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东北文化—史海钩沉—上京龙泉府故城遗址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6
转发:0
评论:0
东北文化—史海钩沉—上京龙泉府故城遗址,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故城,俗称东京城,位于宁安县城西南30多公里牡丹江畔的东

  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故城,俗称东京城,位于宁安县城西南30多公里牡丹江畔的东京城镇。渤海是唐代我国东北以靺鞨族粟末部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政权,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受唐册封。设有"五京",上京龙泉府为其首府。故城在三面水绕、四面环山的盆地中,规模完全仿唐都长安城兴建。分外城、内城和宫城(紫禁城)。外城呈长方形,北墙长4946米,南墙长4584米,西墙长3500米,东墙长3359米,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以上。

  外城共有10门,南北各3门,东西各2门。外城中心大街为朱雀大街,街宽110米,将外城分为东西两区。内城也呈长方形,东西长1052米,南北宽470米。宫城(紫禁城)在内城以北中间,南北长720米,东西宽620米。南面城墙中间为正门五凤楼,但未开门道,门在楼的台基两侧。宫殿在宫城中间,今仅存五重殿基,南北排列在一中轴线上。宫城东侧有东内苑,其南部有池塘,池塘东西两侧有人工堆砌的假山以及一些楼台殿阁。宫城西侧有西内苑,宫城北侧有北内苑,内有墙垣的地基和水井等。

  宫殿和房屋建筑材料多用石料和砖瓦,有宝相纹花砖、文字瓦、莲花瓦当、各种釉瓦等。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建东丹国,公元929年,东丹国南迁辽阳,龙泉府宫殿和城市全部被毁。此遗址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北文化—史海钩沉—上京会宁府故城遗址
金上京会宁府故城,俗称白城,在阿城县城南2公里,阿什河左岸。为金朝(1115-1234)的前期都城。1115-1152年间,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4帝以此为都,达38年之久。它是上京路和会宁府的治所。故城由南北两城组成,两城皆长方形,北城竖修,南北长1828米,东西宽1553米;南城横修,东西长2148米,南北宽1523米。金太祖时仅有北城,较简陋;太宗时筑新城(即南城),并建皇城;熙宗时曾扩建皇城,宫殿的建筑仿效汴梁(开封)。1152年,海陵王迁都燕京(今北京),下令毁掉上京宫殿。金世宗即位后,于1162年,曾在庆元宫旧址建殿9间,以后又修复太祖庙、城隍庙。1184年,世宗东巡至上京城,进入复兴时期。金末,1217年,蒲先万奴攻占上京后焚毁上京宫殿庙宇,上京城遭到严重破坏。此遗址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东北文化—史海钩沉—蒲峪路故城遗址
蒲峪路为金代上京路所辖之蒲峪、胡里改和恤品三路之一,管辖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蒲峪路治所在今黑龙江克东县城西北7.5公里的金城乡金城村附近。北临乌裕尔河,城东南5公里,有沉寂火山--二克山。城址呈椭圆形,周长2800多米,城墙土夯,有瓮城、马面、南北两门。城内出土大量金代文物,其中"蒲峪路印"的出土为蒲峪路城的确定提供了有力物证。蒲峪路是金代上京以北军事重镇之一,故城毁于金末元初的战火。此遗址198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东北文化—史海钩沉—白金堡遗址
白金堡遗址属青铜时代遗址,位于肇源县城西50公里民意乡大庙村白金堡屯,嫩江左岸的台地上。南临嫩江0.5公里,东距嫩江与第二松花江汇流处15公里。多次考古发掘,清理出房址3处,窖穴(灰坑)40多处,陶窖1处,出土大量陶器及石、骨、蚌器等。房址为园角长方形和方形半地穴式建筑,面积为4.4×8或4×4米。有门道,呈斜坡形,长1.3米,宽1米。地面经过夯打,厚约5厘米。室中正中有灶坑,椭园形。有柱洞,木柱当是支撑屋顶的支柱。室内西北侧有土台,可能用于放置生活用品。西侧有窖穴,有园形和长方形两种,大少不小,可能是放置粮食、果品的。灰沟(防护沟)很长,东西向呈半园形,宽深各1米,沟壁斜直,用于防护和守卫,是白金堡文化重要遗迹之一。出土陶器1000余件,有鬲、罐、钵、壶、盆、碗、杯、网坠等。火候较高,质地细腻坚硬,色泽纯正。从房址的建筑看,当地先民已过着安定生活;从蚌刀、蚌镰的出土看,已有了早期的农业;...
· 东北文化—史海钩沉—阎家岗遗址
阎家岗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位于哈尔滨西南25公里,松花江支流运粮河北岸。经考古发掘,出土古脊椎动物化石33种2500余件;石制品9件,有砍砸器、刮削器、石片、石核,均为人工打击而成;人工打击的碎骨43件,骨器7件;还出土两个古营地遗址,相距40米,分别用300和500多块兽骨,包括披毛犀、大角鹿、野牛、野马的头骨和肢骨垒砌而成;还发现烧骨、炭屑和粪便化石。经碳-14测定,这些化石的年代为距今22370±300年。在这里活动的早期先民,已能构筑营地,并猎捕大批野兽,说明狩猎技术有了进步。
· 东北文化—史海钩沉—新开流遗址
新开流遗址在密山县大、小兴凯湖之间新开流以东1.5公里的湖岗上。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80米,面积约2.4万平方米。1972年发掘280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32座,渔窖10座,出土大量以鱼鳞纹、网纹、波纹为特征的陶器和以渔猎工具为主的石器、骨器、牙角器等。说明当时人们是以渔猎为生,尤以捕鱼为主要生活来源。经测定和树轮校正,距今年代为6080±300年。这是一处不同于国内外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富有特征的遗址,以本遗址为代表的这种类型的文化遗存,被命名为"新开流文化"。1981年新开流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