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客家文化—客家文艺—宁都民间马灯舞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2
转发:0
评论:0
客家文化—客家文艺—宁都民间马灯舞,宁都客家人每逢春节期间,至今尚保留着打春锣,闹花灯,游火龙,打甑盖,摘茶灯,

  宁都客家人每逢春节期间,至今尚保留着打春锣,闹花灯,游火龙,打甑盖,摘茶灯,竹篙火簏等形式多样的传统禳神娱乐习俗。尤其是刘坑、会同、湛田、安福、竹笮、田埠等乡的马灯舞更加独具特色。

  马灯舞亦名“竹马灯”,又叫“跑竹马”。系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竹马一般用竹篾扎成竹架,外面用布蒙好
,分前后两截,系在舞者腰上,如骑马状。舞时表现骑马徐行或疾驰跳跃,动作轻松活泼,情绪热烈奔放。同时又因与“盾牌舞”合演,故老表又称其为“洗马拆牌”。这种禳神的娱乐形式甚是壮观热闹,颇受群众欢迎。

  禳神祭祀 人神共乐

  所谓禳神,传说是祭祀“清源妙道真君”,原为戏神,据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宜黄戏神清源师记》记载:“予闻清源,西川灌口神也,为人美好,以游戏而得道,流此教于人间”。马克思早就指出:“舞蹈尤其为一切宗教祝典底主要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242页》)成为传达其宗教内容最直接、最具功利的载体,故早已形成了年节自娱性的民俗活动。

  由于它的宗教性和娱乐性及艺术性完全揉合在一个未分化的混沌一体中;这种娱人娱神的民俗舞蹈表演,使乡民们老少喜乐,妇孺欢娱,既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一种心理需求, 又是寓情于乐,民间一种节日文化的体现。

  走村窜户 上门赐福

  新年春来早,更盼开门红,从大年初二开始直至十五元宵节止,每天上午,马灯舞的扮演者,穿着节日的盛装,举着牌灯,骑着竹马,手拿盾牌和刀枪把子,敲锣打鼓,高奏唢呐,在头灯的导引下,浩浩荡荡,一字长蛇阵似的走村窜户,每当进村之后,欢乐的气氛霎时沸腾起来,只听得家家户户的鞭炮声此起彼落,在爆竹声中,挨家挨户地上门拜年赐福,每进一家,马灯先在厅堂转一圈,接着喝彩者双手端着盛了米谷的托盘,边撒米粮边喝彩。意在祈求吉祥如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福,寿平安。其词是:

手拿神盘四四方,端起金碗撒米粮。

撒你东方甲乙木,代代儿孙做都督。

撒你南方丙丁米,子孙读书早登科。

撒你西文庚辛金,添福添寿添新丁。

撒你北方壬癸水,秀才出门状元归。

新年新春新景象,家家户户喜洋洋。

人人要载千年福,塅塅要栽栽粮。

万担粮来万担粮,陈谷老米堆满仓。

作田年年大丰收,生意兴旺赚万两。

撒粮弟子祝赞后,合家老少福安康。

  洗训烈马 驱灾镇邪

  吃过晚饭后,孩子们早早围聚在大坪里,大约八时左右,马灯舞的表演者敲锣打鼓地进了场,全村的大人们也争先恐后地赶来。这时土铳声,鞭炮声,唢呐声响彻夜空,好一片欢腾热闹景象。人们熙熙攘攘翘首立足地观看“洗马拆牌”。

  洗马之前先表演跑马:由黑马率领红马和黄马及白马,先围着场子转圈奔跑几圈,然后分成四方互相对跑几次,再按8字形穿花似的窜跑几次,跑马完后再接着洗马。

  洗马师是用模拟似的手法表演。其程式是:牵马、下口套、下马鞍、喂马、再洗马,洗完马又上口套,上马鞍,最后训马,这是一套完整的组合舞蹈动作。洗完马后,接着喝彩,其词是:

黑鬃烈马下天堂,你是天上神马王。

今日奉命下凡间,尽心镇守保地方。

一保国泰与民安,二保人畜两兴旺。

三保五谷齐丰登,全村老少永安康。

听我弟子祝赞后,人人幸福万年长。

  拆牌对打 举勇技击

  拆牌之前,先表演各种拳术。套路各异,勇猛刚烈。尤其是猴拳,更加使人喜爱。他那迅速敏捷和挠耳抓肋的动作不时令人捧腹,当表演猴子倒爬旗杆时,掌声雷动,叫好声此起彼落。

  所谓拆牌其实就是“盾牌舞”,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江西、浙江、江苏、福建等地。是一种表现古代士兵操练的舞蹈。其内容多为两军对垒破阵,互相攻守等。舞者一般左手拿盾牌,右手持短刀。其队形有八字阵,一字长蛇阵等。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曾以此舞训练士兵。

  表演时,四个手持盾牌的武士,从四个方向上来,只见他一会儿同使长棍者对练,一会儿同持叉者对打,一会儿又和使大刀者对杀,特别与使长枪者对战时,使人眼花缭乱。真是刀光剑影,甚为壮观。

  欢送神马 永保平安

  元宵节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六日下午,马灯舞的扮演者和头首及族长们,要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欢送神马返回天庭,以谢神马下凡,赐福镇邪。送至河边时,点烛焚香叩拜,把事先用纸扎好的黑、红、黄、白四色小神马点火焚烧,边烧边喝彩,其词是:

手举头灯放豪光,送你黑马归东方。

手提禾尾两头尖,送你红马转南边。

手捧牌灯四四方,送你黄马归西方。

手拿蜡蜡园丁丁,送你白马转北边。

弟子欢送祝赞后,家家户户永吉祥。

  喝完彩和燃放鞭炮以后,立即停锣息鼓,唢呐不可吹,马也不能骑,从腰间解下提在手中,在回家的路上一直要保持沉默肃静。这既是表示恭敬,也意味着不要再惊动神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客家文化—客家文艺—宁都大布兔子灯
南北朝时期,宁都县东山坝乡的大布村曾是虔州县(即宁都县的前身)的县城。虽然时过境迁,但从大布村直到今天还四处林立的祠堂就可以想见当年这儿的富庶昌盛。千年的岁月在流逝,而虔州的遗风仍历历在目。虔州民俗更以它的约定俗成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传承着。大布村民俗中一项叫“过灯”的古老仪式就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了。开心娃娃耍兔灯火在原始社会就被人类奉茗神明般地崇拜着。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神圣的火演绎成了灯和灯彩,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宁都的灯彩绚丽多姿、品种繁多,“兔子灯”只是宁都灯彩其中的一种。点燃“兔子灯”的“过灯”是大布村一年一度每家每户都要参加的大型活动,“过灯”是用彩纸扎成的母子兔子形状的灯点燃后,在村庄、祠堂、各家各户巡游。据当地人介绍“过灯”的民俗是明万历年间被村里一位姓罗的商人,在扬州贸易时,迷上了“兔子灯”、“扛灯”(另一种大型花灯,灯中可装置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通过火力冲动人物...
· 赣文化—地方特色—宁都民间马灯舞
宁都客家人每逢春节期间,至今尚保留着打春锣,闹花灯,游火龙,打甑盖,摘茶灯,竹篙火簏等形式多样的传统禳神娱乐习俗。尤其是刘坑、会同、湛田、安福、竹笮、田埠等乡的马灯舞更加独具特色。马灯舞亦名“竹马灯”,又叫“跑竹马”。系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竹马一般用竹篾扎成竹架,外面用布蒙好,分前后两截,系在舞者腰上,如骑马状。舞时表现骑马徐行或疾驰跳跃,动作轻松活泼,情绪热烈奔放。同时又因与“盾牌舞”合演,故老表又称其为“洗马拆牌”。这种禳神的娱乐形式甚是壮观热闹,颇受群众欢迎。禳神祭祀人神共乐所谓禳神,传说是祭祀“清源妙道真君”,原为戏神,据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宜黄戏神清源师记》记载:“予闻清源,西川灌口神也,为人美好,以游戏而得道,流此教于人间”。马克思早就指出:“舞蹈尤其为一切宗教祝典底主要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242页》)成为传达其宗教内容最直接、最具功利的载体,故早已形成了年...
·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宁都客家婚礼
婚娶,是客家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经过说媒、相亲、合八字、定亲一套程序之后,便择定吉日迎娶举行婚礼,迎娶这一天是整个过程中最为隆重而热闹的礼俗。在迎娶之日,新郎先要摆盒送去新娘家,盒上装有猪肝、心肺、鱼、头牲(鸡)、香烛去敬新娘家祖宗,同时盒上还要放上八种贴:名贴、辞神贴、陪娘贴、门师贴、裁缝贴、漆匠贴、木匠贴、鸾客贴,这些贴都有它特定的作用。总而言之是起尊重各种人士的作用,这时,新郎还要准备各种红包在新娘家分发。如开被礼、厨官礼、神盘礼、陪娘礼、装花礼,待一切礼节行毕,新娘才可以正式起轿归门。婚礼是在郎家的祖堂上举行,在礼生(司仪)的主持下分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煞帐四个步骤。新娘花轿行至新娘家祖堂门前时,不可马上放下,这时礼生会拿起一只雄鸡高举过头,用客家话语唱道祝赞词,文曰:“伏以:日去时良大吉昌,今日新娘归来正相当,正相当来正相当,手提金鸡是凤凰,凤凰长的头高尾又长,头高顶...
·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宁都客家婚礼
婚娶,是客家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经过说媒、相亲、合八字、定亲一套程序之后,便择定吉日迎娶举行婚礼,迎娶这一天是整个过程中最为隆重而热闹的礼俗。在迎娶之日,新郎先要摆盒送去新娘家,盒上装有猪肝、心肺、鱼、头牲(鸡)、香烛去敬新娘家祖宗,同时盒上还要放上八种贴:名贴、辞神贴、陪娘贴、门师贴、裁缝贴、漆匠贴、木匠贴、鸾客贴,这些贴都有它特定的作用。总而言之是起尊重各种人士的作用,这时,新郎还要准备各种红包在新娘家分发。如开被礼、厨官礼、神盘礼、陪娘礼、装花礼,待一切礼节行毕,新娘才可以正式起轿归门。婚礼是在郎家的祖堂上举行,在礼生(司仪)的主持下分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煞帐四个步骤。新娘花轿行至新娘家祖堂门前时,不可马上放下,这时礼生会拿起一只雄鸡高举过头,用客家话语唱道祝赞词,文曰:“伏以:日去时良大吉昌,今日新娘归来正相当,正相当来正相当,手提金鸡是凤凰,凤凰长的头高尾又长,头高顶...
· 客家文化—客家文艺—客家情诗
客家情歌有它悠久的传统。这个享有盛誉的民间艺术品种,在福建、广东、江西及湖南,四川,广西一部分地区,流传极广。客家情歌是中国南方艺术宝藏中的一颗硕大而珍贵的钻石。深沉的情思大胆的,热烈的追求,美好的想望,这一切都以劳动者的本色相见,毫无虚饰和矫情。而浓烈的泥土气息,鲜艳的山区色彩和娴熟的比兴手段,构成了它突出的艺术特色。兹列举部分客家传统情诗:1.山歌越唱越出来山歌越唱越出来,好比青龙翻云海;云海翻腾龙张口,珍珠八宝吐出来。山歌要唱琴要弹,人无二世在人间;人无二世在人间,花无百日红在山。日日唱歌润歌喉,睡觉还靠歌垫头;三餐还靠歌送饭,烦闷还靠歌解愁。山歌唔唱忘记多,大路唔行草成窝;快刀唔磨会生锈,胸膛唔挺背会驼。2.唱个情妹对情郎客家山歌名声扬,首首山歌情义长;句句唱出郎心事,字字唱出妹心肠。客家山歌最出名,首首山歌有妹名;首首山歌有妹份,一首无妹唱唔成。要我唱歌我就唱,唱个金鸡对凤凰;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