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赣文化—古韵悠存—走进赣南围屋燕翼围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1
转发:0
评论:0
赣文化—古韵悠存—走进赣南围屋燕翼围,   在赣粤边境九连山下的龙南县杨村镇,遍布客家围屋,其中有座建造奇特高大雄伟的

    在赣粤边境九连山下的龙南县杨村镇,遍布客家围屋,其中有座建造奇特高大雄伟的“燕翼围”,如鹤立鸡群。相传明末清初,粤赣边境战火纷飞,其时杨村常常烽烟滚滚,举村皆惊。家道殷厚的赖福之和弟弟上赠、上球,奉祖敬溪公和父郁华外出避难,原想到黄塘高围亲戚家一躲,岂料对方无义,杀了探问的孝古子,于是改奔黄牛石避乱。待事息返回,只见“庐舍已为灰烬,闾井萧索,鸡犬不闻”。赖福之饮恨思痛,念及“高筑墙,广积粮”古训,萌生建造高守围的构想,禀父告准。于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延请丰城名师工匠购料始筑。据说,起基用去大花边一大谷斗(收割水稻工具)。因工程浩繁,耗资巨大,费尽二十七年工夫,历经三代,其长孙济斯三岁时,庞然大物的“燕翼围”才矗立起来,因其高大固守,俗称“高守围”。

     燕翼围坐落于龙南县杨村镇圩镇中心鲤鱼寨下,门向东,是座四层楼高、层层环通的砖木结构方形围。高14.3米,长41.5米,宽31.8米。对角四边有守阁炮楼,占地面积1367.58平方米,内空面积334.17平方米。全围以大门和厅堂为中轴,每层对称建房34间,共136间房,建筑面积3741.12平方米,四面高墙是封闭建筑,只留底层一条大门出入。檐高12.8米,砖石结构,上下八尺为长方体花冈石(麻条石),即基墙地下深8尺(2.67米),宽8尺,地面部分高8尺,厚4.35尺(1.45米),其上砌火砖,围边墙周长173.68米,共砌花冈石1910.55立方米,坚不可摧。第二、第三两层墙厚1.45米,面砌火砖,中间夹砌泥砖,有汲潮保温作用。第四层以面壁火砖墙(厚0.6米)升高1.9米为檐墙,余0.85米墙顶为过道路面。瓦背为小块阴阳瓦,剪角瓦面,可防风。栋高14.3米,瓦角不露檐,顶端衔接火砖,以防火攻。正扇和檐扇内墙厚0.35米,顶层内侧檐扇以木板屏风代之。大门顶上有阴刻“燕翼围”三字,门设三道,进深2.25米。第一道拱形石框对开铁门,高2.47米,宽1.26米,铁门板厚0.1米,石门框宽0.38米、厚0.18米;第二道活动栏门,两壁留有宽0.15米,深0.18米的壁槽,必要时插上拦门板,形成厚0.1米的大门拦板;第三道对开坚厚木门,板厚7厘米关后上大木黄闩,两边有壁洞固闩。第二道门顶有一漏斗水池,可防火攻。

    进门有阶梯登楼,二三两层有1米宽的楼廊环通,盖有廊檐。房间内空长5米,宽2.87米,炮阁间内空长7米、宽2.87米。方围对角四边,以靠角首间外伸2米,筑成炮角,每层炮角有5个枪眼(三大两小),可全方位监视围外动态,第四楼负有全面作战功能。有58个枪眼(大19、小39),外形似窗。二三两层枪眼的内侧砌有小门(4.8尺×1.8尺)可关可开。枪眼有通风、透光、监视、射击功能。环通过道以0.85米宽墙体顶面为路面,来往十分方便。过道有四个排污孔,以石槽伸外。

    备战备荒是燕翼围的设计特点。围内有二口暗井,一是水井,二是埋藏万余斤木炭和蕨粉围旱井。平时填土封闭,战时困危,才掘井自救,有水、火、粮可用。在门旁挖有一口常用水井。筑围火砖(32公分×19公分×7公分)是就近筑窑烧制的,现桂花树下,仍可掘见老窑遗址。

    燕翼围落成后,46岁的福之公又建“永臧围”,坐落于,四层方围,每层16间房,共64间。内外风格与燕翼围相同,只不过二、三层未夹砌泥砖。建造时间也有十余年之久。后又在背夫岭下,筑起“光裕围”,高三层,每层24间房(含四座守角)共72间房。福之公有三子,每子筑有一座守围。

    燕翼围坚固无比,可防火防攻防炸。320年来,经受了各种战火的考验,仍旧巍然不动,完好如初。1938年9月,日军飞机轰炸杨村,以高守围作中心投放炸弹,炸毁民房10间、教室1间,而高守围仅在顶层炸开一个2.7米宽的V形缺口,墙壁只留下斑斑弹痕而已,围内人员无一伤亡。

    “燕翼围”的落成,为杨村客家区增光添彩,引来参观者甚众。道光二十九年赣州府道台周玉衡巡乡到杨村,住在“燕翼围”赖嘉谟家,登楼远览,赞不绝口。改革开放后,“燕翼围”成了客家围屋的代表作,不少中外学者慕名前来考究。

    1994年8月,我国台湾学者以及美国学者特来考察,并且还到杨太湾新屋围考察拍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走进赣南围屋燕翼围
在赣粤边境九连山下的龙南县杨村镇,遍布客家围屋,其中有座建造奇特高大雄伟的“燕翼围”,如鹤立鸡群。相传明末清初,粤赣边境战火纷飞,其时杨村常常烽烟滚滚,举村皆惊。家道殷厚的赖福之和弟弟上赠、上球,奉祖敬溪公和父郁华外出避难,原想到黄塘高围亲戚家一躲,岂料对方无义,杀了探问的孝古子,于是改奔黄牛石避乱。待事息返回,只见“庐舍已为灰烬,闾井萧索,鸡犬不闻”。赖福之饮恨思痛,念及“高筑墙,广积粮”古训,萌生建造高守围的构想,禀父告准。于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延请丰城名师工匠购料始筑。据说,起基用去大花边一大谷斗(收割水稻工具)。因工程浩繁,耗资巨大,费尽二十七年工夫,历经三代,其长孙济斯三岁时,庞然大物的“燕翼围”才矗立起来,因其高大固守,俗称“高守围”。燕翼围坐落于龙南县杨村镇圩镇中心鲤鱼寨下,门向东,是座四层楼高、层层环通的砖木结构方形围。高14.3米,长41.5米,宽31.8米。对角四...
· 江西-赣南客家围屋
赣南客家围屋是客家客属居住地仅存的并具有神奇色彩的民居,围屋建筑装饰展示了灿烂的客家文化风采。龙南“天下第一围”的关西新围和杨村的燕翼围都是赣南的客家民居的杰出代表。前者更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石”。关西新围远眺燕翼围
· 赣文化—古韵悠存—邓家老屋九十九房
位于分宜县湖泽乡尚睦村的这座古宅名叫邓家老屋,原名立三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当时有个叫邓勋的商人,随父辈从广东嘉应州(现为梅州),迁于分宜白田村,并在袁河两岸做油生意发家致富,尔后定居于尚睦村,在此建起了这幢客家风格的老屋,始建于乾隆中期,经过十六年至嘉庆十年(1805年)方建成竣工。老屋占地约十五六亩,四周以砖墙围绕,据说有99间房,从外面看,很像一个环形防御堡垒,现在住了约1百多人,都是一个家族。
· 赣文化—古韵悠存—走进沉默的白鹭古村
这里是江西赣县北部的白鹭古村,那一幢幢雄壮巍峨的客家古祠默默地诉说着古村昨日的辉煌,那些精美绝伦的雕梁画栋让人怀古幽情。就让《游遍天下》为读者翻开这幅历史的美丽画卷;就让那流淌了千万年的鹭溪引领我们走进我们的“往日家园”——白鹭古祠堂。远山抹上了一层微光,天亮了。一轮红日在黑沉沉的山梁背后缓缓探出头来,古老的白鹭村又迎来了新的一天。那条自东向西逶迤而来的鹭溪,象玉带一样飘过白鹭村。流淌了千万年的鹭溪依旧水声潺潺,它记录了白鹭村的起源,也见证了白鹭村的兴衰。这里曾经是一个白鹭成群的世界。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最美的画卷,历史在这里写出了不朽的诗篇。这就是江西赣南的白鹭村,客家人迁居于此,那一栋栋巍峨的祠堂就是他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们和白鹭的青山秀水一起构成了客家人的美丽家园。白鹭村位于江西赣县北部。江西赣南是客家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人的摇篮,也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白鹭早在商周时期便已形成人类聚...
· 赣文化—古韵悠存—江西最大古宅“十都大屋”
十都大屋,坐落于广丰县十都村的中东部,它建于清代乾隆十三年,是当时纸商王直贤所建,故又名“直贤大屋”。据《王氏世谱》所载,十都肇基于元初,始祖童姓开始居住,王姓于南宋嘉熙年间,因战乱从山西太原迁至江山保安,后移居广丰十都。只要顺着古街道,由东往西走到村子的中东部,十都大屋就静立在游览者的面前,在200多年的风雨飘摇中,大屋也依然卓尔不群。十都大屋占地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780米,单层砖木结构,大屋内厅、堂、室、廊布局错落有致,除厅堂、风道外,有房间108间,小井2口,青石栏杆、鱼池4个,大小天井36个,青石推槽式圆门3个。文物考古专家称,十都大屋是目前江西省遗存最大的古民宅。鲜为人知的故事据王家后人介绍,因为王直贤的纸业生意越做越大。不久,他想要置份家业,买田建房,他来到了一个上海纸商家里,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朋友。朋友问他生意如何?他回答日进斗金。同时,他很想建一幢100多间的大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