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风俗习惯—奇特的水文化与藏族的水神信仰
春节将至,市井街巷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如果说迎财神、祭祖先是汉族人民的传统习俗,那么,藏族同胞是如何迎接新年的?在他们的传统习俗中又蕴含着哪些奇特的文化呢?
在藏族文化中,水广泛存在于青藏高原的神山圣迹之间,水神则活跃在藏族民众的精神世界里。
“水”一次次激活藏族湖神信仰的发展
玛旁雍神湖位于自治区阿里地区冈底斯山山脚,海拔4933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之一。传说在很早以前,阿里贡居湖中栖息着一条非常大的鱼。一次大鱼游到玛旁雍神湖,漂浮在湖面,仿佛母亲抱着的婴儿。所以藏民称玛旁雍神湖为“母亲怀抱中的碧玉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玛旁雍神湖是由婆罗门祭祀时泼的圣水形成的。
虽然这些神奇的传说大多是虚构的,但苯教却尊玛旁雍神湖为生命或命根湖,认为它是生命之源,具有无穷的财富和功德。佛经中说佛陀降世的前一天夜里,其母摩耶夫人梦见众神把她送到玛旁雍神湖沐浴,在洗净身上的一切污秽后,便准备接受妊娠。而此时佛陀就出现在冈底斯山方向,他乘一头大象化作一道光进入母胎。
在佛教信徒的心目中,湖是人间天堂,湖的周围长满了各种医治身心疾病的草药。来自冈底斯山冰雪融化的湖水是佛祖赐给人类的甘露。“圣水”能洗人们心灵上的贪、嗔、痴、怠、嫉五毒,能清除人肌肤上的污秽。在此湖沐浴净身,灵魂可得到净化,肌肤变得洁净,可以益寿延年。每逢夏秋时节,许多虔诚的信徒都会来到“圣湖”沐浴,回家时更不忘带瓶湖水,作为赠送亲友的珍贵礼物。
玛旁雍神湖信仰很大程度上是对水的崇拜,水在这里是规约神湖信仰的核心元素,这种湖神信仰结构在藏族民间信仰的演变历程中始终没有发生变化,或者说是“水”一次次激活藏族湖神信仰的发展。但是藏族民间信仰的现实又向人们昭示着湖神与水神信仰的另一种存在状态,即水神崇拜更多地与湖神信仰分离。
水神崇拜深深蕴含于藏族人民的传统习俗中
纳木依部落的老人认为,水神被认为是主宰水灾的神灵,如果人们在外出时因为饮用了生水得病,也会被认为是触犯了水神而造成的。纳木依和柏木依地处高山,水灾对他们威胁不大,对祭祀水神以祈求消除水灾的习俗逐渐消失,但祭祀水神求医治病的活动则一直存在着。
在四川白马藏族那里,只要有河流、湖泊或泉水的地方必定有水神。在平武县白马乡的藏族那里,新年正月初一凌晨鸡叫头遍,各家门前都会点燃一堆柴火敬神,庆祝农业丰收。然后去河边取水,向屋内外洒水并呼喊祖先名字,唱水歌,谓之“祈水”或“供水”。在文县、南坪县一带的藏族那里,腊月三十妇女争先恐后将水缸、水桶储满,初一早晨任何人不得背水,意为人过节,也得让水神过节。正月初一早上的洗脸水必须等到初五才能泼出去。当地祭祀水神的仪式比较简单。每家选一个人到河边、湖边或泉边,焚纸烧香,跪祭水神,祈求水神保佑家庭成员健康平安。祭祀水神的日子并不固定,一般是在正月初一到初四。
山南扎朗县的农村,新年似乎在藏历初二才真正开始。一大早,男男女女穿上漂亮的藏装,背上装有青稞酒和各种供品的背筐,扛着挂满五颜六色经幡的柳树枝,三五成群地到郊外去祭祀神灵。人们第一要去拜的是水神。神地设在雅鲁藏布江边,各村农民自由组合,一队队从不同的方向朝江边集结。在江边的沙土上插满挂经幡的柳树枝,无数彩色的经幡布条在晨风中飘扬,似在不停地为人们赐福。接着人们从背筐中拿出各种供品,依次向煨桑神烟的火堆里投柏树枝,向火中倒入青稞酒,撒上糌耙,最后将供奉神灵的“卡赛”等食物堆放在煨桑火堆旁的空地上。个人祭祀水神仪式以后,大家就排成长队,面向江河,每人手中捧一把糌粑,由一人领唱,大家共同吟颂着藏戏中预示吉祥、圆满的“扎西”唱段,最后众人高举手中的糌粑,连喊三声“嗦……”,将糌粑抛向空中,新年祭祀水神的仪式才算结束。水神祭毕,意味着新一年土地神、家神、山神等神灵祭祀活动的开始;水神祭毕,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
藏民对水的祈拜还以节日的形式、通过集体记忆的方式将水崇拜习俗延续下来。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白龙江中上游的村寨,有一个相当规模的五月初五“朝水节”。当地藏语称“朝水”为“曲甲”,意即祭拜、朝拜神水。神水是离村寨不远的一个峭壁上的一棵古柏,当地藏族群众认为在它的根部流出的一股溪流就是神水。平时这股溪流若隐若无,到了农历五月,水流增大,形成瀑布。因此,这个节日是以舟曲县巴藏乡后北山一带和迭部县洛大乡附近藏民为核心、影响较大的一个汉藏民族共同参与的节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