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节日习俗—腊月系列的悠长节日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9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节日习俗—腊月系列的悠长节日,俗话说得好:吃鱼没有钓鱼香。香就香在充满期盼的过程,至于结果,有时反倒不是惟

  俗话说得好:吃鱼没有钓鱼香。香就香在充满期盼的过程,至于结果,有时反倒不是惟一追求的东西了。旧时过年也是这样,如果没有过年之前腊月特有的年节气氛铺垫,过年的气氛也不会那浓郁、隽永,那样格外诱人怀想。
  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家家户户忙着腌腊肉,炊烟起处,腊肉飘香。虽然距过年尚有一个月,但各种与过年有关的民俗节目便粉墨登场、好戏连台了。
  最早的一个节日是腊八节。过腊八节之俗源于上古时代的冬祀与腊祭,后才将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而过腊八节吃腊八粥,则与纪念释迦牟尼此日成佛的佛粥等仪典有关。腊八粥为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熬成。而一般民间煮腊八粥,俗称腊八稀饭的,则主要以粳米、杂豆、栗子、白果、莲子、苡仁为配料。更简单的则主要以白菜、萝卜、挂面、腊肉丁等合煮,反正凑够八样算事。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上小学时,就吃过这样的腊八粥,对于平时只吃过菜稀饭、红苕稀饭或白稀饭的孩子来说,内容丰富、醇香鲜美的腊八粥可是平日难得品尝的一道美味。
  腊八稀饭尚余香在口,大约一周以后,腊月十六又有一个小节庆,这个节庆俗称倒牙,又叫祷牙。一般老成都人因平时十天半月才能沾点荤腥,所以干脆把这天吃肉叫打牙祭,就像古人行祭一样隆重。和平时不同,腊月十六牙祭是一年之中最后一个牙祭日,因此各家各户,有钱没钱的,这一天都要想方设法美食一顿。这个小小的民间美食节,可以视为除夕夜吃年夜饭大餐前一次愉快的预演。
  牙祭打后再过一周,这时便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便是民俗气氛特别浓厚的祭灶日了。民间传说,灶王爷是玉帝派到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这天就要上天向玉帝回报。故民间均以酒果、糕饼、纸帛设祭,叫送灶,并备纸马以供灶神升天之用。我记得旧时祭灶那天,我家和其他老成都人家一样,吃过晚饭,就高兴地将灶上锅头打整得干干净净。接着就在旧灶王爷神像前点点香烛,摆上酒果,还有那又胶又沾的白麻糖也是断不可少的,俗信认为似此便能粘住灶神之口,免得灶神说不利于自己的话……烛光摇曳、香烟袅袅的送灶仪式固然显得有几分神秘。但在孩子的眼中看来,灶神的形像和有关传说毕竟有些飘渺杳远,而可以实实在在感觉得到的,只是在一系列戏剧般的仪式中,大人们那种希冀平安、幸福的美好心愿与家里的温馨祥和氛围。
  送走旧灶神的第二天,既是换贴新灶神的日子,也是各家各户打扬尘的日子。全家动手,不仅将平时难得打扫、悬在高高瓦缝与梁柱间的蛛网尘灰扫荡净尽,而且将整个屋子都打整得焕然一新。这一天,已经是腊月二十四,离过年只有几天了。人们怀着辞旧迎新的感喟与冀盼,在兴奋与忙碌的风俗节目中度过了腊月系列的悠长节日后,终将迎来一年一度年节的高潮与又一岁富含希望的新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节日习俗—领歌节羌族节日习俗
羌族节日习俗。主要流行于茂县北部的羌族聚居山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只有妇女参加。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沙朗。她看到人间的男子总是愁眉苦脸,便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日来到一个海子边唱歌跳舞。嘹亮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引来了许多妇女,她们跟着唱跟着跳。从此,每年这一天,沙朗都到海子边来教妇女们唱歌跳舞。荒淫的寨首想霸占沙朗,沙朗在妇女们的帮助下回到了天庭,从此再也没有到过人间。人们十分怀念她,便于每年五月初五这天到海子边唱歌蹯,渐渐形成了领歌节。早晨,妇女们在一位资历较深的老大姐的率领下,带着祭品和食品,来到寨子附近的海子边,向沙朗敬献供品,祈求庇护。然后,围成一圈,手牵手跳起沙朗舞。黄昏时,妇女们踏上归程。到家后,男人们忙着向她们讨教唱歌跳舞的技艺。
· 巴蜀文化—节日习俗—除夕苗族节日习俗
苗族节日习俗。每年除夕,各家去溪边河畔挖来几株叶片逆水的菖蒲,扯一些乌泡叶、桃花枝,晚上将它们放进鼎罐中煨一罐水。水热后倒入盆中,全家坐下。据说,用这种水洗了脚,能防止蚊虫叮咬。顺序从长辈开头,晚辈收尾,讲究慢而仔细。苗族谚语说:“大年三十洗好脚,出门处处有着落。”一年中遇到什么顺心事,便会归功于除夕夜洗好了脚,否则认为是没洗好脚。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巴蜀文化—节日习俗—蔡侯会汉族节日习俗
蔡侯会----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夹江县一带。每年农历八月举行。夹江是著名的纸乡,纸坊众多。广大造纸艺人奉蔡伦为祖师,家家供奉蔡伦神像。农历八月正值新竹未沤好、旧料已用完的闲暇之期,艺人们便集资办蔡侯会。届时,蔡侯庙内张灯结彩,唱川戏,演木偶,十分热闹。艺人们或杀猪宰羊,举家欢庆;或携带礼物,探亲访友。此习俗现有部分内容流传。
· 巴蜀文化—节日习俗—城隍出驾汉族节日习俗
城隍出驾----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为城隍会、劝农大会、清明会等民间集会上举行的一种城隍出巡活动。每逢上述节日,便将城隍和二位娘娘的木雕神像从庙中抬出,穿街过巷。神像后面跟着舞龙灯和跳狮子的队伍、阴差的扮演者、载歌载舞的戏曲演员、手捧香盘的男女居士、身披袈裟的僧人以及其他善男等。街道两旁的人家,均在门前陈设香案迎接城隍。该习俗现已不存。
· 巴蜀文化—节日习俗—羌年羌族传统节日
羌年羌族传统节日。又称小年,每年农历十月一日举行。在茂县一带,过羌年有特殊规定:当年全寨没有成年人死亡才可过羌年,否则只能过春节(大年)。节日这天,人们停止劳动,在家中团聚。各家用面粉做成的小鸡、小羊、小牛等祭品祭祀祖先和神灵。有的村寨还要杀羊敬神,把羊血撒到神树林中,羊肉平均分配给各家。然后,青年男子们载歌载舞到各家祝贺。人们畅饮咂酒,众人合唱喜庆歌,由老年人领唱,共跳锅庄舞和皮鼓舞,庆祝丰收。节日期间,还开展推杆等民族体育比赛活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