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四)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8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四),八公山是一座名胜之山。厚重的历史,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八公山古迹众多,名泉遍

  八公山是一座名胜之山。厚重的历史,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八公山古迹众多,名泉遍布。历史与自然,各擅胜场。在文化古迹中,淮南王刘安当推第一。汉代之前,八公山称作肥陵山。当年,赵国大将廉颇客死寿春,归葬肥陵牛麓原。淮南王刘安在此招隐纳贤,纵论天下大事,研究自然术数。淮南王与八公山结下不解之缘。当淮南王“白日飞升”之后,肥陵之名便被被遗忘,八公山之名见诸史册。而淮南王墓、淮南王庙、淮王隐室、淮王丹井等等,便成为后人向这位豆腐始祖寄托感恩之情的重要场所,历代奉祀。人们来此凭吊,踏访当年淮南王的遗踪,感发思古之幽情的同时,也为他充满迷幻色彩的一生而叹息,更为他造福于人类的发明而感佩。情系八公山、魂系八公山,长眠于斯的,还有蔡楚君王,以及同样声名赫赫的楚国名相春申君黄歇。

  八公山地处“中州咽喉,江南屏障”,历史上战事频繁。当硝烟散尽,那些战争的遗址便成为历史天空中散落的一块块碎片。细数下来,这碎片曾经是那么密集散落在此,令人目不暇接。吴楚在此兵革交迸,秦汉在此厉兵秣马。苻坚的前秦王朝与东晋,在此上演了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淝水古战场因此天下闻名;后周与南唐陈兵对峙,在此展开长期争夺,“赵匡胤困南唐”的故事传说流传至今,南唐景区也因之多了几分神韵。下蔡十二连城,八公山十八连珠寨,虽然已经在岁月的磨洗中褪去原色,但悠远的古韵却愈加深刻地留存在这片神奇的山石泉林之中。

  碧霞元君庙,或称四顶山奶奶庙,不仅在八公山的宗教文化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是著名的胜迹之一。碧霞元君,传说为泰山神之妃。四顶山碧霞元君庙虽不详始建年月,但宋代城内建有东岳庙,供奉泰山山神。元君庙又名东岳祠,始建年代也当为宋代。元君出身贫平民,保佑民众,民间崇祀者甚多。并尊称其为泰山奶奶,故碧霞元君庙也称作奶奶庙。由于年代久远,庙宇经过不断重修。清嘉庆年间,李兆洛为凤台县令,一时政绩突出。县民吴春芳出资重修元君庙,并勒石为记。其言曰:“惟东岳岱宗之神妃碧霞元君,厥有行宫崇于兹山,垂休奕禩,长享利贞。体出震之生气,昭孚甲之神功。絪缊元化,感歆妪育。高禖之祷,灵其奥矣。童龀欢虞,吏民蒙福。尝以三月之望,洁牲酌礼,肃将禋祀。展谒诚敬,都人士女,殊方来慕。趠越千里,应时而集,不其伟欤!灵宫有年,梁栋朽坏,不及兹修治,将无以告虔明府。武进李君到官五载,年谷屡登,民无疾疫,虫蝗不流,工作并兴。县民吴芳春以私钱若干,卜择吉日,役工兴理,黝垩斯焕,崇檐翼如,神道尊显,永保于龄,以颂功德,刻石纪焉。颂曰:于戏穆清,化醇万物,惟神降庥,如启斯辟。化阴导阳,黄精之气。神符灵瑞,郁郁雰雰。淝水浩浩,八公峨峨。民罔不诚,福禄来仪。惟我表碣,于胥斯原。本兹道要,诏尔后昆。嘉庆十九年八月造。”碧霞元君庙远近闻名,每年三月十五,焚香膜拜者,远及千里,云集雾会,自昏达旦,盛况空前。而寿州三月十五日庙会成为传统,长盛不衰,时至今日。

  虽然年代久远,有些遗存已经消失,但淮南古生物化石群、江淮著名私家园林——孙家花园以及古寺、古庵、古塔、古道观多处。深厚的文化渊源使这座名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水一潭都有历史魅力。载入史志的珍珠泉、玛瑙泉、洗云泉、岚香泉、沁月泉、玉露泉等名泉十余处,水面达数百亩的南塘湖如一颗洁净的明珠,镶嵌在群山环抱中,八公山主峰——白鹗山,更是秀出群峰之上。

    八公山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为八公山的开发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淮南市委、市人民政府,明确提出打好“八公山牌”的发展战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树立大旅游观,提升城市的旅游形象。并为此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投入资金改善硬件设施。八公山区委、区政府提早谋划,率先行动,为八公山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殚精竭虑,做出重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届区委、区政府都把八公山景区的建设开发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在决策上宏观把握,在措施上具体落实,保护、开发、建设并举,坚决制止开山采石,建立保护区,修筑景区道路,恢复景观旧制,绿化美化山岭,成效显著。特别是八公山AAAA级风景区的规划建设,起点超卓,气魄宏大,建设迅速、操作细致。使古老的八公山恢复了无限生机。

  走近八公山,用不着犹豫徬徨,她总是以自己的热忱感召着我们。走进八公山,投进她的怀抱,去感受跃动着的历史的脉搏,去品尝如酒般醇厚的文化盛宴,去聆听泉林如诗般的喁喁细语,去体味峰回路转的人生百味。如果有时空的邃道可以穿越,我们当能更好地问询时间老人,把八公山的情结彻底理顺。也许,即便如此,我们也难以统一梳理各自多彩的情思。借助历史老人留给的一幕幕场景,连缀而成的就是我们心中的印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一)
八公山是一座历史名山。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八公山扮演了十分醒目的角色,留下了鲜明的历史刻痕。早在新石器时代,八公山下便有人类生息、繁衍,留下了最早的人类社会遗迹。舜帝南巡,在此教人稼穑;大禹治水,在此鞭劈硖石,三过家门而不入。夏商之际,淮夷人在此崛起,与夏商王朝所代表的中原文明经历了长达千余年的对话,在对话中融合。春秋战国时期,州来子国、下蔡侯国以及楚国先后在此为都,八公山成为天然屏障。汉王朝之后,建淮南国,淮南王刘安礼贤下士,江淮间名士纷纷来到淮南王麾下。他们谈古论今,畅叙汉初由乱而治的文治武功,总结了汉初治国理念,编纂而成千古奇书《淮南子》;刘安与门客经常在八公山上吟诗属对,创作了许多不朽名篇;刘安好道而钟情于黄白之术,与苏非、李尚、田由、毛被、晋昌、雷被、伍被、左吴等“八公”在山上制卤炼丹,于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偶成豆腐,创制了千古美食。八公山也因此得名。西汉初年,两代淮南王刘长与刘安虽...
·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二)
(二)八公山是一座文化名山。春秋战国时期的蔡楚文化、汉淮南国文化以及宗教文化,无不在此打下深深的烙印。夏商之际,淮夷人在此兴起,作为一个强大的氏族部落,长期与中原文明相抗衡,在战争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淮夷人创造了与殷商相媲美的青铜文明。虎方淮夷的“虎”图腾崇拜铭铸于青铜尊上,与殷商的饕餮尊同放异彩。春秋时期,蔡侯国在强大的楚国的威逼之下,步步东迁,驻留于八公山下。在吴国的保护下,蔡国在州来国故地定都,艰难地生存。史称下蔡。蔡国在此历经昭侯、成侯、声侯、元侯和侯齐五世,随着吴楚在江淮间的争霸而浮沉,终因吴国的灭亡而被楚国所并吞。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蔡曾在楚国的威逼之下,不断东迁,最终消失在八公山麓。而曾经强大的楚国,也在更加强大的秦国的威逼下,不断东迁,最后落脚于八公山下的寿春邑。楚考烈王改寿春为郢,在此苦撑危局二十载,历经考烈王、幽王、哀王、王负刍四代。公元前221年,秦大将王翦率部攻...
·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三)
(四)八公山是一座生态名山。八公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可用“林密、石奇、泉古、水秀”八个字来概括。这里有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的天然次生林,植被保护良好,乔木高大,树种繁多,山林茂密。由于流水剥蚀、溶蚀、风化作用,裸露的石灰岩体流纹深刻,造型生动,似微缩“锦绣河山”,呈“石林”状排列,绵延数平方公里,十分壮美。历史上的八公山,林木离离,芳草萋萋,珍禽啾啾,异兽啸啸。淮夷人在此渔猎稼穑,蔡楚君王在此张弓弋猎。淮南王刘安修筑行馆,在密林幽泉之间寻章索句,与江淮才俊纵论治国之策。遍布于八公山间的汨汨清泉,滋育着原始植被,淮南王以此修炼丹药,创制豆腐琼浆。八公山所产青樌、红樌,向来有名。据李兆洛嘉庆《凤台县志》所载:“青樌,色青黑,坚致类海楠;红樌,红泽,皆他处所无。”由于八公山方圆不过百余平方公里,自然生态相对脆弱,到了晋代,原始植被在历次的争战中已经破坏殆尽。《晋书》记载道:“八公山草木皆如人形”。前...
·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历史文化名山淮南八公山
历史文化名山八公山,八公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达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八公山历史悠久,古称北山、淝陵、紫金山。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淮河流域生息着一个淮夷部族,西周时了建立了一个诸侯国,名“州来”,都邑就在八公山下。而“八公山”一名的得来则源自于西汉淮南王刘安学道成仙的神话。西汉时,八公山属淮南国。汉厉王之子、汉武帝的皇叔刘安被封为淮南王。刘安尚文重才,广招天下贤达饱学之士3000多人,其中最为刘安赏识的八位: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被封为八公。刘安与门客常在八公山中著书立说,研究天象,编制历法,冶丹炼沙。相传一日,刘安与八公炼成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太平环宇记》中就有记载:“昔淮南王与八公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药在器,鸡犬舔之,皆仙。其处后皆现人马之迹,犹在,故山以八公为名。”这也是典故“一人得...
·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豆腐之乡安徽淮南的历史介绍
安徽淮南,一座横跨淮河两岸的城市,拥有淮河以北的凤台县、潘集区和淮河以南的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大通区,212平方公里美丽富饶的土地。淮河,几千年来,不仅养育了淮南河两岸的人民,而且也托起了坐落在它岸边的古老城池,让这些城池在历史的长河里时隐时现。今天,这条河也将淮南与其他城市缠绕在一起,上游紧系着文化名城寿县,下游串连着淮上明珠蚌埠;东与凤阳、定远毗邻,南与长丰接壤。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之所以被称为“淮南”,是有历史渊源的:汉代开始在这里设置了淮南国,从汉代到两晋再到宋朝,这片土地先后经历了淮南郡、淮南道、淮南路等以“淮南”命名的建置。清末民初,这片土地上发现并开始采掘煤矿。1930年,国民政府在九龙岗设淮南煤矿局,发展成为淮南矿区,标志着现代“淮南”的开始。1949年1月18日淮南矿区解放,1950年设县级淮南市,1952年6月改设为省边辖区。1977年1月,凤台县划属淮南市。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