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惠来县的盂兰盆会
农历七月为“鬼月”,民间在这个月中大规模拜祭孤魂。即盂兰盆会。七月初一日,开始拜祭,叫开孤门;七月三十日 (或二十九日)拜祭结束,叫关孤门。这两天民户多备办饭菜、酵棵到附近“百姓公妈”(即十方孤骨集中埋葬的墓地)拜祭。
农历七月,各地善堂到处收取失祀骷髅。一般以三位祖师出幡,即大峰祖师、大颠祖师、宋禅祖师。由善堂人员事先调查失祀骷髅所在,择取吉日,高举写着祖师号名的幢幡,到了坟地,点香祷祝,然后挖取白骨。将白骨依次放在厚纸上,包成若干包,放进灵瓮中,偶而有人要索取,则先请问该骷髅是否同意,并许以一定代价才可取用。之后,善堂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灵瓮集中起来,择吉地集体安葬。墓碑上刻某祖师修埋十方骷髅,故称百姓公妈。
过了中元佳节,各村、社大多举办“施孤”活动,以奠祭无主游魂。形式有“阳孤”、“暗孤”两种。这两种仪式相同之处是请僧众做法事以追荐孤魂。法事仪式是:由七或九或十一位和尚,穿着袈裟,戴上僧帽,手执各种法器,先拜佛,再到孤魂炉前荐引,并在临时搭成的篷棚内伴着音乐起舞(俗称“走五贡”),最后在一张长长的供桌两旁坐下来。主持者则坐在供桌上,配乐诵经,僧还需表演各种手势。法事大约进行了四个钟头结束。最后一个仪式是由主持者抛出供品(主要是面包)给信徒们抢夺。不同的是:施暗孤是主办者挂出大士圣王画像,有的还加山神、土地像,摆设香案炉,供广大信徒拜祭。祭礼大多是装得一钵满满尖尖的白米饭、斋菜(豆干豆腐、花生、青菜之类);有的是面包、红粿,纸礼有吊钱、纸锭、大小纸元宝;还有“金山”“银山”(用竹骨扎成,糊上金银纸,有一人多高)。纸礼焚化后,祭品由各户收回。施阳孤(又称高孤)则规模更大了。事先用木柱搭个“孤棚”约八尺至一丈高。祭品则是面包山、粿山,或满筐的面包或棵;还有饭山、大面桃、有版(用爆米和糖做成的块状食物)等,都摆在孤棚上。所供之神也是大士圣王、山神、土地,不过不是画幅而是用竹、纸扎糊而成的巨人。大士圣王戴白盔、穿白甲,头上有三支尖角,睁圆眼睛,约碗圈大,钩鼻,阔嘴巴,有两根长长的向上的獠牙,青面,口里吐出一条红舌头,直垂至胸间;头上还插一尊观音像.总高度为一丈左右。山神是戴盔披甲的红面将军,土地是长袍方帽的慈祥老者,高度略低于大士圣王。拜祭结束,鞭炮一响,孩子们一哄围到神像旁边,伸出拳头,争着击到神像的肚子,一忽儿,神像破碎成堆,而那争得观音娘的,算是最幸运的人。在焚化神像及纸礼的同时,孤棚上也将各种祭礼分别收下。面包山及面包筐的收下大部分,留小部分还祭主。然后集中起来,由若干人抛向棚下,棚下众人抢呀争呀,整个场面沸腾起来。除了抛实物外,还抛竹签,抢到竹签的可到棚上对换面桃、“有板”等物。整个施孤活动至此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