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口吃粽子撑竹排”端午佳节记铜鼓客家习俗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91
转发:0
评论:0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口吃粽子撑竹排”端午佳节记铜鼓客家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有着不尽相同的内容。

    江西省铜鼓县位于江西西北部属宜春地区,明末清初有大量的粤东闽西客家人移民到此,造成了铜鼓原驻民与客家人混居的局面。现今的铜鼓县依然保留这他古朴的客家民风。江西铜鼓人称端午节也叫五月节、端阳节。那么铜鼓过端午节的习俗是如何的呢,客家民俗专家朱可山介绍说:

    “家家户户门前要插上祈艾(艾草)、菖蒲、要吃粽子、染红的咸蛋、撑竹排或划龙舟。端午节那天‘午时’(11:00--12:00)要在房屋周围洒雄黄水,用甘草煮黄豆吃,吃了可清火败毒。小孩胸前挂一串苍术,头上要抹雄黄水,客家人讲卫生,除了平时洗澡外,这天晚上要用祈艾、菖蒲、枫树的果实即枫球煮开放凉后用来洗澡。当然亲朋好友互送吃食物共同聚餐也是不可少的事。”

    地处赣西北的铜鼓县城是三江交汇的地方,发源于大围山的定江河、金沙河和黄溪均流经这里,因此端午节的时候,当地客家人喜欢撑竹排。撑竹排类似于划龙舟,不过它的制作较简单,砍七八根毛竹用篾片扎在一起。当然也有做得精致的:用于做竹排的毛竹要用刀将竹青刮去,在排水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竹排重量减轻了。加上前面的竹尾翘起,向前划去自然阻力更小。要使竹尾弯曲,有一个办法就是放在火上烤。烤软后,慢慢弯曲,再用沾满冷水的毛巾按一会,烤一会,弯一会,按一会。竹尾就会弯到排主满意的程度。做好竹排后,铜鼓的排工开始行排,一路上能判断出何处有暗礁何处有险滩,从而把握潮头。

    铜鼓县城三江汇合处叫做三江口,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都是石头沙滩,这里堆放着如山的树条或扎好的木排、竹排。过去没有公路,这些木排和竹排本身既是运载工具,又是货物,因此许多竹木通过水运到九江市的修水,再到长江沿岸各个城市。铜鼓的排工和奉新的锡匠以及高安的皮匠是闻名遐迩的赣中三杰,一首传说是马秀才所写的《一曲滩歌到吴城》道出了当年铜鼓排工的艺高人胆大的气概。歌中唱道: 

一篙撑过令公埠,下了徐滩又西滩,

险滩急弯三百里,每处险滩要记清。

若问滩弯有多少?撑撑弯弯做手伸,

一本滩歌都唱尽,前面转眼是吴城。

   过端午节,和江西大部分地区一样铜鼓客家人喜欢吃加了碱水的糯米粽子,这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颜色好看,糯米碱化后金灿灿的,非常好看,第二个是好吃,粽子没那么腻人,第三是保存时间长,便于外出路上食用。而碱水是客家人自制的,客家民俗专家朱可山介绍说:

    “碱水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铜鼓客家人叫做早禾杆烧的灰放入开水中煮制成碱水。另一种非常有特色,就是我们铜鼓用一种叫做黄荆的枝条折断后在锅里煮水后制成碱水。五月的时候气候开始变得炎热,容易产生中暑等各种各样的疾病,吃了加入了用黄荆制成的碱的粽子,可以防止这类疾病。”

    如今,端午节的粽子铜鼓人还在吃,但撑竹排的并不多见了。为再现当年铜鼓客家人端午节口吃粽子撑竹排的优美画面,铜鼓县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举措,铜鼓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海泉介绍说:

    “县政府已经在县城河的两岸,用花岗岩砌起了河堤,足有6米高。另外,还正在三江口下游不远处筑一个橡皮坝,水多时可使坝缩小变矮,达到放水的目的,水少时储水。三江口作为在东面的弯点,和另两条河--金沙河和定江河形成一个巨大的U字,届时,铜鼓客家人就可以绕着‘U’字,一边吃粽子一边撑竹排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赣南客家社日习俗
赣南客家人所称社公,又叫社官,俗称福主。“社”即祀土,旧以一二十户人家为一社会,社公即为社会的保护神,又称土地神、土谷神,其庙也称土地庙或土谷祠。鲁迅笔下阿Q就以土谷祠为家,在赣南客家人心目中土地神被认为是主持一方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的神。每年有两次祭拜社公,尤其以春社为盛,春社定在农历立春第五个戊日,也就是在春分前后。农谚有“先分后社,无米过夜,先社后分,米谷倒囤”的说法,还有“社过南风日日晴”,“人勤春早,人懒伴社”的俗语,这都表明社日与气象尤其是与庄稼的丰收与否紧密联系。所以每到社日就需拜祀土地神。同治版《安远具志》载:“春秋社日,各坊堡率一二十家为一社会,焚香、屠牲、携酒以祀土谷之神。”而秋社不被重视,因秋社大多与乡人庆丰收活动相联系,大体有“春祈秋酬”功能,成为喜获丰收的“狂欢节”。赣南客家人旧时拜社公时,需备鸡、肉、鱼、酒、饭等去敬社神,隆重的还上演社戏,鲁迅的笔下就记述过他家乡...
·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赣南客家禁忌习俗
赣南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诸多礼俗,但也从负面角度产生了许多禁忌习俗,现将一些比较常见的一些忌俗,整理如下。婚嫁节庆日,忌孤寡、再婚妇女进门;忌妇孕、无子妇摸新娘嫁妆;新娘出嫁离家时忌父母送行,新娘出嫁进婆家门时忌与公婆相撞见。出嫁时忌在娘家过年节,忌在娘家生小孩;女儿女婿在娘家忌同床睡觉。产妇做月子忌出产房,忌串门;男人(除丈夫外)忌入产房;忌说孩子长得胖,长得好,要说“像狗样”,有意作践,以为更好带大。农历初七至十五忌走亲访友探病人;下午、晚上也忌探病人、走亲戚;房前屋后和坟地忌乱动土,乱砍树。36人不过渡,五人三姓不同行。做客逢七不出门,逢八不回家。平时忌吃四碗或八碗菜。生病忌直接说“病”,应称“身体不舒服”,“身体唔雄”。给病人开处方要说“开单子”(只开一次,病即痊愈),买中药要说“捡菜”,与医生话别时忌说“再见”。老人死了忌说“死”,要说“过世”、“过身”等委婉语。儿孙服丧期...
·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客家轿封联
旧时江西客家人迎亲,有在花轿车上贴对联的习俗,名曰“轿封联”。男方花轿车来时,先悬上联;女方配出下联,方才出亲。这是两亲家攀亲致意,表明心迹的礼节,目的在于增进婚礼的喜庆气氛。轿封联有的巧嵌地名,颇有情趣。如有一个泰和县老营盘乡来兴国县高兴镇迎亲的花轿,上联是:“渡船江严潭结缘”,下联是“园石头兰陂送亲”,其中渡船江、严潭是花轿来的地名,园石头、兰陂是花轿回的地名,妙趣天成。有人借轿封联卖弄文墨,嘲弄对方。如兴国县下岭背村侯氏,娶石角村黄氏闺女时,出上联曰“冷水磨古镜,清清白白,照见黄狗睡石角”。女方不甘示弱,对下联曰:“黄龙缠方山,滚滚逐逐,吓得猴子下岭背”。上联用了冷水、古镜、石角三个地名,下联对出黄龙、方山、下岭背三个地名。上联嘲黄氏为黄狗,下联骂侯氏为猴子,可谓针尖对麦芒,分毫不让。也有人挖空心思,撰出绝对,让女方为难的。近日,笔者在兴国县高兴镇龙圩村,就听得半副轿封联的绝对。据说...
·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宁都客家婚礼
婚娶,是客家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经过说媒、相亲、合八字、定亲一套程序之后,便择定吉日迎娶举行婚礼,迎娶这一天是整个过程中最为隆重而热闹的礼俗。在迎娶之日,新郎先要摆盒送去新娘家,盒上装有猪肝、心肺、鱼、头牲(鸡)、香烛去敬新娘家祖宗,同时盒上还要放上八种贴:名贴、辞神贴、陪娘贴、门师贴、裁缝贴、漆匠贴、木匠贴、鸾客贴,这些贴都有它特定的作用。总而言之是起尊重各种人士的作用,这时,新郎还要准备各种红包在新娘家分发。如开被礼、厨官礼、神盘礼、陪娘礼、装花礼,待一切礼节行毕,新娘才可以正式起轿归门。婚礼是在郎家的祖堂上举行,在礼生(司仪)的主持下分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煞帐四个步骤。新娘花轿行至新娘家祖堂门前时,不可马上放下,这时礼生会拿起一只雄鸡高举过头,用客家话语唱道祝赞词,文曰:“伏以:日去时良大吉昌,今日新娘归来正相当,正相当来正相当,手提金鸡是凤凰,凤凰长的头高尾又长,头高顶...
·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客家肖氏祭祖
在赣州、赣县、信丰、万安的赣江江畔居住着一支兰陵堂肖氏后裔,他们祖祖辈辈多以放排网钓为业,长年漂浮在赣江水面,来去无常,行踪不定。然而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他们必聚至赣州东郊沙河口的肖氏宗祠崇鹤堂,在那里举行为期两天的隆重祭祖典礼。而后,又各奔东西,开始新一年的忙碌。元宵祭祖,是肖族中最大的族事。在上年的重阳节过后,肖族人就开始采购毛竹,准备扎制祭祖中的祭拜物,即一艘巨型的竹骨纸船。据说,这是五代时(907——960年)肖族的先祖——肖觉,在长沙马殷政权下,担任军巡大判官、兵部尚书时,代天子巡视而乘座的楼船模型。竹子买来后,择日在祠堂举行破竹开工仪式。三五天后龙船骨架扎好,便将骨架龙首朝外,纵搁于祠堂大厅右侧的长凳上,等到来年再进行裱糊。次年正月初三,开始对龙船裱糊,剪贴彩纸,制作纸人。由于这是制作龙船的最后一道工序,因此开工前必须进行祭祀土地神的仪式。取一根长约1米的毛竹,将其一端扎上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