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冬至“食丸添岁”的由来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2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冬至“食丸添岁”的由来,   “冬至”为农历廿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潮人过冬节,必备传统食品“冬节丸

   “冬至”为农历廿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潮人过冬节,必备传统食品“冬节丸”《潮州府志·风俗·岁时》载:“冬至以糯米为丸,荐祖之余,家人聚食,谓之添岁。”食了“冬节丸”就增加一岁,潮汕老少皆知,但为何增岁?却鲜为人知。究其原因,要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历法,“冬至”原来是“周历”的过年节日。

    秦汉以前,我国使用多种历法,均以365.25日为一回归年,并以十二地支建月,但各种历法的岁首﹙正月﹚有所不同。例如三代的夏正、殷正、周正﹙史称三正﹚,“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由于岁首不同,故四季定位也就不同。在先秦传世的古籍中,《楚辞》、《吕氏春秋》多用“夏正”,而《春秋》和《孟子》则用“周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亥”为正月。汉武帝又改用“夏正”﹙现农历﹚,历代沿用至今。“夏历”以气温回升,冬去春来为岁首。而“周历”则根据阴阳学说:“阴阳消长,是一切事物的终始”。因一年之中,“冬至”夜最长,“阴极而阳生”,故周历以“冬至”作为一年之终始。由此可见,过“冬至”即是周民的过年。中原乃周民的发源地,潮人的根在中原,随着周民后裔辗转南迁入潮,也带来了冬至“食丸添岁”的古老遗风,世代相传至今。

    冬至“食丸添岁”,民间还有另一传说。古代每年秋后处斩死囚,冬至一到就封刀,百官放假“贺冬节”。据《后汉书》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再问斩死囚,就要待到越年秋后了。因此,囚徒若能吃到“冬节丸”,就可多活一年———“添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冬至“食丸添岁”的由来
“冬至”为农历廿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潮人过冬节,必备传统食品“冬节丸”《潮州府志・风俗・岁时》载:“冬至以糯米为丸,荐祖之余,家人聚食,谓之添岁。”食了“冬节丸”就增加一岁,潮汕老少皆知,但为何增岁?却鲜为人知。究其原因,要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历法,“冬至”原来是“周历”的过年节日。秦汉以前,我国使用多种历法,均以365.25日为一回归年,并以十二地支建月,但各种历法的岁首�v正月�w有所不同。例如三代的夏正、殷正、周正�v史称三正�w,“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由于岁首不同,故四季定位也就不同。在先秦传世的古籍中,《楚辞》、《吕氏春秋》多用“夏正”,而《春秋》和《孟子》则用“周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亥”为正月。汉武帝又改用“夏正”�v现农历�w,历代沿用至今。“夏历”以气温回升,冬去春来为岁首。而“周历”则根据阴阳学说:“阴阳消长,是一切事物的终始”。因一年...
·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冬至
冬至是华夏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冬至在哪一天,每年不一样。潮汕民间有“冬至不离十一月”的民谚,指的则是阴历。而阳历日期则非常准确,多数年份是在12月22日,但也有在12月21日或23日。今岁冬至为12月21日11时18分,古人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潮人先贤从生活实践中得知,冬至日,“日南极,影极长”。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潮汕地处北半球,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长夜漫漫的一天,因此,民谚有“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还有“冬节夜,����长,糯米丸未食天唔光”的民谣。“冬节丸,一食就过年”。俗谓“添岁”或“小过年”的别称。冬至这一天的天气与整个隆冬天气及农事活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农谚有“冬至无雨一冬晴”之语。潮汕冬至的农谚及保健谚语富含民俗风情与气象内容:“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
·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冬至
冬至是华夏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冬至在哪一天,每年不一样。潮汕民间有“冬至不离十一月”的民谚,指的则是阴历。而阳历日期则非常准确,多数年份是在12月22日,但也有在12月21日或23日。今岁冬至为12月21日11时18分,古人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潮人先贤从生活实践中得知,冬至日,“日南极,影极长”。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潮汕地处北半球,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长夜漫漫的一天,因此,民谚有“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还有“冬节夜,啰啰长,糯米丸未食天唔光”的民谣。“冬节丸,一食就过年”。俗谓“添岁”或“小过年”的别称。冬至这一天的天气与整个隆冬天气及农事活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农谚有“冬至无雨一冬晴”之语。潮汕冬至的农谚及保健谚语富含民俗风情与气象内容:“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冬...
· 岭南文化—衣食文化—冬至吃甜丸
农历每年冬至日称冬节,是我国自晋朝至今的传统节日。古人认为“冬至阳生,万物苏醒。”虽然还处于寒冷季节,人们却已闻到了春的气息,相传汉代冬至已有“进酒肴,谒贺君师耆老”的习俗。宋、元以来,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汤,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节前,农家主妇纷纷舂糯米粉(今多为机械辗制),有的互通有无,馈赠亲友。冬节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围坐在竹葫或大盘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搅搓成的粉团,以两只手搓成弹珠一样的丸子,叫“冬节丸”。“冬节丸”象征着岁暮之际全家人圆圆满满。有的“冬节丸”还加以橙糕、瓜册糖、豆砂等作馅料,俗称“鸭母氽”,“冬节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取“公孙丸”好兆头。冬节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冬节丸”,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
· 岭南文化―衣食文化―冬至吃甜丸
农历每年冬至日称冬节,是我国自晋朝至今的传统节日。古人认为“冬至阳生,万物苏醒。”虽然还处于寒冷季节,人们却已闻到了春的气息,相传汉代冬至已有“进酒肴,谒贺君师耆老”的习俗。宋、元以来,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汤,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节前,农家主妇纷纷舂糯米粉(今多为机械辗制),有的互通有无,馈赠亲友。冬节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围坐在竹葫或大盘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搅搓成的粉团,以两只手搓成弹珠一样的丸子,叫“冬节丸”。“冬节丸”象征着岁暮之际全家人圆圆满满。有的“冬节丸”还加以橙糕、瓜册糖、豆砂等作馅料,俗称“鸭母氽”,“冬节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取“公孙丸”好兆头。冬节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冬节丸”,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