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文化—古韵悠存—千年古村蒲塘(一)
坐落于抚州市金溪县琉璃乡的千年古村蒲塘村,历史上曾有“文武世家”之誉。学文者,出过进士21人,官居高位者曾任过知府、枢密副使、监察御史,参与修撰明朝的《永乐大典》。学武者,有在明朝“因抗倭立功而官至参将”者。至明朝,蒲塘村发展到鼎盛时期,号称“千烟之厦”。至今在村里,除了造型精美的60多幢明清古建筑外,还随处可见珍贵的千年古树,无一处不折射出村落的古老与繁茂。这个村庄的古宅,蕴藏流传了数百年的神灵故事。2006年冬,我们走进蒲塘村,并留宿其间,试图从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千年古树中还原当初的繁华,同时,感受其中的神秘.
世代严守“禁伐令”
“久居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是蒲塘村给人的第一感觉,用葱茏烟树、恬静古朴来形容蒲塘村一点也不为过。进入村口,两棵参天古樟映入眼帘,两棵老树都过了550岁的“高龄”,至今一枝一叶都保存得完好。沿着泥泞小路步行入村,我们来到一棵1200岁“高寿”的罗汉松面前,老树虽经千年风霜,却不显苍老枯朽之态,藤根盘结,树高参云。罗汉松旁边是两棵古樟,其中一棵已900岁,屹然而立,树洞有“容人之量”,记者钻入其中,倍感凉爽,毫无压迫之感;另一棵樟树也经历了700年的风霜。至于仙人旧馆前的两株千年古柏,更为旧馆添上古味。
与我们随行的琉璃乡老书记徐水根说,这些古树全都是蒲塘村的“宝”,蒲塘村民风淳朴,历代都极为爱惜山上的一草一木。现在村里有山林2100余亩,村里的人谁都不会上山砍一棵树。以前,做饭、烧水用的是松针、落叶、脚柴、茅草甚至牛粪,就是没有正正经经的木柴。到如今,不少村民开始用上了液化气、燃煤,更没有人上山砍树来烧了。屋外的墙上,大多村民还保持着晒牛粪块的旧俗。村里的老人说,这些旧俗之所以还保持到今天,是因为有一道580年前的“禁伐令”。
是怎样一道“禁伐令”让村民们恪守至今?怀着好奇之心,我们在村口古“西成门”旁的一堵墙根下找到了这块刻有“禁伐令”的古老石碑,“禁伐令”的全文是“合众严禁:墩埂岭山不许窃取一枝一叶,犯者罚银十两,不服者,送官究治”,字迹入石三分,清晰可辨。据蒲塘家谱记载,“西成门”的修建时间为明代中叶的洪熙元年。洪熙元年为1425年,是明成祖朱棣之子、明仁宗朱高炽的年号,尽管他在位仅一年,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这就是说,“西成门”的建成距今有580多年了,禁伐令的颁发,恐怕还要早于“西成门”的建筑时间。“如窃一枝一叶,罚银十两”,这在过去是十分严厉的处罚。村民世世代代严守这一“禁伐令”,就连当年大炼钢铁时期,各地大量砍伐树木,但该村村民仍然千方百计保护这些珍稀古木,由此可见,当时村民已经意识到树木的重要性,生态环境不能随意破坏。蒲塘村民们爱护树木、禽鸟的环保情结,也令我们动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