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藏文化—舞蹈—山南“卓舞”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65
转发:0
评论:0
藏文化—舞蹈—山南“卓舞”,卓舞,卓舞有山南和日喀则两种风格,山南卓舞两人领舞,一先一后,领舞者戴白色平

  卓舞,卓舞有山南和日喀则两种风格,山南卓舞两人领舞,一先一后,领舞者戴白色平板面具,舞鼓人头戴长辫,舞到高潮时两手击鼓,身体左右上下翻转,长辫随之扫地旋转,气势壮观。山南卓舞的鼓较小,系在腰间,所以舞时动作幅度大。

  卓舞是民间震慑邪魔、祈求吉祥的舞蹈,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每逢重大节日,当地农牧民都有跳卓舞习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文化—舞蹈—弦子舞
弦子舞。藏族称“谐”。流行于四川、云南等省藏族地区及昌都一带。弦子舞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自乐性歌舞。在节庆、婚嫁、集会时,人们欢聚一堂,舞时围成圆圈,领舞者边歌边舞,拉着弦子(藏族一种拉弦乐器)伴奏,余者随之,时而向圈内聚拢,时而散开,双手甩动长袖,动作优美。男拉马尾为弦的胡琴,女舞长袖,各排一半围成圈,一方领唱者唱,对方复诵,然后交换,形成独特的同词对唱,其词曲舞比较完美,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开始时,舞蹈速度缓慢,随内容发展而速度加快,以急速旋转的舞步进入高潮。这是一种载歌载舞的集体舞,舞姿优美,曲调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丰富多彩,旋律欢快流畅,节奏鲜明。曲调丰富,每个不同曲调都配以不同舞蹈。每个曲调的动作舞姿相异,时而悠悠时而活泼沸腾。歌词内容多是歌颂爱情、劳动和自然景物。该舞大致分为迎宾、赞美、情意、临别、讽刺等格式。
· 藏文化—舞蹈—热巴舞
“热巴”是流传在东部和四川、云南广大藏族地区的一种包括铃鼓舞、亲曲、民间歌舞组成的综合表演艺术。从舞蹈角度来讲,“热巴”的主体部分是“铃鼓舞”。表演鼓舞开头要说“折嘎”。说完诵词,男执铜铃,女持手鼓,围圈走动,翩翩起舞。当舞蹈情绪起来以后,就拉开场子进行技巧表演。先是女演员集体表演鼓技,然后鼓队散开站立一旁由男演员上场,一个接一个应声呼叫,抖肩“法儿”。场上顿时鼓声咚咚,腾跃飞旋,情绪十分热烈。“热巴”是广场表演形式,它的完整表演过程和程序大体分五个段落。第一段是开场。由领舞者带领全体演员上场,边唱边跳,围圈作漫步舞,歌声飘荡,铃鼓作响,悠扬动听。第二段是正式表演粗热烈的铃鼓舞。第三段是表演戏曲和杂耍一般除演出正规的藏戏片断外,还要演些杂剧。第四段是跳民间舞。由男女演员分头表演弦子舞、“孔雀吃水”、踢踏舞等。第五段是尾声,演员又集体上场摇铃击鼓向观众施礼揖拜,致“扎西德勒”的吉祥祝贺。这时...
· 藏文化—舞蹈—锅庄舞
藏族民间舞蹈种类很多,其中锅庄是流行在三大地区的一种圆圈舞。“锅庄”藏语叫“卓”(吉祥的歌舞),也叫“歌谐”(圆圈舞)。一般来说,在拉萨、山南、日喀则等雅鲁藏布江流域,把这种圆圈舞叫“歌谐”;而在昌都及接近四川、云南的藏区,则称之为“锅庄”。“锅庄”,是因最早围着火塘举行而得名。跳锅庄,人数不限,不要伴奏,也不要化装。地点在院子里、大门口、广场上甚至火塘边都可以。锅庄舞是种颂赋体舞,只在喜庆日举行,室内外均可,不分辈份合家老少都可参加,载歌载舞无伴奏。舞者以性别或村寨区分,站两排转成内外两圈。开始时,舞者弓腰缓步,后渐快,表现出豪放高亢的情绪。歌手领舞领唱,或问答或重复,以掌握调数多少定胜负,往往通宵达旦。歌词内容十分丰富,一般分为擦尼、擦司两大类。擦尼的歌词内容、舞步形式比较古老,歌词中以歌颂佛祖、王臣居多,主要由中老年人跳;擦司的舞姿比较灵活,是青年男女交流感情的舞蹈,主要通过歌词中的...
· 藏文化—舞蹈—芒康弦子舞
芒康弦子舞历史悠久,据考证唐朝时期芒康就有跳弦子舞的历史,但那时的弦子舞是以单一的拉唱为主,家庭形式的小型歌舞。唐朝时期“茶马古道”的开发,给芒康弦子舞注入了创新和发展的生机。聪明的芒康人民在与其他民族和周边地区的交往中,不断地吸收其他地区、民族的文化,不断地增色滋补,不断地发展创新,再与现在的歌舞相结合,以悠扬的歌声伴随着优美的舞蹈,又以生活为题,人人创作,人人唱跳,人人加工,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独具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是群众性的一种爱好和娱乐,成为藏民族文化艺术历史长河中的珍宝,被誉为“茶马古道”上的“古道神韵”。弦子舞是以弦子为乐器,随着音乐旋律,男女聚集翩翩起舞。藏语叫“蕃谐羌”,“蕃”藏语意为藏族,“谐”为歌舞,“羌”为跳。弦子叫“白央”,也就是当地老百姓自己发明的一种乐器二胡,比其他地区的二胡短而粗,在历史书中称为“胡琴”。跳弦子舞不受任何限制,不管人多人少,场地大小...
· 闽文化—舞蹈—彩球舞
流行于闽南各地,许多乡村农民群众都能表演。这个舞蹈原来保留在地方戏曲梨园戏《李亚仙》中。戏中叙述举子郑元和日夜沉醉妓院,李亚仙为了愉悦郑元和,宴会中请人跳“彩球舞祝兴。所以闽南人又称为“亚仙踢舞”、“贡球”。因为这个舞蹈在戏中相对独立、完整,后被单独提出成为踩街等活动中的常用舞蹈。表演者6人,球手1人(男孩打扮),球婆1人(丑旦),球女4人(花旦),整个舞蹈优美活泼,欢快风趣。近年来,在发挥梨园戏表演的基础上,融进新意,突出了风趣诙谐,乐观爽朗的生活气息。音乐采用闽南民歌《灯红歌》配以南音的响盏,小叫、铜中和锣鼓仔等富有特色的打击乐、使舞蹈别具南国情调。加工整理过的彩球舞,曾多次参加全省全国会演,得到好评并拍成电影,成为福建著名的民间传统舞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