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走进赣南围屋燕翼围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4
转发:0
评论:0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走进赣南围屋燕翼围,   在赣粤边境九连山下的龙南县杨村镇,遍布客家围屋,其中有座建造奇特高大雄伟的

    在赣粤边境九连山下的龙南县杨村镇,遍布客家围屋,其中有座建造奇特高大雄伟的“燕翼围”,如鹤立鸡群。相传明末清初,粤赣边境战火纷飞,其时杨村常常烽烟滚滚,举村皆惊。家道殷厚的赖福之和弟弟上赠、上球,奉祖敬溪公和父郁华外出避难,原想到黄塘高围亲戚家一躲,岂料对方无义,杀了探问的孝古子,于是改奔黄牛石避乱。待事息返回,只见“庐舍已为灰烬,闾井萧索,鸡犬不闻”。赖福之饮恨思痛,念及“高筑墙,广积粮”古训,萌生建造高守围的构想,禀父告准。于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延请丰城名师工匠购料始筑。据说,起基用去大花边一大谷斗(收割水稻工具)。因工程浩繁,耗资巨大,费尽二十七年工夫,历经三代,其长孙济斯三岁时,庞然大物的“燕翼围”才矗立起来,因其高大固守,俗称“高守围”。

     燕翼围坐落于龙南县杨村镇圩镇中心鲤鱼寨下,门向东,是座四层楼高、层层环通的砖木结构方形围。高14.3米,长41.5米,宽31.8米。对角四边有守阁炮楼,占地面积1367.58平方米,内空面积334.17平方米。全围以大门和厅堂为中轴,每层对称建房34间,共136间房,建筑面积3741.12平方米,四面高墙是封闭建筑,只留底层一条大门出入。檐高12.8米,砖石结构,上下八尺为长方体花冈石(麻条石),即基墙地下深8尺(2.67米),宽8尺,地面部分高8尺,厚4.35尺(1.45米),其上砌火砖,围边墙周长173.68米,共砌花冈石1910.55立方米,坚不可摧。第二、第三两层墙厚1.45米,面砌火砖,中间夹砌泥砖,有汲潮保温作用。第四层以面壁火砖墙(厚0.6米)升高1.9米为檐墙,余0.85米墙顶为过道路面。瓦背为小块阴阳瓦,剪角瓦面,可防风。栋高14.3米,瓦角不露檐,顶端衔接火砖,以防火攻。正扇和檐扇内墙厚0.35米,顶层内侧檐扇以木板屏风代之。大门顶上有阴刻“燕翼围”三字,门设三道,进深2.25米。第一道拱形石框对开铁门,高2.47米,宽1.26米,铁门板厚0.1米,石门框宽0.38米、厚0.18米;第二道活动栏门,两壁留有宽0.15米,深0.18米的壁槽,必要时插上拦门板,形成厚0.1米的大门拦板;第三道对开坚厚木门,板厚7厘米关后上大木黄闩,两边有壁洞固闩。第二道门顶有一漏斗水池,可防火攻。

    进门有阶梯登楼,二三两层有1米宽的楼廊环通,盖有廊檐。房间内空长5米,宽2.87米,炮阁间内空长7米、宽2.87米。方围对角四边,以靠角首间外伸2米,筑成炮角,每层炮角有5个枪眼(三大两小),可全方位监视围外动态,第四楼负有全面作战功能。有58个枪眼(大19、小39),外形似窗。二三两层枪眼的内侧砌有小门(4.8尺×1.8尺)可关可开。枪眼有通风、透光、监视、射击功能。环通过道以0.85米宽墙体顶面为路面,来往十分方便。过道有四个排污孔,以石槽伸外。

    备战备荒是燕翼围的设计特点。围内有二口暗井,一是水井,二是埋藏万余斤木炭和蕨粉围旱井。平时填土封闭,战时困危,才掘井自救,有水、火、粮可用。在门旁挖有一口常用水井。筑围火砖(32公分×19公分×7公分)是就近筑窑烧制的,现桂花树下,仍可掘见老窑遗址。

    燕翼围落成后,46岁的福之公又建“永臧围”,坐落于,四层方围,每层16间房,共64间。内外风格与燕翼围相同,只不过二、三层未夹砌泥砖。建造时间也有十余年之久。后又在背夫岭下,筑起“光裕围”,高三层,每层24间房(含四座守角)共72间房。福之公有三子,每子筑有一座守围。

    燕翼围坚固无比,可防火防攻防炸。320年来,经受了各种战火的考验,仍旧巍然不动,完好如初。1938年9月,日军飞机轰炸杨村,以高守围作中心投放炸弹,炸毁民房10间、教室1间,而高守围仅在顶层炸开一个2.7米宽的V形缺口,墙壁只留下斑斑弹痕而已,围内人员无一伤亡。

   “燕翼围”的落成,为杨村客家区增光添彩,引来参观者甚众。道光二十九年赣州府道台周玉衡巡乡到杨村,住在“燕翼围”赖嘉谟家,登楼远览,赞不绝口。改革开放后,“燕翼围”成了客家围屋的代表作,不少中外学者慕名前来考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赣文化—古韵悠存—走进赣南围屋燕翼围
在赣粤边境九连山下的龙南县杨村镇,遍布客家围屋,其中有座建造奇特高大雄伟的“燕翼围”,如鹤立鸡群。相传明末清初,粤赣边境战火纷飞,其时杨村常常烽烟滚滚,举村皆惊。家道殷厚的赖福之和弟弟上赠、上球,奉祖敬溪公和父郁华外出避难,原想到黄塘高围亲戚家一躲,岂料对方无义,杀了探问的孝古子,于是改奔黄牛石避乱。待事息返回,只见“庐舍已为灰烬,闾井萧索,鸡犬不闻”。赖福之饮恨思痛,念及“高筑墙,广积粮”古训,萌生建造高守围的构想,禀父告准。于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延请丰城名师工匠购料始筑。据说,起基用去大花边一大谷斗(收割水稻工具)。因工程浩繁,耗资巨大,费尽二十七年工夫,历经三代,其长孙济斯三岁时,庞然大物的“燕翼围”才矗立起来,因其高大固守,俗称“高守围”。燕翼围坐落于龙南县杨村镇圩镇中心鲤鱼寨下,门向东,是座四层楼高、层层环通的砖木结构方形围。高14.3米,长41.5米,宽31.8米。对角四...
· 江西-赣南客家围屋
赣南客家围屋是客家客属居住地仅存的并具有神奇色彩的民居,围屋建筑装饰展示了灿烂的客家文化风采。龙南“天下第一围”的关西新围和杨村的燕翼围都是赣南的客家民居的杰出代表。前者更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石”。关西新围远眺燕翼围
·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客家围龙屋与圆土楼之异同
客家民居多种多样,有围龙屋、圆土楼、四点金、五凤楼、锁头屋等,最著名的是围龙屋和圆土楼。围龙屋与圆土楼(以下简称“圆楼”)都是极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它们在外形、构造、功能和产地等方面各有异同。在书籍、报刊和互联网上,多有把围龙屋和圆土楼混同或张冠李戴的,为此,下面我们就两者的异同作一介绍。圆楼以其独特的正圆的外形和全封闭的构造,较早为世人所知,并向海内外推介,受到外界高度的重视和极高的评价。圆楼被誉为“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闽西的圆楼已成了旅游的热点。圆楼的产地主要在闽南、闽西,粤东北的大埔县也有。闽南即福建漳州等地,是福佬人的聚居地。也就是说,圆楼不是客家人特有的民居。由于闽南的圆楼建造时间较早,有专家推测,闽西的圆楼是从闽南那里学来的。围龙屋是只有客家地区才有的一种民居,主要分布在粤东北的梅州地区。那里有成百上千大大小小的围龙屋,有的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
· 江氏客家围屋
江氏客家围屋位于贺州市莲塘镇。乃属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建筑之一。围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占地20多亩整座建筑平面呈方形,有高墙与外界相隔,屋宇、厅、堂、房、井布局错落有致,有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也有江南建筑的风味,回廊、屋檐、挡风板、梁柱雕龙画凤,富丽堂皇,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创造力。防御系统齐全,了望台周围枪眼分布合理,易守难攻,有江南紫禁城之称。是典型的客家建筑艺术的结晶,充分体现了古代客家人的聪明才智。
·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围屋里的百岁老人
2004年4月29日围屋里的百岁老人居住在江西龙南县关西镇关西围屋内的百岁老人李庆娣。李庆娣老人今年100岁整。她平日非常乐观,喜欢食,每天还挑水、种菜,干些简单的家务活。经专家考证,老人居住的这座始建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的关西围屋,是迄今国内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结构、功能最为齐全的一处有代表性的江西赣南客家围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