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客家渊源—赣南客家渊源
赣南史称“南抚百越,北望中洲,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故秦汉时便建有县治,至汉末已设有府一级的行政机构。唐末五代时,中原衰乱,赣南因地广人稀,相对偏僻安静,因此,成为避乱者的理想栖身之所,大量中原难民拥入赣南,到北宋初年人口剧增十倍,外来移民已远远超过原有的土著居民,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当时居民的成分和文化传统结构,于是,在此特定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中,慢慢地孕育出一个新的特殊民系——客家。同时及此后,从中原迁入赣南的客家先民或客家人,又不断往闽西、粤东迁徙。
赣南比同为客家人聚居地的闽西、粤东地区,建县建州时间都要早的多,秦代时便设有南墅县(今南康或大余县内)。据《淮南子》载,秦世皇为统一祖国南疆,曾令大将屠唯率五十万大军,分五路进军百越,成功之后,其中便留“一军守南墅之界”。这是史书上最早所见中原汉人进入赣南的记载。
自唐末黄巢起义后,五代分争,中原丧乱,北方汉民以及原居江江淮、荆湖地区的中原移民,开始溯抚河、赣江流域大量拥入赣南、闽西。明《嘉靖赣州府志》载,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赣南仅有8994户,39900口,至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赣南也只有26260户(见《元和郡县图志》)。而到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 据《宋书》· 地理志)载,则猛增至310153户,人口逾越百万。自晚唐元和年间到北宋末期,这280年时间里,户口增加了约十倍,这决非自然增殖所然,说明这期间赣南接受了大量外来移民。据《元史》和《明太祖实录》等史书载,明初洪武年间(公元1368——398年)赣南总人口约在44万左右,较之南宋人口高峰期,人口损失达80%因此,相对宋代的繁荣来说,赣南又处于一个“地广人稀”的历史阶段。然而,在闽西和粤东情况则完全两样。客家人自赣南诞生后,一部分在迁往闽西、粤东腹地的发展中,日臻成熟壮大,发展异常迅猛,尤其是经“朱明至清初时的生息,系裔日繁,资力日充,而所占地域,山多田少,耕植所获,不足供用,以是,乃思向外移动“(见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第二章“客家的源流”)。因此,到明末清初时,开始从闽西、粤东地区大规模向外移民,其中便有一支劲旅返迁入赣。据《定南县志》载:明末清初“广东异籍穷民来此垦种,异藉环处,日渐繁剧”。《瑞金县志》也载有“闽广及各府之人,视为乐土,绳绳相引,侨居此地”。上犹的《张氏宗谱》则谓:“赣水东西之客家,十九皆闽粤之人“。这地区的客家人,基本上都是这时期自闽粤迁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