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戏曲—安庆黄梅戏—黄梅戏的表演丰富多样的未来表演趋势(二)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0
转发:0
评论:0
安徽戏曲—安庆黄梅戏—黄梅戏的表演丰富多样的未来表演趋势(二),两相对照,孰优孰劣,不言而喻。由此也可知,以京剧为代表的讲究精细行当划分的古老戏

两相对照,孰优孰劣,不言而喻。由此也可知,以京剧为代表的讲究精细行当划分的古老戏曲,若不及时加以变革,跟上时代的发展节奏,则那种所谓的“危机”或“消亡”之说,就决不只是危言耸听了。黄梅戏的年轻、活泼和纯真,使她时刻得以汲取、学习最新、最时尚的风气,她在当代话剧及影视的影响和熏陶之下,正力求扬已所长,避已之短。随着未来影视艺术的飞速发展,黄梅戏与影视的结合日显紧密,日益融洽,超越行当的制约的表演风格必将占据主流,成为时尚。

  演员和观众,犹如一个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仅仅从表演的主体――演员来谈,这只是主观的一面。我们还必须从表演的客体,即表演接受的主体――观众方面来推测未来黄梅戏在表演上行当所应具有的特色。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时尚,都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独有的审美情趣和习惯。未来的年代里,人们对事物、对社会、对人类等方面的认识将是丰富多样的,对人的内心情感认识也是立体、细致的。因此,如果仅仅依靠角色行当来表现人物、框定角色,势必显得力不从心,过于简单、机械,也不符合未来社会成员的审美口味和思维定式。只有超越僵化的行当限制,以写实的、灵活的、体验人物情感的、影视化、性格化表演的方式,也许恰好能符合当时社会审美心理,从而将黄梅戏表演引入一个崭新的境地。但愿这不是一个美妙的幻想,而是不久将来的现实。这也正是今天我们在黄梅戏表演上应该努力探索,并为之追寻的目标之一。

  2.无程式化表演

  在戏曲表演中,唱、念、做、打(或舞)一般都形成了一定的形式,其中内蕴着戏曲表演体系的一些基本规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程式。黄梅戏作为戏曲的一支,自然也拥有自己的程式化表演方式,只不过,由于黄梅戏的年轻,以及来自乡野的缘故,黄梅戏在表演上的条条框框、陈规旧矩较少,也以说是家底。因而,其表演中的程式亦显得少而又拙,根本无法与京、昆等大剧种那种豪华、绮丽、完整的表演程式体系相比拟。这种原本属于“先天不足”的黄梅戏,却赶上了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时机,在吸取、借鉴话剧、影视表演的同时,强化了其注重学习生活、描摹生活、高于生活的传统表演特质,找到了一条比较适合自己风格的表演形式。

  那么,进行21世纪后,未来的黄梅戏表演程式将呈现何种状态?根据黄梅戏的发展过程来看,黄梅戏的表演程式经历是的从无到有、从简单摹仿到日益丰富,但却尚未定型的发展进程。由此,我们不妨大胆地推测:黄梅戏的表演程式将是一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螺旋式发展态势。只是前一个“无”和后一个“无”的内涵绝不相同,前者是简单的代名词,而后者则是一种高级阶段的形态了,那是一种极致状态,即黄梅戏的表演程式已彻底融化在演员的表演中,令人遍寻不着,却又时时见其踪影,程式化的表演与剧情的内容、音乐的节奏、观众的审美口味等严丝合缝,不露痕迹,成为“看无却有,说有看无”的形式。这里所谓的“无程式化”表演,是一种更高级形态的表演方式,它销蚀了程式的外在形式,而保留了程式的内核,将程式化表演与生活化表演最大限度地融合、统一起来,目的是为了使黄梅戏更能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更适合未来观众的审美情趣和爱好。对于这种探索,我们在当代黄梅戏影视作品中已可寻见踪影,而在一些以黄梅戏音乐剧、风格剧等命名的黄梅戏作品中,也有意或无意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对此,我们不能苛求在探索中的失败或不成熟,而应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因为戏曲的出路和只有改革、创新、不断发展,一切因循守旧、陈陈相袭,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对包括黄梅戏在内的所有戏的前途和发展,都是极端有害、毫无裨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戏曲—安庆黄梅戏—黄梅戏的表演丰富多样的未来表演趋势(四)
随着音乐剧近年来在国外以及国内大都市中的兴起,那亦歌亦舞,轻松活泼的表演形式,不由地让我们联想到同样也是载歌载舞,同样也是活泼轻快的黄梅戏。音乐剧的热起,为人们勾勒出黄梅戏未来美妙的发展前景。而黄梅戏《秋千架》的出现,则说明这种联想已经付诸行动,并使黄梅戏音乐剧初显胎形。由此,我们应该记住《秋千架》这难能可贵的第一步,并积极行动起来,循着《打猪草》、《夫妻观灯》、直至《秋千架》这条发展轨迹,强化歌舞在黄梅戏中的比重及作用,找出歌舞形式与戏曲程式、戏曲外框的最协调形式,为黄梅戏的歌舞化,甚至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而积极探索,遥旗呐喊。这不仅是时代审美的需要,更是黄梅戏在21世纪发展的需要。4.语言的多样化发展作为黄梅戏表演一个重要组成要素的念白,在未来将会以何种面目呈现于世人前,这是我们在关注黄梅戏未来表演趋势时不得不考虑的事。如果仅以安庆方言作为黄梅戏使用的唯一语言,强调黄梅戏在念白上的...
· 安徽戏曲—安庆黄梅戏—黄梅戏的表演丰富多样的未来表演趋势(一)
当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呈现的百花齐放、繁花似锦的繁荣局面,一方面标志着黄梅戏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标志着那稚气的、可爱的、满身泥土味、满头野花香的“乡村野妹子”已正式登堂入室,成为一位风姿绰约、纯情甜美、惹人爱慕的“都市妙龄女郎”了。圆熟有臻的当代黄梅戏表演形态,显露的不仅是大家风范,也让人寻出一些未来表演的端倪。今天,人类社会已经顺利地跨入了又一个千年,站在这新千年、新世纪交汇的伟大时间坐标上,我们有一种无可推卸的责任,那就是:黄梅戏不仅是20世纪安徽艺术的奇葩,她应该成为21世纪安徽乃至世界艺术的骄傲!这决不是夜郎自大式的妄言,而是建立在有据可稽基础上的大胆推证。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进步,人类对自身精神世界的关注决不会降低,物质的高度发达必将带来人类对艺术等精神领域的更大关注和兴趣。黄梅已和一些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的其他艺术形式一道,昂首跨入21世纪,并将迎来自己历史上的再一次辉煌时期。这是因为,...
· 安徽戏曲—安庆黄梅戏—黄梅戏的表演丰富多样的未来表演趋势(三)
一切艺术都是人的艺术,艺术的核心是人――即表现人的艺术和人表演的艺术。作为黄梅戏表演主体及表演程式的具体体现者,演员自身的因素很重要。我们知道,表演艺术虽然是在一定空间(比如舞台空间、影视空间)内进行,但主要的仍受时间的规定和制约,演出时间一结束,表演形象便不复存在。正如古希腊哲人所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每一瞬间都不可能以不变的状态重新再现,这就是说,所谓程式也不是绝对的。黄梅戏演员的表演,由于接受的传统程式不多,被人视作“没有功夫”、“家底”,但是,由于黄梅戏的表演程式不僵化凝固,富有弹性,黄梅戏的表演生活气息浓郁,因此,当身无“绝技”、表演清新、自然的黄梅戏演员,一旦与同样强调写实的、自然的、生活化的影视及话剧表演风格相协调一致时,就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黄梅戏传统表演程式,又有别于影视表演形式的、超越程式之上的表演方式。尤其是当表演代戏时,其表演语汇更多的是从...
· 安徽戏曲—安庆黄梅戏—黄梅戏的表演永无定型的动态表演个性(二)
黄梅戏的非程式化表演还体现在表演者对同一剧目的不同表演中,比如,同样是表演小戏《夫妻观灯》,马兰、黄新德的表演与其前辈严凤英和王少舫的表演就不会一样。马兰和黄新德的表演的《夫妻观灯》因为时代的不同,适当地引进了现代芭蕾及民族舞蹈的技巧,以现代的意识,将过去对花灯的比划模拟,变为舞蹈化的语汇,既活跃了舞台气氛,也提高了黄梅戏的表现力:而严凤英和王少舫表演的《夫妻观灯》则更具有当时的时代特征。不同时期的黄梅戏演员对同一剧目的演绎,带有明显的时代和个人色彩,这是不同于京剧的。京剧和程式配套成龙,某一环节有变,便会引来观众的不满;任何时代的演员对同一剧目,都必须循规蹈矩,按照严格的程式,进行一成不变的演出。黄梅戏没有套路,表演亦无流派之分,有限的程式亦充满弹性。此外,黄梅戏的以唱为主,以做为辅,唱做交融,以舞伴歌的非程式化表演特色,在前面我们都已了然,在此就为一一赘述了。2.有虚拟而非虚拟性中国戏...
· 安徽戏曲—安庆黄梅戏—黄梅戏的表演圆熟有致的当代表演形态(二)
有人称黄梅戏具有“阴柔美”,这不仅仅是指黄梅戏的角色以女角为主,也正说明了旦角唱腔在黄梅戏声腔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严凤英、吴琼的演唱,标志着当代黄梅戏旦角唱腔的最高水平。严凤英的演唱艺术是其表演艺术中最魅力、最独特的部分之一,清亮甜美、委婉飘逸是其演唱艺术特色,亦可以用“甜、软、嗲、糯”四字来概括。《天仙配》中的“树上鸟儿成双对”等七仙女的唱段抒情优美、委婉动听;《打猪草》中的陶金花那“小女子本姓陶呀子依子呀”的清纯、活泼的唱腔,一下子便将人们带到了山野田园风光之中,她在《女附马》“洞房”一段唱中,一字一句,一板一眼,似说似唱,如行云流水,表现出很高的演唱技巧,给人以美的享受。为了适应黄梅戏的发展和时代要求,为了让黄梅戏好听易学,严凤英和戏曲音乐工作者密切合作,对黄梅戏旦角声腔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创造。她广纳博采,从兄弟剧种汲取营养,并将民歌、说唱音乐与黄梅调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按照新奇、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