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藏文化—文物—独具特色的藏族佛塔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57
转发:0
评论:0
藏文化—文物—独具特色的藏族佛塔, 藏民族认为,建造佛塔是一种积德造福的举动,无论僧俗都喜欢建造佛塔和朝拜佛塔。因

 藏民族认为,建造佛塔是一种积德造福的举动,无论僧俗都喜欢建造佛塔和朝拜佛 塔。因此,藏族地区是世界上拥有佛塔最多的地区之一。 佛塔的传入 据历史资料记载,远古印度诸王死后,都要建造一种半圆型的坟墓。后来人们将 这种坟墓追溯为佛塔的雏形或者说起源。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信徒将其遗体火 化收取舍利,建造了藏有舍利的塔型坟墓,以资纪念。又有人说,佛塔就是由此 而来。 佛塔传入的时间,据《雅隆教法源流》说:在藏王拉妥托日年赞时期,“城 堡雍布拉康宫顶自天降下《诸佛菩萨名称经》、肘高金塔一尊、《宝箧经》、《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心要六字真言经》、枳巴末尼雕碗、牟陀罗印等”。后来的 学者将此作为佛教传入的时间。如果从那个时候算起,即公元4世纪左右,那 么至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了。
 藏式佛塔 藏族典籍《柱间史》写道:“藏王松赞干布在昌珠寺内造了一座五佛塔。”这是 史料记载第一座藏族所建佛塔。另外还有史书说,在公元645年拉萨兴建大昭寺时 ,全藏各地兴建寺庙108座,同时修建许多佛塔。史书中还有在拉萨红山之上兴建 佛塔的记载。 历史上大规模建造佛塔时期应该为公元8世纪的藏王赤松德赞时代。桑耶寺是 建造的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佛教寺院。《巴协》中说,桑耶寺四周的围墙上 ,建有1008座小塔,寺庙四周建有白、红、黑、绿四种颜色的佛塔,寺的更远处 还建成各种形制的塔。比如在寺庙西边约15公里处的松贡村附近,由整块巨石雕 刻而成的5座石塔,至今还雄姿犹存。 自公元8世纪佛教在藏地生根以后,在藏区各地,先后建造了许多单座佛塔和群塔 ,有的塔群多达200余座,一般为108座。据记载阿里、乃东、琼结、萨迦、 拉萨等地塔群特别多。此外,藏族信徒还在内地尤其是蒙古族、纳西族等民族聚 居地区建造了不少风格各异的佛塔。

 佛塔的结构形态 佛塔用材有金、银、铜、玉、石、木、土、骨等结构。其中供奉在佛堂内的大都 是金、银、铜、玉、木、骨等结构的中小型塔。建在室外山顶、路旁、原野和城 镇附近的大都为土木或土、石、木结构的塔,形制较大,


有的还盖了砖瓦加以保 护。 佛塔的形态各种各样。无论何种形态的塔,均由塔基、塔身、宝瓶、塔颈、塔顶 等部分组成。塔基、塔身有四方形、圆形、多角形几种,以阶梯层层向上垒筑, 逐渐收拢;塔宝瓶大都圆形,正面有神龛,有些 配有“十相自在”图;塔颈一般 用13块圆形泡石相串,代表佛祖修成正果的十三个阶段,即十三天相轮,层层向 上,依次收拢;塔顶则由日月星组成。塔身一般为白色,也有红、黄、黑、绿色 的,但白色居多。塔内装藏佛像、佛经、贵重财物、五谷。     

 佛塔的种类 藏族佛塔的种类很多,形态各异。 从佛塔的建筑材料上分,有泥塔、石雕塔、土塔、木塔、砖瓦塔、玉塔、铜塔、 银塔、金塔; 从塔的数量组合上分,有独塔和群塔。独塔有大有小,大的高数十米,如江孜白 居塔,内设经堂、转经回廊,实际上是一座寺塔,即寺庙与佛塔一体;小的一般 只有5到10米,在全藏各地都有。群塔有大小一样,排列成一字形的8座塔,称八 如来塔,比较著名的有塔尔寺的八如来塔,每座塔都各有名称:叠莲塔、菩提塔 、和平塔、殊胜塔、涅槃塔、神变塔、神降塔、吉祥多门塔8种,代表了释迦牟尼 一生中的8个不同的阶段或8种不同的精神意境。群塔还有108座甚至更多的,如色 拉寺西侧的帕邦卡群塔和乃东县境内的洛卡群塔等。 从塔的性质来分,则可分为四种:佛塔、殊胜塔、肉身灵塔和舍利骨灰塔。

 江孜白居塔 江孜白居塔,民间又称之为白科曲登,是一座著名的单座佛塔,于公元1414年由 宗喀巴大弟子克珠杰达玛仁钦主持,江孜法王绕丹衮桑帕兴建。整个工程历时10 年,耗用钱粮数十万计。佛塔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高32米,共9层,层层联结而 上,逐渐收拢。用红白两色染塔身,再配以铜壳罩顶。塔基像阶梯似的依次向上 垒筑。塔内设大门12道,小门96道,共为108道,与佛教的吉祥数一样。塔内有大 小完全相等的佛殿、神龛、经堂77间,素有塔中寺之称。据说有大小佛像10万多 尊,因而有“十万佛塔”之称。塔宝瓶直径20米,圆型,内设4个佛堂。 白居塔造型十分奇特,全用木石土结构。五层以下为四方八角形,六层往上呈圆 形,顶端为铜铸圆锥体。塔上有四面入门,门上饰有飞龙、跑狮、走象之浮雕, 技术熟练、形象逼真。整个工艺是在藏民族自身的特色上,又融合了印度、尼泊 尔建塔风格。               

 昂仁日吾其金塔 日吾其金塔位于日喀则昂仁县境内,建造于公元14至15世纪之间,据说是布顿仁 布钦设计,上千名能工巧匠历经10年建成。该塔的奇特造型、雄伟风姿和江孜白 居塔一样,在某些地方还胜过白居塔,只是由于日吾其金塔地处偏远,不在主要 交通干线,故无多少人知晓罢了。 据当地人说,昂仁日吾其金塔和江孜白居塔是姐妹塔,日吾其为长。大约在公元 13到14世纪左右日吾其塔建成,从江孜来拜塔的僧人,看到此塔后,决心要在自 己修行的地方也建造这样一座佛塔,便用萝卜制作出模型,回去后仿造,在江孜 修建了与日吾其塔一样的佛塔,即现在的白居塔。 日吾其塔为石、木、土和铜结构的。塔高35米,塔座有80个门和80个佛堂,塔颈 与须弥山座一样有20个亮门,每层须弥座均另开有一个登塔的阶门,加上塔 身四方四门,共108门。每个佛堂除塑有佛像外,还绘有满堂壁画。壁画中的人物 多裸体,全部赤足,只系一根飘带,或着紧身短裤及宽裙,腰系束带,有脚 钏、臂钏、耳环和珠宝。这些与印度、尼泊尔和孟加拉的壁画风格相近。 日吾其金塔顶部高达13米,其中十三天相轮原系黄铜整体铸成。十三阶上有黄铜 铸成的小佛像9000尊。伞盖直径7.8米,上承5米高的由黄铜做成的日轮和莲座。 该塔在二、三、四、六层正门上绘有巨大的佛眼,构成“眼光门”。这座塔金顶 部分的佛像,在“”中被毁,现正在修复。 由于日吾其金塔的塔顶十三天系用铜整体铸成,上承黄铜金日轮及平面圆形伞盖 的镀金塔顶,显得格外壮丽、辉煌,故称日吾其金塔。日吾其金塔也是一座塔中 有寺,塔寺结合的奇特建筑,是佛塔建筑史上的又一奇观。

 灵 塔 灵塔由佛祖释迦牟尼信徒的舍利塔演变过来的。藏族造灵塔的时间大约在公元9到 10世纪。 当佛教高僧大德和宗教杰出领袖人物圆寂时,其遗体经过特殊处理以后,完整地 保存在塔内,这种塔称为肉身灵塔。阿里古格王益西沃(966-1036年)圆寂后, 其遗体就是用肉身灵塔所保存。后来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灵塔也供奉在甘丹寺 内。自五世以后的历世(六世除外),他们圆寂后都采取此法 建塔,供奉在布达拉宫内,布达拉宫顶上闪亮的金顶,就是这8位的的灵 塔金顶。班禅从四世以后,历世班禅都用灵塔保存遗体,在扎什伦布寺内, 还为这些灵塔建有专门的灵塔祀殿。 另一种灵塔,是将佛教高僧的遗体火化后葬于塔内,叫作舍利佛塔。 灵塔体现了藏族一种特殊的丧葬方式,藏区大多数寺庙内都供奉有大小不等、性 质不同的多种灵塔。 灵塔是具有佛塔和塔葬双重性质的一种塔,世界上现在大约只为藏传佛教所独有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族文化藏族的语言文化有什么特点
我国的少数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是不一定有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而藏族就是一个既有着自己语言又有文字的民族。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是我国藏族人民通用的语言。藏语具有独自的语音系统、语法结构和丰富的词汇,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在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等地至今还有一些人也使用藏语。藏语主要分卫藏、康、安多三大方言区。卫藏主要是指现在的自治区,康主要指现在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地区,安多主要指现在的青海,甘肃以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藏区。藏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有三十个辅音字母,四个元音符号和用来拼写外来语的五个反写字母、五个“送气”字母。每个音节的组成以基字为中心,又有上加字、下加字、前加字、后加字和再后加字等。都齐全时,很象一个十字架。古时称叠字(崩益),可能就是据此而来的。书写时由左向右横写。关于藏文产生的时期,藏族的众多历史着作中,有两种看法:大...
· 藏族文化藏族的史前文化有什么特点
很久以前的历史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了,想要了解这一方面的历史主要还是得从考古与史记这两方面入手,才能慢慢的解析你想知道的史前文化,从而了解历史的本质。一、史前藏文化的本土特质文化的本土性,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因素、文化特质。从青藏高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卡若文化(距今约5200~4000年)和曲贡文化(距今约4200~3500年),以及早期金属时代(公元前1000年~6世纪)的部落遗迹看,居住在青藏高原的早期藏族先民们在与自然和人文社会作斗争时,形成了带有本土思想意识的生存方式和行为特征,以及与之相应的宗教仪式和丧葬仪轨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石器——狩猎文化和游牧文化的象征。据《藏史纲要》记载:在第二个部落时期,即“十非人部落”之二时出现了石斧;在第六个部落时期,即“十非人部落”之六时出现了“吾尔多”。据《考古》记述,在卡若文化、曲贡文化遗址中,有大量的石器出土,且发现打...
· 藏族文化藏族的佛教文化有什么特点
藏传佛教与传统的佛教不同,它是传入的一个佛教分支,是以密宗传承为主要特色的宗教。而在藏族的历史上藏传佛教对藏族的文化、生活与思想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藏传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古象雄的王子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师父),为了救度众生而慈悲传教了“古象雄佛法”,也就是“雍仲本波佛法”(简称“本教”),“雍仲本教”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所传的如来正法。雍仲本教的《甘珠尔》其实就是藏族一切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滥觞与源头,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的极其珍贵的资料,这也是任何藏文化研究者都无法绕过的一块重要领域。2013年7月,“古象雄佛法”大藏经汉译工程已经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科研课题。从公元七世纪印度佛教传入吐蕃以后,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之间各自互相吸收了许多对方的内容而各自得到了发展,因为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在信仰的本源上是完全一致的。印度佛教大量吸...
· 藏族服饰藏族服饰文化的地域与差异
藏族的服饰可能是我国民族服饰中存在时间最久远的,在四五千年前青藏高原的土著居民就已经懂得审美观了。通过这些审美意识,他们还创造出了璜、珠等。为我国服饰文化打下浓厚的基础。青藏高原,这片位于地球之巅的高天厚土养育了勤劳智慧的藏民族,他们创造了与本民族历史一样古老、一样独特、一样灿烂的文化。藏族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作为藏族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藏族服饰文化也同样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独具魅力。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由于长期的封闭性生存,总的来说,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性差异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藏装的地域性特征明显。拉萨为中心地区的农民通常穿白色圆领右衽氆氇长袍,领子、袖口、袍边镶红、黄、蓝色带十字花纹的花边,长袍略长于人身高,穿时...
· 藏文化—礼仪文化—藏族的礼仪
藏族的礼仪是多种多样的,礼俗与佛教也有密切联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礼仪: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节庆、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音讯往来、送别远行等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优良的、用丝绸做料的哈达。哈达长短不一,长者一二丈,短者三五尺。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当然也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隆重的礼物。佛教教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时候用。哈达是在元朝时传入的,萨迦法王八思巴会见元世祖忽必烈回时,带了第一条哈达回来。当时的哈达,两边是万里长城的图案,上面还有“吉祥如意”字样,故可以说哈达是从内地传入的。后来,人们对哈达又附会上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