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戏曲—安庆黄梅戏—黄梅戏的表演丰富多样的未来表演趋势(二)
两相对照,孰优孰劣,不言而喻。由此也可知,以京剧为代表的讲究精细行当划分的古老戏曲,若不及时加以变革,跟上时代的发展节奏,则那种所谓的“危机”或“消亡”之说,就决不只是危言耸听了。黄梅戏的年轻、活泼和纯真,使她时刻得以汲取、学习最新、最时尚的风气,她在当代话剧及影视的影响和熏陶之下,正力求扬已所长,避已之短。随着未来影视艺术的飞速发展,黄梅戏与影视的结合日显紧密,日益融洽,超越行当的制约的表演风格必将占据主流,成为时尚。
演员和观众,犹如一个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仅仅从表演的主体――演员来谈,这只是主观的一面。我们还必须从表演的客体,即表演接受的主体――观众方面来推测未来黄梅戏在表演上行当所应具有的特色。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时尚,都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独有的审美情趣和习惯。未来的年代里,人们对事物、对社会、对人类等方面的认识将是丰富多样的,对人的内心情感认识也是立体、细致的。因此,如果仅仅依靠角色行当来表现人物、框定角色,势必显得力不从心,过于简单、机械,也不符合未来社会成员的审美口味和思维定式。只有超越僵化的行当限制,以写实的、灵活的、体验人物情感的、影视化、性格化表演的方式,也许恰好能符合当时社会审美心理,从而将黄梅戏表演引入一个崭新的境地。但愿这不是一个美妙的幻想,而是不久将来的现实。这也正是今天我们在黄梅戏表演上应该努力探索,并为之追寻的目标之一。
2.无程式化表演
在戏曲表演中,唱、念、做、打(或舞)一般都形成了一定的形式,其中内蕴着戏曲表演体系的一些基本规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程式。黄梅戏作为戏曲的一支,自然也拥有自己的程式化表演方式,只不过,由于黄梅戏的年轻,以及来自乡野的缘故,黄梅戏在表演上的条条框框、陈规旧矩较少,也以说是家底。因而,其表演中的程式亦显得少而又拙,根本无法与京、昆等大剧种那种豪华、绮丽、完整的表演程式体系相比拟。这种原本属于“先天不足”的黄梅戏,却赶上了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时机,在吸取、借鉴话剧、影视表演的同时,强化了其注重学习生活、描摹生活、高于生活的传统表演特质,找到了一条比较适合自己风格的表演形式。
那么,进行21世纪后,未来的黄梅戏表演程式将呈现何种状态?根据黄梅戏的发展过程来看,黄梅戏的表演程式经历是的从无到有、从简单摹仿到日益丰富,但却尚未定型的发展进程。由此,我们不妨大胆地推测:黄梅戏的表演程式将是一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螺旋式发展态势。只是前一个“无”和后一个“无”的内涵绝不相同,前者是简单的代名词,而后者则是一种高级阶段的形态了,那是一种极致状态,即黄梅戏的表演程式已彻底融化在演员的表演中,令人遍寻不着,却又时时见其踪影,程式化的表演与剧情的内容、音乐的节奏、观众的审美口味等严丝合缝,不露痕迹,成为“看无却有,说有看无”的形式。这里所谓的“无程式化”表演,是一种更高级形态的表演方式,它销蚀了程式的外在形式,而保留了程式的内核,将程式化表演与生活化表演最大限度地融合、统一起来,目的是为了使黄梅戏更能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更适合未来观众的审美情趣和爱好。对于这种探索,我们在当代黄梅戏影视作品中已可寻见踪影,而在一些以黄梅戏音乐剧、风格剧等命名的黄梅戏作品中,也有意或无意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对此,我们不能苛求在探索中的失败或不成熟,而应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因为戏曲的出路和只有改革、创新、不断发展,一切因循守旧、陈陈相袭,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对包括黄梅戏在内的所有戏的前途和发展,都是极端有害、毫无裨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展开-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