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道教文化—青衣羌与瓦屋山道教源流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54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道教文化—青衣羌与瓦屋山道教源流,   四川眉山地区洪雅县境内的瓦屋山,是古代蜀中著名的道教仙山。瓦屋山以海拔28

    四川眉山地区洪雅县境内的瓦屋山,是古代蜀中著名的道教仙山。瓦屋山以海拔2830米的气势,矗立在川西盆地。时至今日,作为四川境内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其清幽典雅的神仙境界,令国内外游人流连忘返。瓦屋山是张陵在蜀中创教的据点,具有悠久的道教历史源流,渗透着少数民族文化的神韵。本文对此问题作一探计,以展现瓦屋山道教文化古朴风貌。
一、瓦屋山地区的青衣羌人皈依道教
    洪雅瓦屋山地处青衣江流域,秦汉时期的主要居民是羌人。这支羌人因生息在青衣江上游,人们称之为青衣羌。源自芦山的青衣江,因羌人归附汉朝,又称为平羌水。汉武帝天汉四年(前97年),在青衣江流域设立西部都尉。当时西部都尉有两个:一个治所在旄牛,专门治理青衣羌等少数民族;一个治所在青衣,专门治理当地的汉人。东汉延光元年(122年),改西部都尉为蜀郡属国都尉。青衣羌人曾建立青衣羌国,顺帝阳嘉二年(133年),青衣江王子心慕汉制,上书请示内附。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年),为治理青衣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开始设立洪雅镇。北周在军事要地设立军镇,洪雅镇就属于这种军镇,此为洪雅命名之始。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始改洪雅镇为洪雅县。洪雅处于西南民族走廊地带,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纵贯境内,是各族文化交会之地,有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遗存。根据近代现代考古发掘的成果,青衣江流域汉晋时期的墓葬和遗址甚多,东汉大型墓前石刻的数量,更是居四川省之冠。
    东汉顺帝(126~144)时,张陵入蜀传教,开始建立道教教团的创业活动。张陵为青衣羌多姿多彩的文化所吸引,他率弟子奔赴青衣江流域,建立起平冈治教区,青衣羌人很快受大道的感化,成为奉道的五斗米道道民,洪雅瓦屋山道教源流从此产生。从张陵蜀中传教的历史可以看出,青衣羌是最早皈依五斗米道的少数民族,平冈治是张陵早期传道建成的道治。因此,洪雅瓦屋山道教源远流长,实为巴蜀道教发祥地之一。
    张陵之所以选择巴蜀传道,具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蜀中自秦汉以来,就盛行黄老之学,这里民风淳朴自然,老百姓容易接受教化。当时巴蜀在中原人眼光里,被视为西南夷居住之地,这里少数民族的祭祀巫风兴盛,有利于创建道教的经法制度。东汉的巴蜀地处西南一隅,远离东汉统治者的中心,在巴蜀教教团,不容易引起统治者的注意。下因为如此,张陵审时度势,进入蜀中传播道教。
张陵在洪雅瓦屋山传道,最具说服力的证据,是立于洪雅县易俗乡的《张道陵碑》。作为五斗米道的一道重要碑文,此碑在宋代就引起金石学家的注意,宋洪适将碑文收录入他编撰的《隶续》,并著录为《米巫祭酒张普题字》。《隶续》卷三《米巫祭酒张普题字》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道教文化—瓦屋山与道家渊源
“蜀国多仙山”,在四川盆地西沿洪雅县境内的瓦屋山就是一座秀拔群峰的仙山。由于它海拔2830米,高矗云汉之中,神秘幽深、奇观迭出,明清以来曾被冠以“妖名”从正史中删除,致使这座曾与峨眉共同媲美天下的仙山销声匿迹,几乎被世人忘却。1993年5月建立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后,笔者陆续收集到一些史料,结合当地地名和口碑,试图拂去尘埃,还原瓦屋山的历史面目。瓦屋山——青羌之肆羌人祭礼青衣神的图腾崇拜地《蜀记》载老子出函谷关与关令尹喜相约:“千日后到成都青羊肆寻吾”。青羊之肆在哪里?在成都吗?否,因为老子所在的年代还未建成都,这里的“成都”只是蜀地的代称。青羊肆是青羊宫吗?也不是。因为青羊宫是在唐代唐玄宗时,将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的故宅故作道观的。更重要的是老子到四川的年代,正是蜀王蚕丛去世不久,青衣江边的羌人正为他们的青衣神举行规模空前的祭祀活动的年代。《说文解字》载,羊字通羌,肆与祀同。蚕丛时期的青羊肆...
· 巴蜀文化—道教文化—道教与成都曲艺
在四川城乡的茶馆,书场等公共娱乐场所,随处都可以欣赏到曲艺艺人的表演。富贵人家每逢喜庆,也请曲艺艺人到家中"出堂会"。有一首嘉庆年间的《锦城竹枝词》描写当时成都的曲艺发展盛况:"清唱扬琴赛出名,新年杂耍遍蓉城,淮书一阵莲花落,都爱廖儿"哭五更";"萧条市井上初灯,取次停门顾客疏,生意数他茶馆好,满堂人听说评书"。民国时,四川曲艺仍很流行,街头巷尾、茶馆酒肆、烟馆妓院、旅店栈房等都有曲艺艺人的活动身影。城市里还出现了曲艺书场在茶馆里请曲艺艺人综合演出或专场表演。如成都的"芙蓉亭"、"锦江茶楼"等都是有名的曲艺演出场地。三、四十年代,成都曲艺界涌现了李德才的杨琴、贾树山的竹琴、曾炳昆的相书和李月秋的清音,被誉为四川曲艺界的"四绝"。其中,四川曲艺中的竹琴:又称道琴,原是道士劝善说道时用的一种古老说唱艺术,以竹筒鼓、简板和碰铃为伴奏乐器,民国初年始称竹琴。竹琴一般由一位艺人自打自唱,也有四、五人...
· 巴蜀文化—道教文化—道教渊源
道教是我国古老的宗教,早于世界其他各种宗教。在五千年前,我国就出现了道家。《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曾至肃州空洞(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开天经》云广成子为老子的化身。)《抱朴子内篇》云:“黄帝西见黄子,受九品之方,过空桐,从广成子受自然之经。”广成子居空桐山,授黄帝自然之经,是为道家传道之始。我国原始时代,人群处于愚昧状态,备受自然界的各种威胁,在人们尚不能掌握自己命运,处理周围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于是崇拜自然、信仰鬼神,为求避祸求福,沟通天人之间、神鬼之间的信息,开始出现了巫师。殷人尚鬼、重巫祝。巫,为人们占卜吉凶祝福。祝,取悦于神,以沟通人之间的信息。人们依靠巫祝,来申达自己的愿望和祈求,改变现状,以求安居乐业。至周代,人们进一步探索神仙的踪迹,战国时期,尤为特出。庄子《逍遥游》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 巴蜀文化—道教文化—道教发源地鹤鸣山
位于大邑城北12公里的鹤鸣乡,汉代张陵曾在此修炼,创立道教,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得名。主要古迹有柱腰岩、二十四洞、天谷洞、送仙桥、迎仙桥、解元亭、双鹤楼等。
· 巴蜀文化—道教文化—道教与中医渊源相通
中华文化从源而论,与道家关系最钜。道家流派的名称,形成虽较晚,要到汉初随九流而定名。但其渊源就有道籍文献可考者,可上溯至商初伊尹,至周时老子《道德经》已是集其大成,这还不包括道家思想的初始阶段,要上推到黄帝之时。《汉书·艺文志》载道家古籍,列第一的就是《伊尹》五十一篇。此书早佚,连《隋书·经籍志》亦不见著录,但近年来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伊尹·九主》佚文,不仅使我们对《伊尹》这一部早期道家典籍能有一个粗略的了解,而且证实了道学的产生与天道实密不可分。例如,无名、有名是《老子》之学的一个中心,而《伊尹·九主》认为"名"就是从天道中产生的。其文说:"天乏(范)无(名),复生万物,生物不物,莫不以名。"所谓"天范",就是"天道",就是天的本体和天的运行规律,放曰"无名"。"名"既是天道的产物,那么万事万物,由此而生,莫不有名。《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于此可以找到注脚。中医学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