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民商文化—从范蠡到陶朱公
范蠡是个色彩缤纷的传奇式人物,生涯离奇曲折,遭遇极富戏剧冲突。他的事迹较早也较可信的记载,分见于《国语》、《史记》、《汉书》。以上诸史书记叙的范蠡生平虽也很不平凡,但还不算夸诞。后来忽然出现了一本来历不明的《越绝书》(此书被《新唐书艺文志二》列于杂史类,题作“子贡《越绝书》十六卷”,量系伪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题“汉袁康撰”,袁康其人未见别处载录,学者们也以为不很可靠,且认为此书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和后汉赵晔的《吴越春秋》,把范蠡编派为西施的情人,勾践灭吴后,范蠡带了西施泛舟五湖而去云云,竟成了一个罗曼蒂克的风流人物。
世人是喜欢男女关系的风流故事的。于是,后世的杂记、方志、小说、戏曲大肆渲染,故事情节滚雪球似地愈滚愈大,尽缠绵旖旎之能事,说得有鼻子有眼,很耸人听闻。有些故事编造得十分荒诞可笑,如《吴地记》称:“(嘉兴)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勾践令范蠡取西施以献夫差,西施于路与范蠡潜通,三年始达于吴,遂生一子。至此亭,其子一岁,能言,因名语儿亭。”
这谣真造得没边了。试想,从越国都城会稽(今浙江绍兴)到吴都姑苏(今江苏苏州)的距离,即使古人步行,也不过旬日的路程。奉使出国的大事,怎么能拖延三年?范蠡怎么能把西施的肚皮搞大,生下了孩子才把西施献给吴王呢?至于宋元明清搬演西施故事的戏曲,至今有七八种,其情节更是文人凭想像随意虚构,大抵都据《越绝书》和《吴越春秋》两书及历来小说、杂记和方志书上的记载附会而来。
说到底,连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里有没有西施都靠不住。先秦诸子如《管子》、《墨子》、《孟子》、《庄子》等都提到西施,《战国策》和《楚辞》中也提到她,盛称西施之美,俨然是美女的典型;可是记载吴越兴亡的《左传》、《国语》、《史记》里都未见西施的名字。所献的美女中有西施,是《越绝书》等后出的书“发明”的。很大的可能是因为这么多的先秦书籍里讲到西施这个大美人,才把她臆定为吴王夫差宠爱的那一位。
因此西施的出身,也各说各的。有的说她是浣纱女,有的则说是卖柴女;出生地也多异说,以至至今浙江诸暨和肖山两地还都在争夺。苏州地方志更艳称西施的故迹,馆娃阁、脂粉塘等都成了胜迹,历代的文人墨客踵事增华,题咏添饰,像煞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这些当然也无伤大雅,给地方增添些人文景观,也能为城市增色,对旅游经济还大有好处。
我们当然只能相信较可靠的史籍来认识范蠡其人。综合《国语越语》、《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和《货殖列传》的记载,范蠡是楚国人,大约生长于今河南南阳一带。他和文种一同投奔越国,以机谋得到越王勾践的信任,成为勾践的心腹大夫。范蠡曾师事计然。计然其人,据唐代学者颜师古从《皇览》和《晋中经簿》考得:“计然者,濮上人也。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尝南游越,范蠡卑身事之”云云。看来范蠡后来弃政从商,成为巨富,与他从计然那里学来的“计算”之术是大有关系的。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地对付吴国,范蠡和文种为越王擘画经营了二十年,终于灭掉吴国,逼使吴王夫差自杀。《国语》说范蠡在灭吴后,“反至五湖(即今太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范蠡为什么要功成身退告别勾践呢?《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文)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那么范蠡是看透了勾践这人长着长脖子,一个鹰嘴鼻,是个忘恩负义的阴险角色,还是走人为好。文种不听忠告,后来果真被越王所逼而自杀,可见范蠡多么料事如神!
《史记》叙述范蠡离越王后,浮海至齐国,变姓名曰鸱夷子皮,父子两人致产数十万。齐国闻其贤,请他任国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报也。欠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又一次弃官不干。携家到了陶(今山东定陶)地。这地方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便于贩贸,他改名为陶朱公。“候时转物,遂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资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焉。”成了天下闻名的大富商。
据《左传》记载,在吴越争衡期间,子贡曾到越国游说。身为大夫的范蠡理应与子贡接触过,不知范蠡的下海经商是否也受了子贡的影响?不过,范蠡成了富商,仍不脱文人和谋士的本色,这是他的特别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