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文化—民间艺术—浦江板凳龙
舞蹈类
浦江县位于浙江中部偏西,金华市北部,因钱塘江水系浦阳江发源境内而得县名。浦江东汉兴平二年(195)建县,据浦江白马镇长夏张张村性族家谱载,自唐朝始,“龙腾灯舞闹元宵”成了浦江民间习俗,浦江县志中称为“灯节”。
综观浦江板凳龙的传承发展,唐代为浦江板凳龙的孕育期;宋、元为浦江板凳龙的成熟期;明、清为浦江板凳龙的鼎盛期;改革开放后为浦江板凳龙的弘扬传承期。
浦江板凳龙,由龙头、龙身(子灯)、龙尾三部分组成,俗称长灯。根据龙头造型分仰天龙、俯地龙、大虾龙等。还因凳板(龙身)上的设制造型分别取名为方灯、酒坛灯、字灯等11种。逢节日(如元宵)或重大庆典(大桥竣工、寺庙落成、圆谱等)兴灯。以麦饼团、剪刀箍、甩尾巴为主要表演阵式。
浦江板凳龙,顾名思义就是一条条用一块块凳板串联而成的游动的龙灯,盛行于浦江县乡村,广泛流传于江南沿海各省。它的游动,使人们看到的是气势恢宏、刚强柔美的广场民间舞蹈场景;使人们听到的是锣声锵锵、号角阵阵、铳声震天、喝彩声此起彼伏的江南百姓龙人合一,表演和观赏者自娱自乐的声音;让人们联想到的是江南人民崇拜龙、崇敬先祖、祈求平安祥和的包括民众信仰,生活习俗等诸多深厚历史文化。
一条浦江板凳龙,几乎就是一座艺术综合体,集书法、绘画、剪纸、刻花、雕塑艺术和扎制编糊工艺为一体;龙灯游动时融体育、杂技、舞蹈为一炉。具有粗犷与细腻、奔放与严整、浪漫与哲理、娱乐与教育诸特点。浦江板凳龙是地道的百姓文化,参加人数之多、活动场地之大是罕见的。以广场性、广泛性、惊险性为主要特征。
浦江板凳龙保留了中国,尤其是浙中和江南沿海一带以民众信仰龙为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保留了书画、剪纸等民间艺术的民间形态,传承了群众体育和广场舞蹈的艺术形式,具有民俗、姓氏历史研究价值;民间艺术和民间工艺传承功能;推动经济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重大作用。在浦江和浙中及江南沿海一带,产生了广泛的深远的历史和现实影响。2005年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