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藏文化—语言文字—藏文书法的起源和流派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67
转发:0
评论:0
藏文化—语言文字—藏文书法的起源和流派,藏文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藏族社会已有了文字,最早的藏文叫

  藏文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藏族社会已有了文字,最早的藏文叫达斯奔益。在它的基础上雍仲本教的创始人丹巴辛绕时期出现了大玛尔文和小玛尔文,还产生了天成文和斯益文。那时已有了书法艺术,并产生了艺术流派。

  公元七世纪中叶,吐蕃英主松赞干布的名臣吞米桑布扎以玛尔文为蓝本,并参照古印度的古巴达文创制现行的藏文,并确定了乌金(楷书体)和乌梅(行书体)两大书体。

  在吐蕃王朝时期,先后产生了八大乌金体。吞米桑布扎创制的乌金体叫蟾蜍体。其后陆续出现了列砖体、串珠体、稞体、腾狮体、雄鸡体、鱼跃体和蜣螂体等。乌梅体则产生了丹体和黎体两大流派。此外,在吐蕃第三十五代赞普赤德松赞时期出现了独特的密文体、伏藏体、幻妙体等专门用于书写密宗内容或用于伏藏的书体。字体多达40余种。赤德松赞时期的高僧努·桑杰益西也独创了一种新书体。

  大约在前弘期和后弘期之间,大书法家琼布玉迟参照绘制坛城的坐标原理规定了乌金体每个笔划的位置、走向及长度,并一一定名,从而实现了乌金体的规范统一。从那时到今天,虽然乌金体书写流派有好几派,然而其大的格局上相去不远。


  前弘期至后弘期之间约100年,其间出现了帕萨体。
  后弘期以来,藏文书法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随着弘法,大量的编译、誊录经卷客观上促进了藏文书法艺术、制墨工艺和造纸技术的提高。每有大部头经卷的誊抄工程,便会邀请当时的那些书法高手共同誊录。比如,十二世纪中叶,大译师仁青桑布在组织修订并补译佛经时,邀请了全最著名的书法家们,用兰靛纸和复合纸抄写了几十部经文,并要求卷与卷、部与部书体一致。十三世纪,萨迦班智达和八思巴修成萨迦南寺。寺内大殿西墙内修起了经书墙,动员全藏区的书法家、誊录师来抄写佛经,“砌”成了由8万多部经书组成的经书墙。

  上述这类誊录活动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普及和提高。白徂体是专门用于书写经卷的乌梅体,也是这个时期产生的新的书体。白徂体又分有斜挑、无斜挑和朱徂体。

  正如前述,乌金体中琼体、尼体和康区体的相继出现,也是刻板经书的需要。特别是琼体又成为金写佛经,尤其是《甘珠尔》、《十万颂》、《丹珠尔》的最主要、最庄重的书体,书艺达到了最精美的程度。萨迦王朝时期产生了弯腿朱匝体。不仅萨迦法王发布的政令是用这种书体书写,甚至碑刻文也用这种书体。噶丹颇章时期,政令则采用长腿朱匝体书写。到了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娟秀的短腿朱匝体成为地方政府政令书体。徂同体、徂仁体、徂玛酋、酋体、酋钦等是后弘期出现的书体。徂同体、酋体等又分雄体、拉体和尼体以及伊体等。

  书写迅疾、形体优美流畅的酋体和酋钦体(大草)是后弘期,特别是上世纪和本世纪书法艺术的一大成果。酋体和酋钦已成为最实用、书写最快的书体被广泛地运用。后弘期书法艺术繁荣的一个显著例证是多种书家体的出现。觉罗体、恰罗体、贵罗体、多丹体、央丹体、仁布体、美妙体、八思巴体等等,都是后弘期以来的历代大译师、学者或书法家创新的藏文新书体。

  从藏文产生以来至今,先后共出现了上面书体。其中常有的有乌金、徂仁、徂同、朱匝、白徂和酋体等。特别是酋体运用最广。

     藏族历来十分重视书法艺术,重视书法练习。孩童入学之初的头几年,主要是学习书法,打好书法功底。习字之初从徂仁体开始。并且在地区一般是用习字板练习。待习字板上达到一定书写功底后方准其在纸上习字。一般有书法功底的人能书写六七种书体,其目的在于能够视情而书写不同书体。字体或书法作为文人的脸面,人们很重视书写艺术。旧时文人致书他人,多含显示自己的书法功底之意。

  按照传统的学科分类法,书法是属于大五明的工巧明的一个小分支。工巧明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几乎统括了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当然,医学、历算不包括在其中。纸张的制造、各种墨汁的研磨调制也是包括在工巧明中。因此,以精通大小共十明为治学最高目标的藏族学者,自然把书法作为学识功底加以研习并在各自的论著中加以阐述或作专著加以论述,其中必涉及造纸工艺。

  造纸业几乎遍及藏区各地。造纸的原料多为狼毒草根。纸张则以产地命名,如更肖、塔肖、定肖、尼肖等等。
  传统的墨汁是用松枝燃烧的烟尘调制而成的。至于八宝墨则是研磨金、银、铜、珍珠、珊瑚、白海螺等而合成的。八宝墨是专门用于书写经书、重要公文等。

  藏文是用硬笔书写的。书写的笔大多是用竹子做成的。竹笔分圆竹笔和三棱笔。圆竹笔用于书写大字,而三棱笔则用于书写小字,当然,也有铁制的笔。

  笔尖分左斜、右斜和平口三种。左斜用于书写乌金体,右斜用于书写乌梅体。平口用于书写朱匝体。

  藏文书法历史沉积深厚。有关书法的论著,书经笔论,代代有著。藏文书法早已成为祖国艺术宝库中的瑰丽珍品。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自治区成立以来,包括藏文书法艺术在内的藏族文化得到了全面的继承和弘扬。随着藏语文的普遍学习和使用,藏文书法普及到了广大农牧区乃至偏远的村落,涌现出的书法新秀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多得多。八十年代成立了书法家协会,其会员遍布全区各条战线。十多年来,举办了多期全区性和全国性的书法展览。在藏文书法历史和艺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编写出了《藏文及藏文书法宝典》一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藏文起源、藏文书法的演变历史等。

  1995年10月,的藏文书法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此次在北京展出的藏文书法作品约有150件,书体各类多达30余种。其中不仅有徂仁、徂同、酋体、朱匝、乌金等常用书体的书法作品,而且还有诸多书家体的作品;不仅有现行藏文的各种书体作品,而且还有古老藏文玛尔藏文、达斯奔益、斯益文等的临摹作品。这些古老藏文书体是首次向观众展示。多彩纷呈的藏文书法、独具民族特色的装裱形式等都给首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参展的还有的汉文书法。藏汉文书法同厅展出,显示了藏汉民族千年友好的深情。

  以上为最早的藏文文体之四种,自上而下分别是达斯奔益、小玛尔文、天成文和斯益文。金写《甘珠尔》。藏传佛教后弘期出现的字体之一徂同体。赤松德赞时期的高僧努·桑杰益西所创的新书体。藏文书写笔,下图为园竹笔,上为三棱竹笔。藏文书法展在北京民族宫展出时,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文化—生活用具—藏文书法的起源和流派
藏文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藏族社会已有了文字,最早的藏文叫达斯奔益。在它的基础上雍仲本教的创始人丹巴辛绕时期出现了大玛尔文和小玛尔文,还产生了天成文和斯益文(见图一)。那时已有了书法艺术,并产生了艺术流派。公元七世纪中叶,吐蕃英主松赞干布的名臣吞米桑布扎以玛尔文为蓝本,并参照古印度的古巴达文创制现行的藏文,并确定了乌金(楷书体)和乌梅(行书体)两大书体。在吐蕃王朝时期,先后产生了八大乌金体。吞米桑布扎创制的乌金体叫蟾蜍体。其后陆续出现了列砖体、串珠体、稞体、腾狮体、雄鸡体、鱼跃体和蜣螂体等。乌梅体则产生了丹体和黎体两大流派。此外,在吐蕃第三十五代赞普赤德松赞时期出现了独特的密文体、伏藏体、幻妙体等专门用于书写密宗内容或用于伏藏的书体。字体多达40余种。赤德松赞时期的高僧努·桑杰益西也独创了一种新书体。大约在前弘期和后弘期之间,大书法家琼布玉迟参照绘制坛城的坐标原理规定了乌...
· 藏文化—语言文字—藏文书法简史
藏文创制年代,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藏文创制于公元七世纪,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由吞弥·桑布扎所创制。另一种观点认为,藏文产生于象雄即今阿里地区,产生于丹巴辛绕创立雍仲苯教时期,即藏文创制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一、丹巴辛铙时期的藏文及书体依照藏文产生于丹巴辛绕雍仲苯教时期这一观点,最早的藏文书体叫达斯蚌益。与达斯蚌益同时代产生了另外几种藏文书体:拉颇益给、司益、玛益(玛尔藏文)。在这几种书体中,运用最广、最流行的是玛尔藏文。玛尔藏文分为玛钦、玛琼两种书体。二、吐蕃时期的藏文及书法认定藏文创作于公元七世纪这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到了公元七世纪,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弥·桑布扎以玛尔藏文为蓝本,参照古印度谷巴达文创制了新藏文。这就是至今我们所使用的藏文。它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一)八大乌金体蟾蜍体吞弥·桑布扎在创制新的藏文时,确定了乌金体和乌梅体两种书体。吞弥·桑布扎确定的乌金体...
· 藏文化—语言文字—藏文的创制和发展
藏族使用藏语文。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支,除了中国境内的藏族外,在尼泊尔、不丹、印度境内也有一部分人使用藏语。藏语主要分为卫藏、康、安多三大方言区。尽管方言各异,读音不同,但藏文仍然是统一的,书面语通用于整个藏族地区。一、藏文概况“藏文”一词写作“bod-yig”,意为“藏族的文字”。藏文作为藏族人民的书面交际工具,历史之悠久在国内仅次于汉文。它是一种拼音文字,属辅音文字型,分辅音字母、元音符号和标点符号3个部分。其中有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符号,以及5个反写字母(用以拼外来语)。辅音字母每4个字母为一组,共7组半。每个字母的实际读音古今有别、方言有异,但均附带有一个元音a。元音字母,意为“悦耳的字”,是相对于辅音字母而言的。因元音发音时无阻碍,悦耳动听而得此名。标点符号,意为“分界线”或“分界符号”。藏文标点符号形体简单、种类极少,而且,其使用规则也与其他文字的标点符号有别。藏文标点符号...
· 藏文化—藏戏—后藏的藏戏和流派
藏戏是以民间歌舞的形式表现文学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吐蕃时期以来,后藏民间歌舞艺术不断发展,后来又出现了拟图腾面具舞蹈、白面皮面具艺术表演、跳神艺术,以及民间的说唱艺术等等,这些民间及宗教艺术中就包含着一些戏剧因素。经过历代民间艺人和知识分子的努力,创造了藏戏艺术。人们一般把后藏作为藏戏的发祥地,把汤东杰布奉为藏戏始祖。汤东杰布系日喀则地区昂仁县人,他利用当时民间和宗教艺术中的某些戏剧萌芽或形式发展了藏戏艺术。五世倡导举办藏戏节,促进了藏戏的交流与发展。蓝面具派在藏戏中影响最大,它分为四大流派,日喀则地区就占其三,即昂仁的迥巴派、仁布的江嘎尔派和南木林的香巴派。藏戏中保留了大量早期宗教仪式和民间歌舞的内容,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几百年的表演实践中,藏戏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模式,并保留了一批传统剧目,如《文成公主》、《朗萨雯波》、《智美更登》、《卓娃桑姆》、《诺桑王子》、《顿月顿珠》、《日迥...
· 藏文化—语言文字—藏族书法工具竹笔
藏族书法历来使用竹笔。竹笔是将用骨髓或酥油浸润的竹子烘烤、削制而成。竹笔一般长13厘米、宽1厘米,笔尖为鸭嘴状,正中有一蓄墨的细缝。的竹笔,以产于察隅、林芝的“普兰笔”为最多。其贵重与否,不但取决于产地,而且主要取决于笔帽的装饰原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