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道教文化—青衣羌与瓦屋山道教源流
四川眉山地区洪雅县境内的瓦屋山,是古代蜀中著名的道教仙山。瓦屋山以海拔2830米的气势,矗立在川西盆地。时至今日,作为四川境内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其清幽典雅的神仙境界,令国内外游人流连忘返。瓦屋山是张陵在蜀中创教的据点,具有悠久的道教历史源流,渗透着少数民族文化的神韵。本文对此问题作一探计,以展现瓦屋山道教文化古朴风貌。
一、瓦屋山地区的青衣羌人皈依道教
洪雅瓦屋山地处青衣江流域,秦汉时期的主要居民是羌人。这支羌人因生息在青衣江上游,人们称之为青衣羌。源自芦山的青衣江,因羌人归附汉朝,又称为平羌水。汉武帝天汉四年(前97年),在青衣江流域设立西部都尉。当时西部都尉有两个:一个治所在旄牛,专门治理青衣羌等少数民族;一个治所在青衣,专门治理当地的汉人。东汉延光元年(122年),改西部都尉为蜀郡属国都尉。青衣羌人曾建立青衣羌国,顺帝阳嘉二年(133年),青衣江王子心慕汉制,上书请示内附。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年),为治理青衣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开始设立洪雅镇。北周在军事要地设立军镇,洪雅镇就属于这种军镇,此为洪雅命名之始。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始改洪雅镇为洪雅县。洪雅处于西南民族走廊地带,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纵贯境内,是各族文化交会之地,有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遗存。根据近代现代考古发掘的成果,青衣江流域汉晋时期的墓葬和遗址甚多,东汉大型墓前石刻的数量,更是居四川省之冠。
东汉顺帝(126~144)时,张陵入蜀传教,开始建立道教教团的创业活动。张陵为青衣羌多姿多彩的文化所吸引,他率弟子奔赴青衣江流域,建立起平冈治教区,青衣羌人很快受大道的感化,成为奉道的五斗米道道民,洪雅瓦屋山道教源流从此产生。从张陵蜀中传教的历史可以看出,青衣羌是最早皈依五斗米道的少数民族,平冈治是张陵早期传道建成的道治。因此,洪雅瓦屋山道教源远流长,实为巴蜀道教发祥地之一。
张陵之所以选择巴蜀传道,具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蜀中自秦汉以来,就盛行黄老之学,这里民风淳朴自然,老百姓容易接受教化。当时巴蜀在中原人眼光里,被视为西南夷居住之地,这里少数民族的祭祀巫风兴盛,有利于创建道教的经法制度。东汉的巴蜀地处西南一隅,远离东汉统治者的中心,在巴蜀教教团,不容易引起统治者的注意。下因为如此,张陵审时度势,进入蜀中传播道教。
张陵在洪雅瓦屋山传道,最具说服力的证据,是立于洪雅县易俗乡的《张道陵碑》。作为五斗米道的一道重要碑文,此碑在宋代就引起金石学家的注意,宋洪适将碑文收录入他编撰的《隶续》,并著录为《米巫祭酒张普题字》。《隶续》卷三《米巫祭酒张普题字》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