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藏文化—饮食文化—藏族饮茶历史小考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7
转发:0
评论:0
藏文化—饮食文化—藏族饮茶历史小考,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原产于我国。据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我国已产茶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原产于我国。据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我国已产茶。由于生息于这一得天独厚的茶的故乡中,我国各民族人民绝大多数都有饮茶的习惯,但把茶作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的,则首推藏族。藏族人对茶的至爱至嗜,大概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比得上。对于藏族来说,茶是“生命之源泉,天神所赐的甘露”,像空气、阳光、食粮一样,终生不能相离。饮茶如同吃饭一样重要,不分男女、老幼、僧俗、贵贱,“无人不饮,无时不饮”。由此而形成的藏族茶文化更是多姿多彩,绚丽璀灿,成为世界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大凡一种饮食习惯的形成,总依赖于所处客观环境提供的物质,而藏族地区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干燥、酷寒、素不产茶,为何这里的人们养成了如此强烈的嗜好饮茶的习惯呢?于此有必要对藏族饮茶习惯形成的历史过程作一些探讨。

  我国的茶原产于南方,其中巴蜀和云南是最早产茶、饮茶之地。顾炎武的《日知录》说:“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认为中原饮茶是秦时由蜀传去的。巴蜀不仅产茶早,而且是最先把茶作为商品上市交易的地区。西汉王褒的《僮约》中记载蜀西民间贸易活动说:“牵犬贩鹅,武阳(今四川彭山县境)买茶。”说明至少在西汉时,蜀人已将茶作为商品。据《史记》、《汉书》等记载,西蜀的商人秦汉之时已与康藏高原东部的某些少数民族部落有着交换关系,以蜀中之茶换取马匹、牦牛等。茶这时既已成为蜀中的商品,自然会在这种交换中输入高原东部地区这些藏族先民之中。不过,限于历史条件,当时产茶不多,在内地尚未形成普遍的饮茶习惯。高原上的藏族先民当然更无饮茶的习惯。

  据藏文史籍记载,茶正式输入是在吐蕃王朝的都松芒波杰赞普时期(676—704年在位)。当时体弱多病的赞普偶然捡到小鸟衔来的一支树枝,随手扯了几片绿叶放入口中咀嚼,顿觉神清气爽,身体轻快,于是命大臣无论如何要找到这种树叶。后来大臣在汉族地区找到这种树叶,才知是茶,带回来献给赞普,赞普经常食用,身体逐渐好了起来,于是茶便成为吐蕃宫廷内一种珍贵的保健药物。这种把茶当作保健药物的情况,与内地最早对茶的认识是一样的。《神农本草》载:“神农氏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神农食经》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都是看重茶的医疗保健作用。藏族地区干寒缺氧,食物又是牛羊肉和糌粑等油腻、燥性之物,缺少蔬菜。茶中富含茶碱、单宁酸、维生素,具有清热、润燥、解毒、利尿等功能,正好弥补藏族饮食中的缺陷,防治消化不良等病症,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因此,藏族人最初仅把茶作为一种保健药看待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吐蕃王朝的前期,由于汉藏贸易尚不发达,由内地输入藏区的茶还很少,故只能供王室和贵族享用,藏族人民生活中还无饮茶之习。

  在敦煌千佛洞和新疆地区出土的一批吐蕃时期的历史文书、木简中,记载了吐蕃社会的经济生活情况。在这些八至九世纪的文献中,记载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物资有青稞、小麦、酒、皮张、牲畜等,却不见有茶。这说明至少在九世纪初以前,茶还没有进入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社会上还没有饮茶之习。

  藏族民间饮茶大抵在九世纪初以后才开始。这是因为从初唐到中唐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期中,虽然因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开辟了唐蕃双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渠道,推动了藏汉贸易的发展。但总的说来,唐蕃因争夺势力范围的冲突时有发生,争战连绵,在大多数时候双方的贸易关系不能正常开展,这就极大的制约了茶对藏区的输入。所以,吐蕃虽很早就输入了内地的茶,但一直都没有使茶在吐蕃社会各阶层中传播,更没有使饮茶成为一种全社会共同的生活习惯。

  晚唐以后,唐蕃双方进入了一个较稳定的和睦相处时期。从而使汉藏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了长足的进展。战争状态的结束,使官方和民间的商贸渠道可畅通无阻,这就为茶大量输入藏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这才给藏族饮茶之习的形成提供了物资基础。

  另一方面,晚唐时期吐蕃内部的社会环境也为饮茶之习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吐蕃的热巴巾赞普(815—838年)开展了空前的尊佛运动,规定了七户养一僧的制度,藏地僧人从此脱离生产劳动,专事焚修。对于每日打坐诵经的僧人来说,茶的“破睡”和“涤烦疗渴”作用尤显得突出。唐朝自开元后,因禅宗盛行,坐禅之人“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辗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封氏风闻录》)。吐蕃在弘佛时,曾有大批汉族禅僧来藏传法,他们将内地烹茶的方法和坐禅饮茶的习惯首先传给了藏地的僧人。由于藏族对僧人()十分崇敬,他们的饮茶习惯极易被人效法。特别是吐蕃最后一位赞普郎达玛(839—842在位)时大力灭佛,寺院被毁,大批僧人被迫还俗,这些融入民众中的僧人又将饮茶之习和烹茶之法直接传播于普通的人民之中。在物资生活处于相当低下水平和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人们的物欲受到相当大的抑制。在这种氛围中生活的藏族人,茶除了能满足他们生理上的需要外,还能给他们带来心理上享受,填补生活中的一些缺憾。因而,饮茶就从功利需要的基础上更衍生出了认识需要、审美价值。正如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怀特所说:“文化的目的就是满足人的需要。”饮茶作为一种文化,就这样在藏族中产生并发展起来。

  藏族的饮茶之习,既是汉民经济交流的产物,也是汉藏文化交流的结晶,虽然今天藏族的茶文化已是独具一格,带有显著的藏民族特色,但寻根究底,我们仍可在一些方面发现汉族茶文化的印痕。据藏文史籍《汉藏史集》记载,藏族烹茶之法原从汉地和尚学来。我们把藏族烹茶之法和唐宋时内地烹茶之法相比较,就不难发现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唐陆羽《茶经》记载的“初沸则和水量调以盐味,第二沸则量茶当水中心而下,三沸而酌置诸盎”的煮茶方法,至今藏族仍在使用,只是熬煮得更久一些而已。而唐宋时煮茶要加姜、盐、胡桃、芝麻、松实等,现今藏族饮茶也要加这些东西。如唐宋时饮茶是连带茶叶一起吃掉的,皮日休《茶中杂咏》说:“称饮茗者,必浑而烹之,与渝蔬而者无异。”即是说饮茶要像喝茶汤一样连汤带叶一起吃掉。现今在藏族中还盛行一种“糌粑茶”,即是将茶粉碎合煮后,连渣带水喝。藏族有句常语:“茶渣如油,给孩子吃。”认为茶叶渣很有营养,不能丢弃,也源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文化—饮食文化—藏族酒俗
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开始酿酒,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藏族酒文化。生息于巍巍雪山、莽莽草原的世界屋脊之上的藏族,生性豪放、乐天、热情;长期的佛教思想的影响,使他们养成了仁爱、礼貌、节俭的美德。因此,藏族人普遍爱饮酒,但绝不酗酒;平时一般不饮酒,但饮起来却总要酣畅尽兴方休;酒对藏族是喜庆的饮料,绝无消愁解闷的用途。因为佛教戒酒,酒在笃信佛教的藏族人民中是不能作为祭祀之物的。藏族古代饮的酒种类较多。据敦煌出土的古藏文写卷《苯教丧葬仪轨》载,吐蕃早期所饮的酒有米酒、小麦酒、葡萄酒、蜂蜜酒和青稞酒等。随着唐蕃联姻而发展起来的汉藏文化交流,使藏族掌握了内地传入的复式发酵酿酒法,仿内地黄酒酿制的青稞酒得到了藏族的普遍喜爱,从而成为了藏族的传统饮料。在大多数藏区,平时倘有客至,敬茶不敬酒。但逢年过节和喜庆时,如果客人来家,则必须敬酒。敬酒时,主人先斟满一碗(或杯...
· 藏文化—饮食文化—藏族饮料
藏族饮料以茶为主,喝茶是藏族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族一般早上都要喝茶,最喜欢喝的是酥油茶,还有奶茶和清茶。酥油茶的制作方法是:先把茶砖或泡茶熬煮,滤出菜茶汁,倒入茶罐,放在一旁待用;然后从茶罐中取适量的浓茶汁加上适量开水,再加上适量盐,便倒入“董莫”(即酥油茶桶),放入酥油,用力将“甲罗”(打酥油茶用的木棍)上下来回几十下,待酥油全部融解后,再倒进锅内加热,便成了可口的酥油茶。酥油茶因为有酥油,所以能够产生很高的热量,喝后能御寒,是很适合高寒地区的一种饮料。酥油茶里的茶汁很浓,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的作用。奶茶有两种:一种是茶水烧开后,直接加牛奶放盐即可。这种茶叫卧甲,在安多地区比较常见。还有一种因为加糖,所以人们称之为甜茶。在卫藏地区(尤其城镇)最为盛行。这种茶必须用红茶熬汁,再加入牛奶、白糖,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亚东地区的甜茶做法尤其讲究,更是别有风味。一般藏族...
· 藏文化—饮食文化—藏族揣碗习俗
人喝茶,一般都用的是木碗。木碗的用法,很有讲究。光景好的人家顿顿喝的是酥油茶,贫寒人家向来靠清茶打发日子。但是有钱汉也好,穷光蛋也罢,喝茶却都用木碗。即使有了玉碗和瓷碗,人们仍垂青于木碗。在家用它,出门也用它,形影不离,浪迹天涯的旅人的怀里都揣着个木碗,人在碗在,碗不离人。居家过日子,没有不出门的人。小小一个木碗,在家有在家的用法,出门有出门的讲究。木碗虽小,其俗颇丰。藏家人客厅的藏式茶几上总是摆放着一大一小两只木碗,大的是父亲的,小的是母亲的。同样的木碗,因家境的不同,又大有讲究。一般人家每个家庭成员拥有一个木碗就不错了,而家境好的人家的木碗,还有银盖,银盖上镌刻着吉祥图案。更甚者,木碗通体镶银雕花,碗腰处只留有指宽的部分,让你明白碗胎是木质的。其上为碗盖,下为碗托,均为银质。盖成塔形,雕银嵌金,顶端一颗红玛瑙为手柄。碗托尤其别致,是盛开的八瓣莲花状,每瓣上有一幅吉祥图案,八瓣合成传统的...
· 藏文化—饮食文化—酷爱饮茶的民族
茶叶自传入始,就深为藏族人所喜好,竟至“旦夕不可暂缺”,甚至“倚为生命”。其所以如此,是与高原的地形、气候、饮食成分密切相关的。《滴露浸露》中称:“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颇为切合实际。在,茶有各种做法,也有各种饮茶规矩。酥油茶是砖茶或沱茶熬到色泽红黄时,再加酥油,盐巴打制而成的。如打茶时加进核桃仁、葡萄干、鸡蛋、牛奶,茶味将更加甜润可口,芬芳扑鼻,是招待客人的上品。甜菜,藏语称“恰安莫”,用红茶熬煮加入牛奶、白糖制成,也是藏族人最喜爱的饮料。拉萨、日喀则街头,甜茶馆比比皆是,不少老人甚至城镇青年,总爱在这里消磨时光。饮茶有茶俗。客人坐定后,女主人必取出一个珍藏的瓷碗端放面前,薛敬地把酥油茶斟上。倒茶时,茶壶轻轻先晃数次,壶底必须低于桌面。客人喝茶前,要用无名指沾茶少许,弹洒3次,表示祭奠神佛。饮茶不能太急,也汉有发出响声,否则会被讥笑为“毛炉饮水”。要缓缓吹开浮油,...
· 藏文化—饮食文化—藏族日常食俗
绝大部分藏族人以糌粑为主食,特别是在牧区。食用糌粑时,要拌上浓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四川一些地区的藏族人还经常食用“足玛”、“炸果子”等。“足玛”是青藏高原野生植物蕨麻的一种,俗称人参果,形色如花生仁,春秋两季可采挖,常用作藏族名菜点的原料。“炸果子”是一种面食,和面加糖,捏成圆或长条状后入酥油锅油炸而成。藏族人还喜食用小麦、去皮青稞和牛肉、牛骨入锅熬成的粥。聚居于青海、甘肃的藏族群众喜爱吃用酥油、红糖和奶渣做成的形似奶油蛋糕的食品。青海的藏族人常吃一种藏族人称为“特”的水油饼。制作水油饼时将面粉揉成碗口大的面饼,放入开水锅中煮,待熟后捞出,加酥油食用。云南迪庆的藏族人把蒸洋芋(土豆)、蒸馍作为主食。藏族人过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为主,猪肉次之,藏族人食用牛、羊肉讲究新鲜,在羊宰杀之后,立即将大块带骨肉入锅,用猛火炖煮,开锅后即捞出食用。牛、羊血则加碎牛、羊肉灌入牛、羊的小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