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历史—安庆历史—枞阳县(原桐城县东乡)章氏家族大禄公派源流概略(二)
(三)
《章氏会谱•德庆初编卷四•浦城章氏世系源流暨分迁各支记》载:炎帝“传位九世至克戏”。克戏有子二。长子榆罔归轩辕氏(注:当是阪泉械斗,炎帝族失败之后),“遂降封于洛”(注:洛,一是水名,有二。其一指源出陕西洛南县西北部的洛水,东入河南,经卢氏、洛宁、宜阳、洛阳,至偃师纳伊河后,称伊洛河,到巩县洛口流入黄河;其二指源出陕西定边县南部的洛水,东南经志丹、甘泉、富县,至洛川纳沮河,又流经蒲城合称渭洛。二是地名,即洛阳的省称。榆罔祖的封地,从此后先祖的活动区域看,当在今河南省洛阳一带。因此,此处的“洛”当指地名洛阳。)“次子器生祝融”(注:此处的祝融当是克戏的孙子,而不是指任黄帝曾孙帝喾即高辛氏火正的祝融。火正,古掌火官。据《吕氏春秋•四月》注:“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由此知,此时任帝喾火正的祝融,是颛顼氏之后,而不是炎帝的后代),为黄帝司徒,主管教化。“祝融传四世至四岳,五世至伯夷。舜封四岳於品,命为侯伯,复赐姓姜氏别氏曰吕;命伯夷作秩宗典三礼。伯传世至殷季,吕尚兴焉”。
据史书所载,帝尧在位时,先祖尝为四岳。《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说:“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史学家范文澜在其所著《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据说,尧在帝位,咨询四岳(姜姓,炎帝族)”。《辞源》指出:“四岳,相传为唐尧臣,羲和四子。分管四方的诸侯,所以叫四岳”。“宋•孔平仲、明•杨慎都以四岳为一人,是分管四方的诸侯”。可见,“四岳”既是一人名,也是官名,且为姜姓。据此知,“四岳”乃是祝融的玄孙,唐尧臣。舜时封于吕(注:吕,古国名,至周失国,区域不祥),为侯伯(注:古代爵名),并赐别氏为吕。禹时,辅佐禹平水土,立下大功。可见,先祖四岳,是尧、舜、禹三帝之臣。
祝融传五世至伯夷。据《五帝本纪第一》:“舜曰:‘嗟!四岳,有能典腾三礼?’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伯夷主礼,上下咸让。”足见先祖伯夷,是舜时主典天、地、宗庙三礼的秩宗(注:秩宗,古礼官,即后来的礼部)。
伯夷传世至殷代末年,先祖太公望辅佐武王灭殷。周朝既建,遂封太公望于齐。
(四)
太公望吕尚,本姜姓,名牙,俗称姜太公。从舜时封姓为吕,名尚。相传,吕尚钓于渭滨,周文王西伯出猎相遇,与语大悦,载与俱归,说:“吾太公望子久矣!”因号为太公望,立为师。武王即位,尊为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
武王平商而王天下后封师尚父为齐侯,都营丘(注:营丘,古地名。齐献公自薄姑迁都于此后,更名临淄,汉置县,属齐国。历代相仍。明清属青州府。1970年并入淄博市,属山东省),史称“齐”。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