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微文化—安徽名人—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三)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8
转发:0
评论:0
微文化—安徽名人—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三),【人物表演】严凤英除了在唱腔艺术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外,在舞台上乃至银幕的表演

【人物表演】

  严凤英除了在唱腔艺术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外,在舞台上乃至银幕的表演上,同样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她所塑造的陶金花、七仙女、冯素珍、江姐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忘。她在表演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可用“细腻”、“传神”四个字来概括。

  戏曲演员表演的根本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而要塑造好人物形象,必须对所演人物的性格、感情深入发掘,并转化为舞台动作。发掘得越深,表演得越细腻,越趋近“传神”的境界。人们对严凤英扮演的七仙女赞赏备至,殊不知她对这个角色进行了多少次的琢磨和理解!且看她自己的理解:“七仙女是个神仙,按理也要从神仙这个角度给她来分析一番。神仙我没见过,也没法见到,但是我可以把她按照人的思想情况来处理……我想她敢从天上跑到地上,又敢当面向一个陌生男子主动地提出婚姻大事,并且想出一些巧妙的办法打动董永,难住刁恶的傅员外……那么,她一定是个既大胆又聪明,既热情又能干的姑娘。”通过分析,她抓住了七仙女所应有的性格基调,其表演也就有了丰富的内涵。严凤英在拍摄电影《女驸马》时,受到导演刘琼的启发,更加注意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潜台词准备得十分充足,表演也就更为细腻。她撰写的一段戏的思想活动有助于说明问题(括号内小字是她的思想活动):

  春红:刘大人到!(啊,我没有听错!)
  我:怎么刘大人到?(春红,就是那个坏老头子来了吗?他来做啥?难道他看出我是女扮男装?怀疑我了?)
  春红:是不是他来接你去跟他的五公子拜堂成亲?
  (十有八九是的!大祸来了!好吧,看出来就看出来,既然来了,不请进来也不行,请他进来吧!)
  我:这倒要仔细了,快快有请!(我迎出门)
  (这个老头子又来了,怎么对付他呢?)(刘文举迎面而来)
  (呀!别让他看我的脸,争取主动!看看能不能混过去。)
  我:(抢先一揖!)呀!老大人!
  (我把袖遮住脸,你该看不清我了吧!)
  文举:状元公!(嗯嗯嗯,什么啊?啊,啊!)
  我:不知恩师驾到,未曾远迎还望恕罪!
  文举:老夫冒昧来访,状元公莫怪啊!
  (他到底是真喊我状元公?还是故意讽刺我?他不会无缘无故来找我,他是来干什么的?)
  我:请!(刘文举仔细看我一眼)(把脸背着他,莫让他看出破绽来!)
  文举:哈哈……(他为什么笑?春红!)
  文举:哈哈……(坏了,他一定看出来了!)
  文举:(大笑)哈哈哈……(笑什么!你要是看出来,你就干脆讲好了!这样怪笑干什么?!)
  我:老大人为何发笑?
  文举:那是在科场之中初睹风采,见你容貌举止,与众不同,老夫我大吃一惊--(坏了!坏了!一定看出我是个女的!)
  今日仔细一看--(不得了!不得了!今天一定要出事了!)
果然貌赛潘安哪!
  (唉,我的天!还好,还好,原来他把我当成一个美男子!吓了一身冷汗!你这个老头,原来还没看出呢!好吧,恢复我们的“师生”关系吧!)
  我:老大人过奖了!(下略)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凡是没有感觉到和所扮演的角色相类似的活的情感,是说不上真正的艺术创造的。”斯氏的体系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戏曲,但中国的戏曲表演不能没有“体验”,李渔要求演员“解明曲意”,“得其义而后唱,唱时以精神贯串其中,务求酷肖”,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得更明确:"唱者必先设身处地,摹仿其人之性情气象,宛若其人之自述其……"要求的都是"体验"。短短的一段戏,严凤英理解得何其细致,完全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再加上与对手的感应交流,终转化成一段生动细腻的舞台表演来,使观众为之担心,又忍俊不禁,领略了一次的美的创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微文化—安徽名人—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四)
戏曲表演不仅需要深入体验角色的感情世界,还需要借助独特的表现手法--程式--将人物性格与感情再现出来。在这一方面,严凤英也堪称杰出。黄梅戏由“三打七唱”的民间小戏发展而来,表演程式积累不多,这为严凤英表演设下了重重困难,但同时又给她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空间。严凤英的方法是:一是向昆剧、京剧等积淀丰厚的戏曲学习借鉴,以丰富自己的表演手段;二是回到人物性格,以人物性格为依据,创造性地运用程式,让程式为表现人物服务,程式是手段,演活人物是目的。例如《女驸马》中“状元府”一场,当刘文举传旨招她为驸马,哥哥又指出事态严重性后,“为了表现冯素珍的那种心慌意乱一筹莫展的焦急心情,我糅合了旦角和生角的不同表演程式,较为恰当地表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这段戏里,手按纱帽,双眉紧锁,在场上以旦角的台步踱来踱去,筹思万全之计。这时只有我(冯素珍)和你(春红)两人,环境允许我们暂时恢复女儿身份,同时也由于心烦意乱再...
· 安徽戏曲—安庆黄梅戏—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最早的艺术照
照片上的女子,读者一眼就能认出,她就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图1是严老师幸存的最早的艺术照。1946年摄于安庆市钱牌楼照相馆。当时她16岁。此幅表现严老师天真无邪的少女风采的照片,在“”中,成为了她“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铁证,作为“罪证”收入档案,才得以保存下来。严老师所有的照片,在“”初期,由爱人王冠亚先生分为两包分散保存。一包寄存在亲戚处,一包寄存在一位老红军的老家大别山的乡村。前一包烧了,后一包因为潮湿霉坏了。水火相侵。图2是严凤英和爱人王冠亚夫妻最后的合影。摄于省黄梅戏剧团南面——环城路边的那片小树林子里。“”开始了,文艺界的许多人已经被抓。严凤英和王冠亚预感别离就在旦夕之间,动议拍下了这张纪念照。王冠亚用挡拍摄的。照片上的艺术家,艺术的风采荡然无存,但坚毅犹在。装束是典型的“无产阶级革命化”。天,阴沉沉的,艺术家的表情更是沉郁。这张照片拍完不久,严凤英未来得及看一眼,就含冤...
· 微文化—安徽名人—管仲(三)
管仲:“要开发山林、开发盐业、铁业,发展渔业,以此增加财源。发展商业,取天下物产,互相交易,从中收税。这样财力自然就增多了。军队的开支难道不就可以解决吗?”经过这番讨论,齐桓公心情兴奋,就问管仲:“兵强、民足、国富,就可以争霸天下了吧?”但管仲严肃地回答说:“不要急,还不可以。争霸天下是件大事,切不可轻举妄动。当前迫切的任务是百姓休养生息,让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不然很难实现称霸目的。”由于管仲系统地论述了治国称霸之道,使齐桓公的全部问题都迎刃而解,不久就拜管仲为相,主持政事,为表示对管仲的尊崇,称管仲为仲父。管仲为齐相后,根据当时形势,对齐国进行了了一系列改革。在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五个乡。把国政分为三个部门,制订三官制度。官吏有三宰。工业立三族,商业立三乡...
· 微文化—安徽名人—包拯(三)
其次,他大公无私,不谋私利。他一生俭朴,即使是当了官,有了地位,衣食住行及生活习惯,也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包拯曾经写过一则家训,刻在家中壁上.家训的全文是:“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就是说,包拯严厉要求后代不贪不好,不要欺负百姓,如果有人不如此做,那么,就不是包家子孙,死了之后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坟。这一著名的家训,体现了包拯不谋一家一族之利的高尚情操。这种情操,并不是包拯故意做出来,以示自己清高,而是他一生的行动准则。早在庐州家乡做官时,包拯就以无私而远近闻名。包拯作了父母官,他的亲戚乡里都很高兴,认为从此有了靠山。然而,铁面无私的包拯秉公办事,即使是自己的亲戚犯了法,他也是执法如山。这样,包青天的名声大震。包拯死后,其威名传播四方,有一个官员,是少数民族,归顾了宋朝。这个官员对宋神宗说,我听说包拯是忠臣,我没有别的要求,请准许...
· 微文化—安徽名人—曹操(三)
袁尚兵败后,逃奔幽州刺史袁熙。不久。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乌桓。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决定远征乌桓。汉末,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是为三郡乌桓,其首领为辽西部的蹋顿。三郡乌桓与袁氏关系一直很好,并屡次侵扰边境,掳掠人口财物。这年五月,曹操亲率大军到达无终(今河北蓟县)。时正雨季,道路积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曹操从无终人田畴之议,改从一条久已断绝,但“尚有微径可寻”的路线进军。在田畴的引导下,曹操大军登徐无山(今河北玉田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一带),“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直指乌桓老巢柳城(今辽宁朝阳南)。曹军进至离柳城不足二百里时,乌桓才发现,于是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率数万骑兵迎击。八月,二军相遇,时曹军辎重在后,”被甲者少,“而放军军势甚盛。曹操登高了望,见敌军虽多,但阵势不整,遂命大将张辽为前锋,乘敌阵稍动之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