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藏文化—古典文学—封建农奴社会前期的文学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74
转发:0
评论:0
藏文化—古典文学—封建农奴社会前期的文学,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大发展,藏族的文化在各方面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繁荣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大发展,藏族的文化在各方面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繁荣局面。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继承藏族写史的传统,这时期的藏族学者著述历史蔚然成风。先后写出了许多历史名著如《布顿佛教史》(公元1322年成书)、《蔡巴红史》(公元1346年始写,1363年成书)、《王统记》(大约公元1328年成书)、《青史》(公元1478年成书)等,其中不乏著述的影响,着重史实的记录和人物的叙述;第二时期又接受神话和佛经文学的影响,掺入神话和虚幻色彩;到这  一时期,经过长期的消化融合,已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模式:总免不了从印度古王、佛教兴起、内地古王和历史以及历史等谈起,然后才讲藏族的历史。这一时期,各教派中,凡是被认为有成就的上层,几乎都有弟子门徒为之写传或编纂全集。这部分全集和传记数量很大,内容广泛,是一份极可珍贵的文化和文学遗产 还有待于认真阅读和研究,有不少是应该陆续补入文学史中的。在以前大量佛经翻译的基础上,《甘珠尔》、《丹珠尔》两大藏文佛学丛书也相继编成。《甘珠尔》由蔡巴贡噶多吉编辑。《丹珠尔》由布敦·仁钦珠(1290—1364年)编辑。

  十三世纪蔡巴噶举僧人蔡巴·噶德贡布曾先后七次到内地学习,把刻版印刷技术传入藏族地区。同时,藏族的造纸技术也得到发展提高,很多书籍得以刻版印刷,这对藏族文化的保存积累和传播极为有利,也是促使文化繁荣的重要条件。

  这一时期在文学方面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从民间学来看,首先因为民歌、舞蹈、传说故事等各种文艺形式的发达,以及本话小说和传记体文学的兴盛,再加古代宗教舞蹈仪式的长期濡染,所以促成了藏戏这一综合艺术形式的诞生,它标志着藏族文化向前跨进了一大步。藏戏的内容虽然混杂了不同程度的宗教及封建糟粕,但大多数作品的主线还是进步的。如《文成公主》表现了汉藏团结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囊萨霁波》揭发并抨击了统治阶级的暴虐和残忍;《诺桑王子》反映了坚贞不渝的爱情和敢于斗争的精神,等等,都表达了人民的心声,放射着绚丽的光彩。加之这些作品的语言都比较通俗,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诗歌方面,有宗喀巴的《诗文散集》,道歌有达罗那他(1575——1633年)的《歌集》,格言诗如《甘丹格言》等等,都是当时较有影响的诗作。

  传记的著作也大量涌现,凡是各派稍有地位的“高僧大德”几乎皆有传记。克主·格勒贝桑(1385—1438年)所著《宗喀巴传》(《信徒津梁》);桑吉坚赞所著《马尔巴传》、《米拉日巴传》;居麦德钦所著《汤东结布传》(成书于1609年);《朱巴滚来自传》;以及历代和班禅的传记。这些传记,不但是研究藏族历史的主要资料来源之一,而且其中有不少是具有相当价值的文学作品。

  在作家文学的风格方面,自从十三世纪从印度译入了《诗镜》后,在藏族社会上,经过一个阶段的讲授与推行,对藏族上层文人僧徒产生了极为深广的影响。《诗镜》的译入,方面丰富了文学、修辞学的理论知识,一方面对作家的写作技巧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诗歌创作方面,出现了一批按照《诗镜》的理论指导写作的作品,在艺术风格上异军突起,独树一帜,与“道歌体”和“格言体”诗歌分庭抗礼而三足鼎立,形成文学领域中的一个新流派。但是,由于其本身所存在的偏重形式的缺点以及藏族上层文人的局限,使得部分作家把原本就是脱离群众的宫廷诗体,进一步推向讲求华丽词藻,堆砌形容词,晦涩难懂的道路。

  这个时期的藏族文学,无论从文学形式或思想内容来看,都比以前更为丰富多彩。一般地说民间文学更富有生活气息和斗争精神,作家文学则由于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虽不如民间文学生动、明快,但也有其积极进步的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文化—古典文学—原始和奴隶社会时期的文学
这个时期的藏族文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吐蕃以前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学,一是吐蕃建立,奴隶社会时期的文学。原始社会的历史是漫长的。当时青藏高原的居民尚处在人类发展的童年时代。据藏族史书记载,到了原始社会的后期,歌舞、神话、故事等文学品类已经发展起来。如《柱下遗教》中记载:当时“有《顶生王的故事》、《鸟的故事》、《猴子的故事》等很多故事流传。”又如《贤者喜宴》中记载:“在佛教经典传来之前,有诸多故事流传。如《尸语故事》、《玛桑故事》、《家雀故事》等。”再如《拉达克王统世系》中记日:“在德晓勒(赞普)时期,‘鲁’、‘卓’盛行。”“鲁”是一种徒歌,“卓”则是配歌的舞蹈。有些书中还记录了一些当时流行的谜语,极为形象生动。还说:当时的统治者用这些故事谜语等“启发民智,治理国政”,由此可见在民间文学方面,其重要的文学式样已经基本齐备而且相当发达,同时受到社会的极大重视。就目前所见到的极不完全的原始社会时期...
· 藏文化—古典文学—分裂割据时期的文学
在藏族原有的悠久而优秀的文化基础上,再加吸收中原汉族和邻邦印度的先进文化,经过一个阶段的消化酝酿,藏族文化在这个时期,可以说更其繁荣发达,跨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途程。由于各教派纷纷建立寺庙以为根本道场,他们广收僧徒,传习佛法,讲授“五明”。“明”即是“知识”、“学科”之意。“大五明”和“小五明”分别包括:工艺学(工巧明)、医学(医方明)、声律学(声明)、正理学(因明)、佛学(内明)和修辞学、词藻学、韵律学、戏剧学和星象学。实际就是百科知识的总称。因此,寺庙不单是宗教活动的场所,而且也是传授各类知识的园地;佛教徒,不单是僧人,而且也是具有各类知识的学者。从文学角度看,有不少的佛教徒都是身兼文学作者或作家。这是本时期及以后的长时期内藏族文学领域的一个突出的现象和特点。这时期,还由于教派林立,各派憎徒、学者都竞相宣传本派的主张和佛教教义,阐述观点,开展辩难,扩大视野,活跃思想,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
· 藏文化—古典文学—故事传说
在如同雅鲁藏布江一样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民间故事和传说就象灿烂的繁星闪耀着深邃而迷人的光芒。不少藏文史籍均有这样的记载,从第一代赞普聂赤赞布到妥妥日年赞的27代中,赞普们是借助“仲(故事)、丢(谜算)、本(原始宗教)”以护持国政的。迄今我们所知道的藏王松赞干布以前的历史,大量都是通过故事和传说的形式保留下来,而为后人载入史册的。如果我们翻阅《巴协》、《王统世系明鉴》、《红史》、《青史》、《王臣布谷之歌》、《白史》等等藏文史籍。就能读到许多古代藏族人民的口头创作。当然还有更多的故事传说,如同金矿般地埋在人民心中,如同雪山甘泉般地流传在人民的口头上。在高原,哪怕只有几顶牧帐的草原,或者孤零零的猎人小屋,凡是有藏族人生活和劳动的地方,都有优美的故事和动人的歌。的故事传说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既有神话,有寓言;又有历史传说、宗教传说、风土传说;还有人物故事、动物故事、神鬼故事。历史上许多人物,例如藏王...
· 藏文化—古典文学—《仓洋嘉措情歌》
《仓洋嘉措情歌》,中国藏族古典诗人仓洋嘉措的诗歌集。仓洋嘉措(1683-?)是藏传佛教的第六世,他幼年当过牧童,对民间歌谣非常喜好,15岁被认定为五世的转世灵童,由名师教习佛学经典,但他对世俗生活并未忘情,竟写作了大量情歌,并把其中的60多首代表作编成了诗集《仓洋嘉措情歌》。后来仓洋嘉措因此而遭难。《仓洋嘉措情歌》以藏族传统的“四六体”诗歌形式写成,民歌色彩相当浓厚,作品以大量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歌咏,表达了对束缚自由心灵的教规的不满,展现了对坚贞爱情的热诚追求。《仓洋嘉措情歌》问世之后,即在藏族民间广泛流传,并长久地受到人民群众的珍爱。
· 藏文化—古典文学—古典小说
藏族文学经过长期的酝酿和发展,到16、17世纪,已经具备了民间诗歌、民间故事、英雄史诗《格萨尔》、传记文学、历史文学、作家诗、话本小说、戏剧作品等文学品类。到18世纪,藏族文学进一步趋于成熟,以长篇小说的成熟为标志。长篇小说以其篇幅较长、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表现手法多样见长,表明乃至藏族作家文学从长期的文史哲不分的樊篱中解脱出来,最终走上“纯文学”的创作道路。这无疑是乃至藏族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部长篇小说《勋努达美》作者朵喀夏仲·才仁旺阶(1697——1764年)出生于拉萨以北的达龙地方,自云远祖属藏族古代六大种系之一的“热”种系。才仁旺阶家族世代执掌着达龙寺和林周等县的政教大权,是当地势力很大的贵族。才仁旺阶自幼聪慧,6岁起识读文字,10岁习书法及筹码计算等知识,15岁到山南敏珠林寺师从当时的著名印度学者法祥,习五明之学及宁玛派教典,并掌握了一些实用知识,特别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