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客家陶渊明”:闽西林宝树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0
转发:0
评论:0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客家陶渊明”:闽西林宝树,   陶渊明是晋代的伟大诗人,他以光明峻洁的人格和坚决不与封建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

    陶渊明是晋代的伟大诗人,他以光明峻洁的人格和坚决不与封建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在中国古代思想界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在陶渊明身后1000多年的中国闽西客家地区,时逢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康乾盛世”,也出现了一个陶渊明式的天才诗人——被家乡人民誉为“客家陶渊明”的林宝树先生。

  林宝树(1673——1721),字光阶,号梁峰,清康熙十二年出生在闽西武平县袁畲白泥田村。据说在小时候,他因为不识字,过年贴对联时把要贴在牲畜门上的对联贴到了父亲的门上,而遭到父亲的责骂,经历这件事以后,他的父亲决心送儿子上学,林宝树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23岁成了秀才,26岁赴省城考中了举人,这在当时偏僻的山区武平乃是激动人心的大事。根据资料,在清朝漫长的200多年间,敲开科举之门的武平人有进士14人,举人153人,员生(秀才)611人。宝树真可谓凤毛麟角。林宝树不久就接到文书,任命他为东北海城知县,万里之遥,前途未卜,故宝树没有赴任,从此在家乡终老一生。

  林宝树生活在“康乾盛世”,当时社会矛盾虽有缓和,但广大农民过的依然是艰辛困苦的生活,他尽自己的力量为乡人服务,为穷人诉讼提供免费文墨,为红白喜事司礼及为人计算往来账目,包揽四乡八邻的春联书写等。几十年的乡居生活,也使林宝树感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他要以自己的力量,以客家方言为主写作便于农村孩童和青年识字懂礼的书籍,这就是《年初一》的创作动机。

    雍正初年,《年初一》(又名《一年使用杂字》)小册子刻本开始流行,后几年,宝树先生即告别人世。

  《年初一》刊行已经二百多年了,但影响并未衰退,在客家地区,“宁失千量金,莫失杂字文”,说明客家人对该书的重视,它流行于闽粤赣广大客家地区,受益人口数百万。

  《年初一》为人们展现了一幅幅客家地区生动丰富的民俗画卷,它以韵文的形式,叙述了客家人民节日喜庆、丧葬、农事耕作、商业贸易,以及各类手工业的生产状况,它全文四千八百多字,所收单字近三千个,均为农村应用文常用字词,它用客家话吟诵,明白如话,而又趣味盎然,它保留的许多词汇,为后人研究客家方言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年初一》又是客家群众的训蒙读物,它为那些上不起学的农村青少年,提供了明白易懂的读书教材,直到现在许多老人仍口耳相传,出口成诵,对客家地区的文化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客家才子宋湘
(一)宋湘,字焕襄,号芷湾,清乾隆21年(1756)生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白渡创赋乡象湖村。宋湘《家园杂忆四十韵》描绘了出身家世和故乡风物:“籍隶梅州古,邦名白渡前。衡门当水曲,老屋负崖巅。”“鳞次比邻接,瓜绵一脉延。世吾过二十,族众约三千。”“鸡犬家家有,桑麻处处连,先畴耕共牧,旧泽诵兼弦。”“是岸排篁竹,逢桥有木棉。楼浓红杏雨,溪淡绿杨烟。”勤政爱民的清官。宋湘于乾隆51年壬子中解元,嘉庆4年已未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5年庚申还乡,主讲惠州丰湖书院,10年乙丑奉召入都,居词垣。12年丁卯,充四川乡试正考官。13年戊辰,充贵州乡试正考官。18年癸酉,出守云南曲靖府,寻署广南府,权迤西道。道光5年乙酉,迁湖北督粮道,次年卒于任所。为官期间,关心民瘼,积极用世,政绩斐然,为当地百姓所称颂。滇南一带,至今仍流传不少有关宋湘治水、种棉、植树、开矿、办学、除暴的各种传说。道光《云南通志·循吏传...
·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赣州历史人物
回眸历史沧桑,赣南客家与整个客家民系一样,百家百姓,各个姓氏都有自已引以自豪且代代传颂的开创人物,他们共同闪耀着客家精神的理性之光。钟绍京(659――746),今兴国人,唐代著名书法家。武则天统治时“以工书入直凤阁”。当时宫廷神殿的门额、门榜以及重要铜器铭文等,都是由他来题写,后升为“苑总监”。唐玄宗,他以夜里率领宫苑内勤人员协助夺得皇帝位的功劳,晋升为中书令,加光禄大夫,封越国公,是江南的第一个宰相,也是赣、闽、粤钟氏之始祖。他一生酷爱书画古迹,收藏有王羲之、王献之及褚遂良等人的书法作品数十万卷。他死后葬回家乡,今兴国博物馆藏有他的墓志铭一方。孙俐孙中山先生的远祖。据罗香林先生《国父家世源流考》载:“其远祖源流,则以唐以前俱住陈留,为中原世族,自黄巢变乱,其远祖,始以领公堵御之故,适居江西宁都,历五代至宋,裔孙繁衍,散布周赣闽等地。”至明永乐年间自长汀和田迁紫金,再迁增城、香山,一支居翠...
·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赣州市宁都“三魏”客家英才
客家先民来自中原和江淮文化发达之地,落籍赣闽粤山区后,仍秉承中原遗风,以耕读传家,形成了崇文重教的民风,遂造成了在文化学术领域,客家人英才辈出,延绵不绝。他们中既有独领风骚的艺坛巨匠,又有学术领域的一代宗师;既有杰出的书画家,又有才气横溢的散文家,诗人┉┉他们的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编织成一道道流光溢彩的绚丽风景。“宁都三魏”便是其中佼佼者。“三魏”是魏际瑞(祥)、魏禧、魏礼兄弟三人的合称,宁都城关人。其父魏兆凤,字天民,乐善好施,急人之难堪于己,荐举征辟一概不就。明亡后,削发为僧,隐居山中,终年40岁。魏际瑞、魏禧、魏礼兄弟三人天资敏捷,聪颖好学,刻苦自励,才学深高,俱善诗词古文,均为著名的散文家,故时人称为“宁都三魏”,而其中尤以魏禧的成就最大。魏禧(1624――1680年),字冰叔(一作凝叔),号裕斋,人称叔子先生。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幼年体弱多病,药不离口。秉性仁厚,文静,...
· 客家文化—客家渊源—客家源流研究简况
客家是如何形成的?从中原南迁的移民开始于什么时候?中原移民又与赣闽粤三省交界处的土著又有什么关系?客家与土著两种文化又是如何融合的?这些问题在历来的客家研究中都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存在着多种的看法。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有关方面介绍,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中马来西亚约125万、印度尼西亚约40万、泰国约37万、越南约30万、新加坡20万、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对分布如此宽广的客家历史源流的研究,直到20世纪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此前的客家源流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叶。综合诸家对客家的研究,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可喜现象,他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安发表时间为序,粗略地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种观点:1."中原最纯正的汉人后裔"说2."土著...
·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半僧先生”何南凤
在兴宁神光寺的何南凤金身何南凤(1588-1651),兴宁石马乡人,是中国佛教“横山堂”流派创始人,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何南凤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中举。后来,他决意出家,历游齐、鲁、吴、越等地名山寺庙,曾住持平远文殊、龙川石岭、兴宁曹源和祥云等地寺庙;晚年住持江西豫章普济寺。他博采各家,创立了“横山堂”学说,即亦佛亦儒、亦僧亦俗的新流派,以“劝人行善”为主要教义。由于其学说适应了当时客家地区群众的需要,在粤东、赣南、闽西一带以及东南亚都有其门徒,其学说颇有影响。他仿照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而撰写的《半僧先生传》,是一篇极有个性的绝妙文章。从该文可知,南凤的名号很多:字道见,又名熄三、觉从、海圣、雷山释子、梦观居士、知非、跛者道人等等,最后取号牧原。“牧原者卑以自牧,牧一条水牯于广平之原,自治生平虚矫褊侧之习气云尔!”从这一连串的名号中,已透露出其不同凡俗的品格。该文开篇先对自己的生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