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节日习俗—集市和庙会
在河北民间,历来有“三乡五里赶大集”、“高搭戏台过庙会”的民谣。集市和庙会,早在夏、商时代,就逐渐形成了。集市和庙会,千百年来从来没有间断过。
集市,主要是买卖交易的时间和场所。在没有货币以前,是以物换物。有了钱币以后,就出现了买卖交易。我省各地的集市一般都是一天,有的地方逢双日是集 ,有的地方逢单日为集,还有大集、小集之分。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市镇,尤其是大、中城市里,又出现了早市、午市和夜市。早市和午市,人们往往买一些日用必需的物品,如食品、蔬菜、果品之类。夜市时间较长,有的还形成了夜市一条街。
在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城乡经济日趋繁荣的情况下,各地还形成了集贸市场,服装市、鞋帽市、家用电器市、风味小吃市、日用品市等应有尽有。
庙会和佛教的兴起有关。由于佛教的兴起,各地庙宇增多。于是有关求神拜佛之类的活动和集会增多。这时,游客和商贩也乘机前来;因为求神拜佛的需要,庙前还要搭台唱戏,这样又招来很多看戏的人。后来,庙会就变成求神、买卖、娱乐的综合性场地。现在的庙会,已抛弃了那些封建迷信的内容,主要是办成了物资交流大会。为了把庙会办得丰富多彩,民间的戏曲、杂技、歌舞、鼓乐也多在庙会上表演。在我省各地,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庙会,如安国药王庙会、张北骡马大会、涉县娲皇宫奶奶庙会等等。 “推车挑担儿,背筐提篮儿”赶集上庙的景象,已属于历史了。
现在人民生活提高了,自行车、拖拉机、摩托车、汽车已成了普遍的交通工具。人们再也不用起早摸黑去“赶”集“赶”庙,而是可以轻轻松松地去集市和庙会,购买称心如意的物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