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李白游历望江太阳山的传说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90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李白游历望江太阳山的传说, 诗仙李白一生喜好游览观赏名山胜水,其芳踪仙迹遍布华夏神州大地。   而地处皖西

  诗仙李白一生喜好游览观赏名山胜水,其芳踪仙迹遍布华夏神州大地。

    而地处皖西南边陲的望江县(古称雷阳)境内的太阳山(今属凉泉乡,又称“值雪山”),便曾经有幸留下了李白的不朽的足迹。

    据明代《一统志》记载:“值雪山(即“太阳山”)在安庆府望江县西北十八里外,上有平岗,相传唐朝李白游此山值雪,故名”。

    由此可以证明:当年,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巡游至皖西南时,曾一度慕名到古雷阳境内登览游太阳山。

    最奇巧的是李白游览观赏古雷阳太阳山的那天,正值沿江一带,天降大雪,使得太阳山也同整个的皖西南大地一样,呈现出一派冰雕玉砌、银妆素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壮美影色。

    是日之夜,诗圣李白便投宿借住在太阳山中的一庄户人家的农舍里与主人围炉而坐,把盏小斟,饮酒吟诗,共话桑麻……随后,又因为大雪所阻,加上好客的主人家一再盛情挽留,于是李白便在太阳山中的这户农户家中逗留客住了多日,其时,诗圣李白每天都坐在避风向阳的山坡上,读书吟诗,观赏雪景,远眺山川……

    后来,当地的人民为永久纪念和缅怀诗圣李白,便在李白游历、逗留太阳山期间,曾每天读书吟诗的地方,特地建盖起一座“太白书堂”,并将其作为当地的书塾学堂”,太阳山一带的农家子弟们在此破蒙读书,开启民智与教化民众……其外,还将“太阳山”改名为“值雪山”并载入史册。当年的“太白书堂”。

    后不知毁于何朝何代已无从查考。

    今残迹遗址尚存,随着当地历史人文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重建修复“太白书堂”善举一定会尽快变成现实。

    “值雪山太白书堂”古今名扬大江南北。如《江南通志》中亦载:

    “太白书堂,在安庆府望江县,唐李白为避安史之乱,曾于此读书,遗址尚存”。

    自唐以降,远近众多的骚人墨客皆纷纷来此寻踪觅迹,洗吊缅怀李白的诗魂,并留下许多感怀的诗文。

    其中流传甚广的是清代邓义的《太白台在邑值雪山》一诗,诗文曰:

    “昔年避世隐书台,遗址于今没蒿莱,古树半林斜日桂,春风几度野花开。

    神随鲸去何曾见,月照诗魂不再来。白山青山今犹在,登临空惜谪仙才”。

    昔年“太白书堂”无处觅,唯有巍巍太阳山依旧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望江历史
据汪洋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夏、商属扬州地域,西周时属舒国,春秋时前属吴,后属越,秦时属九江郡,西汉时属淮南国,东汉、三国、西晋时均属庐江郡。东晋隆安至元兴年间(397—404)置大雷戍。义熙元年(405)始设新冶县,属豫州晋熙郡。清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载:“皖出铁,有铁官。今怀西望北有古冶迹,武昌口有炼成墩,漳湖之表有炼成畈……椅子、磨叉间有坑矿,县名新冶,职此之由也。”南朝陈天嘉年间(560—566)升新冶县为大雷郡,属江州。隋开皇十一年(591)改大雷郡为义乡县,属熙州。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载:“陈、隋间,县有义士助国平时难,隋文帝旌为义乡。”开皇十八年(598)改义乡县为望江县,属同安郡。县城东南的宝塔河一带曾是长江故道,登城中钵盂山,可一览江流之胜,故名望江。唐武德四年(621)改望江县为高州,属舒州同安郡。武德七年改高州为...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望江县太慈镇文殊庙史话
在今天的安徽省望江县太慈镇西北侧桃花岭上(原桃岭乡政驻地),昔日有一座斐声大江南北、香火鼎盛、颇具规模的文殊庙。追溯起文殊庙的由来。还有一段历史悠久的轶闻传说——相传自我国历史元代理学家王幼学先生当年在其故乡——慈湖畈(在今望江县太慈镇湖村境内)创办“慈湖书院”之后,(“慈湖书院”系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之一),当时的古雷阳地区、尤其是望江县城西北侧桃花岭一带,民智日渐开化,文风益显昌盛。其后,秀才、进士、举人连年迭出,使得昔日的古雷阳桃花岭一带成了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之乡。元代未年,古雷阳桃花岭一带的文人学士们从弘扬、倡导文化教育,崇尚科举及第与孔孟理学等出发,动议发起由地方乡坤和广大百姓民众自发捐款、献物与募资,并选择在一座傍畈依水的桃花岭上,开始破土建筑起一座气势浑宏的“文殊庙”(寓意“宏开文运,及第殊荣”)“文殊庙”建成后,其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孟子、庄子与墨子等...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昔日“古雷池”望江金盆湖的传说
在地处楚头吴尾的皖西南沿江地带,是广阔的水网密布地区,古时候统称为大雷水。而其下游则在今日的安徽省望江县东南部积而成池,这便是汉语成语词典中“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出典处——“古雷池”。追根溯源。昔日的“古雷池”便是今天的安徽省望江县雷池乡境内的金盆湖。提起金盆湖,在当地乃至与皖西南一带的民间,还世世代代流传着一个美丽神奇的民间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古雷池地区是一片水网密布,沟汊纵横的汪洋泽国。这里几乎是水灾连年,稼穑绝收,人为鱼鳖,民不聊生……话说天宫中的玉皇大帝在知晓这一情况后,便生几分怜悯惜民之心,于是在有一年时值古雷池地区又闹特大洪涝与持久不退的水灾时,玉皇大帝便命太白金星从天宫后面的宝库中,取出一只硕大的“金盆”,然后站在南天门上悄然往凡间一抛,随后,只见那太白金星用神帚轻轻的一摆,于是,只见那只金光闪闪、硕大无比的“金盆”便稳稳当当地飘落在古雷池的中央。遂后,当地的黎明百姓们...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人文【望江赋】并序(三)
予邑自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立县,雄踞大江之滨,史称新冶古县,曾属舒州版图,世为安庆重镇,至今凡1600载矣。云閒天淡,城环九斗之玑;物阜民丰,地扼三水之利。五千年华夏沃土,哺育龙之传人;八百代雷池子孙,共筑同马大堤。据《望江县志》载:“东晋始置大雷戌,旋更县名为新冶,隋开皇改称望江,因城郭之东南原属长江故道,登城中钵盂山,可一览江流之胜概,故名之以望江”。又东晋庾亮《报温峤书》云:“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毋过雷池一步也”。故“不敢越雷池一步”之成语,亦源于此地焉。渺渺苍穹,朗朗乾坤。三百里雷水之境,物华天宝;二千载文明古县,人杰地灵。吞长江,纳三水,浩瀚雷水接沧冥;衔远山,送朝晖,望江楼上人文萃。汇雷水之灵气,聚茗山之韵翳;集山川之秀色,荟日月之精华。外炫堂堂望江山川林木之景观;内涵浩瀚雷池湖泊河汊之神韵。宏开八阵,展千门万户之奇;高敞蛟宫,备鹫峰鹤岭之幻。横绝一世,迷茫乎苍穹而...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安庆人文【望江赋】并序(六)
唐宋以前,三孝闻名于当世;明清以降,闻人蔚兴于中华;近代以来,英才迭出于神州。日月朗照,如星汉之灿烂;圣治天象,若天河之倒悬。科第隆昌,伟伟其雄,得天地造化之灵气;人文蔚起,泱泱其盛,居安庆八县之榜首。蟾宫折桂,文章令盛。文明圣火,与日月同光;雷池文化,和天地并存。仁人志士云涌,从天而降;英雄豪杰辈出,自地而生。史诗存悠远岁月,惊心动魄;雄魂伴浩渺烟波,荡气回肠。数不尽风流人物,演绎望江精彩;道不完朝野演义,谱写传世功勋。金科玉律,敢期掷地金声;泻玉喷珠,必有绕梁绝唱。孟宗哭竹,奠孝道之典范;王祥卧冰,谱一代之孝风。徐仲源泣墓,孝感乡因而得名;陶渊明赏桃,陶寓滩至今尚在。值雪山雄奇叠嶂,尽显李谪仙之诗情;宝塔河柔曼清流,宛若解放军之墨迹。诗存怀李白,池忆古王祥。麴信陵挥剑斩九龙,为民除害;唐守礼建立回龙宫,擅看风水。麴县令施仁政,白居易作《秦中吟·立碑》诗赞之;张巡许远忠烈,文天祥填《沁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