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越文化—民间习俗—鱼的崇拜与鱼神信仰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460
转发:0
评论:0
越文化—民间习俗—鱼的崇拜与鱼神信仰, 对于居住在舟山的人来说,在动物崇拜中莫过于鱼的崇拜了。这是因为海岛人世世代

 

  对于居住在舟山的人来说,在动物崇拜中莫过于鱼的崇拜了。这是因为海岛人世世代代捕鱼、食鱼、卖鱼、祭鱼。鱼对于海岛人来说,可以说是时时刻刻不可须臾离开之物了。

  直到现在,舟山人还把鱼作为多子的象征,甚至作为生育神来崇拜,这是因为鱼能大量产子的缘故。如岱衢族大黄鱼,一胎产子就达数千尾或近万尾。在沈家门,现今还流传着这样一种习俗:男女青年订婚,先由男方送两条怀子的大黄鱼到女方家,女方回礼时仍把这两条鱼送回来,而且鱼头要朝着男方家,示意女方嫁到男方“百年到老,多子多福,不再回头”。

  再如对丰稔物阜的祈望。《尔雅·释地》中曰:“鱼丽,言太平、年丰、物多也。”为此,海岛人往往通过对鱼的祭典、绘画、歌舞等形式来体现他们对丰稔物阜的追求。如海岛人过年时,先要供祭太平菩萨和财神菩萨,而供品中必须有一盆鱼鲞或鲜鱼,并要安置在猪头之前的突出位置。正如宋朝张虑在《月令解》中所言:“礼,季冬献鱼,春存鲔,鲔曰王鲔,异乎常鱼,故春特以荐焉。”故而,渔民在海上捕上的第一条大鱼,必先供祭龙王和船神。至于日常的供祭,鱼是决不可少的祭品。此外,在海岛,每逢春节、谢洋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渔民们都要唱鱼歌、舞鱼灯来庆祝一番。如舟山渔歌中的“鱼名谣”、“十二月鱼名调”等等,都是在节庆的祭典仪式中演出的。其目的是为了表达渔民对吉庆有余、鱼丰人旺的强烈愿望和寄托。

  当然,在海岛,最具特色的还是鱼崇拜中的辟邪行为。如送鱼要成双成对。吃鱼要从鱼头吃到鱼尾,示意捕鱼有头有尾,头尾顺利;吃鱼时,不可随意把鱼翻转,这是因为“鱼翻”意为“船翻”。在渔民的观念中,渔船就是一条大鱼。《晏子春秋》中曰:“食鱼无反。”《礼记》中亦云“毋反鱼肉”。可见,这个鱼翻的禁忌在古代已经存在。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船头画中的海泥鳅和鳌鱼旗。鳌鱼旗的特征是一条木制的鳌鱼。《淮南子》中曰:“女娲断鳌足以立四极。”鳌足能立四极,自然是条辟邪的神鱼。至于海泥鳅,传说中是东海龙王的外甥,统管鱼类的鱼皇帝,这两种鱼类都受到渔民的普遍尊崇。

  另据笔者考证,有关鱼神的传闻,早在我国古代已经形成了。如《山海经》中的海神禺京,有鲲鹏之变的神通。其实,鲲就是大鱼。京,鲸谐音,也即为鲸鱼。可见海神禺京就是中国最古老的鱼神。

  至于当代的信仰,舟山以鲸鱼为神。在舟山,渔民称鲸鱼为“乌耕将军”。旧时,每年立夏汛前后,有大批鲸鱼驱赶海豚,横渡舟山海峡,致使鱼群涌至。渔民们敲锣打鼓放鞭炮,焚香叩拜,并举行盛大的“鱼祭”,场面十分火爆壮观。旧时,在舟山的渔民中还有一个鱼俗:船出外洋,路遇大鱼,即撒米粒,赠船旗,以求鱼神的庇护。据传,海上拦船的鱼神往往是些“海和尚”似的癞头奄,即为大海龟。3月开春时,渔民们出海看见的第一条浮出海面的大鱼,就要尊此为鱼神。祷告后才出海,否则,必遭大鱼所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越文化—民间习俗—海岛的床神信仰
床神是住宅神中的重要神灵之一,它同灶神、土地神那样,有公婆两位,称之床公、床婆。旧时舟山的床神信仰十分盛行。现今的一些小岛上还在流行。这是因为人们的生活起居离不开床。据传,我国的床神信仰流行于宋朝,距今已有一千余年。《清嘉录》中有句话,叫:“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说的是床婆贪杯,床公好茶,这倒是很特别。怪不得海岛上有“男茶女酒”之说。海岛的习俗,祀床神时,除了酒和茶外,还有糕果和水果。说是糕果充饥,水果解渴,均不可少。当然,还要在床头、床后焚香,但不燃点蜡烛。这也是特别之处。祭床的时间,一年一度均在正月十六夜进行。因其他原因祭床的,不受时限。其实,在海岛,祭床的频率还是很高的。除正月十六外,日常行为中安床、结婚、育儿、生病、丧葬等,都要“祭床”。如“安床”:要按男女双方生辰八字、窗向、神位等来决定新床的位置,忌讳与桌柜衣厨相对,并要择吉日良辰进行。安床后,当晚要拜祭床婆。如结婚:新婚夫...
· 越文化—民间习俗—行业神信仰与杭州的扇业祖师
浙江民间各行各业都有崇拜行业神的风俗。行业神,又称“祖师神”,是各行各业保佑自己和本行业的一种神灵信仰。杭州在南宋时,城市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就有三百六十行之称。民谚称:“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的祖师神。”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四载:“百工技艺,各祠一神为祖。”“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所以,各行各业所奉祀的祖师,是古代神灵崇拜的信仰产物,因而不论所奉对象是否真正是行业开创者,只要是作为祖师加以崇拜,就是祖师神。据《浙江民俗》1983年7月第三期刊载的《民间各行各业祖师崇拜风俗》里所辑录,杭州和浙江,有的甚至全国各行各业所崇拜的祖师如下:梨园祖师神——唐明皇(各地地方戏祖师神又各不相同。永康醒感戏班奉张天师为祖师神)。评话祖师神——苏州评话以柳敬亭为祖师神;杭州评话奉周庆王为祖师神。丝织业祖师——黄帝、嫘祖。蚕桑业祖师——马头娘娘、半山娘娘。染纺业祖师神——葛洪。织布业祖师神——黄...
· 羌族民间信仰习俗:白石崇拜与民间禁忌
1.羌族的白石崇拜白石崇拜是羌族人的信仰习俗,流行于茂县、汶川等地。传说羌族先民在一次大迁徙中来到氓江上游,与当地异族发生战斗而屡次受挫,后来有神人于梦中告诉羌族人以白石为武器即可战胜对方,后来此梦果然灵验。羌族先民想报答这个神人,但不知其形象,故以“白石”为代表而世代祭祀白石,从而逐渐形成“白石”崇拜习俗。羌族信仰的神灵很多,但均无塑像,均以“白石”为象征,供奉于屋顶的塔子上或屋里的神龛上、火塘边、田地里、树林里等地方。其中,屋顶的白石代表天神,火塘边的白石代表火神,田地里的白石代表土地神。有的人家屋顶上立有多块白石,除代表天神外,还代表别的神灵。羌族的祖先神也以白石为象征,并有男神和女神之别。羌族人常常向白石虔诚祈祷,燃香祭拜。另外,搜山祈求下雨也是羌族人的一种习俗。若遇到天旱,人们便举行搜山仪式,祈求降雨。此时,禁止上山打猎、砍柴、挖药等活动,违者将受到惩罚。若仍不下雨,再到高山顶上...
· 巴蜀文化—民间信仰—箭神崇拜
箭神崇拜同样是藏族的一个延续至今的古老习俗,在藏族社会生活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藏族许多村落都有各自一年一度的“插箭节”。在许多地方,举行结婚仪式时,新郎家堂屋右上方的神位上会增添一支新箭;修建新房,有兄弟、子孙辈另立门户之时,新屋神位的标志也是一支箭;谁家得了“贵子”,举行命名仪式时也要在其家庭神位上增添一支箭;甚至藏戏的道具中也有一种五股彩箭。在藏族人的心目中,这些可不是一般的箭,而是能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神箭”。
· 山西民俗—民间信仰—农神崇拜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传统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一直占有绝对的多数,有关农业和土地方面的崇拜与信仰几乎可以代表全部的崇拜与信仰。农业的祭神活动源远流长,所祀之神可谓名目繁多。在山西几乎无村不建土地庙,无家不供天地爷;无处不塑龙王像。县城里必建城隍庙和八腊庙,每到春秋还有不少由官方主持的祭典,以促农种,以报秋实。今天,城隍与八腊庙之祭祀已消逝。但在农村,与农事有关的古老传说中的人物如伏羲神农,黄帝,后稷,土谷、青苗、雹神,虫神以及与农家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时令节日,如门神、灶神、马神、牛神等等依然被人们所信奉,所信仰。在农民心目中,土地神是掌握土地和庄稼的神灵。它能够保佑禾苗壮大,能够防御风雹虫害,只要虔诚地供奉之,便会获得丰收。春日田事方兴,向土地神祈祷丰收,秋收后,向土地神表达谢意,这就是“春祈秋报”、“乡野春则祀谷,数百人鼓乐,旗帜前导,后有擎神者,以木雕刻如楼殿状,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