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赣州导游话赣州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35
转发:0
评论:0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赣州导游话赣州,到了赣州,就像回到了家一样,我们赣州人十分好客,把客人当成自己的家人。我

  到了赣州,就像回到了家一样,我们赣州人十分好客,把客人当成自己的家人。

  我们足下这条江叫章江,它和贡江相遇之后便诞生了流入长江的赣江。

  今天的客人都是从北京和上海飞过来的,昨天我们刚送完一批来自香港和澳门的同胞,他们都是坐京九列车来的,不到10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左边正铺轨的叫

赣龙铁路,它将是东连福建、西至韶关的快速要道。正打桩架桥的叫赣定高速公路,年底将通车。我说的意思是我们赣州的交通十分便利,正飞速发展。

  大家看到的高大建筑里,住的大多是客家人,赣州800万人口中,客家人占95%以上。我们客家人一天到晚玩命干活不叫累,七八十岁的老人因为闲不住有的还下田劳动。都说墙倒众人推,但赣州人不推,有人过河拆桥但赣州人不拆。赣州人做买卖讨价还价,但请人吃饭又生怕人家吃不好,总劝人家多吃多喝些。因此,赣州人赢得了勤劳、善良、纯朴的赞誉。

  客家的女人是世界上最好最有意思的女人,她们喜欢把私房话泡成酸醋,然后泡出柔情雨泼洒到她们喜欢的男人怀里。赣州女人难得生一次气,可一生气就下河用棒捶打衣服,就进商场买乱七八糟的东西并把钱花光,就去找姐妹骂喜欢的男人是狼心狗肺,然后又心甘情愿地为“狼心狗肺”做饭、洗衣。赣州女人做什么事都随着男人的意,可谓是百依百顺。她们不管太阳照到哪里,不管鲜花香到谁家,只顾得按男人的吩咐埋头苦干,从不多事。她们的喜悦和忧愁,都装在心里,绝不轻易告诉别人,只要她们男人让她们管存折管钥匙,她们就知足。而客家的男人活得就有些拖泥带水了,说话拐弯抹角不是十分干脆,担心腋窝里小九九掉下砸伤人,当然,也提防别人动脑筋把自己的不足拿到某个人那里去出卖。还有一些男人有三怕,一怕生不着男孩;二怕找不到地方打工;三怕女人不会养猪。生不着男孩就意味着没人帮他做犁耙活,就意味着要从此断了香火。找不到地方打工就缺钱花,缺钱的男人是很没面子的。乡下人过年过得好,就看猪养得肥不肥,养猪可都是女人的事。

  有游客问,当地有什么宝贝和稀罕事?那么,我给大家简略介绍一下:赣州有“世界钨都”之称,许多老外在这里一走动,便开始打小算盘。赣州有三宝,那就是脐橙、板鸭和花草。我们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赣州脐橙节,吸引了祖国各地的水果商贩,赣州脐橙把中国的水果市场映得通红。因此,赣州的信丰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脐橙之乡”。赣州的板鸭不但香飘赣州所有家庭,还漂洋过海赢得外国人欢心。于是,赣州的赣县又成为了“中国板鸭之乡”。赣州的花卉种植已在世界出名,日本人坐专机来采购。于是,又有人说,赣州的花香满了世界。不怕笑话,赣州也有三怪:一是辣椒当青菜。赣州人爱吃辣椒,把辣椒当青菜吃;二是种菜老表贩菜卖。许多郊区菜农发现从广东、海南拉过来的蔬菜便宜,贩菜比种菜划算,便做了菜贩子。三是单车比火车跑得快。上犹至南康的小火车,是我国保留下来的惟一在深山老林穿梭的燃气火车,全程90公里,行速极慢,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那个时候是以运输林木为主。现在用作旅游观光车。明天带大家去坐坐,一定会别有一番滋味。

  说到这,我当然要介绍这里的旅游景点了。赣州的景点有些分散,但相隔都不是太远,叶坪、沙洲坝、翠微峰、长征第一渡和长征大桥都靠东;三百山、小武当山、龙南围屋偏南;古驿道、梅岭、陡水湖、五指峰坐西;兴国将军馆靠东北面。有个把星期便可东南西北大致玩遍。你想了解中国革命的艰难和这片红土的斗争史,就去瑞金、于都和兴国,去闻一下当年的烽火硝烟,去认识一下将军馆的将领们。想领略赣州的美丽风光,就去穿山越岭,安远的三百山、上犹的陡水湖、崇义的阳岭、宁都的翠微峰等等,都能让你饱览秀色,留连忘返,任意选一个支点照相,你都会感到十分珍贵。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当你将要结束这次旅游,千万别因为这里的美山秀水所引诱而产生留在赣州的念头,家里还有爱你的妻子或丈夫,他们还盼望你做导游,改日也来赣州分享快乐。

  那么,既然大家来了赣州,当然要捎些赣州的土特产品回去,不然,不好向你的亲朋好友交待哟。该跟你推荐些什么呢?石城的薯粉、莲子,安远的柰李、甜瓜,龙南的花生、香菇,上犹的石鱼、绿茶,会昌的豆腐干,南康的月亮巴,还有大余、崇义的酸枣糕,兴国、信丰的红瓜籽和百丈泉鱼丝等系列产品,还有名声在外的多味花生和美味鸡、板鸭、板鹅等等,都能吊起你的胃口。

  好啦,我们今天下榻的宾馆到啦,晚饭后请大家欣赏正申报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音乐剧《围屋女人》。明天的安排,待会儿再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小镇香肴赣州茶馆
说起赣州的荼馆,很多老赣州还记忆犹新。过去,赣州的荼馆分两种。一种是寡荼馆,又称清荼馆,主要是卖荼水。荼客们喝荼每位一把小荼壶,或一碗盖碗荼,一个座位。下象棋、打扑克牌悉听尊便;店家管续水,喝荼的坐半天也不撵,茶馆的散座也听任搬动。喝荼的多是老人,放排的、种菜的、种花的、退休在家的,各行各业都有。早上进城卖完菜的老表,可以喝到中午,喝到荼水发白,老板娘照常续水。荼馆的周围可以看到卖菜的畚箕,一摞一摞的。特别要说一句,部分坐椅还可以躺下,或坐或卧,气氛宽松祥和。有的寡荼店请来南北词清唱班子,或者是采茶戏、东可戏、祁剧班子,清唱几出。费用在每把茶壶(或盖碗茶)里加五分或一角钱。自带茶叶的优惠茶水钱。有一段时间,寡茶让也出租被子,晚上住旅客,这种事连店老板自得其乐。另外一种叫茶馆、茶社或茶楼的,则是正规商号。古云:茶占茶点,茶必有点。卖茶的一般都会兼卖各种点心、面食。这类茶馆店面也宽大,但没有躺...
·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客家俚语话婚嫁
客家人对婚嫁事情是十分重视的,态度也是十分严肃的,比较保守。从一而终、忠贞不渝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客家人都是十分赞赏的,从而也演绎出了很多凄美动人的婚嫁悲喜剧和俚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倒狐狸满山走。倒就是到、给、得的意思,此俚语琅琅上口、也很好理解,即寓意女人婚后应荣辱随夫、忠贞不渝。男怕投差行,女怕嫁差郎。差等于错,行就是指行业,郎即丈夫。此俚语意指如果男人投入到错误的行业里,其结果会很差。女子如果嫁错了丈夫,其结果也一样会很差。金银珠宝一柜角,唔当丈夫一只脚。柜是指客家人常用来贮物的大型木制家具。此俚语意在告诉人们在金钱和幸福婚姻相抵触时,选择幸福的婚姻生活更好、更明智。郎甘愿,妹甘愿,两人甘愿盖秆箭。秆箭是由稻草编织而成的,一般是穷苦人家用来在冬天时做床褥用的,也可以用来保护农作物过冬。此俚语意为只要两情相悦,哪怕是没有被子盖也无所谓。有子姑娘穷唔久,么子姑娘久久穷。子就是子女、...
·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赣州市宁都“三魏”客家英才
客家先民来自中原和江淮文化发达之地,落籍赣闽粤山区后,仍秉承中原遗风,以耕读传家,形成了崇文重教的民风,遂造成了在文化学术领域,客家人英才辈出,延绵不绝。他们中既有独领风骚的艺坛巨匠,又有学术领域的一代宗师;既有杰出的书画家,又有才气横溢的散文家,诗人┉┉他们的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编织成一道道流光溢彩的绚丽风景。“宁都三魏”便是其中佼佼者。“三魏”是魏际瑞(祥)、魏禧、魏礼兄弟三人的合称,宁都城关人。其父魏兆凤,字天民,乐善好施,急人之难堪于己,荐举征辟一概不就。明亡后,削发为僧,隐居山中,终年40岁。魏际瑞、魏禧、魏礼兄弟三人天资敏捷,聪颖好学,刻苦自励,才学深高,俱善诗词古文,均为著名的散文家,故时人称为“宁都三魏”,而其中尤以魏禧的成就最大。魏禧(1624――1680年),字冰叔(一作凝叔),号裕斋,人称叔子先生。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幼年体弱多病,药不离口。秉性仁厚,文静,...
·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赣州历史人物
回眸历史沧桑,赣南客家与整个客家民系一样,百家百姓,各个姓氏都有自已引以自豪且代代传颂的开创人物,他们共同闪耀着客家精神的理性之光。钟绍京(659――746),今兴国人,唐代著名书法家。武则天统治时“以工书入直凤阁”。当时宫廷神殿的门额、门榜以及重要铜器铭文等,都是由他来题写,后升为“苑总监”。唐玄宗,他以夜里率领宫苑内勤人员协助夺得皇帝位的功劳,晋升为中书令,加光禄大夫,封越国公,是江南的第一个宰相,也是赣、闽、粤钟氏之始祖。他一生酷爱书画古迹,收藏有王羲之、王献之及褚遂良等人的书法作品数十万卷。他死后葬回家乡,今兴国博物馆藏有他的墓志铭一方。孙俐孙中山先生的远祖。据罗香林先生《国父家世源流考》载:“其远祖源流,则以唐以前俱住陈留,为中原世族,自黄巢变乱,其远祖,始以领公堵御之故,适居江西宁都,历五代至宋,裔孙繁衍,散布周赣闽等地。”至明永乐年间自长汀和田迁紫金,再迁增城、香山,一支居翠...
·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客家石笔
在绿树掩映的客家村落中,静穆的祠堂前,我曾经看到过一支又一支的石笔,高达八九丈,从平地拔起,直冲云天,我大为惊叹!顿时,脑海中蹦出一个词语“一柱擎天”。这石笔是何等奇特,何等气派!它象征着什么,意味着什么?它引发我问,我想,我思,我探索。我了解到立石笔,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在过去的年代里,各家族为振家声,扬族望,规定凡中了举,就可以在自己家庭的祠堂前竖立一对石笔,或叫石楣杆。石笔做工极为讲究,透雕浮饰,“双龙盘柱”“鱼跃龙门”“莲花卷云”形态活现,出神入化,这自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有力证明。为什么客家人要用石笔来表彰子弟呢?翻开客家的迁徙史,我们发现在“永嘉之乱”中,南迁的大多是名门望族,一个有着老子、孔子、墨子这样伟大过去的民族,他们怎能不看重先祖的名声,怎能不看重功名?然而沦落天涯,逼进崇山峻岭之中,既无门阀可依,又没有象在中原时那样好的学习条件,同时,客家人应试和录取,还受到士著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