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三)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5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三),(四)八公山是一座生态名山。八公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可用“林密、石奇、泉古、水秀
(四)

  八公山是一座生态名山。八公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可用“林密、石奇、泉古、水秀”八个字来概括。这里有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的天然次生林,植被保护良好,乔木高大,树种繁多,山林茂密。由于流水剥蚀、溶蚀、风化作用,裸露的石灰岩体流纹深刻,造型生动,似微缩“锦绣河山”,呈“石林”状排列,绵延数平方公里,十分壮美。

  历史上的八公山,林木离离,芳草萋萋,珍禽啾啾,异兽啸啸。淮夷人在此渔猎稼穑,蔡楚君王在此张弓弋猎。淮南王刘安修筑行馆,在密林幽泉之间寻章索句,与江淮才俊纵论治国之策。遍布于八公山间的汨汨清泉,滋育着原始植被,淮南王以此修炼丹药,创制豆腐琼浆。八公山所产青樌、红樌,向来有名。据李兆洛嘉庆《凤台县志》所载:“青樌,色青黑,坚致类海楠;红樌,红泽,皆他处所无。”由于八公山方圆不过百余平方公里,自然生态相对脆弱,到了晋代,原始植被在历次的争战中已经破坏殆尽。《晋书》记载道:“八公山草木皆如人形”。前秦王苻坚在与东晋兵交战前,看到晋军旌旗严整,连八公山上草木也当作晋军,在风声鹤唳中,苻坚望而生畏。

  历经兵燹之后,八公山次生植被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复苏。到了清代,八公山次生植被中,经济林木已占有相当比重,桃,李、柿、枣、杏、石榴等遍布。清中期,寿州孙氏在八公山中建青琅玕馆,为私家园林。青琅玕馆不断扩大规模,由白鹗山下迤逦而南,林密泉幽,枫丹露白,精致的馆舍点缀其中,分别由上、中、下三部分,俗称孙家花园。由于青琅玕馆的存在,有效地保护了山林植被。此后,八公山又经历数次战火的洗礼,其他山头受到比较严重破坏,但孙家花园一带依然保留了较为完好的次生植被。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课题,八公山生态建设成为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思路指导下,八公山森林公园的建设被列上日程。南塘盆地,孙家花园一带,向来植被状况良好,是八公山森林公园建设的重要依托。1987年,省人民政府确定八公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围绕南塘湖景区的绿化与美化,淮南市率先开始了森林公园的建设步伐。经过多年努力,南塘盆地郁郁葱葱,自然生态得到极大改观,在建设八公山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中,森林公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孙家花园一带,由于保护较好,以麻栎、栓皮栎等高大乔木为主的次生植被浓荫覆盖,生物多样化程度较高,经过进一步保护和建设,八公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获准建立。各项保护措施进一步到位,为八公山的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

  与此同时,卧龙山景区建设了卧龙山森林公园,公园围绕卧龙湖展布,大大改善了八公山南麓的生态条件。凤台县利用茅仙洞景区为依托,建成茅仙洞景区森林公园,由三峰山到硖石古寺,沿淮右岸自然生态得到优化。寿县则依托古城大做绿色文章,四顶山景区于1992年建成省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拱卫着古城,古城作为重要载体,为森林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每当阳春三月,八公山上,草长莺飞,梨花似雪,桃花如霞,蔚为大观。金秋时节,硕果累累,百里飘香。四周连片的黄连木林,叶红似火,可与“香山红叶,岳麓红枫”媲美。以侧柏为主的针叶林,一年四季常青常绿。历史上,八公山是一座生态名山,这一生态名山的风采正在得到恢复,并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一)
八公山是一座历史名山。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八公山扮演了十分醒目的角色,留下了鲜明的历史刻痕。早在新石器时代,八公山下便有人类生息、繁衍,留下了最早的人类社会遗迹。舜帝南巡,在此教人稼穑;大禹治水,在此鞭劈硖石,三过家门而不入。夏商之际,淮夷人在此崛起,与夏商王朝所代表的中原文明经历了长达千余年的对话,在对话中融合。春秋战国时期,州来子国、下蔡侯国以及楚国先后在此为都,八公山成为天然屏障。汉王朝之后,建淮南国,淮南王刘安礼贤下士,江淮间名士纷纷来到淮南王麾下。他们谈古论今,畅叙汉初由乱而治的文治武功,总结了汉初治国理念,编纂而成千古奇书《淮南子》;刘安与门客经常在八公山上吟诗属对,创作了许多不朽名篇;刘安好道而钟情于黄白之术,与苏非、李尚、田由、毛被、晋昌、雷被、伍被、左吴等“八公”在山上制卤炼丹,于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偶成豆腐,创制了千古美食。八公山也因此得名。西汉初年,两代淮南王刘长与刘安虽...
·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二)
(二)八公山是一座文化名山。春秋战国时期的蔡楚文化、汉淮南国文化以及宗教文化,无不在此打下深深的烙印。夏商之际,淮夷人在此兴起,作为一个强大的氏族部落,长期与中原文明相抗衡,在战争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淮夷人创造了与殷商相媲美的青铜文明。虎方淮夷的“虎”图腾崇拜铭铸于青铜尊上,与殷商的饕餮尊同放异彩。春秋时期,蔡侯国在强大的楚国的威逼之下,步步东迁,驻留于八公山下。在吴国的保护下,蔡国在州来国故地定都,艰难地生存。史称下蔡。蔡国在此历经昭侯、成侯、声侯、元侯和侯齐五世,随着吴楚在江淮间的争霸而浮沉,终因吴国的灭亡而被楚国所并吞。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蔡曾在楚国的威逼之下,不断东迁,最终消失在八公山麓。而曾经强大的楚国,也在更加强大的秦国的威逼下,不断东迁,最后落脚于八公山下的寿春邑。楚考烈王改寿春为郢,在此苦撑危局二十载,历经考烈王、幽王、哀王、王负刍四代。公元前221年,秦大将王翦率部攻...
·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四)
八公山是一座名胜之山。厚重的历史,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八公山古迹众多,名泉遍布。历史与自然,各擅胜场。在文化古迹中,淮南王刘安当推第一。汉代之前,八公山称作肥陵山。当年,赵国大将廉颇客死寿春,归葬肥陵牛麓原。淮南王刘安在此招隐纳贤,纵论天下大事,研究自然术数。淮南王与八公山结下不解之缘。当淮南王“白日飞升”之后,肥陵之名便被被遗忘,八公山之名见诸史册。而淮南王墓、淮南王庙、淮王隐室、淮王丹井等等,便成为后人向这位豆腐始祖寄托感恩之情的重要场所,历代奉祀。人们来此凭吊,踏访当年淮南王的遗踪,感发思古之幽情的同时,也为他充满迷幻色彩的一生而叹息,更为他造福于人类的发明而感佩。情系八公山、魂系八公山,长眠于斯的,还有蔡楚君王,以及同样声名赫赫的楚国名相春申君黄歇。八公山地处“中州咽喉,江南屏障”,历史上战事频繁。当硝烟散尽,那些战争的遗址便成为历史天空中散落的一块块碎片。细数下来,这碎片曾经是那...
·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历史文化名山淮南八公山
历史文化名山八公山,八公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达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八公山历史悠久,古称北山、淝陵、紫金山。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淮河流域生息着一个淮夷部族,西周时了建立了一个诸侯国,名“州来”,都邑就在八公山下。而“八公山”一名的得来则源自于西汉淮南王刘安学道成仙的神话。西汉时,八公山属淮南国。汉厉王之子、汉武帝的皇叔刘安被封为淮南王。刘安尚文重才,广招天下贤达饱学之士3000多人,其中最为刘安赏识的八位: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被封为八公。刘安与门客常在八公山中著书立说,研究天象,编制历法,冶丹炼沙。相传一日,刘安与八公炼成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太平环宇记》中就有记载:“昔淮南王与八公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药在器,鸡犬舔之,皆仙。其处后皆现人马之迹,犹在,故山以八公为名。”这也是典故“一人得...
·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三代淮南王的历史淮南古国的掌故
古代淮南国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在今天我们省的淮南市,而是在我的老家——大别山东北麓,淮南以南,巢湖以西的地区。这片土地上现在知道的最古的居民是东夷的一支,叫做淮夷,其民骠勇强悍。春秋时这里小国林立,有霍、英、六(读lu,四声,通‘庐”,古时的棚舍)等,所以被称作“六地”。又因为传说这里是夏禹治水的助手皋陶的封地,所以又称皋城。至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淮南王的封地在我们市的一个县——寿县,古称寿春,就是楚国最后一个都城。真正被封在我们家那块的是项羽封的九江王英布,英布正是六地人。不过英布在降汉之后接受的刘邦的封号却是淮南王,仍都六,这就是第一代淮南王。后来英布谋反被诛,刘邦将淮南国故地封给了自己宠爱的小儿子刘长,迁都寿春,这就是第二代淮南王。刘长的生母是赵国人,因为吕后的嫉妒而自杀。刘长为此耿耿于怀,后来在文帝时谋反事泄,被朝廷发配入蜀,路上而亡,谥为淮南厉王。文帝十二年,又三分淮南国,分别封给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