着家庭经济富裕“有钱算”;做生意诚信经营赚钱“有钱算”;诸事合想,吉祥如意“会合算”等等。潮人除夕、元宵、“人日”(正月初七日)千家万户喜爱吃蒜究实是有医学道理的,是文明科学的民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载:“蒜,菜之美者,性味辛温,有消谷,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解诸毒”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大蒜含有挥发油的大蒜素,有解毒,消痈,起到防治肠道疾病之功效。由此看来,潮人元宵吃蒜之俗,是古代先贤的一大饮食文化特色,是讲究节日养生保健之道。潮人有句俗话:“平安当大赚。”吃蒜祈求康宁益寿保平...
· 岭南文化—岁时节日—潮人过年吃蒜习俗
《澄海县志》有载:“除夕,吃大蒜。说‘吃蒜有钱藏’”。古往今来,潮汕人家,除夕,元宵之夜,阖家团圆,举宴把盏吃“合家欢”。老少边吃边话吉祥,在家宴筵席上,大蒜是必不可缺的美蔬。潮语“蒜”与“算”谐音,此时,长辈率先下箸呼着儿孙道:“吃蒜,吃了有钱囥(‘藏’起来之意)。”潮家世代相沿除夕、元宵吃蒜,祈求着家庭经济富裕“有钱算”;做生意诚信经营赚钱“有钱算”;诸事合想,吉祥如意“会合算”等等。潮人除夕、元宵、“人日”(正月初七日)千家万户喜爱吃蒜究实是有医学道理的,是文明科学的民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载:“蒜,菜之美者,性味辛温,有消谷,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解诸毒”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大蒜含有挥发油的大蒜素,有解毒,消痈,起到防治肠道疾病之功效。由此看来,潮人元宵吃蒜之俗,是古代先贤的一大饮食文化特色,是讲究节日养生保健之道。潮人有句俗话:“平安当大赚。”吃蒜祈求康宁益寿保平安...
· 岭南文化―岁时节日―蕉岭中元节
农历七月半,又称中元节。在蕉岭县的新铺、三圳等地,每逢这个节日,走亲访友者络绎不绝,车水马龙,热闹非常。据史籍载:古时候,农历七月自朔(初一)至望(十五),客家各姓人家随意选择一日作为中元节,各家各户备斋果酒醴祀祖先,入夜则门外燃香烛,并焚冥钱箔银,谓之烧衣,有的沿河放灯,谓之普渡,有的则以竹挂纸插田,谓之挂田钱,惟总以十四日最盛。为何盛行于十四?传说宋末,中元节前,风闻元兵将至,群众便提前一天举行节日,后来便沿袭下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群众根据当地的习惯,各姓选择本地圩日(分别为十三、十四、十五)作为中元节,并且革去迷信色彩的陋习,改之以盛宴款待亲朋。此时,正是紧张繁忙的夏收夏种刚结束,农民借此节日稍事歇息,省会亲朋,增进彼此感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