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藏文化—名寺古刹—托林寺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9
转发:0
评论:0
藏文化—名寺古刹—托林寺,   土林环抱的托林寺为西藏名寺,是古格王子益西沃于11世纪初创建,位于扎达县城

    土林环抱的托林寺为名寺,是古格王子益西沃于11世纪初创建,位于扎达县城西北隅。

    在藏族历史上,托林寺的地位举足轻重。著名的益西沃、阿底峡、仁钦桑布等任务的故事都以托林寺为背景展开。完好时的托林寺由迦萨殿、白殿、十八罗汉殿、米勒佛殿、护法神殿阿底峡殿、仁钦桑布译师殿以及众多僧舍、佛塔林构成,规模宏大,而今已很难从遗存的断墙残塔窥见当初的规模格局了。

    托林寺的建筑风格和壁画明显直接受尼泊尔和印度的影响,是各地的建筑和佛像风格的集大成者。印度高僧阿底峡曾在这里讲经著述,弘传佛法。此后,许多高僧相继在此留下足迹。

    现存的托林寺的主殿,是一座坛城式建筑,造型典雅,建构奇特,四面的高塔象征四大护法金刚,殿内供奉了许多镏金佛像。其中的壁画保存完好,里面的壁画仍栩栩如生,全赖文革期间幸运地作了公社粮仓。

    因处于土林的峡谷中,红墙与土林相映生辉又别具一番壮丽。每每有人摇动经筒,沿土林间的小道绕托林寺转经。此番情景也让人生出许多感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文化—名寺古刹—敏珠林寺
位于山南扎囊县,是宁玛派(红教)在前藏的一个主寺,由居美多杰创建于17世纪中叶。寺院坐西朝东,四面群山环抱,山青水秀,环境十分优美。面积约10万余平方米,围墙为多边形。寺内主要建筑为祖拉康佛殿,坐西向东,高三层。底层为大经堂,面阔5间,进深6间,内有20根方柱,其中有两根高5.5米的林柱通向二层。经堂有一护法神殿,门框、门楣上绘有很多人头,殿内墙壁上也绘满了护法神像。这些神像全是多头多臂,面目狰狞,看后使人毛骨悚然。供奉这类佛像是宁玛派寺院和密宗扎仓的一大特点。按藏传佛教的解释,这些威赫忿怒的护法神灵,是寺院防御敌人和恶魔的守卫者,被称为“护法神”。从艺术角度说,这种造型粗放、夸张的神灵形象,是密宗艺术的表现,与原始的苯教艺术有着密切关系。敏珠林寺注重研习天文历算、医学,并以文字书法优美而著称。按以往惯例,由敏珠林寺选派精通历史、佛学、藏文和医药、历算的高僧,担任设在布达拉宫内的僧官教师,...
· 藏文化—名寺古刹—强巴林寺
昌都强巴林寺,位于昌都镇昂曲和杂曲两水交汇处,它巍峨地依附在横断山脉之之下,耸立在古冰河切割而成的红壤层上。寺内主佛为强巴(大慈)佛,故对该寺的起名为昌都强巴林寺。传说格鲁派宗师宗喀巴16岁时由青海到拉萨学经途中,路过这两水交汇的秀美之地时预言这里将是弘扬佛法之地.后在1444年由宗喀巴的晚年弟子西饶桑布在此历时八年建成。建寺时西饶桑布在一千户家去讲经化缘,该千户就将自己家的草场奉献了出来作建寺之址。据说现在寺庙五大扎仓之一的桑堆扎仓的位置,就是当年千户搭牦牛帐篷的地方。该寺在昌都地区佛教格鲁派寺院里算是最大的。它下分五个扎仓:林堆、奴林、库秋、夹惹卡巴等、这里曾由格鲁派的祥雄曲旺扎巴、楚顿朗卡白,年堆冲贡嘎扎西、三世索朗加措等著名的高僧主持过该寺,这年闻名全藏的昌都强巴林寺传达承十三世堪布。后由帕巴拉三世通娃顿丹起传承世代主持该寺,到那时,该寺在康区已有一百三十个分寺,多集中于昌都、察雅...
· 藏文化—名寺古刹—白居寺
白居寺位于江孜县城东北隅,拉萨南约230千米处,距日喀则东约100多公里,海拔3900米。藏称为“班廓德庆”,意为“吉祥轮乐寺”。白居寺有两大特色:特色之一是一寺容三派,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它原来属于萨迦教派,后来噶当派和格鲁派的势力相继进入,各派一度互相排斥,分庭抗礼。最后,还是互谅互让。于是,白居寺便兼容萨迦、噶当、格鲁3个教派,因而寺内供奉及建筑风格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特色之二是菩提塔,又名“十万佛塔”,它是白居寺的标志。白居寺就是因为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这可不是普通的佛塔!是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人称“塔中有塔”。塔内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十万个,因而得名十万佛塔。它的正名菩提塔人们倒不大提起。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寺中有塔、塔中有寺,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其建筑充分代表了十三世纪末至十五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也是其中...
· 藏文化—名寺古刹—噶丹松赞林
噶丹松赞林寺(汉名归化寺),位于云南中甸县城4公里的佛屏山麓,占地500余亩,整个建筑仿布达拉宫设计,是迪庆地区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藏传佛教寺庙。现有僧侣700余人。1578年,藏传佛教格鲁派三世索南嘉错应丽江木氏土司邀请,到云南藏区传教,格鲁派在迪庆藏区得以传播并发展。1674年,以中甸噶举寺院嘉夏寺为首的迪庆境内各噶举派寺院反对格鲁派及蒙古和硕特部统治者之间的战火,以噶举派为代表的势力集团失败,蒙藏联军关闭了中甸、德钦一带的大多数噶举派寺院,解散了这些寺院的僧人,又将没收来的全部财产用来筹建松赞林寺。1679年,寺院动工,1681年,完成基本建设,由五世赐名为“三神游息之地”,迪庆境内最大的格鲁派寺院正式建成。至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王朝赐定名为“归化寺”。之后,松赞林寺又得到云南巡抚及清朝历代皇帝的垂青和一再赏赐,取得了极为崇高的地位,拥有众多的信教群众,成为云南最大的藏传...
· 藏文化—名寺古刹—阿宗寺
阿宗A-`aDZom寺,旧译昂藏寺、安章寺、安宗寺,全称阿宗奥莎梯确林A-`aDZom-`Aod-gSal-THeg-mCHog-gLing(阿宗光明胜乘洲)。座落在金沙江的支流昌曲河上游,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昌台区麻邛乡境内,海拔4500米的扎喜东嘎岗bKra-SHis-Dung-dKar-sGang(吉祥白螺山岗)上。前面群峰,形如八吉祥物环列;顶上山岭,如昌巴达吉拥护。对面冬热Dung-Ral神山,是莲花生大士身、语、意、功德、事业五圣地中的功德圣地,为南赡部洲二十五座神山之一,埋藏着许多伏藏,山上有莲花生大士和益喜措嘉住修过的山洞、第一世阿宗珠巴活佛取藏处等圣迹;山下,昌曲河清冽如镜,由南向北奔腾不息,河床上留有噶萨尔王的马蹄印。阿宗寺是至尊度母加持的寺院,具有悠久的历史沿革和古老的佛教传统。现存的大经堂为藏式土木结构,由第一世甲色活佛住世时主持兴建。经堂分上下两层,下层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