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赣文化—文化博览—一位老者与1300座万寿宫的对话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34
转发:0
评论:0
赣文化—文化博览—一位老者与1300座万寿宫的对话,   今天,在江西尤其在南昌,提起万寿宫,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在新建县西山的苍松翠

    今天,在江西尤其在南昌,提起万寿宫,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在新建县西山的苍松翠柏间,在城南象湖的波光潋滟处,万寿宫巨大的牌坊和宫宇仍巍然屹立。但当有人告诉你,在江西、在中国、甚至在国外,类似这样的万寿宫曾有1300多座时,你在惊讶的同时或许更多的是疑问。万寿宫 为何遍布世界各地?煌煌千年,是什么让一座宫宇的光芒传承不息?又是谁人在寻寻觅觅,一次次洞开万寿宫迁衍繁盛的谜底?本期《地理人文》带你走近一位名叫章文焕的八旬老人,让我们聆听一位老者与1300座万寿宫的对话,并一起去解开万寿宫背后的悬谜——

    1600多年前,为供奉与纪念一位泽被万灵、德在人心的江西杰出人物——许逊许真君,江西始建万寿宫。

    时光更迭,岁月轮回,一千多年过去了,历史的洪流在沧桑中曲折延续,但万寿宫这个名字,却在江西乃至中华大地深深扎根,并渐渐成为一种人文精神的象征。万寿宫文化作为赣文化的一个部分,也被不少专家学者广泛关注并发掘整理,今年已85岁高龄,却仍拖着老迈身躯孜孜探究万寿宫文化并著书立说的章文焕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

    雨后初霁,在南昌青山湖小区一个幽静的院落里,我敲开了章文焕老先生的家门。简陋的两居室有些黯淡,一台只有17寸的黑白电视机摆在房子正中,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个退休学者家的陈设。走进卧室,除了一张硬板床,剩下的便是一屋的书籍。章文焕原是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教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开始关注万寿宫文化,并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1990年退休后,更是痴迷有加,全身心投入。由于没有科研经费,只能自费到省内外考察,章文焕为此几乎倾其所有筹集费用。为查清万寿宫在全省全国的分布情况,他先后数十次奔走各地城镇乡村查访,长则数月,短则数天,足迹遍及国内十多个省市和数十上百县乡,住的是5元钱的通铺,吃的是馒头和方便面。经过章文焕10多年的考察调查,基本查清了江西万寿宫以南昌市为摇篮,遍布全国各地的情况,为进一步研究万寿宫文化探明了方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章文焕告诉我,经过他多年的实地访问、查阅方志及书信电话委托查询,在省内,江西万寿宫数量达600所,分别分布在全省11个设区市的40多个县市城镇与乡村中,有的万寿宫还现存,有的正在被破坏,还有的已经找不到遗迹。而在省外,章文焕探查到的万寿宫达700所,分布情况遍及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等在内的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区,更远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大凡有华人的地方,都先后有万寿宫的踪迹。综合各地数据,国内外万寿宫的总数共有约1300所,这也是有关江西万寿宫数量的第一次比较确凿的统计。

    万寿宫源于江西,为何遍及这么多国家?影响如此深远?现存的万寿宫还有多少?.

    章文焕称,许真君清正廉明的政治风范,救灾捍患的宗教精神,舍身为国、铁柱锁蛟的英雄气概以及净明忠孝的道德教义,一直以来在江西民间有着及其崇高虔诚的信仰,因而自东晋起,江西先人就广建祠庙供奉纪念他。唐宋时期,随着江西在南方的昌盛,江西的商人和移民不断向湖南湖北和云、贵、川一带迁徙繁衍,江西先人到了哪里,万寿宫就建到哪里,赣文化也随之传播到哪里。今天在云、贵、川各地,还现存不少万寿宫宫宇和遗迹。到了明清时期,万寿宫更是发展到全国大部分地区,最繁盛时达一千多处,其时,各地城乡宏伟壮观的万寿宫会馆成为最引人瞩目的人文标志建筑,较之于福建的妈祖庙、两湖的禹王宫、浙江的越王庙,数江西的万寿宫分布最广、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以后,随着华人创业海外,万寿宫这一人文建筑景观连同赣文化一道,又漂洋过海,栖居国外。江西先民纵横驰骋的豪迈气概和对许真君虔诚崇拜的爱乡观念也从此展现无遗。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随着历史变迁,大部分万寿宫建筑都已在风云变幻中坍塌与湮灭,国内的大部分万寿宫建筑在“文革”中被毁,即使未被毁的,也因为年久失修,只剩残垣断壁,处于即将消失的边缘。章文焕称,所有现存的万寿宫建筑,屈指算来,已不足百所。面对这样的境况,抢救以万寿宫为载体的这一文化遗产已尤显迫切与必要。让人欣慰的是,章文焕先生的多年努力已结出硕果,由他所著的《万寿宫》一书,已经正式出版,书中从万寿宫的发源变迁到对许真君的研究,从自己一次次的亲历考察查证,到对各地现存宫宇的吁请保护,从对万寿宫的拍照记载存档到1300所万寿宫位置的具体分布,内容翔实丰富,是万寿宫文化研究最难得的成果。

    如今,章文焕已经加快了他继续考察研究万寿宫文化的步伐。他认为,任何文明国家都有其代表性的文化建筑,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威斯敏斯特教堂等等,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发掘整理万寿宫文化,在建设文化大省、着力弘扬赣文化的今天,同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章文焕说,只要他的生命不息,他与万寿宫的对话就不会停止,他愿意以老迈之躯,继续推动万寿宫的研究,也期待更多的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加入到研究探寻万寿宫文化中来,共同保护与弘扬这一赣文化的珍贵遗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赣文化—文化博览—江西客家与万寿宫
一、江西居民的习俗变化据近年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距今4600年前的炎黄时代,赣鄱大地已有居民种植水稻,却乏氏族记载。到距今4500年前的尧舜时期始有三苗居民,被夏禹征服,不知去向。公元前1766年,商汤时期百越族兴起,江西有"越沤剪发文身",即古越族,使用青铜器和印纹陶器,水耕火种。公元前1122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周公定东夷之后,于其地设监。据考古者推测,江西省有两邑。一是艾邑,在今修水渣津一带,称为艾监,为杨越族居民中心;一是番邑,在余汗县地,称为应监,为干越族居民中心。西周晚期,周穆王伐越,"大起九师,东至九江",可能到达赣鄱地区,只是蜻蜒点水,随即退回。春秋战国时期,楚为南蛮大国,楚成王(公元前671-公元前616)时"楚地千里",伸入江西境内。当时江西东邻吴、越两国,处于吴头楚尾。楚昭王三十二年(公元前504)吴"伐楚取番",统治江西31年;吴王阖闾十一年(公元前473)越王...
· 赣文化—文化博览—江西人与万寿宫
江西人心中的神-许逊,许真君,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福主菩萨,江西民间十分敬仰与崇拜他,全省各地均建有万寿宫或其相关建筑与殿祠(大都焚毁于文革),在省外乃至国外的江西会馆、同乡会仍然以”万寿宫”命名。至今保留完好,也是最早建成,最大的万寿宫也就是西山玉隆万寿宫座落在新建县属的西山,东距南昌市三十公里。它创始于东晋,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悠久的历史。经历代不断修葺和扩建,形成为一处规模宏伟壮丽的著名道教宫观。西山古称散原山、逍遥山。万寿宫即耸立于青翠秀丽的西山之麓,前临清溪,是处山环水绕的幽境。经过长期改建装饰,使这座江南名迹拥有巍峨的殿阁重楼,相比的回廊庭院,参天的古木;重檐殿阁突冗凌霄,宫顶琉璃辉煌夺目,每逢朝拜香期,宫内钟鸣铎响,香烟缭绕,恰似一处天外玉宇琼楼。人们提到西山万寿宫,往往都要联系被神化了的历史人物许逊-许真君。据文献记载:许真君,原本姓许名逊字敬之,祖籍河南汝南。东汉末年,社会,...
· 赣文化—文化博览—赣菜的本色与魅力
赣菜到底有多少道菜?现在尚无精确的统计。1986年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江西名菜谱》一书中,收集介绍了209道菜肴,实际上可能只是沧海一粟,景德镇一位厨师编撰的一本《豆腐菜400例》就记载了四百余种。赣菜之中,又有南昌、鄱阳湖、赣南等几种不同风味,虽然具有同样的赣菜特点,但种类更多,烹饪方法也不尽相同。原汁原味是赣菜的最大特色,这是所有赣菜厨师和研究者的共识,也是赣菜巨大魅力之所在。赣菜所选用的原料,大都产于本地,江西丰富的物产为赣菜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山青水秀的江西,历来都是富庶的鱼米之乡。鱼米乃菜之基,江西不但盛产粮食,而且稻米品种繁多,"万年贡"、"冷水粳"、"袁州黑糯"、"奉新血糯".....不同的米会做出不同的菜,没有冻米自然也就没有"遂川冻米鸡",没有好米磨出的粉,哪里会有粉蒸肉、粉蒸鱼的香?江西的菜品原料据统计不下500种,仅鄱阳湖的鱼就有170多种,兴国有红鲤,婺源有...
· 赣文化—文化博览—赣文化的时空座标
赣文化最古老的文字记载,据邵鸿先生考证,是《山海经。海内经》里“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日啖之。”这种神话,虽然只有曲折地反映江西的上古历史,但从1983年江西新干大洋州出土的三千多年前的立鸟双尾青铜器的考证看,当时江西已有极为发达的青铜文化,“虎”、“鸟”已作为一种图腾,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专家们认为,赣文化发源的时间上限,目前所知至少可追溯到四、五万年前。赣东北乐平、安义、新余等地一系列的考古发现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距今一万年前,江西的先民,就已经掌握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骨角器等技术,而此类技术在全国发现尚少。公元前六千年至四千年,江西的农作文化就比较发达,约三千年前,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使许多学者提出,南方文明史需要重写。这一见解,已为众多学者所接受。从大的时段看,赣文化发展与演化,可分为几个阶段:上古先秦...
· 赣文化—文化博览—黄姓入赣传奇
北宋太史黄庭坚作为华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黄姓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黄帝。那么,这个姓氏是怎样进入江西的呢?又是如何在江西流传和延续到180万人之众呢?对此,本报了我省黄庭坚文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下简称黄研会)的有关专家,试图梳理出黄姓入赣的脉络。江西黄氏来自湖北据金溪县《江坊黄氏宗谱》和金溪县《溪头黄氏宗谱》记载,舜帝57年(公元前2257年),黄帝之八世孙惠连(号南陆),受封黄姓,在封地建黄国(今河南潢川),历时1609年。至公元前648年,黄国为楚所灭之后,子孙奔逃他乡,大部分向楚国腹地内迁,分别定居于湖北的黄冈、黄陂等地,逐步形成黄氏不同分支,黄歇就是跨过鸭绿江逃到新罗(今朝鲜)的黄国子孙。“黄研会”副会长、《江西黄氏通史》主编黄时璋介绍,黄姓得以重新聚集的关键人物便是黄歇。公元前298年,黄歇由新罗迁居到楚国后受封为相,人称“春申君”。随后,流离各地的黄姓族人也纷纷向楚国靠拢,聚集在江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