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佛教史略—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始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当政时期,出于政权需要,他先后与尼泊尔和唐帝国联姻,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及唐文成公主为妃,彼时藏地信奉原始宗教苯教,而尼、唐两地正值佛法兴盛时期,二妃各携诸多佛像、经典入藏,松赞干布智慧过人,阅览佛经后深信佛理,决定改宗佛教,修建大、小昭寺供奉佛像经典,且令王室内院均改信佛教,其后,广集尼、唐两地工匠僧侣,建立寺庙,塑造佛像,翻译经典,佛教在藏地渐具雏形。
其后,王政几经更迭,因信奉苯教的权臣作梗,佛寺及经像屡遭损毁,至八世纪初,赞普赤德祖赞执政,恢复王室信奉佛教之风,因其迎娶唐中宗之女金城公主,故得诸多汉地工匠僧侣之助,重修庙宇,塑像译经,佛教得再现生机。至赤松德赞执掌王政,仰慕先祖之德化,发心奉佛,于桑耶择地修建寺院,因权臣多为笨教徒,极力阻挠,请苯教法师暗施法术,白日所筑之基,夜间悉无踪影,工匠僧侣无端,有近臣向赞普密谏:当往印度迎请高僧前来诵经禳祓。赞普遂使人前往印度请得高僧菩提萨埵(静命寂护大师) ,然而菩提萨埵无力对付苯教,劝赞普请邬金国莲花生大师入藏。莲花生大师乃莲花化生,生而成佛,乃诸佛之身语意化身,擅伏邪魔外道。赞普遂遣使备重礼往邬金国延请莲花生大师。公元七四七年,莲花生大师入藏,一路施无边法力,凡所经之地,各地凶恶神祗悉皆顺服,甘为护法。至雅鲁藏布江边,赞普率臣民恭迎,从此,莲花生大师驻锡吐蕃数十年。大师以无上威德摄服笨教徒众,权臣再不敢兴风作浪,桑耶魔患遂从此灭绝。大师于桑耶建立曼陀罗,作伏地仪轨,更腾身于空中以金刚舞加持庙基,而后择日开工建庙,历时五载方告竣工,即今之桑耶寺。
庙成之后,大师行开光时,天降花雨,佛像大放虹光,彻照天地,令见者无不生信。
应赞普诚意邀请,莲师与菩提萨埵于桑耶寺开坛授徒,弘传显密教法。先收弟子七人,即史称之"七觉士"。后七人陆续赴印度诸道场学法译经,归时又请班智达多人,于藏地共弘教法。
莲师驻锡藏地数十载,足迹遍及藏区各地,得大成就弟子二十五人,得灌顶传法而解脱者不记其数,传授密乘方便道,即"即身成佛"之殊胜教法,从此佛法兴盛,广为传播。因莲师预知后世教法衰落, 故于各地多设伏藏密法,分布于山腹、岩洞、江畔、河流等极隐之地,称为"岩伏藏";又于诸甚深境中亦多设伏藏密法,称"意伏藏",并着护法秘密守护,以待后世有缘者。藏史称此一时期为"前弘期"。
当莲师离藏时,从心一"吽"字,没入东方,此即"心意伏藏密法"之缘起。
公元八三八年,朗达玛谋得王位,因其崇奉笨教,执政后即大肆禁佛,佛教惨遭浩劫,显密悉无幸免,庙宇经像遭毁,密教传承渐至衰微,惟在秘中得以延续,法本所剩无几。后世记载此劫为"灭佛劫"。此后百年间,争战连连,导致吐蕃国崩溃,诸地部族割据,直至公元十世纪末叶,佛法方从阿里、青康等地回传卫藏,佛教乃得重光,此时之法因秉莲师遗教,称为"宁玛"。到十一世纪中叶,教法复得广泛弘传。时正值印度新派密教极盛之时,印藏两地,行者僧侣往来不绝,藏地密法日益兴盛,渐而形成噶当、萨迦、噶举诸派。十二世纪之后,又陆续形成诸多法流传承, 如觉域、希解、觉囊、郭扎等派。十四世纪末,宗喀巴大师融噶当派而创立格鲁派.
宁玛派
宁玛藏语为"古"、"旧"之意,以秉承莲师所传之最古老教法而得名。朗达玛灭佛时期,传承渐弱,直至十一世纪再度振兴。其时承继法脉之行者素尔.释迦生重整典籍,掘取伏藏,遍访名师,逐渐完善法续。此后建邬巴垅寺,并以此为中心弘宁玛教法。释迦生门徒甚多,为当时宁玛派诸传承中最具影响力之一脉。其养子素尔琼. 喜饶扎巴依传承于扎贾窝修行多载,证金刚萨埵体性,得十遍处定,四大无碍,通达大圆满奥义。而后接掌邬巴垅寺,广收弟子,承传法脉。素尔琼.卓朴巴,乃喜饶扎巴之子,出生不久父即圆寂。幼时的素尔琼.卓朴巴依随其父之诸多弟子学法,尽得其父之传承,于山洞苦行二十余载,证得圆满殊胜成就,其一生数次往行藏北, 传承渐而广播。其弟子释迦金刚承传法流,并把传承分为三部:心部、界部、口诀部,统称为"大圆满法"。
十四世纪中叶隆钦饶降巴大师承继法流,不囿所学,曾师从诸多他派明师,通达显密教法,成就殊胜。大师一生著述甚多,依修之弟子甚众,足迹遍及藏区各地,甚至远涉不丹,为当时宁玛派诸多传承中最具影响的一脉。
宁玛派支系虽多,但因数百年间,其他教派于卫藏轮执教政,故多于青、康等地承传,十七世纪时,因五世之扶持,于拉萨等地筑寺数座,方使教法重得在前、后藏诸地大面积传播。
宁玛派以"大圆满"法而著称,以"自然智"本自具足佛身,不必另有精勤作意即已圆满为其宗义,修习彻切、脱噶,以霓虹身成就最为殊胜。
宁玛派的法系传承大体有:经典传承、伏藏传承、甚深清净境传承三种。
一、经典传承
此传承有三种:幻变经传承、集经传承、大圆满传承。莲师入藏时期,诸多密教经典译成藏文,朗达玛时期经文多被焚毁,仅存者亦散失各地,后世弟子收集整理,成依修之法本,为宁玛传承之一大部分,而名经典传承。
二、伏藏传承
莲师曾于藏区各地多设伏藏,以待机缘成熟使得面世。自"后弘期"初始,宁玛派历代皆有掘藏师开掘伏藏,史书中多有记载。藏密称伏藏中取得之密法为"伏藏传承",分岩伏藏与意伏藏两种。
三、甚深清净境传承
行者于修法时,入甚深光明圆朗清静之定境,证得法界体性,与祖师相应,而得授密法,名为甚深清净境传承,此传承藏密各派均有。
噶举派
噶举,藏语即口授传承之意。噶举派最初形成时,有两大派系:香巴噶举和塔波噶举。香巴噶举由琼波南觉大师所创,大师曾数次赴印度求法,依止女大成就者宁古玛而得大手印法、六法教授、红白空行法等,此后在香地(南木林县) 广建寺庙,弘传密法,渐成一派。至今传承多分布于甘肃一带。
塔波噶举派为玛尔巴大译师所创,玛尔巴曾三赴印度求法,依止那诺巴、梅纪巴、古古日巴诸大师,得承六成就、大手印、麻哈麻耶、无生空行母、密集金刚、胜乐金刚诸法。大师门下弟子甚多,其高徒米拉日巴承传法流。半生依于山洞修法,成就尤为殊胜。留下诸实修实证之法要,身后弟子中,最著名者有塔波拉杰、惹琼巴等。
塔波拉杰,即冈波巴大师,尽得噶举之各种教授传承,后建冈波寺,广收弟子。其弟子后来又成四大派系即噶玛噶举、采巴噶举、拔戎噶举、帕竹噶举。后帕竹噶举又分出八个小派系,与四大噶举并称"四大八小"。此后数百年间,噶玛噶举与"八小"中的止贡噶举为此派最昌盛的两个支派。但后来在与格鲁派的斗争中,止贡噶举传承移至青海,采巴噶举则流亡至不丹,噶玛噶举也曾流亡至云南丽江,待噶玛巴返卫藏后,噶玛噶举已一蹶不振。
噶举虽派系众多,但其理证二法却大同小异,多依"中观"学说,各派均沿承"大手印教授"及"六成就法"等,证"平等一味","风心不二",口耳传承为其共同特点。
萨迦派由昆氏家族所创.
公元十一世纪中叶,秉承卓弥译师喜金刚传承的昆.贡却杰布于奔波山建立萨迦寺。其子昆.贡噶宁布得父传承,接掌法位。任位后昆.贡噶宁布游学各地,从师诸多大德,得"道果教授",收徒授法,渐成一派之局。贡噶宁布即史称之"萨迦五祖"之第一祖。至五祖八思巴时期,因与元朝关系密切,被忽必烈大帝册封为帝师,并赐玉印,统领之政教。此后数十年间,政教均由萨迦派统领,教法广传,寺庙遍及蒙藏各地,而达至顶盛。十四世纪末,元朝覆亡,萨迦派权力失落,渐呈衰势,其教法惟在后藏部分地区得以承传,再难现昔日之辉煌。
萨迦派教义中,最独特的是"道果法",修习分为三个次第:最初舍非福,中断于我执,后除一切见。并以明空无执、生死涅盘不二而立义。萨迦派以修学喜金刚本续为其特色,并以不出寺门之"十三金法"于各派中久享盛名。
觉囊派
觉囊派,缘起于十二世纪裕莫.木居多吉。木居多吉依随印度大瑜伽师班钦.达瓦布修学"时轮法",又依止其弟子卓敦.南拉孜译师,得传时轮本续经和密集金刚等法。尔后至后藏闭关修证定中现空色天身由内显发,顿悟经中所说"一切众生皆本具相好庄严之佛身"之真义,遂生起胜义本有之"他空见",复依此见释时轮法义,次第而修,证他空不二胜义。木居多吉之后,密传七代,到十三世纪中叶, 由衮帮.吐吉尊追得承所传。吐吉尊追于拉孜东北建立觉囊寺, 此派因而得名,两代之后,笃补巴承继法位,广演他空见义,著书论述,从学弟子达数千人。从此,觉囊派教法开始大面积传播。到十六世纪,多罗那他承继法位,寺院弟子广布藏区各地,且传至蒙古地区,教法达至最兴盛时期。但因教义上与格鲁派的分歧,两派之间常起争论。至十七世纪中叶,与格鲁派的争论愈演愈烈.时正值五世统领政教,乃斥他空见为邪说,强令觉囊各寺院改宗格鲁,经书经版悉被封存。从此,觉囊派一蹶不振,至今唯四川阿坝壤塘的藏哇寺、嘉绒地区之赛贡巴寺、青海贾贡巴寺等少数地区尚有此传承。觉囊派的"他空见"所沿承的亦是"中观"学说,此见认为,任何事物皆有其真实本体,因众生虚妄分别而被掩盖,他空即是空去此虚妄分别而现真实妙有,此即他空见。此派以时轮金刚六支瑜伽为主修法。 噶当派,缘起于印度阿底峡,入藏弘法十数载,其高徒仲敦巴尽承所传,建热振寺,创噶当派,讲经说法,阐噶当教义。其后第五代时,弟子已逾万人,有庙宇十数座,并形成教典与教授两大派系。教典派重于显理之修持,教授派则重于密法之修证。
噶当派教理所承乃中观应成派学说,于修证上强调戒律.修行次第和调整显密关系.理依阿峡所著之<<菩提道灯论>>,修行次第则分"三士道",即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依缘授法,主张先显后密,反对显密互敌,此教理及观点等后来被宗喀巴大师系统地加以改良,并以新兴之格鲁派取代兼容了噶当派。以大轮金刚手及十六明点法为主修,另有噶当七宝为其独特修法。
郭扎派由郭扎巴.索南坚赞于十三世纪初所创。索南坚赞身通显密,为当时著名的大瑜伽师,其派因建郭扎寺而得名,其后因弟子中无大成就者承继法统而衰落。
夏鲁派由布顿.仁钦朱创于十四世纪初。仁钦朱乃当时著名密教大瑜伽师,学识渊博,通达显密诸多教法,曾从师于噶举、噶当、萨迦等多派大师学法, 后受日喀则东南夏鲁地方的支持,而住持夏鲁寺,但传布甚小。因此派与萨迦派渊源甚深,故后来许多人常把此派视做萨迦派的一个支系。
希解派由印度大成就者帕.旦巴桑杰之弟子索南.根敦拔于十二世纪创立。此派以般若性空而立教义,注重苦修实证,承继密乘苦行之法而修大手印,行者多于山林或坟墓等人迹罕至之地修行,从十一世纪至十四世纪,此派曾拥有几座寺庙。但十五世纪以后,此派传承渐弱,惟在小范围内延续。
觉域派由帕.丹巴桑杰之弟子丹.索南于十二世纪所创,与希解派颇有渊源。此派具两大传承,一派为男僧,一派为女尼,此派有著名之女大成就者玛吉拉准佛母。从十一世纪末至十五世纪初,觉城派盛传于诸多地区。此派认为以发菩提心能断世间之欲执,以空性见能断轮回根本,以息苦法门而修大手印,以"施身法"为其独特修法。
格鲁派由宗喀巴大师创于十四世纪末,大师自幼出家,成年后先后依止诸派大德,通达显密,并渐成一派之学说。鉴于当时佛教内的诸多弊端,大师倡兴改良,重视戒律,首先在噶当派推行,改噶当派为格鲁派。以后又有诸多他派弟子改信格鲁教法,格鲁派始成一大派系。此后数百年间,明清两朝均扶持格鲁派,遂成为政教之统领者。
格鲁派之修法主要依据宗喀巴大师的两部著作,即<<菩提道次第广论>>与<<密宗道次第广论>>,以及《慈氏五论》,其教义承继了噶当派之中观应成派之说,认为一切法自性本空,故业果等缘起之法方能生,设若自性不空,则不能生起业果等作用。其立义与宁玛、觉囊诸派迥异。此派以先显后密而为修行次第,设立学位制,非具一定学位的僧人不得修学密法,以"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及"文殊法"为其主要密修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