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妈祖信仰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978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妈祖信仰,   潮汕妈祖庙甚多,居民历来崇拜妈祖,特别是商民、船民、盐民尤普遍。船民船中都

   潮汕妈祖庙甚多,居民历来崇拜妈祖,特别是商民、船民、盐民尤普遍。船民船中都祀妈祖神像,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神诞即隆重祀拜。
  妈祖原不是神,上确有其人。姓林名默,人称默娘。宋建隆元年(960)三月廿三日生于福建莆田湄州湾贤良港一渔村。传说她自出生至满月都不啼哭,父母便给她取名默。她自小聪慧,曾从师读书,过目成诵。她晓天文、熟水性;懂卦爻、知医理;心地善良,且有神力,曾多次搭救遇难船只。于是,她成为船民趋利避恶、逢凶化吉的希望而倍受爱戴。卒后,她更被视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榜样而千古传颂。“巨浸虽稽天,旗盖俨中流。”“洪涛巨浪帖不惊,凌空若履平地行。”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无疑是妈祖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千百年来,妈祖拯救海难,除妖伏怪,扶危济困,护国庇民的传说,使妈祖形象更为生动和立体,也更具神格魅力。渐渐地,妈祖信仰演化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寄希望于这些神话传说,是人们在同自然和命运搏斗中所产生的愿望和美好理想,它植根于民众心中,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
  潮汕众多的天后宫,是潮汕人民为纪念聪慧、善良的海上女神林默娘而建的庙宇,也是潮汕沿海民俗信仰的集中体现。昔时,渔民要祭海,因为大海不仅是他们耕耘的“土地”,也是祖先的归葬地。在潮汕,死在海上的人是没有坟墓的,追忆先人,后人必须到海上祭奠。这种祭海仪式,代代相传。到了宋以后,海神天后宫的出现,成了海的标志。天后宫就在海边,渔船在附近停泊,渔民晒网、补网。天后宫,既是渔民出海前跪拜之地,也是往昔穷人离乡背井拜别之地,更是亲人祈祷平安或呼喊亡魂的地方。妈祖在海上的神力以及扶危济困的人品、神品,让潮汕人民格外景仰。慢慢地,海神天后宫也就成为潮汕人民消灾祈福一个民俗信仰的地方。
  我们知道,信仰是对某一种学说、某一种宗教或某一个人物的崇拜、信奉。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理想、对美好操行德性的崇仰。而今天,人们对妈祖的信仰已远远地超出了消灾祈福的意义。而寻根问祖,眷恋家园的感情占据了主导地位。哪些身在他乡的人们把对妈祖的信仰赋予了更深刻的民族向心力和民族认同感的内涵。天后宫不只是他们朝拜的中心,更是他们不忘祖根、思乡念亲的感情纽带。由此可见,妈祖信仰,不只是一种传承千年的民俗,一种文化积淀,而且是一种民族血脉。
  提倡妈祖信仰,是对同舟共济、救死扶伤、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忘我无私、仁爱慈祥、团结互助精神的信仰。同时,也是加强海内外同胞、侨胞联系,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道桥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妈祖信仰
潮汕妈祖庙甚多,居民历来崇拜妈祖,特别是商民、船民、盐民尤普遍。船民船中都祀妈祖神像,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神诞即隆重祀拜。妈祖原不是神,上确有其人。姓林名默,人称默娘。宋建隆元年(960)三月廿三日生于福建莆田湄州湾贤良港一渔村。传说她自出生至满月都不啼哭,父母便给她取名默。她自小聪慧,曾从师读书,过目成诵。她晓天文、熟水性;懂卦爻、知医理;心地善良,且有神力,曾多次搭救遇难船只。于是,她成为船民趋利避恶、逢凶化吉的希望而倍受爱戴。卒后,她更被视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榜样而千古传颂。“巨浸虽稽天,旗盖俨中流。”“洪涛巨浪帖不惊,凌空若履平地行。”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无疑是妈祖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千百年来,妈祖拯救海难,除妖伏怪,扶危济困,护国庇民的传说,使妈祖形象更为生动和立体,也更具神格魅力。渐渐地,妈祖信仰演化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寄希望于这些神话传说,是人们在同自然和命运搏斗中所产生的愿望...
·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潮汕习俗:信仰活动
信仰活动一、观神观神是潮汕特殊的民俗事项:将某种物体或某个人作为神的依附体,念咒请来神灵附于物体或人身,然后便向它问前途、凶吉以及死去的亲人情况。这是古代人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观神有多种:如观篮畚神、观戏童、观箸神、看花园、观神、观猴神、催神和退神几个环节,分别唱“请神曲”、“催神曲”、“退神曲”。所观的神不同,唱的曲子也不同。观篮畚姑时,大家围着坐,先派一小孩到露天粪池旁边大声喊:“请大姑!”另外一个小孩便代应:“大姑唔在处。”先前那小孩便跑到沟渠边喊:“请二姑!”另一小孩如果代应“请三姑!”代应的小孩便应道:“三姑抹粉跟你去。”这样邀请手续才算完成,然后两个妇女扶住篮畚,各人手拿一炷香不停摇动,同时放声唱观篮畚神的歌:篮畚姑,篮畚神,翻山过岭去抽藤。抽藤缚篮,篮畚老老好观神。经过这样反反复复吟唱,那对扶篮畚的妇女渐渐变得昏昏沉沉起来,他们手中那只竹篮也随着左摇右晃...
·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把妈祖掀翻在地
农历正月闹社日闹游神,一般是把神像请上轿,恭恭敬敬地抬着它游全乡,以示对神明的恭敬。此习俗全国好多地方都有,不足为奇。潮汕人也同样敬畏神明,只是有些乡村敬神的方式很特别:先虐而后敬——先对神明“施暴”,给神明种种下马威,让它狼狈不堪,然后再对它恭敬。当地文化人称这种游神方式为“轿子上的摔跤”,总之是“人神共舞”。人神共舞的舞台是特制的“老爷轿”(潮汕称神叫“老爷”),它像船又像轿,或者兼具船和轿的功能。神坐在中间,神的护卫在两旁站立,轿尾安上可以操纵的“舵”,下面安有可以抬的轿杠。时辰一到,在鞭炮轰鸣声中,八位壮汉抬着神像冲出庙门。神轿如行于水中,冲破人浪前进,人和神的角力就此开始。在整个游神过程中,只要你有足够力气,任何人都可以跳上神轿,对神施行种种“暴力”,可捋神须,可扯神袍,可与神摔跤,把神掀翻在地,直至把神拖到海边的泥滩上。越能把平时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灵弄得面目全非,越说明你有本事,...
·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渔民信奉妈祖
传说福建湄洲民女林默,她父兄及未婚夫一天出海捕鱼,遭遇大风,林默在家勤工纺织,其嫂见她骤然停机默坐,但口中衔一梭,两手也握紧梭子不放,良久如此。疑姑有病,赶忙端来开水送到跟前来,但呼姑不应。嫂以手推姑并大呼,林默开口应嫂。此时她口中梭子坠地,眼泪直流,长叹一声:“他,不得救矣I”嫂惊问其故,姑答:“亲人海上遇风,刚才已在营救中,忽见未婚夫失桅落水,不得生还!”嫂不信,待父兄归,言海上事故与林默所说者同,父兄得救者是因林默手上二梭紧握,而口中一梭坠地就是未婚夫那根桅倒了。林默后来悲痛而逝。传说她仙逝之后于海上屡救风浪中之渔民。海上作业者崇敬她,称她为“妈祖娘娘”,林姓者则称她为“姑娘”,供上神位,建庙祭妃,因而行船者初一、十五在舟中祭拜妈祖,每年三月廿三为“妈祖生”,隆重祭拜。
·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渔民信奉妈祖
传说福建湄洲民女林默,她父兄及未婚夫一天出海捕鱼,遭遇大风,林默在家勤工纺织,其嫂见她骤然停机默坐,但口中衔一梭,两手也握紧梭子不放,良久如此。疑姑有病,赶忙端来开水送到跟前来,但呼姑不应。嫂以手推姑并大呼,林默开口应嫂。此时她口中梭子坠地,眼泪直流,长叹一声:“他,不得救矣I”嫂惊问其故,姑答:“亲人海上遇风,刚才已在营救中,忽见未婚夫失桅落水,不得生还!”嫂不信,待父兄归,言海上事故与林默所说者同,父兄得救者是因林默手上二梭紧握,而口中一梭坠地就是未婚夫那根桅倒了。林默后来悲痛而逝。传说她仙逝之后于海上屡救风浪中之渔民。海上作业者崇敬她,称她为“妈祖娘娘”,林姓者则称她为“姑娘”,供上神位,建庙祭妃,因而行船者初一、十五在舟中祭拜妈祖,每年三月廿三为“妈祖生”,隆重祭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