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七月施孤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324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七月施孤,   “七月初一开孤门,七月三十关孤门”。农历七月,普宁各地,都有盛大的施孤活动

   “七月初一开孤门,七月三十关孤门”。农历七月,普宁各地,都有盛大的施孤活动。多少年来,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施孤,向孤苦无依的鬼魂施舍也。这显示了人们济苦扶贫,照顾孤寡的美德。
    普宁各地,施孤习俗,大同小异,以梅塘较有代表性。
    梅塘有座梅峰庵,庵中的菩萨叫“慈悲娘娘”。
    相传,慈悲娘娘,有一颗菩萨心肠,她济贫扶危,普渡众生。深受周围十三村落,即“十三乡”乡民的敬仰。
    七月十五这天,庵里庵外,挤满善男,香烟缭绕,木鱼声声,庆祝活动,隆重而热烈。
    演戏近二十台,戏棚密密,挤满整个梅塘埔。戏棚由一人多高的“戏棚椅”和木板搭成。台前挖一长方形土坑,填满水,以防观众把戏棚挤倒。戏演两夜一日,夜戏从太阳下山一直演到天亮。照明用汽灯或大光灯。中间的正台响鼓之后,它台始得开演。一时间,锣鼓震天,“吁嘟”(喇叭)声声,争着把观众吸引到自己台前。大人张头探脑,小孩穿来钻去。亲戚多的人家,眠床都抬到戏棚脚去。“孤棚”由高高的杉木搭成。上面吊满鸡鸭鱼肉,摆满大猪头、大米粿,还有全猪全羊。天气炎热,祭品易变质,上面都涂满浓浓的酱油和香料。祭品从早上陈放到下午四时,这期间,自有和尚、头人,不断地烧香、叩头、念经。四时过后,开始施孤抢孤。各村头人,把祭品从高高的孤棚上抛下。易烂易坏的,如粿品、草帽之类用签仔代替。如猪头、猪肠之类,则直接抛掷。奖品大至水牛,小至竹笠,五花八门,无所不有。棚下之众,成千累万,呐喊着,跳动着,如狂潮,似群鸟,哗哗地拥过来,又呼呼地挤过去,红着脸,流着汗,那份紧张,那份激烈,就像大比武,就像抢绣球。    ,
    庵门口有两尊“孤王”,用竹扎纸糊而成,身高如“四点金”之屋脊,肚大如数吨重的油缸,威风凛凛,阴森吓人,庆典尾声,将其火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七月施孤
“七月初一开孤门,七月三十关孤门”。农历七月,普宁各地,都有盛大的施孤活动。多少年来,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施孤,向孤苦无依的鬼魂施舍也。这显示了人们济苦扶贫,照顾孤寡的美德。普宁各地,施孤习俗,大同小异,以梅塘较有代表性。梅塘有座梅峰庵,庵中的菩萨叫“慈悲娘娘”。相传,慈悲娘娘,有一颗菩萨心肠,她济贫扶危,普渡众生。深受周围十三村落,即“十三乡”乡民的敬仰。七月十五这天,庵里庵外,挤满善男,香烟缭绕,木鱼声声,庆祝活动,隆重而热烈。演戏近二十台,戏棚密密,挤满整个梅塘埔。戏棚由一人多高的“戏棚椅”和木板搭成。台前挖一长方形土坑,填满水,以防观众把戏棚挤倒。戏演两夜一日,夜戏从太阳下山一直演到天亮。照明用汽灯或大光灯。中间的正台响鼓之后,它台始得开演。一时间,锣鼓震天,“吁嘟”(喇叭)声声,争着把观众吸引到自己台前。大人张头探脑,小孩穿来钻去。亲戚多的人家,眠床都抬到戏棚脚去。“孤棚”由高高...
·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施孤与抢孤
“施孤”、“抢孤”之风,过去潮阳最盛行,汕头市在升平路头,也曾于七月间择日高搭彩台,聘请高僧,诵经普渡孤魂。善男“施孤”的祭品很多,堆得如小山一样,故有面线山、包山、饭山、肉山等的称谓。孤棚上在拜祭之后,主持人便将祭品或对物牌子向棚下抛掷,任凭抢夺,名叫抢孤。抢孤者有将织成漏斗形状的网袋,用竹圈将口张开,装上柄,名叫“孤承”,以承接棚上抛下的东西。孤棚前要立一纸糊的青面獠牙鬼王(也称孤王)。据说是过去施孤,各方饿鬼云集,互相抢食,秩序很乱,观音大士想加制止,谁也不理他,结果他只好变成鬼王,展威弹压,处理了一些欺凌弱者的恶鬼,才恢复秩序。因而每次施孤,就一定要糊孤王镇坛。
·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施孤与抢孤
“施孤”、“抢孤”之风,过去潮阳最盛行,汕头市在升平路头,也曾于七月间择日高搭彩台,聘请高僧,诵经普渡孤魂。善男“施孤”的祭品很多,堆得如小山一样,故有面线山、包山、饭山、肉山等的称谓。孤棚上在拜祭之后,主持人便将祭品或对物牌子向棚下抛掷,任凭抢夺,名叫抢孤。抢孤者有将织成漏斗形状的网袋,用竹圈将口张开,装上柄,名叫“孤承”,以承接棚上抛下的东西。孤棚前要立一纸糊的青面獠牙鬼王(也称孤王)。据说是过去施孤,各方饿鬼云集,互相抢食,秩序很乱,观音大士想加制止,谁也不理他,结果他只好变成鬼王,展威弹压,处理了一些欺凌弱者的恶鬼,才恢复秩序。因而每次施孤,就一定要糊孤王镇坛。
·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中元施孤
节日信仰习俗。盂兰胜会“施孤”,是中元节的主要内容。这一天,人们早在街口村前搭好“祭孤台”(“祭孤棚”、“祭孤堂”)和“法师座”。高高的法师座位供着地藏菩萨,下面是一盘盘面制的桃子和大米。“祭孤台”上立着三块牌位和招魂幡。中午一过,各家各户把祭品送来,摆到祭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插上一把各种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胜会”、“甘露门开”等字样。奏庙堂音乐之后,法师身着袈裟端坐座上,敲响引钟,带领僧众念经念咒,然后抛食祭孤,将一盘盘面桃及大米撒向四方,这个仪式叫“放焰口”。许多乞丐和穷苦人家的孩子明知这些祭品是施祭鬼魂的,但还是上前争抢。有些“抢孤者”用网帕缚于竹竿末端,在空中兜住台上抛下之物,称为“孤小薄?br>放大焰口时,还派船到潮江上游,赶在仪式开始之前,边返航边点燃一只只大陶钵制成的豆油灯,放入江中,引领八方孤魂野鬼前来受祭,谓之“放水灯”。有的地方祭孤时,还怕隔江的孤魂...
·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中元施孤
节日信仰习俗。盂兰胜会“施孤”,是中元节的主要内容。这一天,人们早在街口村前搭好“祭孤台”(“祭孤棚”、“祭孤堂”)和“法师座”。高高的法师座位供着地藏菩萨,下面是一盘盘面制的桃子和大米。“祭孤台”上立着三块牌位和招魂幡。中午一过,各家各户把祭品送来,摆到祭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插上一把各种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胜会”、“甘露门开”等字样。奏庙堂音乐之后,法师身着袈裟端坐座上,敲响引钟,带领僧众念经念咒,然后抛食祭孤,将一盘盘面桃及大米撒向四方,这个仪式叫“放焰口”。许多乞丐和穷苦人家的孩子明知这些祭品是施祭鬼魂的,但还是上前争抢。有些“抢孤者”用网帕缚于竹竿末端,在空中兜住台上抛下之物,称为“孤小薄?br>放大焰口时,还派船到潮江上游,赶在仪式开始之前,边返航边点燃一只只大陶钵制成的豆油灯,放入江中,引领八方孤魂野鬼前来受祭,谓之“放水灯”。有的地方祭孤时,还怕隔江的孤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