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文化—古韵悠存—石城客家古寨堡
赣文化—古韵悠存—石城客家古寨堡, 在石城县的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座座被专家誉为“江南古堡”的古寨堡。这些古
在石城县的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座座被专家誉为“江南古堡”的古寨堡。这些古寨堡虽遭自然和人为不同程度的损毁,残存下来的依然雄风犹存,记录着客家人设寨避侵,择地防卫的厚重历史。
据史料记载,从中原迁徙到石城的客家先民,为躲避战乱和匪患,自元代开始就建筑山寨,至清代咸丰年间,当地官绅、富豪、家族为保护人身安全和家财更是遍择险要山巅筑山寨,形成修建寨堡高潮,县境内有大小山寨近百座。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古寨堡的防御功能在现代兵器面前大打折扣,寨堡开始走向衰落,并多被废弃。目前,残存有通天寨、石马寨、红石寨、胜石寨等近20座古寨堡。
石城客家古寨堡大多选择临近村庄、四面陡峭突兀但山顶平坦宽阔的山头,依山建寨。山寨的外围选择险要处用石头砌有寨墙,寨墙上建有寨门、寨堡、射孔等,形成完备的防御体系。古寨内有完备的生活设施,除建有足够的堡垒式民房外,生活所需和防御必备的水井、马坊、粮仓、炮台、药库等一应俱全。有的大寨堡面积达五六平方公里,还有水田、藕池、菜地、果园、寺庙,可进行农耕生产和长期固守。古寨堡一般独立成寨,也有的寨寨相连,还有的建有寨中寨,形成相对独立又遥相呼应的防御体系。
古寨堡经过数百年的沧桑变迁,其原有的防御功能不复存在,但其新的旅游价值和客家历史研究价值凸显出来。如今,古寨堡已得到石城县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的重视,保护、修复、开发、利用好古寨堡这一客家先民防卫体系的杰作,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古寨堡定将在大批游客面前再现昔日雄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赣文化—古韵悠存—钓源古村“五奇”
距江西吉安城西约十几公里处,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后裔聚居的古村落———钓源。走近钓源,如同观赏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明清景画;置身钓源,尤如穿越时空隧道,熔入明清时代的社会生活。远眺近观,举目所及的青山碧水,长道短巷,宅院重檐,以及深隐其中的神幽奇绝,无不令人生发出问古风之悠远,寻流韵之长传的雅兴情思……“太极八卦”布局奇钓源村由渭溪和庄山两个自然村组成。呈现东西走向,有如道家太极图“S”形中分线的长安岭,为钓源村南向的自然屏障。而太极图中分线的“太阳”中心区“少阴”位及“太阴”处,则分别将渭溪和庄山纳置其中。瑰美秀丽的钓源,不仅有天造地设的“太极图”,竟然还拥有俨然天成的“八卦形”。延绵于“太阴”处的庄山村,其北为横陈屏列的对门山,依东高西低地势一字形跌宕相连的十余口池塘贯穿全村,以二山夹一水,布成了传统八卦中象征美好吉祥的“离”卦。村中古建筑的布局,往往也依八卦成形。古建风格特色奇建...
· 赣文化—古韵悠存—安义千年古村群
![](https://imgs0.zupu.cn/news/201911251627/1/1238/66308f1c-23b3-474c-9c73-c948204370a7.jpg)
南昌北郊、梅岭西麓,安义县的罗田、水南、京台三自然村遥相毗邻、鸡犬相闻,村中保存着大量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令人驻足流连、叹为观止,被誉为是继婺源晓起、乐安流坑后发现的更具赣商文化特色的千年古村群。游览古村群,就像踏入了历史的门坎,一条蜿蜒曲折的古石板路越野连村,穿街串巷,曲曲弯弯地牵引你探寻着那昔日古集镇的繁华、古民居的艺术宝库。古街道上商铺林立,私宅犹如迷宫,墨庄书香四溢,戏台古韵犹存,古樟遮天蔽日,古井爽口清甜......,一派田园古村的沁人风韵。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旅游规划中心、东南大学旅游研究所、南昌大学旅游学院、江西师大旅游系等多位专家、学者及新闻界的记者,相继来安义考察了罗田、水南、京台的古民居建筑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古屋群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是南昌市继滕王阁、西山万寿宫后的又一个旅游亮点。为了进一步加快古村群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江西省...
· 赣文化—古韵悠存—千年古村蒲塘(二)
百年古宅还原先祖功勋时间走过几百年,那些昔日的繁荣是否还会留在大宅子里,固守着家族曾经的辉煌?走在古宅的青石小道上,一道道寸余深的凹槽抚摩着脚底,它仿佛在告诉我们,时间在每一处弥漫着它的张力,只是安静的小巷里依稀还能听到曾经绕梁的笑声。金溪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吴定安说,这些凹槽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因为古人为了使土车子耐用,轮子都要用铁皮包上。而土车子是当时出行的必备品,所有的东西都是用土车子从家推出来,也是用土车推进家门。就连妻子回娘家,也是丈夫用土车将妻子、孩子推回家的。如今的村落已找不到土车子的身影,但从青石板上深陷的凹槽上,可以想象,蒲塘村在鼎盛时期,漂亮的土车子推着有钱人家的小姐,去岳家的丈夫推着妻子、孩子,欢歌笑语一遍遍回荡在窄窄的巷间,这一切是多么动人的画面。岁月是残忍的,在青石砖堆砌的墙上雕刻出一道道班驳的痕迹。数百年来精工巧匠在门框、窗户上一刀一凿的杰作,早已变得模糊与残破,就...
· 赣文化—古韵悠存—千年古村蒲塘(一)
坐落于抚州市金溪县琉璃乡的千年古村蒲塘村,历史上曾有“文武世家”之誉。学文者,出过进士21人,官居高位者曾任过知府、枢密副使、监察御史,参与修撰明朝的《永乐大典》。学武者,有在明朝“因抗倭立功而官至参将”者。至明朝,蒲塘村发展到鼎盛时期,号称“千烟之厦”。至今在村里,除了造型精美的60多幢明清古建筑外,还随处可见珍贵的千年古树,无一处不折射出村落的古老与繁茂。这个村庄的古宅,蕴藏流传了数百年的神灵故事。2006年冬,我们走进蒲塘村,并留宿其间,试图从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千年古树中还原当初的繁华,同时,感受其中的神秘.世代严守“禁伐令”“久居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是蒲塘村给人的第一感觉,用葱茏烟树、恬静古朴来形容蒲塘村一点也不为过。进入村口,两棵参天古樟映入眼帘,两棵老树都过了550岁的“高龄”,至今一枝一叶都保存得完好。沿着泥泞小路步行入村,我们来到一棵1200岁“高寿”的罗汉松面前,老树虽...
· 赣文化—古韵悠存—宁都千年东龙古村
![](https://imgs0.zupu.cn/news/201911251627/1/1238/cfb78b53-72cb-4f12-937c-1075d8e6b287.jpg)
从宁都县城驱车东行50公里,再沿着崎岖山道蜿行数里,便来到了延绵千年之久的客家古村,清初著名文学家、“宁都易堂九子”之一的李腾蛟的家乡宁都东龙。东龙村坐落在宁(都)、石(城)交界的一片海拔500米左右的山间盆地上,四周青山环抱,清溪环流。据考,东龙村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967),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该村最大的特点是其“以人为本”的村落布局及“天人合一”的传统建筑理念。自建村伊始,李氏先祖们便依据周围环境的特点,在诸多山岭中选择了来路最长、山势最为雄伟的东龙岭、南桥岭作为该村的两大龙脉。其中一处,依照龙脉走势,高低错落地建成连片屋场,屋场中开掘出上百口大小不一的池塘,穿插其中。同时还从南、北两面的高山上引出两条清溪,弯弯曲曲地从村边流过,形成“山环水绕”之势,从而把整个村落融会在一片青山绿水之中。另一处就是宗祠。与宗祠相对应的是村中最大的神庙:玉皇宫。东龙村的另一大特色是其多姿多彩的古代...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