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名人轶事—王天性清正为官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5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名人轶事—王天性清正为官,       一、教民栽种   在一次文物普查中,澄海外砂王厝乡发现了两口“绵公

        一、教民栽种

    在一次文物普查中,澄海外砂王厝乡发现了两口“绵公井”。从这一条线索查考,无意中引出了一段历史故事。
    王天性,字槐轩,号别驾,外砂王厝乡人,明嘉靖五年丙戌(公元1526年)九月二十六日生。中过进士,任过江西上高县令。后官至江西南昌府通判,告老后回原梓。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九月十六日逝世,享年83岁。王天性一生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如关心农田水利,改良品种等等。
    王天性到南昌府任通判不到几天,就有一农夫前来告状,这农夫报称:“昨晚被人偷去一担番薯。”
    王通判问:“是在家里被偷去吗?”
    “不,是在田地上。”农夫答。
    “你的番薯种多久了?"王通判又问。
    “昨天刚种下的。”
    王通判火了,惊堂木一拍:“如此刁民,竟敢捉弄本官,无理取闹,给我重打40大板!”
    农夫被重打40大板,押下收监。
    三天后,王通判再次坐堂审案。这个农夫又被押上来,但见王通判走下阶来,亲手为这农夫松绑,扶他起身,命衙役为农夫看座。
    “请原谅本官初来乍到,不熟悉农作物生长情况吧!”王通判向农夫道歉说,“你现在可以回家,案件早晚有个着落。……还有,你明天再来,本官有事和你商量。”
    第二天,这个农夫真的又上南昌府来了。王通判换了便服,带了几个随从,径直往农夫园地里而去。王通判此来并非为了破案而来查勘现场,查现场之事,手下早已办过了。所以才有昨天的公堂陪礼。今天到园地里,是别有意图。但见主通判卷起袖口,随从给他递过小刀,他就在隔丘园地上取下了100来条番薯苗,他种了几株,命随从和农夫仿照他的插法,把番薯苗都种下去。王通判还不放心,派出差役,奔回澄海老家,请来一位老农,协助这个南昌农夫把番薯管好。
    过了几个月,这片田园的番薯获得丰收,被人们称为“通判园”。番薯可以藤栽的消息传向各乡,农夫们争相来学习。就这样,南昌府从此把番薯块栽的落后方法改为藤栽,节约了大量的番薯。农夫们到处称赞王通判爱民若赤。
        二、变害为利
    那时的南昌是一个水泽低畦区,内涝严重,土地酸碱不一,水泽中还生长着大量的鲎虫。这厮凶猛异常,人们动它,它就用尾巴把人打得青紫成团,血点斑斑。农夫们没有办法,把这些怪物看成妖精,有的看成天神,到处祭拜,祈求丰收。然而鲎虫咬稻而引起成片农田减产以至失收的事,仍不见减少。
    王天性得知这一情况,急忙驰书家乡,分别在澄海县城和潮州府城里请来了两名厨师,在县衙中试做鲎菜,先自己吃.既而又请军士享用。几天后,正是南昌一个民间热闹的节日,
他请这些厨师用鲎虫做出不同的菜式,名为“百鲎宴”,把府里的军政要员,文人学士,各乡的绅士富豪,还有一些老农民,都请来共尝潮州名菜。席间,人们莫不称赞潮汕厨师的好手艺。
    就在宴会行将结束时,王通判才公布:今天我们大家吃的就是“妖精肉”。大家一听,有的人作呕,有的人跪下求神保佑。王天性向他们讲了许多科学道理,告诉人们鲎虫只不过是一种普通动物而已。于是,人们带着怀疑的心情离开了府衙。但此后,参加宴会的那些人都平安无事,迷信也就自然破除了。人们开始偷偷试捉,试吃,逐步蔚为风气。不到两年,鲎患消除了,水稻又获大丰收。   

        三、大义责子
    有一次,绵公外出,遇一卖字先生,见其字颇有功底,便与他交谈,方知是一名饱学秀才。于是,就请他当西宾,并声言柬惰从厚。这秀才就答应下来。
    谁知,绵公的儿子顽劣异常,无心向学,这位秀才尽了十分的努力,也无济于事。秀才没有办法,只得敷衍了事,自己则潜心攻读。春去秋来,这秀才在绵公家执教已经3年了,绵公却绝口不提薪金。秀才脸薄,又念及绵公知遇之恩,自己才可以衣食无忧地攻读3年,也不向绵公要薪金。有一天,他悄悄地离开了王家。
    这秀才回到老家,只见原先住的破屋已变成一座富丽的住宅。正在诧异间,他的妻子走了出来。夫妻相见,悲喜万分。乡亲们闻讯,都赶来恭贺他在外头发了财。至此,秀才方明白绵公一片苦心。当下暗誓,定要报答绵公之德。
    又是几个年头过去。这一年,绵公强令他的儿子上京赴考。他儿子不学无术,但父命难违,只好硬着头皮上京。谁料,这一科的考官刚好是当年的这位秀才。几年来,这位秀才连考连捷,并任了这一次京试的宗师。考场上,他认出了绵公的儿子正好在其中,于是暗中作弊,使绵公的儿子上了榜。 
    绵公之子哪知其中奥秘,只是一味庆幸。不久,便到福建做官了。
    3年后,绵公之子卸任,他满载着金银荣归故里。这时乡里的父老都来祝贺。绵公见如此多的金银,顿生疑窦。待众人散后,便加以逼问,儿子抵赖不过,方说出这些钱财俱是从百姓处搜刮而来。绵公痛心疾首,叫人把他绑起来,准备连同赃银一起沉入海中。后经乡中父老再三劝说,又因外砂堤围多年失修,常闹水灾,便把这些银子用于筑堤,并令儿子亲自参加挑土抬石,以示惩罚。
    时人深感绵公训子修堤之德,便在文祠西侧的海神娘娘庙旁为绵公建一生祠,名为“怀德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名人轶事―王天性清正为官
一、教民栽种在一次文物普查中,澄海外砂王厝乡发现了两口“绵公井”。从这一条线索查考,无意中引出了一段历史故事。王天性,字槐轩,号别驾,外砂王厝乡人,明嘉靖五年丙戌(公元1526年)九月二十六日生。中过进士,任过江西上高县令。后官至江西南昌府通判,告老后回原梓。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九月十六日逝世,享年83岁。王天性一生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如关心农田水利,改良品种等等。王天性到南昌府任通判不到几天,就有一农夫前来告状,这农夫报称:“昨晚被人偷去一担番薯。”王通判问:“是在家里被偷去吗?”“不,是在田地上。”农夫答。“你的番薯种多久了?"王通判又问。“昨天刚种下的。”王通判火了,惊堂木一拍:“如此刁民,竟敢捉弄本官,无理取闹,给我重打40大板!”农夫被重打40大板,押下收监。三天后,王通判再次坐堂审案。这个农夫又被押上来,但见王通判走下阶来,亲手为这农夫松绑,扶他起身,命衙...
· 潮汕文化—名人轶事—郭举人清廉为官
郭经是南阳坑仔乡人,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得中举人,任湖南会同县知事(县令),后晋升为黄堂四品,外务部主事。曾出使日本,一生为官清正,治学严谨,才华横溢,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郭经在任县令期间,曾破获走私鸦片107箱,数量可观。其时上司和同僚满望可横财骤发,但他久慕林则徐毁烟壮举果断地将全部鸦片当众烧毁无遗。上司香港到其利,表面虽嘉赞,实则积怨在心,后竟借词以其无上缴为名,弹劾郭经,将其调离湖南。此后,官场内外称他为“柴头举人”。是褒是贬,两渗其中。郭经紫袍在身,涉足宦海20多年,他一生门户萧条冷落,平生没建一房一屋,仅购置水田四分。晚年辞官在家,只凭祖遗旧屋居住。由于经济困窘,子女大都谋生于海外,奔波于他乡。郭经本人不求玉食锦衣,只求简朴清廉过日,自号“求是斋”主人。连四品恭人的李太太,还得躬耕田园,纺纱织布。一张交椅修修补补,勉强坐了几十年,被邻居称为“举人奶之椅”,传为笑话,因...
· 为官清正廉洁的榜样
吏治腐败,贿赂公行,历来是国衰民愤之源。贪脏枉法,为世人所不容。所以,自古以来,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既自律,又教育人民和子孙后代都要把戒贪污、倡清廉作为治国安邦的根本。据西汉学者刘向撰《新序·节士》载: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宋国人得到一块宝玉,他出于对宋国大夫子罕的崇敬,跋山涉水,日夜兼程,将宝玉献给子罕。谁知子罕竞坚辞不受。宋人以为他嫌宝玉质地不好,子罕却说:“我并不认为你这块宝玉有假,我考虑对我来说,不贪财,这才是真‘宝’;而对你来说,玉才是真‘宝’。假如我收下你的宝玉,我们就都丧失了自己的‘宝’,还是让我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宝’吧!”献玉者无奈,只好将宝玉收起带回去。“子罕拒宝而不失宝”的故事,其品德光彩照人,给我们以深刻的教益。范哗《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了杨震谢绝馈赠的感人事迹。东汉时,杨展是以知识渊博、正直廉洁著称的官员。有一次,他赴任途中道经昌邑县,过去由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 潮汕文化―名人轶事―王县令为民祈雨
明朝成化甲辰年间,揭阳塘边村出了个显赫闻名的进士,名叫王昂。他奉旨往江西省永丰县任县令。到任之后,他励精图治,核诡籍,革巫俗,擒宿盗,辨民冤,倡复学宫,修复当地历史名人欧阳修墓庐,刊印《罗一峰文集》,深受当地人民爱戴。民间至今还传颂着王昂任政期间勤政爱民、祈雨救灾的故事。那年春天,永丰县连续几个月未下过一滴雨,赤地千里,田园龟裂。眼看四乡八里禾苗枯焦,河水干涸,王昂的心里十分沉重。一日,他便服出巡,鼓励乡民勘察水源,千方百计抗旱,见不少人携老抱幼外出逃荒。回衙以后,联想自己到任宗旨就是要让百姓安居乐业,而今灾情严重,怎能安心?当即作童谣一首,让差役仆人教给儿童小孩到处传唱,并乘夜于城郊江畔搭一祈雨高台。翌日,永丰县令王昂身着朝服,带文武官员大队人马来到江畔为民祈雨,城内城外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王昂提高嗓门,对天宣读:“令有罪,民无辜!天不雨,令可诛!”这祈词,正是他教给儿童传唱的童谣。这时,...
· 潮汕文化—名人轶事—王县令为民祈雨
明朝成化甲辰年间,揭阳塘边村出了个显赫闻名的进士,名叫王昂。他奉旨往江西省永丰县任县令。到任之后,他励精图治,核诡籍,革巫俗,擒宿盗,辨民冤,倡复学宫,修复当地历史名人欧阳修墓庐,刊印《罗一峰文集》,深受当地人民爱戴。民间至今还传颂着王昂任政期间勤政爱民、祈雨救灾的故事。那年春天,永丰县连续几个月未下过一滴雨,赤地千里,田园龟裂。眼看四乡八里禾苗枯焦,河水干涸,王昂的心里十分沉重。一日,他便服出巡,鼓励乡民勘察水源,千方百计抗旱,见不少人携老抱幼外出逃荒。回衙以后,联想自己到任宗旨就是要让百姓安居乐业,而今灾情严重,怎能安心?当即作童谣一首,让差役仆人教给儿童小孩到处传唱,并乘夜于城郊江畔搭一祈雨高台。翌日,永丰县令王昂身着朝服,带文武官员大队人马来到江畔为民祈雨,城内城外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王昂提高嗓门,对天宣读:“令有罪,民无辜!天不雨,令可诛!”这祈词,正是他教给儿童传唱的童谣。这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