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潮州童养媳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2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潮州童养媳,  童养媳,或叫“新妇仔”,这种婚姻大部分出在农村,特别是在边远山区。因为从前那

   童养媳,或叫“新妇仔”,这种婚姻大部分出在农村,特别是在边远山区。因为从前那里的买卖婚姻尤其严重。最为离奇的是女孩子以岁论聘金。譬如:有的一岁一个银元,十七、八岁的姑娘,则为十七、八个银元。
    有些父母怕儿子长大之后交不出聘礼、聘金,找不到老婆,便想出了个穷办法。儿子才三、四岁,就买回几只出壳的小鸡,喂成大鸡后让它们下蛋孵小鸡,再把一窝窝鸡卖了换猪崽,就用这个办法一直攒下钱养小牛,等到小牛变大牛,儿子也到了结婚年纪,这才卖了牛给儿子办亲事。所以当小儿子戏弄小鸡时,做母亲的总是告诫他:“别弄死它,这可是你的幺(妻)本!”采用这种做法者为数不多。更多的人是走养童养媳这一条路。甘愿将女儿该人家做童养媳的,皆因日食难度,无法养活过多的孩子。所以,童养媳的年龄俞小俞容易得到。许多父母生下男孩子,就四处找刚出世的女婴接奶,因为这时抱回来的童养媳花钱最少。
    时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母亲的怀里躺着两个小孩,一个乳房喂的是当丈夫的,另一个乳房喂的是当妻子的。
    也有找得晚的,儿子十五六岁了才抱回女婴,于是又出现了另一种情形:丈夫背着妻子在山上放牛。催人泪下的笑话时有所闻:村中刚过门的大媳妇,不明情况,一见面便打招呼:“叔公,你背小姑玩?”弄得男孩子哇哇直哭。这是旧社会的怪现象。
    在这种奇异的结合下,虽说两小无猜、亲如兄妹,长至稍懂事年龄,由于常遭嘲弄,多有双方见面不好意思说话或双方见面如仇敌者。因而从小在双方心灵上就投下了阴影,尤其是女方,心灵的创伤所产生的自卑感,便使她抬不起头来。
    童养媳长至十五、六岁时,就要给他们成亲。时间是大年三十。到了这一天,父母从家中临时腾出一间房子,草草收拾一下,没有任何仪式,也没有看新娘、闹洞房的,父母只给双方说声“从今晚起,你们两人睡在一块。”双方不拒绝的,房门一关,从此成了夫妻,开始生儿育女。
    倘若男方不喜欢女方,再三劝说无效,父母只得想方设法另给他找老婆,把妇方当作女儿,嫁到别家去;反过来如果女方不喜欢男方,或是偷偷爱上别人,那是徒劳的,不成亲也得成亲,拒绝与男方同房和逃跑换来的只有毒打。唯一反抗的办法只有上吊、投江、喝“打破碗”(剧毒植物),酿成一场家庭悲剧。
    婚后的童养媳,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单没有改善,反而继续下降,丈夫对她稍有感情者,尚能得到些微慰藉;丈夫没良心的,晚上是他的妻子,白天是全家人的奴隶。洗衣、喂猪、割山草、下田,繁重的劳动全由她承担。平时吃饭,逢年过节,只有等家人吃完之后她才能以残羹剩饭果腹。上至公婆下至小姑都可以使唤她。稍不如意便会遭到责骂以至拳搭脚踢。
    当然也有成恩爱夫妻者,但也只有共负生活的重担,在人生坎坷的旅途上,艰难地挣扎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潮州的“出花园”
男子到二十岁时,要选择吉日,选择替他加冠的大宾,然后举行加冠礼仪。这就是古代的成年礼。潮州的冠礼至清代时在做官人家中也只是“存其名”,在一般平民百姓中早就废止了。但潮州有一种近似成年礼的礼仪“出花园”,至今还相当流行,不过它不分男女。潮州人认为未成年的孩子一直是生活在花园里的。孩子长到了十五岁,就得择吉日举行“出花园”仪式。这一日,要采来十二样不同的鲜花,浸在水里给孩子沐花水浴,让芬芳洗净身上的孩子气;扎上母亲亲手缝的新腰兜,腰兜里压着十二颗桂圆和两枚“顺治”铜钱;穿上外婆送的新衣服和一双红皮木屐,还让孩子跨出花园,一帆风顺。还要拜床上的神“公婆”。这时要在床中央放上一只浅沿的大笸箩,用米筒盛满米、插上三炷香,前面摆上十二碗甜薯粉圆、十二盅乌豆酒以及红桃(桃形果)、发果(发糕)、三牲(鱼、猪头、三鸟)。男孩子供的三鸟是一只公鸡,象征着朝气勃发,女孩子供是母鸡,祈求将来能生儿育女。拜“公婆”...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潮州的“出花园”
男子到二十岁时,要选择吉日,选择替他加冠的大宾,然后举行加冠礼仪。这就是古代的成年礼。潮州的冠礼至清代时在做官人家中也只是“存其名”,在一般平民百姓中早就废止了。但潮州有一种近似成年礼的礼仪“出花园”,至今还相当流行,不过它不分男女。潮州人认为未成年的孩子一直是生活在花园里的。孩子长到了十五岁,就得择吉日举行“出花园”仪式。这一日,要采来十二样不同的鲜花,浸在水里给孩子沐花水浴,让芬芳洗净身上的孩子气;扎上母亲亲手缝的新腰兜,腰兜里压着十二颗桂圆和两枚“顺治”铜钱;穿上外婆送的新衣服和一双红皮木屐,还让孩子跨出花园,一帆风顺。还要拜床上的神“公婆”。这时要在床中央放上一只浅沿的大笸箩,用米筒盛满米、插上三炷香,前面摆上十二碗甜薯粉圆、十二盅乌豆酒以及红桃(桃形果)、发果(发糕)、三牲(鱼、猪头、三鸟)。男孩子供的三鸟是一只公鸡,象征着朝气勃发,女孩子供是母鸡,祈求将来能生儿育女。拜“公婆”...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潮州娶接枝
潮州人死了旗子,再次结婚称作续弦,俗称“娶接枝”。新娘被称为“接枝”。结婚那天,新娘进门要到丈夫亡妻灵位之前喊一声“88姐,我来了”或“先氏姐,我来了”,并叩首祭奠,以示尊敬。新婚第一夜,床底下要多添一双女绣花鞋,床上要在夫妻的枕头中间,再加一个枕头。临睡前,丈夫和新娘要喊亡妻的名字,“请”她上床入睡。有的地方,这一夜不能有夫妻生活,意思是新娘的初夜权让与丈夫的亡妻。妻子“头返厝”时,要先回“先氏姐”的娘家,拜见她的双亲,并认作父母,然后方可回自己的娘家。生了孩子,孩子要称“先氏姐”为“先氏妈”,称她的双亲为外公外婆。而亡妻的娘家,今后更要以自己的亲生女儿、外孙相待。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潮州的“走贼日”
“走贼日”也称“鹰婆叼鸡仔”。结婚是大喜的日子,这一天,最忌说不吉祥的话,做不吉祥的事。碰到人家办丧事更是要退避三舍,撞上了就认为是不祥之兆。但有一种婚事,偏偏要与家里的丧事同时举行。原来已经订了亲的男方家里,倘若死了父母、祖父祖母等亲人,结婚的日子就要推迟到对年或三年以后。为了不耽误婚期,体现死者儿孙业已成家、有福气、无后顾之忧,在死人未进山之前,就要把尚未过门的新妇提前娶过来,但不称“新娘”而称作孝妇。娶的时间得在午时之后,由新郎一个人到女方家里接新娘。把嫁妆装进纯盛,上面点上一盏灯,出门时新郎挑春盛在前,新娘不能浓妆艳抹,不能披红挂绿,只能穿便服,悄悄跟在后面。路人看见,都远远避开,时进黄昏,太阳西坠,乌鸦盘顶,不时传来凄厉的几声惨叫,那种情景与喜气洋洋的迎新娘,形成了鲜明对比,委实叫人心酸。这种不事张扬突如其来的迎娶行同做贼,又恰似老鹰叼小鸡,作被称作“走贼日”、“鹰婆叼鸡仔”。新...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潮州的“走贼日”
“走贼日”也称“鹰婆叼鸡仔”。结婚是大喜的日子,这一天,最忌说不吉祥的话,做不吉祥的事。碰到人家办丧事更是要退避三舍,撞上了就认为是不祥之兆。但有一种婚事,偏偏要与家里的丧事同时举行。原来已经订了亲的男方家里,倘若死了父母、祖父祖母等亲人,结婚的日子就要推迟到对年或三年以后。为了不耽误婚期,体现死者儿孙业已成家、有福气、无后顾之忧,在死人未进山之前,就要把尚未过门的新妇提前娶过来,但不称“新娘”而称作孝妇。娶的时间得在午时之后,由新郎一个人到女方家里接新娘。把嫁妆装进纯盛,上面点上一盏灯,出门时新郎挑春盛在前,新娘不能浓妆艳抹,不能披红挂绿,只能穿便服,悄悄跟在后面。路人看见,都远远避开,时进黄昏,太阳西坠,乌鸦盘顶,不时传来凄厉的几声惨叫,那种情景与喜气洋洋的迎新娘,形成了鲜明对比,委实叫人心酸。这种不事张扬突如其来的迎娶行同做贼,又恰似老鹰叼小鸡,作被称作“走贼日”、“鹰婆叼鸡仔”。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