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无好家神通外鬼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1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无好家神通外鬼,潮汕俗语“无好家神通外鬼”意指吃里扒外,胳膊往外拐。这个俗语来源于一个民间传

  潮汕俗语“无好家神通外鬼”意指吃里扒外,胳膊往外拐。这个俗语来源于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某乡有一户贫穷人家,生活十分困难,常常缺米断炊,过年过节也只能向人家借一点钱勉强度日。他家的灶神(司命公)总觉得供奉的东西太少了,不若大户人家,有肉有菜。于是越想越生气。某日,阎王要抓一个替死鬼。正巧这事被灶神得知,他觉得报复的机会来了,竟然跑去向鬼差“推荐”自家的主人。可恨这位“家神”不但没有保佑这家人幸福,反而串通鬼差要来害自已人。幸好灶神的所做所为都为主人梦中获悉,醒来后气愤万分,遂将灶神牌位扔出门外,连声骂道:“无好家神通外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鬼簿寻无
有一个落神婆(巫婆),在老爷宫前吹嘘老爷(菩萨)如何灵验,说谁对老爷不恭敬谁就要遭到他的惩罚。有个后生哥当众跳出来,说他敢在老爷头上动土。落神婆说:“那你一定要遭到报应的。”那天夜里,后生哥蒙着头光着屁股披着棕蓑衣,带着铁锤跳上神龛前案上,他倒立着骨背靠着老爷,棕蓑衣贴着老爷的鼻子和眼睛,屁股贴着老爷的嘴巴,闷得老爷无法反抗。他这才转身对准老爷的天灵盖,用力就是一锤!老爷痛得叫不出声。这后生哥才跳下来,以手着地倒立走出庙外。事后这老爷把案子告到阎罗王那里,要阎罗王将这个大不敬的人抓到阴间问罪。阎罗王问其特征,老爷说:“这个人长手短脚,嘴巴又大又臭,堵得我透不过气来;胡子又长又硬,扎得我睁不开眼。”阎罗王立刻命令判官查找那个人。谁知寻遍鬼簿,都查不到有此特征的人。于是“鬼簿寻无”便成了一句俗语,用来表示某些行动乖张,世上少见的人。
·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破鼓好救月
潮汕俗语“破鼓好救月”,意思是说废物有时也可派上用场,劝诫人们不要轻易暴殄天物。这句俗语的起源在于们们对月食这一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的知识。古时每当月食的时候,人们总感到神秘兮兮,刚才是星月灿烂,突然之间,星月无光,天体漆黑。于是人们便认为,这是一只天狗把整个月亮吞下去了。为了拯救月亮,于是月食的时侯,人们便相约敲锣打鼓,大声呐喊,借以“吓”天狗。“破鼓好救月”之说,就是由此而来的。
·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好耳听石二
“好耳听石二”常用来形容人听错了话,领会错了意思。关于这个俗语,还有一个故事。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两个小偷悄悄地翻过庵堂的高墙,爬到屋顶上,想要到尼姑的厢房里行窃。他们分好了工,年纪较大的在外头把风接应,年纪较轻的钻进房里。这进四周一片黑暗,伸手不见五指。这个小偷边走边摸索,摸了很久,才发觉前面是尊佛像,心中一惊,原来弄错了地点,这里不是厢房,而是佛堂。便自言自语地说:“糟了,是佛!”房顶上的小偷年纪大了一点,耳朵有点背,再加上做贼心虚,慌里慌张,听不清楚,以为是摸到秫(糯米)。就低声问:“是秫?”下面的小偷本来就生气,听上面的这么回应,没好气地回答说:“好耳!”上面的贼正希望下面的贼多拿一点,一听十分高兴,连连说:“石二,每人六斗。”后来,这两个小偷都老了,不再行窃了,便把这个笑话给抖出来。于是,民间便有了“好耳听石二”这惯用语。
·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过去无店铺
“过去”在这里是再往前走的意思。“店铺”指的是旅行者宿歇的客栈。整句的原意是:旅行者们,这里正是可以安业的旅店,再往前走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其比喻义是告诉人们作事要抓往眼腾腾的机会,犹如北方话说:“过了这村,没有那店。”古代的陆路交通主要是依靠官道。在官道的各个路段设有驿站,经供官府人员宿歇。但民用的驿站,在潮州口语中通称为官铺。通常是每十里左右设有一“铺”,故十里路潮语惯称为一铺路。今天仍有不少以铺为名地方,如铁铺、鸟薮铺、马厝铺……等。当旅客跋涉赶路至日暮时,总是要寻找宿歇的场所。所以计算路程与安排宿就必须恰当处理,有时遇上僻远地方就不是十里就有店铺可安歇,若只顾赶路,有时就会“过去无店铺”了。
·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戏锣无响钱免还
“戏锣无响钱免还”,这一句潮汕俗语,说的是有约定的事,甲方若没有践约,乙方就不用负责任了。槟江北河流经渔湖半岛东偶水葫芦缩腰处,水域成湾,盛产鲜美的鲚鱼。历史上在这里有一个股份制的渔区,置大网船一只,八名渔工作业,每年2至6月为鱼汛期,猎鱼甚丰。因属股份制,每年标得者便有捕鱼权。为优惠村民,自渔区开创就俗成一例,汛斯村民到船买鱼,可不付现钱,记上账。等至八九月渔主请潮剧酬神,叫演“网船戏”。戏锣一响,买鱼欠账者钱就必须还清,谁也不得违例。这是昔年俗成的民规。一年,标主是一个“名色有限”的人,为惩罚他,村中一个刁钻的穷绅遂心存—计。自渔区开业,他便3天两次到船上买鱼,每次是三是二,都统统记在账上。鲚鱼汛过后,九月里渔主请戏择日准备演出收鱼钱。谁知午后戏刚上台,锣还未响,县里就来了4名“政警”,气势汹汹爬上台说要收“戏厘”(税),开的是天价,便与戏班吵起来,并故意扭打。渔东主来了也没办法。结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