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东北文化—历史溯源—哈尔滨城史纪元应起自清廷设官网之1761年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9
转发:0
评论:0
东北文化—历史溯源—哈尔滨城史纪元应起自清廷设官网之1761年,哈尔滨市这座有着光荣与辉煌历史的城市,其城史纪元应从何时起算,目前有四种说法

  哈尔滨市这座有着光荣与辉煌历史的城市,其城史纪元应从何时起算,目前有四种说法,一是1097年“霭建”(阿勒锦)出史年说,二是1115年女真建国说,三是1898年中东铁路开工说,四是1905年滨江关道设治说。笔者认为,哈尔滨城史纪元以1761年清廷在哈尔滨村设置网场的时间为宜。

  这是因为,哈尔滨城史纪元定为1097年或1905年都失之过早或过晚,而且有很多矛盾不能解决。首先是哈尔滨地名与阿勒锦(霭建)并没有音转关系,也就是说,哈尔滨地名的语言族属及释义并没有解决。如果以阿勒锦的出史时间为哈尔滨的城史纪元必将贻笑天下。其二是哈尔滨的历史区域概念与现代政区的区域概念没有分清,笔者认为,哈尔滨村和哈尔滨市本身的区域概念是不应包括阿勒锦村和现在的周边市县的。其三是沙俄出于侵略目的修建中东铁路的时间决不能作为哈尔滨的城史纪元,哈尔滨作为城市出现,中东铁路并不是决定因素,而且哈尔滨由渔村走向小城镇,在1898年前就已逐渐形成。其四是哈尔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如果以1905年为城史纪元,显得历史积淀不够深厚,也与哈尔滨城史的实际发展不符。

  哈尔滨名称释义与哈尔滨城史纪元是密切相关的,对地名语义的误释必然导致对城史纪元的误解。“霭建”(清以后改为阿勒锦),出现于辽代,女真语义为“城主之地”。而哈尔滨出现于明清之际,两地相距30里。阿勒锦村,在金代就村毁人亡,不在哈尔滨屯的区域之内,与哈尔滨根本不沾边。哈尔滨为蒙古语,义为“江边村”。因此,确定城史纪元的依据必须是同城同名同一区域的村镇所在。

  哈尔滨的城史纪元,定于1761年比较适当,因为这一年即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吉林省与蒙古郭尔罗斯分界设立官网,捕鱼贡鲜,得到清廷的批准并实施(见《呼兰府志》)。哈尔滨村在此次划界中被设立为官网,到1763年哈尔滨网场由山西太原府太谷县来的王姓人家,从“闲散满洲”手里承领过来,捕打贡鱼,这是有案可查的。哈尔滨的别称为晒网场,网场的设置,对哈尔滨村来说,是哈尔滨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由此也提升了哈尔滨的知名度。定这一年为哈尔滨的城史纪元是适当的。具体纪念日可选在10月31日,因为这一天(1905年10月31日)滨江关道的设治得到清廷的批复。这样就使哈尔滨城史纪元的纪念有双重意义,避免了城史纪元定的过早和过晚的问题。我们从国内国外一般城市的城史纪元看,也不都是以近代城市的形成时间来确定的。如“俄国确定莫斯科建城于1147年,是因为库赤卡大公在这一年为自己的这个小村庄围起了一道木栅栏”(见关成和《哈尔滨考》)。同样,国内一些城市的纪元也都是从各自有史籍记载的村史中选定公认的能够标志本地重大变化且可确知的年头为纪元起算时间。因为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个渐进的过程,没有哪一天能绝对确定乡村与城市的分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北文化—历史溯源—学者建议得到重视“哈尔滨城史纪元讨论”再次进行
11月21日,由哈尔滨市社科院主持召开了“哈尔滨城史纪元研讨会”。关于哈尔滨城史纪元的研究,曾于1991年、1992年在《新晚报》、《东方晨报》做过讨论,从专家学者到普通市民都参与其间。但由于各自依据不同,分歧较大,始终未能得出定论。去年6月26日,《黑龙江日报》刊登了省社科院研究员、国家级专家李兴盛的文章《哈尔滨何时诞生——关于以2005年10月31日作为哈尔滨建城百周年庆典的建议》。此文即出,引起史学界关注,纷纷来稿阐述观点。因此,又先后刊登了柳成栋的《哈尔滨设治之日即哈尔滨诞生之时》(8月6日)、段光达的《1905年是哈尔滨城市诞生之时吗?》(9月3日)、董凤山、刘学颜的《哈尔滨历史之源在金代》等相同和不同观点的文章。仍然是以往曾讨论过的三种主要观点,即金代定都上京会宁府(今阿城市)的1115年说,现代城市形成的1903年说,清政府批准设立哈尔滨关道的1905年说。8月25日,李兴盛...
· 东北文化—历史溯源—城市话语:哈尔滨历史之源在金代
哈尔滨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着“天鹅项下珍珠城”的赞美与冰城的称誉。这座紧挨着松花江畔的现代都市,她最初的地名被称呼为阿勒锦,满语意为“晒网场”(另一说为女真语“荣誉”)。从地名的沿革上推断,在清朝立国以后哈尔滨还不过是个鲜为人知的小渔村,到了清末的1904年,随着中东铁路的筑修,哈尔滨才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城市。因而,若论哈尔滨筑城史不过百年,论阿勒锦小渔村史,也顶多不超过二百年左右。其实,这不是哈尔滨的真正历史之源。为了溯其根脉,我们很有必要讲述一下发生在松花江流域的历史文明及文化。简言之,即渤海文化与金源文化。渤海文化创造于公元八世纪前后,其文明的策源地在松花江支流的牡丹江流域,渤海国历史及文化的兴盛在唐代中期。渤海国在辽河流域的契丹贵族兴起后,为辽所灭。都城与文化都毁灭于一场大火之中。到了宋辽时期,白山黑水广袤的区域由靺鞨演绎为女真之地。其中,在渤海国旧土牡丹江流域生活着的完颜...
· 东北文化—历史溯源—哈尔滨现存最早的庙宇:龙王庙
龙王庙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农历六月十三),宣统二年(1910年)8月7日,以监院界空为首的8名僧人住进龙王庙,并改道观为佛寺,取名镇江寺。每逢农历六月六日“龙王生日”时,举办法会,追荐亡灵,镇江寺有佛堂三间,禅堂三间,厨房二间。该寺在1932年9月哈尔滨水灾之后及1934年5月两次重修。哈尔滨解放后,镇江寺停止宗教活动,改做他用(据《哈尔滨市志·宗教志》)。根据《哈尔滨市志·宗教志》的记载,镇江寺应为哈尔滨城区最早的佛寺,而1900年在哈尔滨城区始建的道教慈云观到后来发展的十余处道观现已无存,从这两个意义上说,龙王庙或镇江寺就应该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物保护价值;而龙王庙的修建时间与哈尔滨最早的中国政权机构滨江关道衙门几乎同时,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城市发展历史,或说是城市发展史的重要见证,更应该与滨江关道衙门旧址同时作整体保护。因此,我在2002年1月呼吁对于滨江关道衙门旧址保护的同时,也...
· 东北文化—历史溯源—齐齐哈尔城址由来:康熙帝筑卜奎城
齐齐哈尔又称卜魁(也作“奎”),齐齐哈尔原来是嫩江西的一个小村,1692年齐齐哈尔城却建在嫩江东岸的卜魁村(站),齐齐哈尔名随城移,这是为什么?清初,大批达斡尔人由黑龙江北迁到嫩江两岸驻牧,建屯29个。齐齐哈尔在江西(今梅里斯区的北部齐齐哈村即是),卜魁村在江东,后来成为驿站,称卜奎站,齐齐哈尔建城时,卜魁站由城之南十五里移驻城内。齐齐哈尔与卜奎均为达斡尔语,齐齐哈尔是达斡尔人以居住地的地形而起的名字。当年,在齐齐哈屯的左右有几个接连的陡岗,达斡尔人称为“齐齐仁洪古日”;而在屯的东边是“哈雅”,即小牧区。合起来称为“齐齐哈雅”,音变为“齐齐哈尔”,义为“陡岗、牧场”。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在齐齐哈屯设立“索伦总管府”也称“齐齐哈尔总管府”。而江东的卜魁,是由达斡尔的一个总管的人名而来,意为“大力士”。卜魁其人,据《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中记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月,黑龙江将军...
· 东北文化—历史溯源—巴彦苏苏的皇后村
悠悠松花江流淌了千百万年,不仅流淌了一片丰泽的土地,也流出了远古的文明和希冀。考古发现证明,松花江流域在十几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印记,阿城的交界、五常的学田以及阎家岗文化都使我们这块神秘的黑土地升腾出了许多光环,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到中世纪,松花江流域更以辉煌灿烂的金源文化而享誉中外。就这个时代在松花江边的一个不起眼的村子里出了四个皇后,这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这个小村子就是巴彦县的皇后村——富江村。巴彦史称巴彦苏苏,是黑龙江历史上建制比较早的县,该地隋唐时期为靺鞨黑水部,辽金时期为“生女真”之地,属上京会宁府东北境,金史记载,巴彦境内有三个部落:泥庞古部、唐括部、术甲部;元初,属辽阳行中书省水达达路;清同治元年(1862年),设呼兰厅理事同知,同治三年,理事同知衙属在中兴镇(今巴彦镇)建立,管理呼兰、巴彦、木兰、绥化、庆安一带;光绪三十年(1905年),呼兰厅升呼兰府,移治呼...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