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赣文化—文化博览—婺源茶道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0
转发:0
评论:0
赣文化—文化博览—婺源茶道,   大凡茶文化发达的地方,产茶是无疑的。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的婺源,历史上曾

    大凡茶文化发达的地方,产茶是无疑的。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的婺源,历史上曾称为‘吴头楚尾’,就是块出名茶的灵秀之地。

    婺源产茶.唐代陆羽《茶经》中便见记载。宋时,婺源的谢源茶已被誉为全国六大绝品茶之一。明末清初,其四大名家——溪头梨园茶、砚山桂花树底茶、大畈灵山茶和济溪上坦源茶均为贡品,一时名重天下。

    茶在唐已成“举国之饮”,茶道也随之大兴,婺源当不例外。史载:南唐宣歙兵马观察使查文徵,弃官后曾隐居于婺源蚺城(今县城)西郊。此地林壑幽美,更有一泉清彻甘冽。查常与县令廖平临泉烹茗论道,后人遂称此来为“廖公泉”。南宋以来,特别是明代,婺源因是朱熹故里,儒学盛行,文风鼎盛,茶礼、茶俗就蔚然成风,在文人的推动下,茶道也不断发展丰富,溶进了更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由于主体、地域文化条件的不同,茶道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多层次的。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意识。婺源茶道中的“农家茶’、“富室茶”和“文士茶”,正是从民间整理而成的,反映出不同层次的文化形态。比如,在婺源乡村,不仅家家会种茶,而且人人善做茶、饮茶。

   他们不论是上山伐木,还是下田耕作,都要带上用竹子做成的茶筒。为了路人方便,村间道路还没有茶亭。家里待客,更是非茶不可,铜壶烧水,瓷壶冲泡,然后再分茶敬客,盛茶则用“汤瓯”,一种类似小碗的茶具。这就是“农家茶”,形式比较简朴,贵在真诚亲切。

   而“富室茶”,则迥然相异。富裕人家,房子高大宽敞,会客常在堂前或花厅,窗棂明灿,桌椅红亮,有些还在墙上挂几轴书画,颇具气派。客人无论是围八仙桌或分列两旁,坐位均有大小之分,因此,敬茶时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不能有些许差池。茶具,亦更讲究,一般用锡制的通气壶烧水,有的还用银壶。饮茶则是粉彩、古彩或青花的“滗盂”,大多是瓷托,亦有用锡、银托的,真可谓器尽奢华。

    最讲究的当推“文士茶”。婺源历史上属新安文化,儒雅风流。因此,文人学士品茶,一讲“境雅”,或竹坞流泉,或幽院明轩。二要“器雅”,泥炉鄣炭,瓦罐竹勺,茶碗也以古朴为上。三就是“人雅”了。人是品茶的主体,当然是最重要的。至于泉之高下,火之文武,水之三沸,泡之疾徐,更是无以穷尽,追求的是一种“汤清、气清、心清”的神妙境界。

    论茶道,当不仅仅是如何煮水,如何冲彻等等等,否则,那只是泡饮的方法而已。所以称之为“道”,更重要的是在茶的泡饮过程中,寄寓了一定的哲学思想和道德精神,正因为此,茶才可以立德,可以养俭,可以陶情。婺源茶道倡导的“敬、和、俭、静”,便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当然,在今天,这四个字又注入了时代的新意。

   敬--以茶敬客。不仅表达对客人的尊敬,而且也显示了主人真诚、纯朴的传统美德。

   和--茶味清和。世间万物,和谐相生;人之间平等相待,和谐相处,建立美好的人际关系。

   俭--茶性俭。精行俭德可以养廉,君子上交以茶当酒,倡行清廉节俭之风。

   静--茶之功可消除心灵杂念。通过品茶,启发思维,修身养性,静以致远,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这就是婺源茶道的内在精神。通过这种精神的传递和感悟,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己及人,那么,茶道就必然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文化层次和思想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赣文化—文化博览—黄姓入赣传奇
北宋太史黄庭坚作为华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黄姓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黄帝。那么,这个姓氏是怎样进入江西的呢?又是如何在江西流传和延续到180万人之众呢?对此,本报了我省黄庭坚文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下简称黄研会)的有关专家,试图梳理出黄姓入赣的脉络。江西黄氏来自湖北据金溪县《江坊黄氏宗谱》和金溪县《溪头黄氏宗谱》记载,舜帝57年(公元前2257年),黄帝之八世孙惠连(号南陆),受封黄姓,在封地建黄国(今河南潢川),历时1609年。至公元前648年,黄国为楚所灭之后,子孙奔逃他乡,大部分向楚国腹地内迁,分别定居于湖北的黄冈、黄陂等地,逐步形成黄氏不同分支,黄歇就是跨过鸭绿江逃到新罗(今朝鲜)的黄国子孙。“黄研会”副会长、《江西黄氏通史》主编黄时璋介绍,黄姓得以重新聚集的关键人物便是黄歇。公元前298年,黄歇由新罗迁居到楚国后受封为相,人称“春申君”。随后,流离各地的黄姓族人也纷纷向楚国靠拢,聚集在江夏...
· 赣文化—文化博览—赣文化的时空座标
赣文化最古老的文字记载,据邵鸿先生考证,是《山海经。海内经》里“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日啖之。”这种神话,虽然只有曲折地反映江西的上古历史,但从1983年江西新干大洋州出土的三千多年前的立鸟双尾青铜器的考证看,当时江西已有极为发达的青铜文化,“虎”、“鸟”已作为一种图腾,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专家们认为,赣文化发源的时间上限,目前所知至少可追溯到四、五万年前。赣东北乐平、安义、新余等地一系列的考古发现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距今一万年前,江西的先民,就已经掌握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骨角器等技术,而此类技术在全国发现尚少。公元前六千年至四千年,江西的农作文化就比较发达,约三千年前,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使许多学者提出,南方文明史需要重写。这一见解,已为众多学者所接受。从大的时段看,赣文化发展与演化,可分为几个阶段:上古先秦...
· 赣文化—文化博览—如何界定“赣文化”
一个区域文化系统的确立,首先在于这个区域文化概念的合理性,也就是区域文化概念的界定。“赣文化”,作为一个江西家喻户晓的名称,它的概念应如何确定,这是赣文化热中论说最多,歧见最大,至今尚未见解一致的话题。按照考古学定名常规,凡考古发现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相同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特征的某群遗存,可称之为一种“文化”,它一般首先以发现地命名,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先秦以来,以该地域或当时立国的名称,命名一种较大区域范围的“文化”,更为人们所常用,如“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因此,“赣文化”,首先应是一种较大范围区域文化的概念。作为区域文化概念,“赣文化”的界定,至今难得统一。因为,既然是作为区域文化,那么,该文化圈内人们的语言、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应有相对的稳定与统一。然而,以今天江西的行政区划而论,这诸多界定文化概念的要素,...
· 赣文化—文化博览—赣菜味型之我见
一个菜系,代表一个地方的风味特色,一个地方风味,代表当地人们的饮食口味。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气候和人们饮食习惯不尽相同,各省区人们都有其特殊的口味偏爱和要求,如山东、东北多喜咸,江苏、浙江多喜甜,山西、陕西多喜酸,四川、湖南多喜辣,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这些饮食口味的偏爱是形成地方风味特色的根本原因。江西简称赣,江西菜又称赣菜。它的形成有其社会、经济、文化、物产资源各方面因素,气候环境、饮食习俗更是其主要因素。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四季气候为春多梅雨、夏炎热、秋干燥、冬潮冷。山区地带更为湿润,由于特殊的环境气候所致,江西人的饮食习惯中也是多喜香辣和偏爱咸鲜,口味注重浓郁,菜肴形成的特色颇具鲜明。赣菜菜品品种多样,赣菜调味丰富多采。它的调味和其它地方菜肴一样,也是充分利用当地调味用料,在菜肴烹制过程中,巧妙配合,使不同的调料相互扩散,相互渗透,并融为一体,产生滋味。同时,利用各种...
· 赣文化—文化博览—赣文化海纳百川
■秦军为何可长驱直入江西?14日,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傅修延说“赣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海纳百川”,此话出自11年前发起赣文化研究的专家之口,大有石破天惊之势。“赣文化”究竟是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或者符号?江西人终于在11年之后再次遭遇文化激情的大碰撞?傅修延认为,“赣文化海纳百川”是真实存在的。这位学者给记者展示了一个大秦帝国时荡气回肠的历史片断:赣南兴国的崇山峻岭中,百越人惊诧地发现了有一群人正将一段段巨大的金丝楠木排推入赣江,他们不知道,这些人来自遥远的中原,目的是为了为秦始皇修建具有传奇色彩的阿房宫。接下来,晨雾里若隐若现溯江而上的四五万楼船,船上的士兵个个手持青铜武器,眉目间透出肃杀之气。此时,百越人感觉到了心头挥之不去的惊恐,因为不久前的一个夜晚,百越人向一个北方人的营地发起偷袭,秦将军屠睢和他的几万北方士兵就死在他们的刀光剑影之下。江风凛冽,战旗猎猎,前来增援的楼船水师终于打败了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