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客家文化—客家渊源—赣南客家渊源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8
转发:0
评论:0
客家文化—客家渊源—赣南客家渊源,赣南史称“南抚百越,北望中洲,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故秦汉时便建

  赣南史称“南抚百越,北望中洲,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故秦汉时便建有县治,至汉末已设有府一级的行政机构。唐末五代时,中原衰乱,赣南因地广人稀,相对偏僻安静,因此,成为避乱者的理想栖身之所,大量中原难民拥入赣南,到北宋初年人口剧增十倍,外来移民已远远超过原有的土著居民,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当时居民的成分和文化传统结构,于是,在此特定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中,慢慢地孕育出一个新的特殊民系——客家。同时及此后,从中原迁入赣南的客家先民或客家人,又不断往闽西、粤东迁徙。  
  
    赣南比同为客家人聚居地的闽西、粤东地区,建县建州时间都要早的多,秦代时便设有南墅县(今南康或大余县内)。据《淮南子》载,秦世皇为统一祖国南疆,曾令大将屠唯率五十万大军,分五路进军百越,成功之后,其中便留“一军守南墅之界”。这是史书上最早所见中原汉人进入赣南的记载。  
  
    自唐末黄巢起义后,五代分争,中原丧乱,北方汉民以及原居江江淮、荆湖地区的中原移民,开始溯抚河、赣江流域大量拥入赣南、闽西。明《嘉靖赣州府志》载,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赣南仅有8994户,39900口,至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赣南也只有26260户(见《元和郡县图志》)。而到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 据《宋书》· 地理志)载,则猛增至310153户,人口逾越百万。自晚唐元和年间到北宋末期,这280年时间里,户口增加了约十倍,这决非自然增殖所然,说明这期间赣南接受了大量外来移民。据《元史》和《明太祖实录》等史书载,明初洪武年间(公元1368——398年)赣南总人口约在44万左右,较之南宋人口高峰期,人口损失达80%因此,相对宋代的繁荣来说,赣南又处于一个“地广人稀”的历史阶段。然而,在闽西和粤东情况则完全两样。客家人自赣南诞生后,一部分在迁往闽西、粤东腹地的发展中,日臻成熟壮大,发展异常迅猛,尤其是经“朱明至清初时的生息,系裔日繁,资力日充,而所占地域,山多田少,耕植所获,不足供用,以是,乃思向外移动“(见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第二章“客家的源流”)。因此,到明末清初时,开始从闽西、粤东地区大规模向外移民,其中便有一支劲旅返迁入赣。据《定南县志》载:明末清初“广东异籍穷民来此垦种,异藉环处,日渐繁剧”。《瑞金县志》也载有“闽广及各府之人,视为乐土,绳绳相引,侨居此地”。上犹的《张氏宗谱》则谓:“赣水东西之客家,十九皆闽粤之人“。这地区的客家人,基本上都是这时期自闽粤迁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客家文化—客家渊源—修水客家(怀远)人的渊源
江西修水县地处赣西北边睡,是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区,县境四周群山环抱,是个"八山半水一份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和清朝湖南巡抚陈宝箴(客家人)、陈三立、陈寅恪。陈衡恪的家乡。全县人口70多万,客家人将近10万,他们绝大多数居住在东南部的山区,都是来自闽西、粤东、赣南带,到这里已有三百多年,繁衍九至十代。在这几百年时间里,当地人都叫他们怀远人,直至现在还有一部分人只知道他们是怀远人,不知道怀远人就是客家人。要知道怀远人的由来,必须从头说起:据《义宁州志》载:康熙初年,义宁州(包括今修水、铜鼓两县)连遭兵资和水旱灾害,民不聊生,死丧和背井离乡者甚众,县东南部安、崇、奉、武四乡人口锐减,田地大片荒芜,宁州东南部300余里田粮丁赋收不上来,几年间共计报荒田地山矿5263顷71亩(l顷一100亩)。为了恢复生产,当时的知州班衣锦奉旨向广东、福建、赣南等处招民垦荒,上述各...
· 客家文化—客家渊源—客家源流研究简况
客家是如何形成的?从中原南迁的移民开始于什么时候?中原移民又与赣闽粤三省交界处的土著又有什么关系?客家与土著两种文化又是如何融合的?这些问题在历来的客家研究中都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存在着多种的看法。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有关方面介绍,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中马来西亚约125万、印度尼西亚约40万、泰国约37万、越南约30万、新加坡20万、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对分布如此宽广的客家历史源流的研究,直到20世纪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此前的客家源流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叶。综合诸家对客家的研究,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可喜现象,他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安发表时间为序,粗略地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种观点:1."中原最纯正的汉人后裔"说2."土著...
· 客家文化—客家渊源—客家方言
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又称客方言,客话,客家话,属于汉语七大言之一。从分布上看,主要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台湾,四川等7个省,海外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具体说,国内主要分布:福建--闽西地区的长汀县,连城,上杭等8个县;广东梅州,惠州,蕉岭等16县市;江西南部宁都,瑞金,兴国等14县市。此外,非纯客县,如福建南靖,平和,绍安,龙岩;广东潮州,海丰,韶关,东莞;江西铜鼓,广昌,永丰等不少县市的许多地区也讲客家话。此外,台湾海南四川湖南等不同程度地分布着客家话。依据内部的差异,客家话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的粤东客家话,以赣县蟠龙话为代表的赣南客家话。进一步,可以分为如下八片:汀州片(又称闽客片),粤台片,粤中片,惠州片,粤北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客家话主要特点是:语音上...
· 客家文化—客家渊源—四川客家源远流长
在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生息着一支至今仍操着一口被称为“土广东”方言的客家民系。对于四川有客家人的现象,早在上世纪30年代、50年代罗香林大师的客家学著作中,即有所发现,有所论述。不过,由于受时代和条件的局限,他采集的资料很不完全。四川作为一个移民大省,历史上曾经多次接受来自外省的移民,四川现在的客家大省地位,就是在清初和抗日战争以来半个世纪的多次移民的基础上形成的。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现在的客家构成,共由六个部分组成:一是清前期“湖广填四川”中来自闽粤赣的客家移民;二是抗战时期,以惠州十属为主的闽、粤、桂、赣、台客家为躲避日寇,为参加抗日而迁徙四川;三是新中国成立时,南下干部中的客家定居四川;四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为支持四川经济建设而留居蜀中的客家人;五是大专院校客属毕业生受国家派遣来川工作定居;六是海外客属华侨回到祖国并在四川定居。在以上六个部分中,主体是来自清前前闽粤赣边区的客家移民。...
· 客家温氏渊源
客家温氏渊源中华温氏网2009年5月18日温祖强录温姓源出于帝舜,叔虞之六代孙明由,食邑于温(今河南温县西),因以为姓。温氏,原居原地,据世平安,上加太字为讳,故曰太原,此太原温氏所由来也。上时初代至五代止,人无称呼姓氏,明由公出生之后,乃为第六代,因有贤才,故而别书姓名。明由以下,温裔望族,世居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境内),子孙以“太原”作温氏堂号,称“太原堂”。鼻祖:明由,叔虞之六代孙步,居山西太原。四十二世:万通,汉初由太原迁居河北邯郸,五十二世:能崇,汉末由河北邯郸迁河南洛阳。九十三世:寿峤,字太真,仕晋为丞相,御封“忠孝家声”。九十五世:婴瞿,生子七,六人授晋大将军,御封“六龙世泽”。(祠堂门联上联由来)百一十世:彦博,仕唐为御史太夫,生子六,有三人仕唐官,御封“三彦家声”。(祠堂门联下联由来)百四十世:尚简,由河南洛阳迁江西石城皂角水定居。百四十三世:南皋,由石城迁福建宁化石壁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