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藏文化—建筑艺术—宫殿建筑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9
转发:0
评论:0
藏文化—建筑艺术—宫殿建筑,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在布达拉宫的每一座殿堂的四壁和走廊里,几乎都可以看到壁画。布达拉宫分为两大部分:红宫和白宫。居中央是红宫,主要用于供奉佛神和宗教事务,红宫内安放前世遗体的灵塔,在这些灵塔中,以五世的灵塔最为壮观;两旁的是白宫,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就是在这里。宫内珍藏大量佛像、壁画、藏经册印、古玩珠宝,具有很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是最宝贵的宗教和文化宝库,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的壁画,构成一座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先后参加壁画绘制的有近二百人,先后用去十余年时间。壁画的题材有佛教发展的历史,五世达生平,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刚,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布达拉宫中各座殿堂中保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佛教艺术品。五世的灵塔,座落在灵塔殿中。塔高14.85米,是宫中最高的灵塔,塔身用黄金包裹,并嵌满各种珠宝玉石,建造中耗费黄金11万两。其它几座灵塔虽不如五世灵塔高大,其外表的装饰同样使用大量黄金和珠宝,可谓价值连城。

  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至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脊饰。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内部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置身其中,步入神秘世界。
   
  布达拉宫坐落于红山,它起基于山的南坡,依据山势蜿蜒修筑到山顶,高达110多米。全部是石、木结构,下宽上窄,镏金瓦盖顶,结构严谨。从山脚仰望,更觉其建筑巍峨雄伟,气势磅礴。宫墙由花岗岩砌成,洁白的白宫环护上座的红宫,在蓝天雪山的陪衬上,显得格外壮丽,仿佛是圣洁和庄严的化身。
   
  布达拉宫是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华,世界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宫内共有大小殿堂、楼阁、房舍一千多间,大小柱子一万多根。布达拉宫处在东南、西南都建有碉楼护卫外,里面还有法庭、监牢,是一座形制十分完备的城堡。另外,宫内拥有无数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宝库

  雍布拉康

  历史上的第一座宫殿,坐落在距拉萨140公里的乃东县泽当镇东南不远的雅隆河谷的山岗上。这座无任何豪华可言的建筑名为“雍布拉康”,“雍”是尊母,“布”是孩子,“拉康”为庙宇,故可称谓“子母宫”。                            

  雍布拉康规模较小,它耸峙山头,面西而立,前部为一幢三层楼房,后部是一座碉堡形式的高层建筑。它是为历史上的第一位王——聂赤赞普而修建的。藏语中,“聂”是脖子的意思,“赤”是宝座,“赞普”是英武之王。因为他是被牧人驮于颈上请回来的,故称“用脖子当宝座的英杰”。聂赤赞普是吐蕃部落的第一位首领,从他开始到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吐蕃王朝的建立,一共传了32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文化—建筑艺术—奇瑰建筑史上第一座宫殿
传说当然不过是藏族人引以为傲的演义,聂赤赞普却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根据《雍布拉康志》、《迪乌宗教源流》等藏文史籍的记载,聂赤赞普出生在波密,因相貌古怪、性格刚烈,被家庭放逐,当他游历到雅砻河谷时,结识了12位代表当地各部落利益的苯教徒(原始宗教),并被推举为王。随后,聂赤赞普将周围小邦收归为属民,划分尊卑,宣扬苯教。从那时开始,藏民族冲破以血缘结成的氏族障碍,开始以地域来划分属民。这是公元前360年前后的事。为了防止其他部落的侵犯乃至野牦牛群的冲击,聂赤赞普建造了雍布拉康城堡。从泽当镇往南,大约半小时的车程,便能看到这座位于扎西次日山上的城堡身影。这座外表普通、形似碉堡的多层建筑,其构造的精致程度也许无法与布达拉宫等建筑相提并论,但在藏民们的心中,雍布拉康却是藏族文明的起源。关于这座城堡的名称,藏文史书上有不同的写法。有的史书记载为“翁布拉康”,意为“红柳香沙宫”,在雅砻盛产红柳与莎草的...
· 藏文化—建筑艺术—民居
在广阔的区域,散布着形式多样的民间居住建筑,藏北的帐房,卫藏南部谷地的“碉楼”,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构建筑,以及阿里高原的窑洞,均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地区色彩。牧区,以帐篷为主。睡房的平面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两米左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四周用牛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篷正脊留有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供采光和通风。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或土坯垒成高约40—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牛粪。中间置火灶,灶后供佛。这种帐房制作简单,拆装灵活,运输方便,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拉萨、日喀则、昌都等城镇和其周围村庄的土、石木结构的民居,俗称“碉楼”。拉萨民居,一般为内院回廊形式,二层或三层,院内有水井,厕所设于院落的一角。城镇周围,多为手工业者、工匠、农民自建的独院平房住宅。山南地区农村民居,由于人们喜爱户外活动,常利用外廊设置开敝式起居空间,颇有特点...
· 藏文化—建筑艺术—阁楼
阁楼每层都延伸出一丈多宽的屋檐,檐下是一道长廊,长廊间的明柱、花栏、门窗都十分醒目,而且房子的主人对所有露在屋外的建筑物都会给以精心的彩饰,既有着民居传统的装饰,也有寺院建筑的装饰特点,显得华贵典雅。还有那些屋顶正面用小灰瓦拼出连串的花式,还有下面层层叠叠的椽头,远远望去,好象一排排节日的彩灯。圆椽头纯白绘饰象征着白海螺念珠,屋内的绿色大梁象征着珊瑚的福泽,还有阁楼上装饰的那些八瑞吉祥、长方形、正方形、棱形、三角形、六角形、圆形等象征图案,就更是在召唤福泽。
· 藏文化—建筑艺术—石头碉楼
建在深山峡谷的这些村舍都是用山中的石片建造的,石片与石片用泥土粘连,缝隙间填着碎石块,这样的房屋坚固而整齐。不同于白玛的“人”字形碉房,这里的碉房均为平顶,楼层各异。一楼是库房或牲畜圈房,二楼住着人,三楼设着佛堂,向阳面砌出了阳台。石头碉楼中的骄傲之星当推那拔地而起、大有高耸入云之势的高碉了。在古代,藏区的这些高碉用于战争和居住。用于战争的高碉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型:要隘碉、烽火碉、寨碉、家碉和界碉。要隘碉矗立在要隘险道和悬崖峭壁上;烽火碉用于传递战争信息,白天用烟雾,晚上用明火,同时也具有和其他高碉一样的作战功能;寨碉是保护村寨、部落、地区的战争工具,跟城栅的功能相似;家碉是修建在屋后的与居民楼紧密相连的高碉,属于家用碉,平时当作贮藏室,也可预防盗匪,如有战事,可直接用于战争,通常家碉修建得不会太高大;界碉则是边界标志,同时也是边界的关卡和防御工事。高碉墙壁厚实坚固,很多墙上都砌有数百、千...
· 藏文化—建筑艺术—寺院建筑
古代佛教宇宙观认为世界的中心在须弥山,以须弥山为中心,取5万由旬为半径画圆,再取2.5万由旬画圆,形成了宇宙的四大洲和八小洲。以人类和畜类生活的地方为中界,以须弥山为轴心,向上伸展到神灵生活的天界,向下延伸到黑暗受苦的地界。藏族地区的第一个寺院——桑耶寺的建筑风格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意识:主殿代表须弥山,围墙构成的圆内有象征着四大洲、八小洲及日、月等意义的殿堂建筑。后来的寺院也渐渐具备了这种建筑意识,并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在青藏高原的阳光下,展现着藏族建筑艺术的无穷魅力。作为寺院建筑中主殿标志的金顶是为了纪念释尊成佛之后前来听经的第一批信徒——两只祥鹿。中间的法轮代表佛,也象征着佛法从此传向四方。梁柱是藏式建筑中室内装饰的重要部位。梁上通常施彩画,与精心缕刻绘饰的木柱交相辉映。柱子一般为圆柱或多棱柱。经堂的柱头、柱身雕镂着各种花饰或绘饰着各色彩画,图案内容有兽首、莲、卷草、云纹、火焰和宝轮等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