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风俗习惯—藏历新年
公元2007年2月18日是藏历火猪年新年,与农历春节为同一天。地域辽阔,由于生产生活的不同要求,有些地方过年日期的选择也有不同,像后藏地区过新年是藏历12月1日,这是因为与当地农业生产有直接关系。如果推迟到藏历1月1日过新年,就会影响农业生产。东南部工布地区也是藏历12月1日过新年,可是他们提前过年并不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系。传说很久以前英勇善战的工布人要到前线去打仗,为了不影响出征日期,工布人决定提前过年,从此工布新年也是藏历12月1日。这两个地方过新年的日期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我要介绍的是藏族文化腹地——拉萨地区过藏历新年的习俗。
传统藏历新年初一的帷幕是以背首水拉开的。清晨,姑娘们背着水桶到河边去背水,水桶上系有一条雪白的哈达,表示吉祥。听前辈们讲:水是幸福之本。生活告诉我们这句话是真谛,我们人类的起源与江河有着密切的关系。穿上节日盛装的阿妈,大年初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走到佛龛前把姑娘背回来的首水盛在供碗内敬奉神佛。点亮酥油供灯,烧上几柱香,双手合十,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进行祈祷。“神佛保佑,愿六界众生,普渡苦海,得到幸福”。祈祷完毕,阿妈的心这才觉得平静、坦荡、宽慰。
初一是新年的头一天,这一天人们天不亮就起床,洗梳完毕穿上新衣服,拿着酥油供灯到寺院里朝拜神佛。寺庙的院子和走廊里到处都是朝拜的人群,酥油供灯千盏万盏,把整个寺院照得通亮,佛像身上戴的那些金银珠宝闪闪烁烁,藏香的香气扑鼻而来,在一种庄严、神圣的气氛中,善男们念诵着经文向每个酥油供灯挨个添油,仰望神佛端庄、安祥的脸庞,双手合十虔诚祈祷,祝福一切生灵幸福。人们用这样一种方式迎接新一年的朝阳。
新年的第一天,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心情格外高兴。天还没亮,穿上新衣服,出去放鞭炮。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把过年的新衣服放在床前的时候,兴奋得一夜睡不着觉。除夕那一天,家家户户把房前屋后 ,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在佛龛前摆上“卓苏切玛”,摆上“德嘎”,这是表示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充满祥和瑞气。“卓苏切玛”是用酥油拌和的糌粑和干炒麦粒, 分别装在雕刻精美的木质“ 切玛”盒中,插上两块彩塑酥油花板。酥油花板上通常见到的图案有六吉祥、四和睦等传统图案,这些图案都是用彩色酥油捏出来的。图案线条流畅,色彩鲜艳,表现吉祥的内容。此外,还插几枝鸡冠花和带穗的干麦杆。“切玛”盒两端有一对手柄,从中穿过一条哈达,一个完整的“卓苏切玛”做成了。“卓苏切玛”是一个精美的艺术作品,它的外观具有很好的欣赏价值,它的内涵表现吉祥。藏族人民用它来表示新年吉祥如意、合家欢乐。“卓苏切玛”按照传统规矩,是过新年、婚礼和重要庆典场面上专门用来表示庆贺的“吉祥物”,不过如今它的外观和内涵都有所延伸。机场停机坪,饭店大厅前,迎接贵客的场面上也常常捧出“切玛”盒,表示对客人的最高礼遇。如今这种行为渐渐地改变了我们原有的“切玛”盒用法。既然没有大的矛盾,大家只好从不习惯到习惯,直至视为一种藏族独特的迎宾方式大胆运用。哈达的运用也存在着这种情况。
过新年,和“卓苏切玛”一样重要的一个东西是“德嘎”。所谓“德嘎”是指藏柜上按照规定的形状堆垒起来的油炸果、糖果、酥油、砖茶、酥油茶、青稞酒等物品。过年前夕,每家每户自己动手炸油炸果,除夕夜晚,把那些专门用来制作“德嘎”的油炸果整整齐齐地摆在藏柜上,摆成一个方形,这种摆法是有严格规定的。然后在它的前面整齐地摆上一排盛满糖果的瓷碗,旁边摆上方块酥油和砖茶,还有盛满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瓷碗,“切玛”盒和酒壶也摆在这个队列中,这时候一个完整的“德嘎”工程就竣工了。整个“德嘎”是摆在一幅神佛唐卡面前,意味着对神佛的顶礼膜拜。“德嘎”阵容中的“卓玛哲森”是两样表示吉祥的特殊事物。“哲森”是这样做的。在煮熟的大米里放上熔化的酥油,盛在茶碗中,等酥油凝固以后,撒上粉末白糖,这就是“哲森”。“卓玛”的做法也不复杂,人参果煮熟以后放进溶化的酥油,盛入茶碗中,稍候酥油凝固,把粉末白糖撒在上面,“卓玛”就做成了。藏族人把这一对食品看作吉祥的象征物,重要庆典仪式上它是必不可少的好东西。藏历新年的“德嘎”上,“卓玛哲森”扮演重要角色是理所当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